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紮在B站的年輕人:玩鬼畜或圈地自萌,正打破「次元壁」

2020-12-25 澎湃新聞

1993年出生的「癢局長」高高瘦瘦,有一張白淨飽滿的娃娃臉,可能是在電腦面前坐久的緣故,他背略微有一點駝,手撐一把笨重的黑傘,在人群中並不起眼。

「2333」「666」「yooo」等意義微妙的彈幕語氣詞在癢局長投稿的視頻中滾滾而過,從大二開始,癢局長在Bilibili站(以下簡稱B站)的「鬼畜區」投稿,5年間已經積攢了80萬的訂閱粉絲,但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網絡紅人,「至少搭地鐵從沒有被認出」。

B站是「二次元」的主要陣地——後者是來自日本的詞語,指的是ACGN(動畫、漫畫、遊戲、小說)組成的二維平面虛擬世界。

市場調研機構艾瑞諮詢2015年發布的《中國二次元用戶報告》稱,「90後」和「00後」是二次元用戶的主力人群,分別佔78.5% 和15.8%。該機構調研認為,2016年泛二次元用戶將達到2.7億人。

「局座b站直播首秀」截圖

2016年,國防大學教授張召忠進駐B站,儘管與過去錄製軍事節目的內容並無二致,但當他身穿「霧霾防雷射」白字黑底T恤亮相直播時,立即引來上千萬人在線觀看。「高高在上行不通了,年輕人根本不聽。」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張召忠說。

隨著成長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人逐漸成為社會主流人群,二次元亞文化也悄然無息地匯入主流文化的合唱裡。這些滲入日常用語、娛樂生活與商業宣傳之中的影像與話語模式,由二次元網站的百萬「up主」(編註:上傳發布視頻的人,來自單詞「upload」)創作,獲得上億年輕人傳播。

癢局長就是這百萬活躍up主中的一位。

「鬼畜有毒」

癢局長的B站ID,是他在大二的時候註冊的。因為當時學校網速很慢,所以他幻想自己如果是電信局局長就好了,所以自稱「癢局長」。

他與另外三個B站「鬼畜區」的up主一起被稱為「四大欠王」,「嗯,你可以理解成欠扁那種意思吧。」

癢局長說話時前後鼻音不分,略帶喜感的揚州口音已成為他特有的標誌之一。在網絡上他不僅口若懸河,而且總能恰到好處地控制語調的抑揚頓挫,但在現實中交流的時候他說話不時會若有所思,停頓一會再繼續。而他投稿的鬼畜視頻,也像他的ID和揚州口音一樣無釐頭。

「鬼畜」這個詞源自日語,原意指像魔鬼畜牲一樣殘酷無情。後來被二次元用戶代指聲音和畫面高度同步、快速重複的影像素材。重複使它形同「抽搐」,並達到洗腦或喜感效果。

癢局長高中的同桌喜歡韓國偶像團體「少女時代」,每天都哼著她們的單曲MV《Gee》寫作業,以至於高中畢業好幾年後,癢局長腦內還是時不時自動回放著這首歌。

後來,癢局長用地方臺肥料金坷垃的廣告詞對這首歌進行了改編,美其名曰《坷垃時代》。「開頭的那幾句英文調到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實在太難了。」

這個點擊量超過170萬的《坷拉時代》後來被癢局長掛到了自己B站的個人主頁,作為代表作。

有人在癢局長的《坷拉時代》裡發送類似「放我出去」、「洗腦循環」、「根本停不下來」之類的彈幕,每段成功的鬼畜視頻,都有著一種讓人不禁「抖腿」迪廳音樂般的節奏感,讓人如同被洗腦一般不斷的循環播放,這被稱為「有毒」。

曾有研究顯示,為「打發時間」看動漫的青少年佔總調查人數(1415人)的90.1%。(參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課題《青少年網絡流行文化研究》)有調查顯示,在B站,鬼畜與日劇、動畫並列為用戶的三大偏好。

