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第一船」 緣何從無為出發……

2021-03-05 錦繡無為

1949年4月20日晚,長江南岸升起大軍渡江成功的信號彈。4月21日下午,繁昌縣城解放。4月24日上午,蕪湖市解放。由此,「渡江第一船」橫空出世。

蕪湖的「渡江第一船」,並不僅僅是300多華裡蕪湖江面上的「渡江第一船」,而且是1000多華裡渡江戰役江面上的「渡江第一船」。這隻渡船,在成千上萬渡船中第一時間靠岸,具有歷史性的象徵意義。它率先宣告:國民黨的長江防線打破了,劃江而治、南北對立的民族災難避免了!

「渡江第一船」的確認與百萬雄師最早登陸點的確認是緊密相關的。關於最早登陸點,爭議主要有兩處,一是荻港鎮板子磯,一是保定鄉夏家湖,相距幾十華裡。現在大多數研究者認可夏家湖。

不管板子磯還是夏家湖,都在蕪湖市範圍內。「渡江第一船」戰士的登陸點在蕪湖市,確定無疑。這幾處登陸點的船隻都是從無為縣出發的,「渡江第一船」的離岸與靠岸,都在蕪湖市域內,確定無疑。

「渡江第一船」的榮譽,既是部隊的榮譽,也是地方的榮譽。既是渡江英雄們的光榮,也是支援渡江、策應渡江的蕪湖長江兩岸的中共黨組織以及革命群眾的榮譽。「渡江第一船」承載著豐富的革命傳統資源,值得我們珍惜與傳承。「渡江第一船」精神是蕪湖地域革命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提煉與弘揚。

蕪湖地域為什麼成為「渡江第一船」戰士的登陸處呢?這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

第一,與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確定的大軍渡江預定計劃有關。

1949年4月22日,毛主席撰寫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20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24小時內即已渡過30萬人。21日17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電時止,該路35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餘部23日可渡完……我東路軍35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

百萬大軍的渡江安排有先有後。20日晚上中路軍率先渡江,21日下午西路軍與東路軍同時渡江。中路軍一馬當先,「首先突破」。西路軍與東路軍兩翼並進,「同日同時」。這是「預定計劃」,並且「都已實現」。繁昌縣保定鄉就在中路軍「首先突破」的「安慶、蕪湖線」之內。

第二,與鄧小平書記和渡江戰役總前委確定的京滬杭戰役目標有關。

京滬杭戰役,又稱渡江戰役。渡江戰役總前委依據中央軍委的意圖和國民黨軍的部署以及長江中下遊地理特點,於1949年3月31日制訂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鄧小平起草),確定了京滬杭戰役的總目標與階段性目標。

總目標:「殲滅上述全部或大部蔣軍,佔領蘇南、皖南及浙江全省,奪取京、滬、杭,徹底摧毀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

階段性目標:「戰役第一階段,達成渡江任務,並依據下一階段之要求,實行戰役的展開;第二階段,達成割裂和包圍敵人之任務,並確定控制浙贛線一段,斷敵退路;第三階段,分別殲滅包圍之敵,完成全戰役。」

《綱要》決定:「由譚震林同志指揮三野第七、第九兩兵團,由裕溪口至姚溝段及姚溝至樅陽鎮(不含)段實行渡江。」繁昌縣保定鄉恰恰就在「裕溪口至姚溝段」的對面,隔江相望。

第三,與中央軍委和渡江戰役總前委確定的渡江戰法有關。

渡江戰役的戰役總目標決定了渡江戰法。這就是:東、中、西3個突擊集團,寬正面、有重點、多路突擊。

所謂「有重點」,指的是中線突破重點在蕪湖至安慶段,東線重點突破在揚中至江陰段。突破這兩個「重點」的好處是蕪湖、揚中距離南京都不太遠,大約都是100公裡左右。突破之後,可以形成對南京的包抄之勢。分割寧滬杭、消滅國民黨軍隊有生力量的目標任務,就容易實現。

繁昌縣及其保定鄉處在中線突破重點「蕪湖至安慶段」之內。從這裡突破,大步挺進,既可以迅速包抄蕪湖、南京,還可以切斷皖贛交通、寧杭交通、浙贛交通,有利於完成渡江戰役第二、三階段「割裂、包圍、殲滅敵人」的任務。

第四,與蕪湖段長江江面的寬度和江水的流速有關。

筆者近期前往夏家湖,參觀「渡江戰役第一船登陸點」紀念碑。它位於蕪湖長江二橋以北200米處江堤上。蕪湖長江二橋主橋長約1240米。夏家湖江岸與白茆鎮江岸之間的距離,約與這個長度相等,不到3華裡。渡江之際,恰是長江枯水期行將結束之時。江面不寬,水流較緩,正是百萬大軍渡江的好時機。

