景德鎮,千年瓷都,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去年,國家首個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落戶這裡,擦亮「國字號」金字招牌,更讓千年窯火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景德鎮,「景漂」雲集,一個讓夢想飛揚的地方。今年5月,馬雲到訪景德鎮時就曾對青年創客們說過一句話,「在你們身上,我看到了20年前的自己。」讓青年「景漂」看到了希望,點燃了創業熱情。
景德鎮「火」了。陶溪川的地攤擺出了高品位,千年的陶瓷文化迸發出新活力。人們不禁要問,這裡憑什麼變成了「網紅」?
盛夏時節,記者走進景德鎮,在這裡感受到新與舊在相互融合,傳統技藝與現代文創理念在相互激蕩,歷史文化傳承與創新創業的時代脈動實現同頻共振。青年「景漂」在這裡創新、創業、創富,這裡成為一個能夠讓夢想拔節生長的地方。
一個老鼠拉小提琴的瓷器擺件,取名叫「非你莫鼠(屬)」,一對瓷馬叫「以夢為馬」,一對瓷鹿叫「福祿雙全」……在陶溪川「邑空間」,創客楊立前向記者侃侃而談。「我們現在賣的主要不是瓷器本身,而是一種能夠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文化創意。比如,『非你莫鼠(屬)』就因為寓意好,在疫情期間被一家婚慶公司預訂了1000套。」楊立前說:「我喜歡這裡,喜歡在這裡創業帶來自我價值的實現,喜歡在一種寬鬆的氛圍中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的感覺。」
這名1989年出生的山東小夥,學平面設計出身,讀大學期間他就對陶瓷產生了濃厚興趣。2014年到景德鎮後,被瓷都的濃厚文化氛圍吸引,紮下根來。在這裡他擺過地攤,騎過三輪車給人送貨。2016年申請到陶溪川擺攤,2017年終於在「邑空間」擁有了十來平方米屬於自己的店面。目前,已經成立了兩家公司,聘請了9名工人。今年準備在景德鎮買第二套房,把父母接過來住。創業6年,從一無所有到有車、有房、有廠房,楊立前心裡滿滿都是幸福。他說:「創業的艱辛讓我更懂得珍惜,創業的收穫使我感覺到生活有希望,工作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陶溪川採訪,記者感受到火熱的創業氛圍。在這裡,類似楊立前這樣的年輕創客還有很多,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把景德鎮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陶溪川打造的「傳統 時尚 藝術 高科技」城市文創街區,實現了傳統與現代、文化與科技、生產與生活的融合,成為景德鎮的文化新地標、城市新名片。
「陶溪川的口號就是『為生活造』。瓷器不能只成為少數人家裡賞玩的擺件,應該為百姓生活服務,我們在這裡探索的,就是怎樣把陶瓷文化深度融入日常生活,讓它成為青年群體創新、創業、創富的載體,並因此更加富有時代特徵和生命力。」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子力告訴記者,陶溪川「邑空間」致力於打造「景漂」青年創意孵化器和造夢空間,融創意集市、線下商城、線上旗艦店、邑講堂、邑客先鋒為一體,累積匯聚「景漂」青年1.5萬餘人,在全省乃至全國成為「網紅」創業地。
採訪正值周末,暮色四合、華燈初上之時,陶溪川的地攤夜市開張了。置身其間,猶如進入一個多彩夢境。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討價還價的喧鬧裡,古老的景德鎮已然成為一座「創夢工場」,正插上文創的翅膀,為更多有夢想的青年打開一扇走向小康的大門。
記者手記
有人說,陶溪川模式是「舊瓶裝新酒」。「舊瓶」是那些老舊廠房,「新酒」則是陶瓷融入文創基因後飛入尋常百姓家。正是基於這一創新理念和舉措,陶溪川的青年創業者們正把景德鎮打造成為創業的「新藍海」。陶溪川的實踐證明,一方面,需要政府營造出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創新創業者加油助力,讓他們輕裝上陣、實現夢想。另一方面,需要創業者積極培育創新思維,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和本能,打破暮氣、迎來朝氣,闖出一片新的天地,進而在走向小康的路上走得更穩更快。(桂榕 邱西穎 林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