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拍攝30餘萬張照片 攝影師用鏡頭丈量長城

2021-01-10 北晚新視覺網

一場雷雨過後,楊東爬上司馬臺長城西端,如願抓拍到轉瞬即逝的彩虹。為期兩個月的2020年北京長城文化節正在火熱進行,楊東打算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5年來,這個會計專業出身的小夥子,用30餘萬張照片記錄下長城之美。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透過他的鏡頭,不僅可以看到眼前的巍峨建築與自然風光,還能讀出背後的歷史故事和精神力量。他被一代代長城守護者的執著所感動,也在努力用作品影響更多人。

▍拍攝 露宿五天終守得雲海

「上大學那會兒就對攝影感興趣,外出旅行時喜歡隨手拍。後來在父母資助下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臺單眼相機,雖說專業方面幾乎一竅不通,但找到了那種用鏡頭來溝通內心和自然的美好體驗。」2014年夏天,楊東大學畢業,不甘心回到家鄉丹東過那種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於是來到北京闖蕩。從事會計工作之餘,繼續在攝影道路上追逐夢想。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楊東將自己去新疆畢業旅行時拍攝的一組作品《背包之旅 行在遠方》投給《中國國家地理》。「沒想到居然被收錄了,當時特別興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一線曙光。」2015年初,決定「動真格」的他專門去北京電影學院進修,在這裡認識了攝影生涯中的啟蒙老師肖殿昌,「課程結束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兩個字『專攻』,告訴我找準攝影題材至關重要。」楊東將這番話銘記在心,也明白自己的優勢在於風光攝影,但尚未想過之後會與長城結緣。

那段時間,楊東嘗試拍過故宮、北海、頤和園,但總覺得缺乏新意。2015年9月,偶然聽說長城日出無與倫比,他坐著火車輾轉來到金山嶺長城。「那是我第一次見識到長城的巍峨壯麗,真的特別震撼。」楊東沿著長城從東拍到西,又從西拍到東,越拍越興奮,連續奮戰三天兩晚,後來抱著相機和三腳架靠在城牆上睡著了,「第三天早上,一睜眼就看到旭日東升,朝霞灑滿整個金山嶺長城,所有的疲倦頓時煙消雲散。」按下快門那一刻,楊東意識到自己終於找到了方向,而這張照片也讓他第一次嘗到獲獎的滋味。

到了冬天,楊東看天氣預報說有雪,想到山上可能會出現雲海,於是決定去箭扣長城碰碰運氣。「原以為裝備齊全,結果去了以後才知道雪後結冰的長城有多滑,在沒有冰爪的情況下,想要上一個小斜坡都很困難。」楊東從凌晨三點開始爬,五點左右上去時周圍還黑漆漆的,等到天亮,他驚訝地看到拍攝點足有一百多人跟自己一樣在等待,「可惜第一天,雪下了一整天,別說是遠山雲霧繚繞,就連前方的敵樓都看不到。」一些攝影師陸續離開,等到第二天,期待中的畫面還是沒有出現,第三天再次失望,第四天只剩下三位攝影師,楊東的心情也瀕臨絕望,「幸好之前離開的攝影師把食物留給我,否則我也堅持不了那麼久。」

在雪天露宿長城,那種刺骨的寒冷他從未經歷過。「特別是夜裡耳邊呼嘯的狂風,讓人渾身戰慄。」咬牙堅持到第五天,期待已久的雲海總算出現,與雪後的長城交織在一起,「簡直如夢如幻,覺得那些天的孤獨和饑寒都化成了喜悅,也更堅定了拍長城的選擇。」

▍艱險 翻山越嶺是家常便飯

拍長城是個苦力活,驚險與挑戰無處不在。「冬天在長城上拍攝,有人問我怎麼穿那麼少,我都會笑著說東北人不怕冷。」事實上,真正的原因在於楊東的背包裡已經放不下更多衣物,除了攝影器材和乾糧外,他手上還要拎著無人機和三腳架,只能靠不斷攀爬來取暖。

2016年夏天,楊東在古北口長城拍攝時,差點被閃電擊中。「前一分鐘還藍天白雲,後一分鐘就烏雲密布、電閃雷鳴。」一聲巨響過後,距離他20米處的城磚落下,「當時大腦一片空白,耳鳴了好長時間才緩過來。」楊東記得,自己還有很多次被冰雹砸過,「在長城上,冰雹有半個雞蛋那麼大,把雨傘給穿透了,後腦勺鼓起三個大包。」趕上夜裡下暴雨時,他在敵樓裡搭帳篷,「紫色閃電從上空掠過,接著就是『轟』的一聲炸雷,渾身直起雞皮疙瘩。」

