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艱苦的戰鬥,日本終於是敗局已定,宣布投降,也意味著二戰的結束。盟軍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之後,美國軍隊開始名正言順的入駐日本,因為是戰勝國,所以美國大兵在日本領土上也都是一副高傲的姿態,也在日本做了不少的壞事。當然,日本在發起戰爭並且在我們國家作惡的時候就應該想到會有報應到來的一天。
但是在日本剛投降之後進駐日本的軍隊可不止美國,還有一支軍隊曾經也到過日本,想利用戰勝國的身份撈上一筆,不過最後卻只能無奈的退兵了,這支部隊就是英國軍隊。
這英國好歹也是曾經的世界霸主啊,戰爭結束之後為什麼在進駐日本後卻又退出了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二戰結束之後,法西斯國家都得到了應有的制裁和懲罰,這些國家被剝奪了大部分的權力,最嚴重的是戰敗國在戰敗之後是不能擁有自己的軍隊的,以防止這些國家的法西斯主義死灰復燃,再次危害國際社會的安危。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自己的軍隊,就像一支猛獸沒有了自己的爪牙,對於別人也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和基本的威懾力。這麼一來,日本只能由原來的侵略者淪為被入侵者。
我們都知道,二戰雖然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但是既然是涉及到國家的鬥爭,必然也是有利益因素在其中的,特別是作為戰勝國,肯定會趁著這個機會拿走一些戰利品。而一向精明的美國還有英國自然是為了利益最大化都想在日本搜刮一番。
所以,在1945年,美,英,澳三個國家便決定達成同盟準備對付當時敗局已定的日本。但還沒來得及好好計劃一番,日本就宣布投降了,這讓原本想好好的趁著這個機會發一筆橫財的英國頗為不爽。
按照英國的如意算盤,歐洲戰場已經是穩穩的局勢已定,就將很大部分的兵力轉移到遠東戰場,想著在這邊也能分一杯羹。不過當時的美國早已經掌握了日本乃至中國,因為當時的民國政府就是依靠著美國的幕後支持的。精明的美國人怎麼會不懂英國的打算,面對英國拉攏澳大利亞一起進軍日本的舉動,美國不好直接阻攔,只能同英國商量,讓麥克阿瑟負責行動的指揮,不能擅自進駐日本。一心要撈點油水的英國當然不會在意這個要求,欣然答應。
所以在1945年,在美國的帶領下,這支聯軍大搖大擺的進入到日本的地盤,準備好好的分食這個待宰的羔羊。英國率先佔領了日本的一些港口城市,想佔領戰略要地,美國肯定不同意。由於指揮權在美國手上,所以英國的計劃落空,只能重新佔領日本的少數城市。在這幾個城市中,英國儘可能地去榨取著利益。
隨後印度宣布獨立,這讓英國吃了一驚,因此將注意力都放在了印度這邊,也自覺在日本自己是討不到什麼好處了,於是便退出了日本,讓美國獨享。
本來英國是比美國先進駐日本的,最後卻放棄了,因為自身消耗和利益微薄,加上印度問題讓英國很快就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