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入水底半世紀!東莞這座客家古村落「重見天日」!

2021-02-25 莞香花開

你知道嗎?

東莞有個神秘的「水底村莊」

已經沉入水底半個世紀了

近日由於水位降低

這個古村重見天日

▲酷似「古戰場」的「水底村莊」(攝影:柯 堅)

在茅輋(shē)水庫之下竟然還隱藏著一個秘密——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客家古村落遺址。

每逢枯水季節,位於我市清溪鎮鐵場村下遊的茅輋(shē)水庫都會因水位下降而出現一種奇特的景象:一邊是一座70餘米高的大壩聳立在兩座山頭之間,另一邊則是浮出水面的「水底村莊」。

東莞是一座知名的「世界工廠」,茅輋(shē)水庫上遊的鐵場村卻曾因為其是「東莞唯一一座沒有工廠的村落」而聞名。這樣的背景,讓茅輋(shē)水庫的「水底村莊」更添神秘色彩。

▲《古村落》(攝影:姚偉民

對於大多數的清溪人來說,大家知道的只是這裡的山美、水美、風景美,而不知道的是,這裡一直隱藏著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客家古村落遺址。之所以說它神秘,是因為這個古村落遺址不會經常「露面」。

因為古村常年沉浸在水庫之下,只有水庫的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被淹沒的古村才會顯現真容。

▲古村落牆基露出顯現真容(圖片來源:莞視界)

順著水庫邊,從山坡下走進這片「水底村莊」。由於長時間處於水底,通往村莊的路已多為淤泥,沿途走來,只有踩著石頭前行。

▲剛剛出水的遺址

▲炮樓遺址

帶路的老者說:「過去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

「原茅輋(shē)村由上圍、下圍、河背、山鏡下四個自然村構成,現都被埋入水下,每年枯水季節,便有上圍與河背露出水面。」帶路的老者一邊指路,一邊介紹著「水底村莊」的歷史。

▲航拍圖攝影:楊石彪

早在公元1370年,茅輋(shē)村就有人居住,「過去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有兩條小河從村落間流過,依山傍水,水美田肥,草木茂盛,興旺時期有上千人在這裡居住。」老者說道。

▲古村落炮樓

由於長時間的水下浸泡,這裡只剩下了一堵堵殘垣斷壁,以及破碎的瓦礫。在淺淺的水下依然可見不少房屋的基座,大部分客家風格的宅牆已經浮出水面,主體部分基本坍塌,但也有些房屋牆壁窗戶尚存,遠處一看,是灰濛濛一片廢墟。如戰後遺址,透著蒼涼和寂寞。

▲滿地碎石

▲古村落遺址

▲坍塌了一般的牆基

從露出水面的遺址可以看出,老人所言不虛,雖然已是殘簷斷壁,但池塘、曬穀場、圍牆等建築仍保存得較為完整,足以清晰地還原當時的生活環境。

▲古村落遺址牆基 圖片來源:莞視界

夯土的牆壁,經過數十年的浸泡,依然矗立不倒,堅如磐石,見證著滄海桑田般的變化。這些房屋是用沙石石灰夯實而成,有的夯牆時還要加入一些粗糖和糯米湯,所以非常堅固。

▲茅輋(shē)村原是清溪最早的村落之一 攝影:楊石彪

這裡是客家人剛進入東莞的落腳處,上世紀50年代修建水庫,從此淹沒於水下。

「你看,這個就是過去房屋的基柱,那裡是一個用鵝卵石砌成的曬穀場。」老人說,這些都是典型的客家建築,「那時客家人剛進入東莞,就選擇這些偏遠的地方落腳。」

據鎮志記載:茅輋(shē)水庫庫址所在地茅輋(shē)村原是清溪最早的村落之一。在上世紀50年代大興水利的時候,這個村落被規劃建成茅輋(shē)水庫,從此,承載了600多年歷史的茅輋(shē)村,就淹沒於水下了。