為了找到更好的角度拍攝長城,楊東常常要翻山越嶺。「夏天的草比人都高,並且非常茂密,經常會因為走錯方向而迷路。」對他來說,比草更可怕的是刺,「身上曾經被野山棗樹扎了30多個刺,回到家用針一個一個挑出來,手上還劃傷了兩道口子,血流不止。」

在拍攝中,蚊蟲叮咬是家常便飯,一不留神還會撞到蜘蛛網,甚至遇到蛇或野豬等動物出沒。「有一次拍完日出下山的時候,碰到不止一頭野豬,還一直盯著我。」楊東心裡發慌,渾身直冒冷汗,趕緊拿出三腳架準備拼命,好在後來野豬轉身走開,但他還是惴惴不安,擔心下一個路口又會遇見。

歷盡艱險之後,楊東對拍攝長城也有了更多心得體會。「長城作為古代的防禦工事,精華處往往因山而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拍長城其實也是在拍山,山拍活了,嵌入其中的長城自然就活了。」楊東相信,長城與雲、霧、雪、日光、月夜等自然現象相結合,更能拍出大畫面、大意象。

在金山嶺長城拍攝時,楊東背著器材走了大半天,也沒找到理想的位置。困頓之時,他坐在石階上休息,猛然注意到天空一片烏雲飄來,形狀就像燃燒後翻騰的濃煙,「腦海中立即浮現一幅烽火臺上烽火燃燒的畫面,仿佛回到古戰場,觸摸到了長城的生命。」於是,他趕緊拿出相機,調整光圈快門,順著長城奔跑,尋找烏雲與烽火臺的最佳錯位,以求烽煙再現的效果。回憶起這些,楊東至今仍然興奮不已。

▍憧憬 想用一輩子去拍長城

在拍攝自然風光之餘,楊東也逐漸領悟到長城的厚重歷史。「我發現古人在修建長城時,還會在敵樓的門上雕刻一些精美的花紋圖案,還有代表部隊番號和年代的文字,突然覺得長城不再只是一堆磚石,而是承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每年中秋,楊東都會到長城上拍月亮。望著一輪明月從山間慢慢升起,與長城交相輝映,他似乎能看見古人守護長城的場景。楊東不由得感慨,那種真實的歷史和感情最打動人心,也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長城之於我而言好比一部寶典和富礦,每走近它一次,它就會饋贈你一次。」2018年,楊東接受了紀錄電影《愛我長城》攝製組的邀請,為老紅軍王定國拍攝一張她心目中的長城。「算是一個契機吧,我們沿著長城從東北到新疆,拜訪長城守護者,聽老專家老前輩講述長城的故事,了解到他們默默的付出,也讓我對長城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被他們的執著所感動。」

四季輪迴,歲月流轉,楊東拍攝長城有了更多時間上的刻度。春天的時候,他會到撞道口長城看漫山遍野的桃花和杏花,夏天則在雨後看箭扣長城雲霧繚繞。「秋天的時候,慕田峪長城是不錯的選擇,八達嶺長城的紅葉也很壯觀,而冬天最美的就是司馬臺長城。」