第五,與準確打擊蔣軍的薄弱環節有關。

繁昌是國民黨長江防線薄弱之處,解放軍渡江作戰的風險和難度相對減輕。

陳利明《譚震林傳奇》:解放軍二十七軍偵察營偷渡長江後得知,蕪湖至銅陵段的敵人兵力薄弱,士氣低沉,工事簡陋,江防空虛很大。中共蕪湖市委黨史研究室《先驅的足跡》:部署在荻港、新港、油嘴坊等地的國民黨軍隊,約5至10華裡的江防線上,只有一個連的兵力。蕪湖市地方志辦公室《蕪湖軍事風雲》:夏家湖的守敵為國民黨第八十八軍三一三師九三八團與九三九團的結合部,有利於解放軍的突破。

第六,與蕪湖長江兩岸的支援力度有關。

首先是江北無為的支前工作很「給力」。

從糧食上看:20萬解放大軍加上20萬從淮海戰役南下的20萬支前民工,每日所需成品糧約120萬斤。《無為城區借糧統計表》統計,無為城區兩次向渡江部隊借出糧食,總計1000萬斤。從船隻上看:到4月初,無為地區已向解放軍籌集木船5000餘只,還製造了大批竹排和木筏。從民工上看:100多萬人(包括外地支援的)參加了擔架、運輸、築路工作,3400多名優秀水手參加了渡江作戰。

離休老幹部、原蕪湖地區公安處副處長吳昌木是無為支前大軍的代表之一,他的回憶錄中留下了無為人民配合作戰、送糧支前的寶貴史料:「我從荻港上,沿途把敵追。只到老虎頭,奉命又返回。仍回區糧站,糧草緊支援。任務結束後,軍糧全盤點。」

其次是繁昌等江南地區地下黨的策應工作很「給力」。

時任中共皖南沿江工委書記、皖南沿江支隊政委的孫宗溶在《皖南遊擊戰爭對渡江戰役的戰略策應》中回憶:

「渡江戰役中的主要突破點為什麼選擇在皖南的銅繁地段,我野戰軍在分析渡江戰役的形勢中,曾經指出:江南『部分地區是老的革命根據地……有的地方仍有我遊擊武裝長期堅持鬥爭,在近年來已得到較大發展,可直接接應配合我軍渡江。』在戰場的選擇上,毛主席早就指出,『人民條件』當為首要的先決條件。」

第七,與渡江先頭部隊的驍勇善戰有關。

1949年4月20日,解放軍中路軍率先發起渡江戰役,首先在裕溪口至樅陽段發起進攻。攻打繁昌的部隊為中路軍第二十五軍、二十七軍。二十五軍任務是突破瀂港到夏家湖地段的江防。第二十七軍任務是突破夏家湖至荻港地段的江防。

20日19時20分,二十七軍七十九師二三五團(「濟南第一團」)從無為白茆洲溝渠裡拖出隱蔽船隻,翻壩入江。20時15分,上級傳令「聽令開船」,誤為「立即開船」。一營三連二排五班在班長劉德翠帶領下衝了出去,全團上百條船也衝了出去。21時許,在距離夏家湖江岸100米時,國民黨江防部隊槍炮齊發。4名戰士在崩岸前架梯攀登,梯子被炸斷。戰士李世松以肩扛梯,全班戰友踩肩攀梯登岸,打出了3顆紅色信號彈。

從「濟南第一團」到「渡江第一船」不是偶然的。該團是三野戰鬥力最強的主力團之一。解放戰爭時,參加過萊蕪、孟良崮、濟南等著名戰役。先後有27人晉升為將軍,原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上將遲浩田就是其中之一。渡江戰役時,遲浩田任二三五團三營七連指導員。

綜上所述,由於渡江心切,口令誤傳,「渡江第一船」在夏家湖靠岸,帶有一定偶然性。然而,驍勇善戰的二三五團,乃至二十七軍,總有人捷足先登,由無為江岸抵達繁昌江岸,這是必然的。「渡江第一船」在支前與策應兩相「給力」的蕪湖揚帆,註定是歷史的必然。

