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在文人的筆墨當中,山水是一對為表達各種情感而產生的象徵物,在鄭板橋筆下「只有青山圍故國,黃葉西風菜圃」中的青山象徵著家園;楊慎筆下「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中的青山象徵著永恆;陶淵明筆下「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中的山象徵著隱士的居所。
有青山的地方就有綠水環繞,於是在李白筆下「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中的水便成了一種送別方式;孔子筆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中的水成了時間流逝的象徵。
在古代詩詞當中,山水一般都是獨立存在的,但是在《菩薩蠻·北固題壁》當中,作者郭麟巧妙的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對抗的關係。學者嚴迪昌點評:「平淡而富機趣,輕捷流利中見人生哲理。」
菩薩蠻·北固題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麼!
詞的上片直接就將青山和江流引出,通過「江流去」和「青山截」兩組動作的描繪,展現出一幅宏偉壯闊的活潑畫面。將青山和江流擬人化,從二者之間的糾纏中透出幾縷溫情,青山能否真的截住江流?辛棄疾筆下的「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給出了答案。郭麟從青山和江流之間的糾葛引發了三四兩句的感嘆,雖然留不住江流,但是延綿不斷的青山似乎真的能截住江流,詩人不禁為江流而愁,詩人此時就是江流的化身。
詞的下片開場也寫景,將「片帆」的突然下落比作「鳥落」,體現出片帆靈動的特點。加上飛鳥在遼闊天空飛翔的對比引申出片帆在寬闊江面的畫面。「江住儂船泊」中的「住」將詩人和江流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與上闋的「愁」呼應,「船泊」二字是詩人的錯覺,江面開闊,水流緩慢,以致產生的船泊錯覺。最後兩句的「笑」和「留」是對上片最後兩句的呼應和回答,即使再綿延的青山也總有盡頭的時候。
在這首《菩薩蠻》中,詩人郭麟將自己比作江流,路途上的坎坷比作青山,借用江流衝破青山阻礙,來表達詩人積極樂觀的感情。郭麟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青山和江流情感,並將仕途中的坎坷險惡以及自己自信和灑脫的態度帶入其中,使得整首詞充滿趣味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