楊東憧憬著,拍攝自己與長城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從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拍到白髮蒼蒼,長城永遠都在那裡,而人在一點點變化。」他知道,自己一輩子也未必拍得完長城,但會用自己的一輩子去拍。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宗媛媛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一顆長城上的「愛心」刷屏,這個東北攝影師火了!5年拍30萬張照片...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楊希林圖片、視頻均由受訪人提供因為一朵長城上的「愛心」雲朵,2020年5月21日這天,90後長城攝影師楊東的名字突然登上了微博熱搜。按這位28歲東北小夥的話來說,「早上起來嚇我一跳,手機信息感覺快要炸了,真的以為是在做夢。」
  • 5年拍攝5萬多張照片他用鏡頭講述鄭州公交人的故事
    張志強將作品貼到牆上河南商報見習記者徐冉通訊員鄭明歌文/圖2015年,因為拍下同事喝水的照片而受到稱讚,鄭州21路公交車車長張志強多了「攝影師」這重身份,5年間他拍攝5萬多張照片,記錄下同事們的工作點滴
  • 他是兩任白宮攝影師,歐巴馬任期內拍攝了200萬張照片
    他們又是怎樣使用照片的? 裡根政府領導下的1980年代與現在完全不同。那時我還年輕,而裡根已年過七旬。因為當時我並非首席攝影師,所以我與裡根總統的接觸不及我與歐巴馬總統的多。我們為裡根總統拍攝的都是膠片照片,而歐巴馬總統的則全是數碼照片。
  • 攝影師108天徒步拍攝長城 衣衫襤褸被當成逃犯
    長大後,李生程成為了一名攝影師。他用相機記錄著他生長的這片土地。他歷時108天,獨自徒步1500多公裡,拍攝上千幅照片追溯了陝北長城30餘年的歷史變遷。 陝北長城是隋、明兩代所修築,經過數年戰亂,古長城漸漸荒廢。為了能完整地記錄陝北長城,李生程拍攝了大量有關家鄉長城的影像,他還做了一個大膽的行動:用腳丈量古長城。
  • 《中國國家地理》專欄攝影師鏡頭下的萬裡長城,太震撼了!
    而拍下這組照片的人名叫楊東一個十足的90後「北漂」「長城攝影師」是他的標籤在他的鏡頭下長城的春夏秋冬變得浪漫細膩壯闊美景吸引了眾多長城愛好粉絲用時5年 成為《中國國家地理》專欄攝影師 楊東是東北小夥,原本職業是會計為什麼要拍長城?
  • 攝影師用1200mm鏡頭拍攝巨型月亮
    下面這張照片精彩嗎?這張有趣的剪影照片來自瑞士攝影師Philipp Schmidli,他用一支等效1200mm的長焦鏡頭,讓月亮在鏡頭面前變得巨大無比,感覺十分壯觀。但要拍攝這樣一幅作品也不容易,為此他必須要找一個空曠的地點,以便在非常遠的距離外拍到從地面升起的月亮。
  • 他拍攝30多萬張長城照片,央視多次轉載,斬獲國內外100多項大獎
    2018年參演紀錄電影《愛我長城》,2019年CCTV1《開講啦》青年代表。2015年,楊東第一次拍長城並幸運獲獎。之後,他常獨自翻山越嶺、奔波露宿,醉心記錄長城四季美景,終於達成了自己的"神仙視角"。五年間,他拍攝了30多萬張長城的照片,國內外獎項不斷,不是在拍長城,就是在拍長城的路上。為什麼要拍長城?
  • 速來圍觀|長城攝影家楊東鏡頭下的雁門雄關之銀裝素裹
    三邊衝要無雙地 九塞尊崇第一關 攝影:楊東楊東簡介楊東:90後新銳長城攝影家、中國國家地理專欄攝影師、首屆中國長城國際攝影周代言人,他的攝影作品刊登在國家地理、中國攝影報、環球人文地理等媒體,多次被CCTV
  • 4萬張照片記錄鄉土變遷 攝影師:其實是在拍自己
    潘莊村村委會展區的一個展室內,包括「鄉村醫生」「留守青年」「王四的8年城鄉生活」等攝影作品在此展出。受訪者供圖村莊當展廳,板凳、磚頭做展架,潘莊村裡展出的377張照片,集納了「四季農耕」「婚喪習俗」「生活變遷」和「在他鄉的潘莊人」等10多個專題圖片。這是在山東工業技師學院從事宣傳工作的劉磊,連續14年拍攝的潘莊村。
  • 14位中外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中國過去的80年
    身為美國著名雜誌《LIFE》攝影師,他與妻子於1941年夏天來到中國,為雜誌拍攝抗戰時期的中國社會狀況。從1941-1949年,Carl Mydans總共拍攝了3000多張照片,拍攝地主要在重慶、四川、上海、青島等地,後來,他將這些照片整理出版為《麥登斯的中國攝影集》,讓更多人能看到那段逝去的歷史。
  • 專業的攝影師拍攝夜景時,十有八九都會用這些技巧,照片更耐看
