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隊佔領了當時還處於英國控制下的香港地區。日本軍隊佔領香港大約不到4年時間,但是在短短的4年時間裡,香港各地群眾備受煎熬。在日本佔領香港之前,香港總計有160多萬人口。在日本戰敗投降的時候,香港只剩下了60多萬人口。人口總數減少了100萬以上,那麼,當年,英國軍隊為何沒有守住香港。日本軍隊佔領香港以後,到底推行了什麼樣的統治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我們聊一下英國和日本兩個強國的情況。截止二戰期間,英國仍是世界強國之一,在世界各地擁有遼闊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法國等國家先後對德國宣戰。但是,戰爭的進展非常不順利。號稱擁有歐洲大陸第一陸軍的法國迅速戰敗,德國從而佔領了歐洲大陸。
英國依靠海軍和空軍苦苦支撐,當時,美國在不介入戰爭的情況下,開始大規模援助英國。由於英國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本土防禦和北非戰場,對於東南亞地區,英國非常擔心。作為德國的盟友,日本對東南亞地區虎視眈眈。從1939年開始,英國已經開始加強香港、新加坡、馬來亞等各地區的防禦力量。其中,香港地區駐紮了1萬多英軍和英屬印度軍隊。此外,還在香港當地招募了幾千義勇軍,總兵力大約在2萬餘人。
依靠堅固的防禦工事,英國將領們認為「一旦與日本開戰,依靠各種工事,香港最少能堅持6個月,1年以上也是有可能的。」認真的說,英國的將領們明顯輕敵了。與此同時,英國高層認為有美國的牽制,日本或許不敢發動戰爭。美國確實強大,日本非常忌憚,但日本計劃用偷襲的方式,重創美國海軍,打美國一個措手不及。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偷襲了美國軍事基地珍珠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元氣大傷。
幾乎與此同時,日本軍隊開始進攻菲律賓、馬來亞等地區。12月8日,日本陸軍第38師團、第51師團總計3萬多人,在海軍的掩護下,開始向香港地區發起大規模進攻。由於措手不及,日本軍隊掌握了制空權,無論是戰機數量還是性能,英國都不如日本。戰役爆發以後,依靠兵力和火力的優勢,日本軍隊向九龍半島推進。英國軍隊在幾次試探性進攻失敗以後,準備退守香港島。
與此同時,日本部分軍隊從英國的側翼登陸。其實,兵力並不多。但英國軍隊在不了解實際原因的情況下,認為自己正在被日本軍隊合圍,開始向香港島迅速撤退。1萬多英軍和英屬印度軍隊固守香港島的各個要塞和炮臺,日本軍隊一方面使用大口徑艦炮轟擊,另一方面使用戰機進行轟炸。在孤立無援、敗局已定的情況下,英軍開始與日本軍隊進行談判。12月25日下午,英軍各個部隊向日本軍隊投降。
整個戰役中,英軍和英屬印度總計總計陣亡1000多人,還有1萬餘人能夠戰鬥(聯想一下臺兒莊、淞滬、衡陽、長沙)。由於還有80%的兵力而選擇了投降,英軍投降以後,遭到了日本官兵的嘲笑。由於當天正值西方的聖誕節,因此被稱為黑色聖誕日。12月26日,日本軍隊舉行了入城以上,香港地區被日本軍隊徹底佔領。英國號稱能夠堅守半年,結果,僅僅支撐了18天時間,幾乎是法國戰役的縮小版。至於後來的新加坡戰役,更是如此。
日本軍隊佔領香港地區以後,開始了一系列的暴力行為,簡直可以用罄竹難書來形容。日本軍隊進入了聖士提反中學,當時,這所中學收容了大量的傷兵。結果,170多為傷兵和20多位醫護人員被殘忍殺害。此外,日本官兵開始三五成群的進入普通百姓的住宅,所有的現金和值錢的物品都被搶走。即使是豪門家庭,也擋不住日本兵的暴行。
大量的女性被強姦,養和醫院的醫生統計,她所在的醫院,最少收容了1萬名強姦受害者。其中,部分受害者被刺刀捅傷。日本軍隊在香港的大街上設立了各種檢查站,搜捕遊擊隊成員。香港群眾看到日本官兵必須鞠躬致敬,否則肯定是一頓毒打。為了防止美英軍隊反攻,日本在香港地區擴張機場、修建各種防禦工事。瘋狂佔用耕地和民宅,百姓沒有任何辦法。日本軍隊還經常徵召香港地區的勞動力,義務為日本軍隊從事各種勞動。
為了儘可能的搜刮錢財,日本軍隊佔領香港地區以後,廢除了港幣的流通,日常交易必須使用軍票。在香港被佔領之前,1斤大米的售價不足2毛港幣。日本佔領香港以後,4元港幣才能兌換1元軍票。截止1945年,300元軍票才能購買1斤大米。換句話說,香港地區的大米價格增加了將近1萬倍。其他各種生活物品的價格也在瘋漲,百姓的日子非常艱難。由於物資匱乏,日本軍隊在1943年開始推行配給制度。
每人每天只能獲得6兩4錢大米,請注意,這是一天的總口糧。到了1944年,這個標準下降到了3兩2錢,大約相當於半碗米飯。一個只吃半碗米飯,情況可想而知。在影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當時,建德知縣王用汲質問各級官員:「每天三兩米,各位大人,你們夠嗎?」由於糧食不足,大部分百姓都瘦骨嶙峋,甚至有一部分人被餓死。
百姓們沒有辦法,只能自己種植一些番薯,而且不能被日本軍隊發現。香港地區原本嚴禁鴉片和娼妓,日本佔領香港以後,這些東西再次出現。1941年,香港總計有160多萬人口。日本佔領香港以後,開始大規模驅逐內陸避難百姓。相當一部分百姓被驅逐回內陸地區,再加上餓死、病死、被日本軍隊殺害的百姓。截止1945年,香港地區的總人口只剩下了60餘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就在日本投降的當天,駐紮在香港地區的日本軍隊還上演了最後的瘋狂,屠殺了銀礦灣附近的幾十位無辜村民。請注意,在日本軍隊佔領香港的將近4年時間裡,百姓們並沒有放棄抵抗。東江縱隊的港九大隊四處出擊,打擊日本軍隊,各地群眾積極擁戴遊擊隊。言而總之,國家強大是百姓安居樂業、經濟持續發展的後盾和前提。清史稿中有一首《河清海晏》,反應的就是國家強大、百姓殷實的場景:「河清海晏,花村犬不喧。講武訓戎旃,幕府多雄健。韜鈐有秘傳,虎旅列戈鋋。村吹靄暮煙,鉦鼓競喧闐,郊原自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