▲另一番風景如同一幅山水畫 攝影:楊石彪

「1958年之前,我還曾居住在這裡,那時我才21歲。」引路的老人如今已年過七旬,但他仍清楚地記得過去生活的那個地方。

▲古村落房屋主體結構

▲古村落瓷碗碎片

▲瓷碗碎片上印有吉字字樣

「那時的生活很艱苦。」老人說,當時大約有500多畝的稻田面積,600多畝的旱地面積,居住著溫、林、藍、劉等多個姓氏的300多人。建水庫後,大家就搬遷到大利村建立新村,故名叫茅輋(shē)新村。

在水下沉浸了半個世紀的古村落,雖剩殘垣斷壁,但房屋基座還清晰可見。據介紹,這些建築牆體的主要材料是砂石、鵝卵石、石灰、粗糖等這幾種材料混合使用築成的,其牢固程度並不比水泥的效果差,這也就是牆體能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

落日餘暉中,遠山靜默近水無聲,這座村落也如一沉默的老人,見證著清溪的發展變遷。

▲神秘的茅輋(shē)村遺址

站在庫區的大壩上,不難想像水庫建成之前,那一派阡陌相通、雞犬相聞的田園景象。此時此刻,雖然令人神往的田園風光已然不再,但另一番風景正如一幅山水畫般,呈現在世人眼前。

▲水中遺址

因茅輋(shē)水庫是重要的水源地,且「水下村莊」地形複雜,周邊淤泥堆積,市民請勿貿然前往「水下村莊」,以防引發意外。

你家附近也有歷史悠久的古村嗎?

有什麼有趣的傳說嗎?

【評論區】裡說說吧!

