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種渾身黢黑的黑鯽魚,因肉質細嫩而在安嶽的餐館受到顧客熱捧。安嶽縣李家鎮養殖戶何有洪的魚塘就養殖了這種魚。除了黑鯽魚,這裡還養有肉質細嫩的新品種銀鱈魚。
筆者了解到,黑鯽魚、銀鱈魚的經濟效益都大大超過了普通魚,經過一兩年養殖,每畝塘能為何有洪帶來上萬元的純利潤。
引進新品種大獲豐收
何有洪的魚塘在安嶽縣李家鎮關上村,這裡緊臨磨灘河水庫,水庫的水為何有洪養魚提供了優質的水源。
6月27日一早,何有洪啟動自動投餌機,水中頓時黑花花一片湧動,一條條黑鯽魚爭相搶食。從外觀上看,黑鯽魚除了渾身黢黑以外,體形與一般鯽魚沒什麼區別。
何有洪說:「養殖普通魚,由於市場飽和,近年來大多數都處於虧本的狀況。因此,必須根據消費者習慣,養殖有競爭力的新品種。」2014年,他從天津一家國家級良種場首次引進了黑鯽魚。
據何有洪介紹,當時他以每1萬尾兩三百元的價格引進了一批黑鯽魚水花,在小塘悉心培育至規格苗。隨後,他在大塘投放規格苗養殖成魚,每畝大塘投放規格苗達七八千尾。
一年多後成魚陸續出塘,何有洪通過垂釣、農家樂、批發等途徑銷售,批發價達到10元/斤、零售價達到15元/斤。「剛開始還是比較艱難,消費者對黑鯽魚不了解,我就通過一步步宣傳推介,增加零售,使消費者逐漸認可,最終打開了市場。」何有洪說,「1畝塘可產黑鯽魚成魚兩三千斤,利潤能保證1萬元。」
不斷調結構適應市場
早在10年前,何有洪就根據市場需求開始調整水產養殖結構,他說:「現在的白鰱才賣幾元錢,即使逢年過節也沒多少人買。因此,養殖戶必須不斷引進名優特新品種,才能取得較好的效益。」
為此,何有洪通過養殖湘雲鯽取得過不俗效益,近年來,因養殖湘雲鯽的人多了,效益變差,何有洪又及時放棄,再次引進新品種。為進一步吸引消費者,他在引進黑鯽魚之後,又於2017年6月從天津引進了銀鱈魚。
與黑鯽魚迥然不同的是,銀鱈魚渾身銀白、身材修長,簡直就是「浪裏白條」。據何有洪介紹,銀鱈魚屬於淡水鱈魚,學名叫大鱗䰾,其肉質比黑鯽魚更為細嫩。
何有洪以每萬尾 500 元的價格採購了一批銀鱈魚水花,之後向每畝大塘投放了2000尾銀鱈魚規格苗,到去年底,每尾長至1.5斤左右陸續出塘,批發價達10元/斤、零售價高達20元/斤。他介紹,銀鱈魚畝產量兩三千斤,吃普通鯉鯽魚飼料即可,每畝養殖成本1萬元左右,利潤可達兩萬元。
「但銀鱈魚才剛剛推出來,銷量還不及黑鯽魚,消費市場還需進一步培育。而且銀鱈魚的耐低氧能力比黑鯽魚低一點、病稍多一點、死亡率高一點,對水質的要求更高一些。」何有洪說,「儘管如此,我明年還要進一步引進新品種,因為作為水產養殖戶,必須不斷地適應市場需要調整養殖結構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