癢局長認為鬼畜視頻之所以受歡迎,除了「有毒」,還因為「那種越是不知道要幹嘛又不想關電腦的時候,就越是會停不下來的看鬼畜。」

鬼畜雖然最開始是一種小眾的視頻類型,但也常常使用當下熱點作為素材。癢局長就鬼畜過當時紅極一時的「藍瘦香菇哥」,他投稿的《情深深藍瘦瘦》高達90多萬的點擊。

他自稱高中時就想成為電影導演,有時會在鬼畜視頻中埋下一些自以為有趣的細節,算是在裡面「實現一些創意」。

宅之路

癢局長讀大二的時候,被自己暗暗心儀的一個女生推薦了B站,他感到自己一下子就被擊中了。「我覺得這個好有趣啊!」

泓畢業演出的視頻截圖。圖片來源:B站

為了培養和這個女生的共同語言,本科是暖通專業、對視頻和音頻製作軟體完全零基礎的癢局長開始自己動手做鬼畜視頻,「總之就是一邊做一邊學吧。」

癢局長在學校宿舍的電腦前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在滿屏上下跳躍的音高曲線、時長不一的音軌、密密麻麻的參數間尋找最精準的音調和笑點,這項工作需要大量的耐心和精力。但他覺得做鬼畜和玩遊戲差不多,做的過程中最令人開心,做好之後,反而很少再欣賞自己的作品。

雖然依然沒能和這個女生在一起,他最後卻成了鬼畜區的「四大欠王」。 「越做鬼畜越不會出門,越不會出門就越交不到女朋友。所以說,做鬼畜是追不到妹子的。」癢局長自嘲道。

「我是聽著11區(指日本)的動漫音樂長大的,第一次接觸到電子琴的時候,腦子裡就有了作曲的念頭。」毫無樂理知識的泓,是在日語繫念大二的時候,被朋友「安利」了一款名叫「水果」的電子作曲軟體,軟體簡明易用,可以模擬任何樂器的演奏。

泓雖然不懂樂理,但卻有著一雙好耳朵,「我能夠很清楚的判斷出一首曲子裡用的是什麼樂器,哪種和弦,一聽就大概知道曲譜是什麼樣的。」

光有作曲的工具和音樂的天分還不夠,「我身邊沒有一個會譜曲的人。」泓開始上一個二次元音樂論壇,在這個論壇上,會發布各種音樂教程,也能將自己的音樂作品發布上來,泓因而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首曲子——由電子歌姬初音未來所演唱的一首日文歌曲。

因為作曲的天分,泓被家人送去日本一所學校念了映畫編曲,日本著名作曲家井川憲次則是泓的老校友老前輩了,而日語成為他在日本學習生活的工具。26歲的他,第一次站在一支真正的管弦樂隊而非電腦屏幕面前,指揮他們演奏由泓自己創作的畢業作品。

指揮的時候,泓拼命憋住,讓自己不要笑場,緊張得除了手臂之外全身僵硬。「畢竟可能是人生有且僅有一次的體驗呀。」猶豫再三,他還是將畢業演出的視頻傳上了B站。

B站的官方數據顯示,該站擁有超過100萬個活躍的創作者。每天有超過1000個像泓這樣的原創音樂或歌曲投稿,有超過1萬個用戶自製和原創的視頻通過審核。

泓會為了學習作曲而在論壇泡上上百個小時,網絡使像他這樣非專業出身、但有強烈創作欲望的年輕人,更容易獲取到創作的工具和教程。

像他們這種對興趣愛好不計時間精力而全身心投入的人,在日文裡被稱之為「宅」,這個概念的本意並非「家裡蹲」,而與英語中的「Geek」(極客)有著近似的含義。

悲劇作者

在B站,除了掏空心思將意義全方位解構的無釐頭創作,還有另一種有著豐沛想像力的,熱愛建構的創作傾向,比如用歌詞來講故事的雨狸。

雨狸曾接到作為樂師的朋友DELA所寫的一首曲子,不知是誰提出要以「妄想症」這個主題把這首曲子填上詞,雨狸在網上搜尋後發現,妄想症不止一種類型。

「於是我們把手頭正在進行的曲子排了一下,準備出一個系列。」雨狸介紹,這套「妄想症」主題的系列曲由十首歌曲組成,每一首歌都對應著如被害妄想、情愛妄想等某一種類型的妄想症,雨狸還為曲子寫了小說,使得十首歌曲有著內在的邏輯關聯。認真聽完後,便如同讀完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個系列曲從2015年底起,在B站連載了一年多。

