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常用的20個詞牌
據統計,在詞海中,有3000多個不同的詞牌名。去除掉非名家詞牌,也有800多個,光柳永一個人就使用過100多個詞牌。
這麼多的詞牌,即使是專業填詞的人,也記不住啊。好在,我們常見的其實也就100多個。在這100多個裡,又有冷門和熱門詞牌。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遊》、《水調歌》,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上下闋的六言句需要押仄韻,而且最好也對仗。在長調裡,這應該是存詞數量最多的詞牌了,名作有蘇軾的《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滿江紅
滿江紅,又名《上江虹》、《念良遊》、《傷春曲》。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後更名《滿江紅》。這個詞牌中間的七字句需要對仗,下闕的三字句需要扇面對,對仗做得好,能撐起整個詞牌的氣勢。這個詞牌的名作是嶽飛的《滿江紅》
滿江紅
宋·嶽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菩薩蠻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雲烘日」等。此調為雙調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極多,其中溫庭筠的《菩薩蠻》是名作代表。
菩薩蠻
唐·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
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鷓鴣天
鷓鴣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此調雙調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五句三平韻。這個詞牌很像裁斷的七律,中間的七言句和三言句需要對仗,名作有李清照的《鷓鴣天》。
鷓鴣天
宋·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
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
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
何事當年不見收。
臨江仙
臨江仙,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格律俱為平韻格,雙調小令,上下片的五言句可以對仗。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名作有楊慎的《臨江仙》。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蝶戀花
蝶戀花,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又名「黃金縷」「卷珠簾」「鳳棲梧」「明月生南浦」「細雨吹池沼」「一籮金」「魚水同歡」「轉調蝶戀花」等。因為合理的節奏和用韻,這個詞牌是名作最多的詞牌之一,代表作有柳永的《蝶戀花》。
蝶戀花
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裡,
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西江月
西江月,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江月令」等。西江月上下闋的六言句需要對仗,七言句需要叶韻。這是一個「講道理」的詞牌,幾乎所有的西江月的名作都蘊含深刻的道理。名作有辛棄疾的《西江月》。
西江月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念奴嬌
念奴嬌,著名詞牌名之一,得名於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名叫念奴的歌伎。因為剛好是100個字,所以這個詞牌又叫《百字令》。中間的四言句需要對仗,名作有蘇軾的《念奴嬌》。
念奴嬌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木蘭花
木蘭花,又叫《木蘭花令》。和《玉樓春》一樣,這是一個和七律傻傻分不清的詞牌。不過與七律不同的是,這個不需要對仗,押韻也是仄韻,而且分成了上下兩闕。在詞海中,《玉樓春》《減字木蘭花》《木蘭花慢》分走了很多《木蘭花》的詞,不過留下的《木蘭花》依然很多,名作有納蘭容若的《木蘭花》。
木蘭花
清·納蘭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
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願。
沁園春
沁園春,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沁園春中間的4、4字句需要扇面對仗,而且這個對仗做得好會非常精彩,比如毛澤東的《沁園春》。
沁園春
現代·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虞美人
虞美人,取意於出汗爭霸時的虞姬,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和「菩薩蠻」一樣,這也是一個平仄交錯的韻詞。這個詞牌寫得好與她的名字一樣,非常美。名作有李煜的《虞美人》。
虞美人
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水龍吟
出自李白詩句「笛奏水龍吟」。水龍吟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水龍吟以四字句為準,不嚴格要求對仗,但是很多名作都儘量使用了對仗,而且上下闋的結局要呼應。這個詞牌存詞數量很多,其實寫作的難度也是很大的,經典詞作有辛棄疾的《水龍吟》。
水龍吟
宋·辛棄疾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漁家傲
漁家傲,又名「漁歌子」「漁父詞」等雙調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五仄韻。這是一個真正的一韻到底的詞牌,中間不換韻。從文字結構來說,不換韻的詞要寫出平仄交替的節奏來很難,可是很多大詞人都做到了,名作有範仲淹的《漁家傲》。
漁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卜算子
詞牌名,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北宋時盛行此曲。《卜算子》詞牌本身就蘊含了一種生命無常的感嘆,歷來名作很多,經典的有陸遊的《卜算子》。
卜算子
宋·陸遊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南鄉子
南鄉子,又名「好離鄉」「蕉葉怨」,原為唐教坊曲名。原為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直至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這個詞牌的精彩之處在於,經典名作基本上都是「一句話」就是一片,真正一口氣讀完的詞牌。代表作有辛棄疾的《南鄉子》。
南鄉子
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浪淘沙
浪淘沙,劉禹錫、白居易並作七言絕句體,五代時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這是所有詞牌中結構最簡單的詞牌之一,基本上只有「仄仄平平」這一種句式。簡單的詞牌,填次數肯定也多,名作有李煜的《浪淘沙》。
浪淘沙
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踏莎行
踏莎行,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踏莎行上下闋的四字句都需要對仗。這個詞牌取意於「踏著莎草去旅行」,這樣優美的詞牌,當然就誕生了很多名作,經典的有秦觀的《踏莎行》。
踏莎行
宋·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
為誰流下瀟湘去。
鵲橋仙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兩仄韻,一韻到底。前後闋首兩句要求對仗。《鵲橋仙》的名作有秦觀的《鵲橋仙》。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如夢令
如夢令,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這個詞牌字數少,押韻和詞牌結構都很簡單。這個詞牌的經典之處在於,詞如其名,詞作都會先虛構一個夢境,然後一個反轉,打破夢境。這個詞牌的名作有李清照的《如夢令》。
如夢令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當然了,還有其他經典的詞牌,比如《江城子》、《訴衷情》、《長相思》等,在此就不一一展示了。如果你有其他喜歡的詞牌,歡迎一起探討。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