相關焦點

  • 從濟南第一團到渡江第一船|英雄已去,薪火相傳
    在這些一線抗洪部隊中,有一支部隊是建國前被中央軍委命名的成建制的兩個英雄團之一的部隊——濟南第一團。1949年2月,被授予「濟南第一團」的9縱25師73團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第79師第235團。
  • 2021首家 安徽蕪湖無為市夏總籤約科田集成灶
    【中華集成灶網】無為市,古稱濡須,安徽省省轄縣級市,由蕪湖市代管,位於蕪湖市境長江北側,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安徽省定位的港口工業城市。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無為是皖江抗日根據地中心區和「渡江第一船」始發地。是傳統的「魚米之鄉」,「長江三鮮」、無為板鴨、剔墨紗燈等中國聞名。有泊山洞、米公祠、黃金塔、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等自然人文景觀。
  • 柯思湖渡江戰船參展記
    起初,黃連長找到船工柯自生、陳海舟、毛光烈等人,問能不能徵集幾十條船,協助大軍渡江。柯思湖是個大村,當時有130多家,近千人口,其中大部分人家靠打漁為生,小部分人家也半農半漁,這些人家都有船。苦大仇深的漁民們,聽說大軍要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無不歡欣鼓舞,柯自生當即把胸脯一拍:「別說幾十條船,就是百把條船也能找到。」
  • 2元渡江,上海百年輪渡或成「觀光船」
    2元渡江,上海百年輪渡或成「觀光船」 王子濤、張霽平/中國新聞網 2017-07-11 18:36
  • 渡江「小船」的磅礡力量
    來安、炳輝、嘉山等縣抽調民工組成4個遠徵擔架團和2個挑子團、3個挑子營隨渡江大軍南下繼續支前,歷時長達2個月。   籌措船隻船工   要把幾十萬大軍運過洶湧的長江,足夠的船隻是保障順利渡江的重要戰略物資。第23軍軍長陶勇曾一語道破:「過江全靠船,船是命根子。」
  • 無為板鴨超節的由來-第一說
    話說乾隆年間,無為有個孤兒換作林源,林源平時的工作就是在一個叫中和樓的飯店打雜做學徒,中和樓老無為人都知道,很出名,但是那個時候很普通。因為他知道他兩家門不當戶不對啊,何家是個小財主家啊,日子過的是相當滋潤,光運糧的船就有三條,所以這個事情很懸。果然不錯,何家看到他們來提親,氣不打一處來,癩蛤蟆還想吃天鵝肉,硬生生的被罵了出去。這林源無奈只好回到家中獨自傷心,隨手把鴨子掛到土灶上面平時掛掉罐溫水的鉤子上,也沒心思想著這鴨子怎麼辦。
  • 「探尋無為舊城」民間流傳九街十八巷的無為城,你知道多少?
    據《通志》記載,無為舊城在花家疃。隋開皇元年(581年)建無為鎮。自宋元以降,無城分別為軍、路、州、縣治所,是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無為礬礦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曾為全國七大礬都之列;無為城亦是宋初全國六大荼葉專賣市場之一。無為地處長江,古時長江左岸的谷坡在今襄安、沈馬、檀樹、福路一線。
  • 67歲老人捐贈渡江戰役遺落船具
    常家根老人捐贈70年前見證渡江作戰的船櫓。本報記者 馮芃攝67歲老人捐贈渡江戰役遺落船具老船櫓見證70年前渡江風雲南報網訊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昨天,渡江勝利紀念館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來自徐州的常家根老人,將自己祖父70年前在長江上打撈起的一支船櫓捐贈給紀念館。
  • 家長注意了|2020年無為市中學(初中)學區劃分出爐
    無為二中招生區域:金塔路- 濱湖北路- 新力大道- 北門外大街以北、以東區域(北圃山莊除外)。無為三中招生區域:1、新力大道- 鳳河路- 濱河路(無為賓館東南側)- 濱河路北接新力大道以內區域。2、北圃山莊、泰山頭。
  • 渡江路上的陳氏鴨油乾拌麵
    我這輩子因為經營接待等原因,富春冶春等經典名店的「皮包水」記不清享受過多少回,而這渡江路陳氏的一碗區區5塊錢的乾拌麵,卻把我弄得魂牽夢縈,說來真有點匪夷所思。揚州街頭林林總總的麵攤,絕大多數都沿襲豬油下面,陳氏鴨油乾拌麵緣何而起?工藝上又有什麼秘笈?這些疑問一直在我的心裡。
  • 渡江戰役: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勝利
    為此,各部隊在地方黨委的支持下,動員上百萬民工和部隊團結奮戰,挖掘、構築眾多船塢,以隱藏船隻,並採取開渠灌水,掘堤引渡,拉船翻壩和陸地行舟等辦法,保證船隻儘快入江。渡江戰役發起後,千裡江面上桅檣如林,白帆如雲,近萬隻木船穿梭往來,短短幾天時間就把百萬渡江大軍和作戰物資運送到南岸。   兵馬未動,糧草先籌。