「妄想症」系列人氣最高的一首《四重罪孽》點擊已經破百萬。在B站,一首原創歌曲視頻點擊破十萬,會被稱為「殿堂曲」;破百萬,則會邁入「傳說級」。

雨狸在自己的粉絲QQ群裡一直潛水,以至於她偶爾發言,群裡立馬就會炸鍋,「終於見到了『活』的大大!」但話匣一打開,她卻意外地健談,語速很快,還常常發出一種神經質的愉快笑聲。

雨狸和朋友做完妄想症這套系列曲後,有人給她寫了長長的郵件,說妄想症在他最低谷的時候拯救了他;有一個學理工科的女生,用車床車出一塊妄想症系列的金屬LOGO;還有家長私信給雨狸,問她「孩子得了妄想症怎麼辦?」

這些回饋也成為了雨狸創作的動力,「比如你與評論區一個人撕了兩個小時,你覺得很爽,但你兩小時就撕了一個人,不如做一個作品,這樣自己的觀點就可以影響和傳達給更多的人。」

雨狸認為三次元流行音樂的歌詞因為商業上的考慮,大多都圍繞「愛情」的主題,但在二次元,因為大多是出於興趣愛好的創作,所以可以有更廣闊的探索空間。

雨狸的QQ上的頭像上是一位手執陽傘,身著蓬鬆公主裙的女孩。在現實生活中,雨狸是個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學習服裝設計、每日踩縫紉機的大三學生,她身高只有一米五幾,有人說她適合去cosplay(角色扮演)金絲雀一樣的角色。

雨狸。受訪者 供圖

阿姆斯特丹的陽光過於耀眼,她要在窗簾上裝上一塊黑布,才能適應室內的光線。

雨狸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一個「霾」字,雨狸為自己取這個名字的時候,「霧霾」這兩個字還沒有這麼流行,她與相依為命的媽媽商量,媽媽建議她把『狸』改成『鋰』,雨狸果斷拒絕了媽媽的提議。

「成天懟天懟地懟空氣,連自己也懟。」生活在單親家庭,經歷過痛苦變故的雨狸偏愛陰沉的曲風和文風,她喜歡愛倫坡和紀德的小說,把他們都當成了作詞的靈感來源。

就像癢局長和泓要在網絡上獲取創作工具和教程一樣,雨狸創作的合作夥伴同樣也是在網上找到的。

雨狸寫了一首詞,卻很長時間都找不到合適樂師來譜曲,這時樂師DELA出現了,第二天就給雨狸的詞配上了音樂。

2016年7月23日,B站年度線下活動Bilibili Macro Link(BML)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舉行,全世界第一位中文虛擬偶像洛天依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從舞臺上方的大屏幕中一躍而出。

DELA同樣成長在單親家庭,兩人在網絡上一見如故,「我們認識的第一天就語音了,沒有經過任何鋪墊就成為了朋友。」

DELA在18歲成年禮的時候,需要家長的寄語,DELA心酸地告訴雨狸,他的父親只寫了短短一千字,後者聽了,則幫DELA寫了一篇四千多字的寄語,裡面談了他們的認識、創作的種種過程。

雨狸和DELA曾試圖把彼此單身的父母撮合到一起,這樣兩人就可以成為真正的姐弟。但實際上,身在阿姆斯特丹的雨狸和在上海的DELA認識四年,卻直到去年才第一次見面,大部分的時間,他們都是通過網絡在交流。

通過創作獲得自信和友誼的雨狸,自身慢慢也發生了變化,「妄想症」系列在她的筆下,自黑暗和不安的基調起,漸漸走向了一個happy end(美好的結局),「這點我也奇怪,一直以來我都以為自己是個只能寫悲劇的作者。」

「圈地自萌」

B站的用戶分為三種:遊客、註冊會員和正式會員。只有正式會員才能打開所有視頻,而想要獲得正式會員資格,你需要在一小時內答滿100道題並得到60分以上——這些題通常與動漫、遊戲、小說有關。

在網上甚至流傳各種版本的B站註冊試題題庫。比如,「他拿著一個黑色小本本喊著:『我是新世界的神!』他是?選項:A夜神年 B夜神日 C神經病 D夜神月。」

二次元愛好者和三次元的人們就這樣被涇渭分明地劃到兩邊。而通行在二次元世界裡的「黑話」,往往只有二次元的人看了才能會心一笑,旁人看了則一頭霧水。

彈幕滿屏飛是B站留給外界的主要印象。研究企業網際網路轉型的饅頭商學院對B站的數據分析發現,每個正式會員平均發彈幕數是247個。

彈幕源自日本彈幕視頻分享網站niconico動畫,是網民的觀影評論,也可以視為網民加諸於作品的「再創作」。

B站有一些公認的違反彈幕禮儀的言論:比如不可以在彈幕裡進行人身攻擊,這種攻擊既包括普通人也包括動漫遊戲乃至各種創作中的角色;比如在一個up主裡的作品裡刷另一位作者的作品,也會被視為是給自家作者「招黑」的行為。

