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隆回和新化的人情和隨禮
人情,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往來。而人情往來就是親戚朋友和一些關係好的同事正常隨禮。
如親友家裡結婚、生日、蓋房等都是要去祝賀,祝賀就是隨禮。俗話說:「人情是筆帳,沒錢爛棉被也要當。」 這句話的意思是:親友有什麼紅白喜事,別人隨禮了你就要還禮,家裡實在沒錢就是把家裡的爛棉被當了也要去還個禮。這句俗話雖說得有點辛酸,但在過去,大多數都是窮人,家裡缺吃少穿的,唯一值錢的就是一床破棉被。
你家裡有喜事別人來了,你就等於欠了一個人情,而別人家有喜事的時候,你就得去還一個人情,這是天經地義的人之常情。
而「當」就是當鋪的意思。當鋪多由私人獨資或合夥經營。當戶大多是貧苦百姓。當價一般不超過原價的一半。贖當時須付利息,期滿不贖,由當鋪變賣。
新中國成立後當鋪被取消。改革開放時有些地方恢復當鋪,但其性質和辦法同舊時不同了,去當鋪就是用自己比較值錢的東西去當鋪換取一些周轉資金以做臨時急用。
現在,在黨和政府英明領導下,人們生活水平不同於過去,經濟高速發達人們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好的改善,一般情況下的隨禮也還是得心應手。
地方不同,各地的隨禮數目也有不同。我小時候在隆回長大。在隆回人情往來的隨禮中,一般會有一個尾數,要帶一個2、6、8的尾數,比方說120元、280元、460元、1200元等等。後來到了新化定居,那就只有整數了,就是100元、400元、600元、1000元的,沒有800元的,我問為什麼一些同齡人說:如果是隨禮800元,那會罵人的,至於為什麼罵人,這位同齡人沒說。
有了對比,就有了矛盾,比方說,隆回和新化過去同屬寶慶府,為什麼現在隨禮這一塊就有區別?於是,我也暗暗的做過調查,當然,到目前為止沒有共同的答案,在這裡也只能算是與各位交流探討一下。
在隆回隨禮如果帶個尾數有表示吉利的意思,如果是個整數那就是有點表示不尊敬的意思,好像有譏笑取鬧不正經的意思。而對新化來說:「帶什麼尾數嘍,多麻煩!」 想想也是,比方說我現在在新化,我要去隆回的朋友家裡去喝喜酒,隨禮就是整數,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一去就是好幾個人,去哪裡換零錢去嘍?
所以,我寫下這篇僅供交流探討的文章,如果隆回的朋友看到希望可以理解,也表我並不是故意這麼做的,而是隨新化這麼一個整體的風俗慣了。
再說隨禮和回禮。在隆回北一般的情況下,你去了多少禮金,一般情況回一半的禮金。比方說,你隨禮200元,主人就會回禮100元,如果你去1000元 ,那麼主人會回你500元(而南面好像與新化一樣滿桌發一個紅包或一些禮包)。另外好像還有這麼一個規定,舅舅和外公的禮金是不會收的。
新化呢?哪怕你去10000元也只回一個20元的小紅包。當然也有收紅包沒喜酒喝的,也有喝喜酒沒有回禮金的。比方說武漢,就是不管哪個的禮金都收,你舅舅和外公也不例外,照單全收,還不回禮。
再聊一下喝酒的花絮。記得小時候在隆回喝喜酒的時候,由於山村人們居住不是很集中,擺酒席時一下子弄不來那麼多的桌椅板凳就吃流水席,流水席就是先擺幾張桌子等這些人吃了再把桌子收拾乾淨,接著再上菜請沒吃的人們再著吃。有請吃兩餐的,還有上門去宴請親朋好友來喝喜酒的。
而到新化就是吃一餐,桌椅板凳四處借,吃完了各走各的。那時的酒席上有六個主菜:雞鴨丸子肉,海帶蛋花粉。
蛋花;就是把蛋蒸出來,然後切成豆腐一樣大小的方塊,放湯裡煮一下就可以吃了,口感細膩,很好吃。
丸子;指的是雪花丸子,就是把五花肉剁碎,外面粘上糯米,一起蒸熟。這種丸子香味四溢,油而不膩。
……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雖然席宴桌上新添好多的山珍海味,但那個雪花丸子卻一直佔據著新化酒桌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