相關焦點

  • 東莞最純的客家古村落龍背嶺 有著濃濃的「客韻、粵風、僑情」
    龍背嶺村 東莞時報記者 陳帆 攝東莞時間網訊 說起東莞的客家人,腦海裡立即浮現了麒麟舞、碉樓、客家圍屋,以及客家釀豆腐和客家娘酒客家文化符號。與鳳崗的黃洞村等客僑特色古村相比,塘廈的龍背嶺,這座有著260年歷史的古村落在古民居中的數量更多更集中,被稱為「東莞最純的客家古村落」。龍背嶺古村落囊括龍背嶺圍村、牛眠埔舊圍、牛眠埔新圍三個自然村,尤其是牛眠埔老圍,掩映在樹木之間,房屋若隱若現,宛如世外之地。
  • 僑鄉村,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
    僑鄉村位於梅縣區南口鎮,距縣城12 公裡,是一個有5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是著名的華僑之鄉,也是一個古老、美麗而純樸的村落。僑鄉村生態風景秀麗,民風純樸,除了那遍地的油菜花,還有31座美輪美奐、建築風格多樣、各具特色的百年客家圍屋。
  • 東莞市資訊|東莞清溪清廈客家古村落南山曾公祠
    東莞清溪:清廈客家古村落南山曾公祠,始建於清朝乾隆十三年東莞清溪清廈客家古村落的南山曾公祠這是南山曾公祠背後的圓形門洞。2、但這名負案在逃長達24年之久的命案主犯,最終沒有逃脫法網。最近,在東莞警方的協助下,廣西德保縣公安局將這名逃犯抓獲,至此,當地一起塵封了24年的命案最終告破。案件還得從24年前說起。警方將林某周押解回德保縣。案發當天,德保縣公安局接到群眾報警後,立即組織民警趕赴現場調查,並對林某周等人進行抓捕,但他們均已潛逃。從林某周等人潛逃開始,德保警方就開始了一場歷時24年之久的追逃接力戰。
  • 龍巖這座古村落,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瀰漫濃鬱客家人文氣息
    在福建西部山區,有一個創建800多年的古村落。它雖然沒有什麼知名度,少有遊客踏足,卻與宏村、周莊、烏鎮、婺源等並列為十大「中國最美的村鎮」,並且以其山環水繞、鍾靈毓秀的鄉村美景,以及保留完好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築群而聞名,被譽為「客家莊園」「民間故宮」。它就是培田古村。培田古村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宣和鄉,距縣城40公裡,總面積13.4平方公裡,有430多戶住戶。
  • 揭開中國式信仰 實拍東莞客家村落
    揭開中國式信仰 實拍東莞客家村落 2016年03月22日 14:50 來源:素走世界    編輯:李啟敬關鍵詞:信仰;文化;客家
  • 客家文化(梅州) | 中國傳統古村落
    僑鄉村,自明嘉靖年間開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有以「南華又廬」為代表的31座百年客家圍屋,被稱為「中國最典型的客家圍屋古村落」。現保存較為完善的客家傳統民居108座,其中以「圍龍屋」最具特色,還有為數不少的「合槓」至「多槓」的「走馬樓」,以及少數「鎖頭屋」,碉樓和含有西式建築元素的其他建築形式。村內原有一顆古油茶樹,故而得名「茶山村」。該村落源於明代初期,村中現存34座傳統民居,其中紹德堂為明代建築,有500多年歷史。村中有三百多年歷史建築三座,二百年以上歷史建築五座,其餘大部分歷史建築均在百年以上。
  • 這座古村落擁有「全國最大四角樓古建築群」的稱號,古蹟眾多
    這座古村落擁有「全國最大四角樓古建築群」的稱號,古蹟眾多廣東省河源市,它擁有「全國最大四角樓古建築群」的古村落,現仍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24座,是典型2012年獲得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稱號。林寨古村山清水秀,被譽為嶺南最美的鄉村;林寨古村古蹟眾多,是名副其實的歷史古鎮;林寨古村古韻悠悠,擁有中國最大的四角樓古建築群;林寨古村人才輩出,承載著客家文化的時代印記。
  • 800年客僑古村黃洞村 是東莞客家文化標本
    散落在牌樓外的碉樓(本版圖片均由東莞時報記者 陳帆 攝)東莞時間網訊 早在2012年,鳳崗黃洞村就入選廣東省第三批古村落。目前該村共有15座保存完好的排屋樓,並有迴龍俺、洪福全故居、觀合樓、田心圍排屋群以及古樹保護等建築與人文遺蹟,蘊含的客僑文化源遠流長。正是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讓黃洞村在珠三角古村落群中別具特色。
  • 東龍――客家古村落文化的奇葩
    東龍,坐落於贛南寧都縣東南邊陲的山區,是一個具有千年悠久歷史客家古村落。繼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西歷史文化名村」之後,最近又被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評選為「中國民族優秀建築——歷史文化古村鎮示範項目」。著名漢學家、法國巴黎高等實驗研究學院教授勞格文在參觀東龍後這樣評價:「東龍,一個有著清新空氣、古隘、宗祠和美麗小山的村莊。」
  • 梅縣水車鎮茶山村:客家民居古村落(組圖)
    茶山村傳統民居比較集中於南向山脈,三十多座不同時期、形態各異的客家傳統民居,以條型或方型(主體多為方型)結構形式,依山就勢呈帶狀沿山腳布局,既顯得錯落有致,又不佔耕地,大多民居後有風水林(化胎),前有池塘,