八月之桂在國內最早的彈幕網站ACFUN(以下簡稱A站)和B站都是頗有名氣的up主。在他看來,B站相對於A站能後來居上,原因之一是B站很早就開通了彈幕管理功能。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B站內部的工作人員指出,彈幕禮儀和可以由up主管理彈幕的權限,使得B站成為一個「圈地自萌」的社區。

「圈地自萌」指的是在小圈子內自娛自樂,沉迷於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不被打擾,如果有人在彈幕裡罵人,很快就會被支持者群起而攻之,實在不行up主可以一刪了之。「簡單來說,就是小眾的愛好不會受到歧視。」

B站董事長陳睿

B站董事長陳睿曾在一次論壇上說:「我覺得每一個上B站的人內心都是孤獨的,都是希望進入一個有共同愛好的社區。」

在B站,up主和用戶會在視頻下方打上標籤,以便搜索和傳播。B站的官方數據稱,其用戶搜索的熱門標籤超過7000個。

網上曾有一篇寫《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穿越到《哈利·波特》的世界與大反派伏地魔相識相戀的小說,有好事的up主受這篇文章的啟發,用兩部片子作為素材剪輯了一段以此為主題的視頻發到B站,這種「匪夷所思」的作品居然獲得20多萬的點擊率。

「大家就是默認,小眾的東西發B站。」前述B站工作人員說。這種小眾甚至可以延伸到嚴肅的文化領域,《紐約書評》的主編西爾弗斯(Robert Silvers)去世後,英文紀錄片《紐約書評:爭鳴五十年》在文化圈流傳,片源也來自B站。

成為職業up主

因為掌握了鬼畜視頻需要使用的軟體,癢局長在大學裡時就有機會接一些活,大二時就開始自己掙錢了。

被稱為B站四大表情包之一的「金館長」崔成國。

畢業後,他在一個大型手遊公司短暫工作過四個月,後來辭職來到B站總部所在的上海,成為職業的up主,在B站上,他保持每周一更的頻率,有時因為想不出好點子時,癢局長還會整夜整夜的失眠。

他還嘗試為某知名食品做鬼畜廣告,又在B站新開放的直播區直播遊戲實況,過年的高峰期有接近兩萬人收看他的直播。直播得太晚,癢局長第二天就會一覺睡到中午,任憑手機怎樣鈴響都聽不見。

除了處理必要的事務,癢局長覺得沒有別的出門理由,午飯則靠外賣,「但這附近隨便叫個外賣都要三十幾塊,超級貴!」

隨著越來越多的up主們畢業後向上海聚集,癢局長萌生出一個特別的想法:組織一些up主的線下聚會,互相如果看得順眼,就一起租一所大一點的公寓。「這個地方除了每個人的私人空間,還要有一些公共的區域,類似於工作室,大家可以一起搞創作,還可以請一位阿姨幫忙搞搞衛生,做做飯。」

近一年,癢局長都在尋找合適的人和場地。「主要是為up主提供一個更好的創作環境,當然我會收一些費用,把這當作一個產業來運作。」


始於興趣,而漸漸以職業為目的up主並不只癢局長一人。

比如,有的活躍於動畫區的up主善於在視頻中以脫口秀的方式盤點動畫,順著主題往下說,不知不覺就開始為某款新發布的手遊打起了廣告。就像許多運營微信公眾號的自媒體一樣,這些up主們一邊做內容,一邊巧妙地植入硬廣或軟廣。

打破「次元壁」

二次元愛好者將二次元與其他世界區分開的壁壘稱為「次元之壁」,打破「次元之壁」則稱為「破壁」。

研究者認為,「博客、微博、微信等無門檻新媒介應用方式日新月異,改變了傳統單一的傳受關係,二次元文化作為一種極度活躍的粉絲文化,亦因此進入主流視野。」(參見:陳一愚,《網絡群體傳播引發的二次元亞文化現象剖析》)