  • 合肥市渡江戰役紀念館簡介
    考慮到安徽是渡江戰役指揮中心所在地、渡江戰役的主戰場,同時江淮地區人民大眾為奪取渡江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省會城市合肥,建座渡江戰役紀念館,無疑是歷史的選擇。1997年底,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向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呈報了《關於要求建立渡江戰役紀念館的請示》。
  • 2元渡江 上海百年輪渡或成「觀光船」
    與黃浦江上動輒120元一次的觀景郵輪相比,乘坐東金線你只要花2元就可以渡江賞景,雖然非觀光航線,但對遊客來說也非常划算。陳女士還表示,放假和雙休日時這裡客流量最大,工作日遊客少了,坐船的人也會少。船有兩層,一層是全封閉的船艙,二層分船艙和艙外的甲板。正如陳女士所說,大多乘客都是來觀光遊覽的,甲板上拍照觀景的遊客摩肩接踵,而船艙內卻顯得冷清很多。­  從崑山來上海遊玩的王先生卻選擇坐在了船艙內,「甲板上太熱了,受不住,這裡面有空調舒服些。」他建議輪船的甲板區可以裝上玻璃窗,或者把船艙的窗戶做的更大更透亮些,這樣炎炎夏日也能在船內舒適地觀賞黃浦江的景色。
  • 這裡是大詩人李白詩作中的天門山,這裡曾經打響了渡江戰役第一槍
    49年的渡江戰役前夕,地勢險要的西梁山,是長江中下遊在江北的唯一制高點,是扼守「首都」南京咽喉的要地。攻下西梁山,就意味著切斷了南京、上海與武漢、重慶的水上聯繫動脈。國民黨軍在西梁山構築了極其堅固的防禦工事西梁山的外圍修建了很多明暗堡,山底挖深溝,拉上鐵絲網,埋地雷,布置各種鹿柴障礙,妄圖阻止解放軍的進攻。從山腳到山頂高設置了3層密集的火力網。
  • 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勝利紀念館(5)
     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勝利紀念廣場上矗立的由6組49顆紅色五星組成的群雕,高49.423米,寓意南京渡江戰役的勝利紀念日。主館區使用仿木結構的外立面,呈「木船」形狀,象徵「駛向勝利之船」。館內共展示了各類文物和複製品400餘件,歷史照片500餘幅,分「風雨蒼黃」、「天翻地覆」、「人間正道」、「勝利之都」四個部分。
  • 安徽省 宣城市 月亮灣《渡江偵察記》《月亮灣的笑聲》拍攝地
    驅車而至,撲面而來的是陣陣清風,夾雜著翠竹的清香;闖入眼帘的是巍巍青山,靜靜流淌的小河;耳旁是一片的靜謐,只偶爾聞得遠處傳來的船工號聲……月亮灣,美在自然,美在自然的景觀、自然的山水。這裡還被多家電影製片廠選為外景拍攝基地,《渡江偵察記》、《月亮灣的笑聲》、《月亮灣的風波》等優秀影視作品都曾在此拍攝外景。
  • 民間故事:張天師無法渡江,急得團團轉,知府:你得罪了高人
    我能讓他無法渡江,他卻不能奈何我!」無賴說:「您不是說笑吧,您如何才能不讓張天師渡江呢?」潘爛頭說:「我讓你親自看著我是如何阻止的!」說完潘爛頭取來一個銅盆,往裡面注滿水,然後又用竹篾編了一個巴掌大的小船,再抽出一根線系在船上牽引。潘爛頭將船在水中從東到西不停地牽引,無賴都看花眼了。
  • 蘇州革命博物館裡的一塊鋼板 見證渡江戰役勝利
    「這塊鋼板叫渡江鋼板,1993年徵集自張家港一處農民家。 1949年2月,長江封鎖日趨緊張,交通船已經不能直接來往於大江南北。在上級「南北交通靠沙洲」的指示下,沙洲地下黨利用雙山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良好的群眾基礎,在敵人的眼皮底下組織建立了雙山島地下交通線,並保持著這條秘密交通線暢通。雙山島成為長江南北情報「中轉站」。
  • 送軍渡江「大辮子姑娘」在蘇州
    1949年4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在泰州白馬廟設立渡江戰役指揮部。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籤訂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第三野戰軍首長粟裕、張震在白馬廟指揮部指揮東、中兩個集團所屬第七、八、九、十兵團的渡江作戰,解放了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南京。
  • 無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罰款1988元;沒收違法所得12元 當事人應自接到本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將罰沒款繳到徽商銀行蕪湖無為支行,地址:無城鎮二壩路市政府隔壁,帳號:1102401021000007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