  • 龍巖這座古村落,人稱「福建民居第一村」,瀰漫濃鬱客家人文氣息
    在福建西部山區,有一個創建800多年的古村落。它雖然沒有什麼知名度,少有遊客踏足,卻與宏村、周莊、烏鎮、婺源等並列為十大「中國最美的村鎮」,並且以其山環水繞、鍾靈毓秀的鄉村美景,以及保留完好的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築群而聞名,被譽為「客家莊園」「民間故宮」。它就是培田古村。培田古村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宣和鄉,距縣城40公裡,總面積13.4平方公裡,有430多戶住戶。
  • 大山深處隱藏著最美的客家古村落,廣東的世外桃源,鮮為人知
    談到中國的古代村落,很多遊客多少都去過些,但你是否真的見過那個「山外水外,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世外桃源?今日帶你到廣東韶關的曹角灣古村落,一座隱藏在山間最美麗的客家村落,也是廣東人私藏的世外桃源。
  • 一個客家古村落的文化覺醒
    用文化賦能,古村落保護由「政府幹,村民看」轉變為「爭著幹,一起上」  古村落是鄉土文化的百科全書。彭坊村坐落在長汀縣童坊鎮北部山區,古街、古橋、山寨、古剎、古樹點綴其間,閩江源之一的童坊河自南向北在村裡穿流而過。
  • 廣東極具嶺南特色的古村落,面積6.9平方公裡,是東莞一大村莊
    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嶺南古村落既有中國古村落的共性,又有嶺南文化的鮮明特質。其中廣東古村落以廣府古村落,潮汕古村落,客家古村落為主體,輔之以粵北古村落,雷瓊古村落。村落文化在地域上表現出水鄉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特點;經濟模式上表現以農耕文化為主,商業文化並重的特點;因為移民南遷及向海外拓展的緣故,又表現出移民文化和僑鄉文化等多樣性的特點。
  • 深圳也有自己的文化底蘊,這10個客家古村落,了解一下
    事實上,深圳與客家文化淵源頗深,是研究客家文化史的重要窗口。深圳曾有客家人居住,一些古村落保存完整。周末去體驗寧靜的田園生活,走進客家文化。發源於明清時期,是一個四面環山,流水潺潺的小村莊。它作為一個水鄉古鎮,多少有些耐人尋味。在這裡,您可以品嘗到鹹雞,三頭湯,客家釀豆腐等地道客家菜餚。
  • 這地享有「中國最典型的客家圍屋古村落」的美譽
    僑鄉村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地處鹿湖山下,有500多年的建村史,是著名的華僑之鄉,還是影視拍攝基地,享有「中國最典型的客家圍屋古村落」的美譽,美輪美奐、風格多樣、各具特色的百年客家圍屋。僑鄉村是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走入村口,一座"十廳九井"的方形圍屋屹立在眼前,屋頂升起嫋嫋的白煙,猶如一個手握菸斗、經歷滄桑的老人,正在向人們訴說著悠悠的客家歷史,眼裡飽含濃濃的客家鄉情。下面介紹一下僑鄉村的幾處主要景觀。
  • 客家世界古村落 百年精緻別樣的美
    看過立秋時節婀娜多姿的婺源,到過江南煙雨中清渺的周莊,你有沒有見過散發著濃鬱客家風情的百年古村落——僑鄉村那精緻別樣的美?  一片金燦燦的稻田裡,忙著收割的農民額頭上滴下晶瑩剔透的汗珠,遠處的群山和近處灰瓦白牆的客家圍龍屋,構成了一幅祥和的客家山村圖。
  • 客家古韻品味龍川 看古村落繁衍生息中客家習俗
    客家古韻品味龍川 看古村落繁衍生息中客家習俗 原標題: 了解龍川縣的客家文化,從這些留存千百年的客家古村開始,走進一座座客家人的精神家園,你會感受到龍川這座千年古縣濃厚的客家古韻和古蹟魅力。龍川現存有六大廣東省省級古村落,聽說這些古村各有韻味,我們的主持人頗有興致的開始了古村探秘。  黃嶺村文風鼎盛,人文薈萃,其中尤以葉氏為甚。明清時期總面積14.3平方公裡的黃嶺村裡,葉氏共有100多人考取秀才以上功名,因此有黃嶺秀才多過狗的戲稱。
  • 廣東梅州千年客家古村落南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廣東梅州千年客家古村落南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2014-12-14 21:49:03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梅州12月14日電 題:廣東梅州千年客家古村落南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 誰說深圳沒有文化底蘊,這4個客家古村落,了解一下
    實際上,深圳與客家文化有很深的淵源,是研究客家文化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客家人曾在深圳這塊土地上生活,部分古村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周末去體驗下安靜的農村生活,走進客家文化。甘坑客家小鎮起源於明清時期,是一個四山環抱、活水長流的小村莊,有點水鄉古鎮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