2016年,奢侈品牌LV廣告的主角不再是真人明星,取而代之的是一位二次元世界中的明星「雷霆」——她來自一檔遊戲《最終幻想》,是一個精通劍術、射擊、格鬥、魔法等於一身的戰鬥專家,性格冷漠,內心堅韌。

新媒體專家欒軼玫察覺到這一變化。她在專欄文章《2016,媒體該和二次元談談》中寫道:「『二次元』正隨著年輕一代的成長逐漸成為『三次元』世界裡必不可少的文化因素。」

在「皮皮蝦,我們走」這種發端於「二次元」世界,成為流行網絡語言的情況外,還有一些本屬於二次元的、在少數年輕人中流傳的概念,也漸漸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用語中。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我覺得是『萌』,最初是用來形容男性向的可愛的日本動漫美少女形象,這裡的『可愛』是區別於『性感成熟的大姐姐型角色』的意思。但目前在現代漢語流行詞中,已經成了一般的『可愛』的同義詞,現在用萌這個詞形容的包括:可愛的老爺爺,比如『萬磁王』伊恩·麥克萊恩;可愛的小妹妹,比如阿拉蕾;可愛的小動物,比如熊貓;可愛的機器,比如新出的宇宙飛船胖胖的好萌……」在有著27年漫齡,《漫客·小說繪》的編輯伊謝爾倫的風看來,這種傳播也要歸因為網絡的普及,「動漫迷與遊戲迷、偶像劇粉絲等圈子又有各種重疊,之後越來越多的三次元人看到動漫迷表示某物『很萌』,開始跟著用這個詞,漸漸就廣泛起來了。」

而號稱擁有7000個文化標籤的B站,無疑放大了這種效應。

綜藝節目《極限挑戰》曾自爆在他們的後期團隊裡,有不少長期浸淫在B站的90後,他們在綜藝節目中插播鬼畜剪輯,大量使用源於動漫、日劇的配樂來做節目的背景音樂。

當節目方把《極限挑戰》上傳到B站,B站的彈幕不僅為節目提供了大量熱話題與關注,也使節目團隊能夠實時了解觀眾的喜好,在下一集迅速做出調整。

其中一位後期工作人員說:「因為我們整個製作團隊的年輕人本身就是在那種文化下長大的,用什麼音樂、花字,一下子想到的就是那些二次元東西。用了一兩次,發現網上反響非常好,就更靈活運用起來。」

前述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認為:與真實世界的「真實」性不同,二次元世界既反映出了青少年對社會關係的烏託邦想像,更映射出他們處理現實生存壓力、建構社會關係以及如何獲得存在感和創造性的努力。

「二次元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小眾非主流的東西,當90後成為 3億-4億數量級,他們將成長為社會主流人群,他們的主流文化接下來會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 騰訊互娛動漫業務部總經理鄒正宇曾評價二次元經濟新世界。