    ,因光線比較弱,為了讓相機保持穩定,所以就需要較長的曝光時間,這樣就可以順利的拍出清晰的照片,所以,出發前,最好帶上三腳架,它可以減低相機的晃動,能輔助相機延長快門時間,是風光攝影師必備的器材。在弱光的環境下拍攝,較大的光圈可以捕捉到更多的光線進入鏡頭,讓取景器中的影像更清晰。
  • 26年,他用20萬張照片記錄兵馬俑的奇蹟
    26年,拍攝20餘萬張照片,記錄兵馬俑的每一個瞬間......9月29日,「記錄奇蹟」圖片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幕。精選近400幅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和真實性的照片資料作為展品,用鏡頭講述「奇蹟」的故事、秦俑人與「奇蹟」的故事和觀眾與「奇蹟」的故事,將文物的精美絕倫和深厚的歷史、藝術、科技內涵用另一種視角展示給觀眾。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現」,有「世界第八奇蹟」之美譽。
  • 北京深秋的頤和園,用37張照片展示攝影師的視角(附拍攝機位)
    除了圖二十那張照片,都是用手機拍攝。本文一共配有37張圖,3000字,攝影的部分包含照片的拍攝和修圖技巧,有些照片還標明了具體拍攝機位。順便還介紹了一些有關頤和園的知識點。喜歡旅遊和攝影的朋友可以收藏一下。
  • 有藝學堂|攝影師鏡頭下的世界最美星空,每一個都是那麼的夢幻!
    14mm鏡頭下快門30秒,光圈F2.8,ISO6400,22張照片拼接拍攝。赤道儀跟蹤,天空部分:快門60秒,光圈F2.8,ISO1600;地景部分(關閉赤道儀):快門30秒,光圈F2.8,ISO1600。最終地景2張,天空2張,一共4張照片拼接拍攝。
  • 這才是月球真面目,攝影師用50000張月亮照片,合成291M高清照!
    科學家拍攝5萬張照片,攝影師拼出291M高清照!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於月亮這顆星球充滿了幻想,與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星星不同,在地球上看起來月亮的體積更大一些,這是由於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足夠近,夜晚我們抬頭所看到的月亮,抑或是明亮的圓盤狀,也可能是一輪彎彎的月牙,這就是月球在我們心目當中的大致形象。
  • 攝影師鏡頭下最「詭異」的奇葩照片,最後一張90%的人都看錯了!
    攝影師鏡頭下最「詭異」的奇葩照片,最後一張90%的人都看錯了!狗狗的主人抱著小狗狗坐在門前,小狗的頭正好將主人的頭擋住。 看著就像長著狗頭的人!這張照片拍攝的來自國外一名藝術家的油畫,這張油畫裡面有這11處很蹊蹺的地方,你能全部都找出來嗎?這個難度不小,能10分鐘內都找出來的都很厲害了!第一張這位女士應該會想暴揍攝影師吧,這不就是在調侃這位女士的屁股很大嗎,哈哈哈!這難道就是飛碟嗎??
  • 星空達人於廣浩:用足跡丈量鏡頭下的浩瀚宇宙
    引言:2020年6月21日,中國境內多個地區上演「日環食」,整個太陽將近99%的面積被遮擋,而中國最好的觀測地點在西藏阿里瑪旁雍錯。CSVA中國星空視覺資深攝影師於廣浩前往拍攝,其震撼的攝影作品獲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轉載,並成功與視覺中國CPF籤約官方攝影師,今天我們採用圖文的方式跟遠在阿里地區的於廣浩進行對話採訪。
  • 海南至上海的13182公里海岸線,這位島民攝影師用鏡頭「丈量」→
    那麼對於張劍威,相機就是看世界的眼睛,照片則是生活的證明。他用影像呈現城市的發展和變遷,留下過自然的黎明、晚霞和星空,同時,也成就了個人的生活軌跡和歲月年輪。拍攝於: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 圖書館自由獨立表面輕鬆的一聲咔嚓,背後需要長期堅持和積累,功夫在詩外,張劍威做到了。
  • 8萬張照片記錄陸家嘴28年巨變
    從1990年上海浦東宣布開發開放至今,他以鏡頭為時間軸,記錄下了陸家嘴地區飛速發展的歷程,8萬多張高清照片,足足存儲了800GB的硬碟。浦東28年的巨變軌跡,在張張照片的串連中清晰可見。  土生土長的浦東情結  姚建良是土生土長的浦東人,祖籍金橋。1990年以前,他在建工集團下屬上海三建公司工程檔案室做工程攝影,日常工作是拍攝工地上的廠區和樓房,服務工程建設。
  • 5張被稱為「世界之最」照片,你都看過嗎?特別是中國這張,驚豔!
    這張照片要表現的主題是幽靈,當時這個照片被美國的一位有錢人,花了650萬美元買下來,然後放在了私人收藏館中,雖然照片主題是幽靈,但其實並不是真的,這實際上是攝影師抓拍到的大自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