B站的年輕人們正漸漸成長起來,開始獲取話語權和重塑新時代的消費觀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二次元與三次元的「雙向破壁」才剛剛開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打破「圈地自萌」,文學內部對話的可能與限度在哪裡?
    之所以要推動不同文學圈層的對話,是基於近20年來的媒體革命並沒有帶來文學的『越界』和激活,反而讓各圈層沉溺於『圈地自萌』。科幻文學、網絡文學、影視文學、傳統的期刊文學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不同的文學圈很少對話。」他把這場論壇理解為每個人都從自己的部落出發,傳遞出自己部落的信息,一點點地打破「圈地自萌」的幻覺。論壇現場。如果文學圈也有鄙視鏈「傳統純文學對網絡文學的輕視是肯定存在的。
  • 圈地自萌是個好詞,只可惜畫的圈太大,影響別人看動畫的體驗
    圈地自萌是一個很好的詞,一些興趣愛好者組成自己的小圈子,在小圈子之中自娛自樂。無論在自己的小圈子之中如何玩耍,都不會影響到圈外人的感受。不影響別人,在我看來是非常有禮貌的事,所以我對能夠圈地自萌的人感到由衷的佩服和感謝。
  • 當「博君一肖」粉遇上肖戰王一博「滑雪」,「圈地自萌」沒可能
    歡迎來到清歡文字,本篇文章主題:當「博君一肖」粉遇上肖戰王一博「滑雪」,「圈地自萌」是萬萬沒可能的,三家對立分分鐘事情,希望大家喜歡。在這個執念面前,「圈地自萌」瞬間十分自然的變成了「專注自家」,並且想要舞到前排讓主辦方看到她們的心願,然後提供舞臺,她們就覺得追星很圓滿了。於是這次看到兩人一起被提名宣傳滑雪項目,cp粉自然是激動而興奮的。隨後網友注意到,控評方面cp粉甚至於比王一博唯粉還厲害。
  • 年輕人在B站聽古典樂,和玩鬼畜一樣上頭
    但年輕人不在意這個,也沒有包袱。在Z世代雲集的B站,UP主@碰碰彭碰彭把古箏《琵琶行》搬上了巴黎街頭,UP主@緋緋Feifei穿著黑寡婦的戰袍奏響了戰歌,就連交響樂團這種建制龐大的物種,以及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都被搬到了B站。而這一次,居然是以直播的形式。
  • 相較於「快抖」,2020年我選擇在B站做PR的十個理由
    時至今日,與其相關的鬼畜視頻在B站播放量上億,成名作av2271112以2596.4萬次播放高居B站播放量前列,旗下品牌小米在B站的粉絲群體是友商華為的近兩倍。五年之後,一隻杭州的燕子遵循前輩的身影,以官方鬼畜的方式向全國兩億學生認父求饒。在短短幾天內播放量便達到近2000萬,新增粉絲60餘萬。
  • 鬼畜視頻製作入門
    直到後來「鬼畜調教」和「人力V」的出現才使得鬼畜慢慢被大眾所接受,自此鬼畜的含義變為「鬼畜=音mad+鬼畜調教+人力V」。鬼畜的分類不同分類鬼畜的含義這邊引用一下b站的官方解釋。不過許多優秀的作品往往是擁有各類鬼畜類別精髓的縫合怪,很難用某種類別去定義。
  • 當二次元擁抱民生新聞,B站會誕生第二個小吳嗎?
    Bilibili彈幕網(下稱B站)與《1818黃金眼》的共制節目在1月19日正式上線首播,節目第一期這樣開始「當《1818黃金眼》這檔傳統民生節目與bilibili代表的網際網路文化相遇後,更多的年輕人愛看新聞了,也更加關注民生了「。
  • 手握王炸,年輕人都愛逛的b站,也要玩知識付費?
    很多人甚至包括陳睿自己,可能都沒有想過B站有一天居然會變成年輕人學習的主要陣地。在外界的用戶看來,B站的主要標籤還是二次元、番劇、鬼畜等等,甚至在很多路人眼裡,B站就是個「不務正業的網站」。2019年4 月,央視發布了一篇叫作《知道嗎?
  • 廣電總局下發特急文件,B站前途茫茫,鬼畜或成絕響
    眾所周知,BILIBILI之所以能夠獲得每日視頻播放量超億的戰績,離不開UP主們大量二次創作影視內容、鬼畜視頻的貢獻。數據顯示,B站月均原創視頻內容已達30萬以上,其中影視劇二次創作內容高達4萬,鬼畜+舞蹈2萬,可見比重之大。
  • 陳情令見面會,泰妃應援口號亮了,圈地自萌尺度大,華妃:比不了
    而泰妃給肖戰的應援口號也是相當的接地氣,粉絲們也紛紛表示說圈地自萌尺度果然大。雖然他們中文不太好,但看得出來他們依然非常的努力,要把口號喊出來,他們的口號是戰哥弟弟愛你。這句話在我們自己的微博上面都是需要用英文縮寫的,沒想到就這麼直白地被泰妃們給喊了出來,不少華妃都直呼比不了比不了。
  • 跨年晚會競爭激烈,B站主持人請來朱廣權,段子手加盟成節目亮點
    B站成立到現在有10年的時間,在即將跨入2020年的時候第1次舉辦自己的跨年晚會,許多喜歡b站的年輕人紛紛表示這網站難道是有礦了嗎!跨年晚會都是針對年輕人。一直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各大網絡平臺,現在有自己的綜藝節目,自己的電視劇和電影,但是在跨年晚會這一方面,卻很少有網絡平臺能自己承擔,但是b站對於年輕人就有天然的吸引力,本來這就是通過二次元和鬼畜視頻來吸引年輕人的。年輕人可謂是b站最大的財富,再加上最先開發的彈幕功能也讓看視頻的時候變得更歡樂。
  • 追番考古、嗑邪教CP、「雲」遊學習,年輕人在B站的2019回憶錄
    這屆年輕人的考古口味,你細品。CP的糖,格外的香對愛嗑CP的年輕人來說,B站是個格外親切的地方。當微博文化要求你圈地自萌時,B站直接把狗糧捧到你面前。再加上,嗑CP這件事,本身就是屬於腦洞教的。只有不敢剪的UP主,沒有產不出的糧。想不卑微的快樂嗑糖嗎?上B站呀。
  • 「小丑竟是我自己」,當代年輕人為何會發出這樣的自嘲?
    基本上當代的年輕人已經無法從宏大敘事中獲得任何參與感。說人話就是,主流敘事已經拋棄年輕人很久了。所以越來越多的肉食者開始發覺,根本搞不懂年輕人在想什麼。就像是B站宣傳的「後浪」,有能力像後浪一樣生活的年輕人萬中無一,去被拿來代表年輕一代 你宣你的龍之夢,我玩我的圈地自萌。
  • 繼蔡徐坤和羅志祥之後,一位新加坡賣魚佬成為了B站的風雲人物
    導語:作為如今國內年輕人用戶最多的網站,B站早已不是從前的那個二次元小破站了,如今的它更像是一個綜合性的社區,裡面不光有動畫而且還有很多其他領域的視頻。而且,由於用戶的增多,曾經圈地自萌的B站開始緊貼時事,成為了流行文化的帶動者。
  • 話題| 從音MAD到鬼畜,年輕人看的究竟是什麼?
    在對其無感的人眼裡,鬼畜是充斥著粗鄙之語的病毒小視頻,但在熱愛它的年輕人看來,卻是歡樂的源泉與精神的愉悅品。借用網友的話說就是—— 「一天不聽,我渾身渾身渾身渾身渾身渾身渾身渾身難受。」年輕人的鬼畜鬼畜常以新近發生的事情為素材,抓住了年輕人對新事物的好奇心。以鬼畜區著名的「竊格瓦拉」為例,它即來源於電視新聞上對答記者語出驚人、句句出口成神的偷車小夥。報導一出,就有網友將其金句「進了裡面去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在裡面」做成了鬼畜。即時、突出「重點」的反映使鬼畜獲得大量關注和青睞。
  • b站是什麼意思,a站是什麼意思,視頻彈幕網有哪些
    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b站這個詞,b站最近越來越受到年輕人以及愛動漫人喜歡,那麼b站究竟是什麼意思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首先大家要明白b站是說的一個網站,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bilibili),b站屬於視頻分享網站,主要以動漫,漫畫,以及遊戲視頻為主,因為b站有很多版權的動漫,深受動漫迷的喜歡,b站的是國內比較早支持視頻可以發彈幕的網站。
  • 搬上「雲端」的博物館:打破「次元壁」有多難?
    而博物館想要打破「次元壁」,也許並不容易。 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搬上「雲端」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由於疫情影響,各項活動和觀眾的「親密接觸」有了更多花樣。
  • 第一次辦跨年晚會的B站,憑什麼把自己做成了「頂流」
    許多B站的用戶相信,他們在以一種「緩慢卻有力」的方式打破著次元壁。上班第一天,26歲的汪德易發了一張跪在投影屏前的照片:「我沒有犯錯誤,我只是在看B站的跨年晚會。」這張照片收穫了121個贊,是他「平時朋友圈的3、4倍」,有人評論:「這很值得一跪啊!」
  • 當代年輕人,聽最野的嗩吶、蹦最猛的迪
    這個問題,只有走在潮流尖端的年輕人能回答。2016年,b站上出現了一段嗩吶版《數碼寶貝》主題曲《Butter-Fly》視頻。視頻中的小哥分飾兩人,一人用嗩吶吹主調、一人和音。網友們對嗩吶的固有印象被瞬間擊碎、震驚得合不攏嘴,「兩段原本割裂的童年回憶,竟打破次元壁了」「也教教我吹嗩吶吧」。
  • b站此處可本什麼意思? b站各種術語你懂多少?
    b站此處可本什麼意思? b站各種術語你懂多少?時間:2018-11-26 19:50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b站此處可本什麼意思? b站各種術語你懂多少? b站一個神奇的網站,很多網友混跡b站多年,一般都會變成老司機的,來看看b站此處可本什麼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