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港臺歌手霸佔歌壇半邊天的時候,有一位內地歌手成功突圍,專輯《我去2000》一經問世,就賣破30萬張。
這位歌手就是樸樹。
他在大紅大紫時淡出娛樂圈,時隔十四年回歸,得到的評價是「歸來仍是少年」。
高曉松在新書《矮大緊指北1:文青手冊》中這樣評價樸樹:
「樸樹是一個在今天看來已經很少見的人,他有點像化石,或者化石還不足以形容他,他像琥珀,他的音樂就像琥珀外邊那個堅硬的東西,他就被這些音樂凍在裡面。
他是大家心愛的那種人,大家不管自己在生活裡、在名利場裡怎麼摸爬滾打,怎麼滿身塵土,都特別想保護他。
樸樹就是新時代的賈寶玉。」
兩年前,樸樹參加了一檔音樂節目,毫不避諱地說自己是因為缺錢才來參加節目的。
節目錄到一半突然站了起來,臉上略帶尷尬地說;「我到點了,我得回去睡覺了。」
所有人都愣住了,想想又覺得好笑,人到中年的樸樹還是那個與世界格格不入的「赤誠少年」,不會因為面子讓自己不舒服。
很少有人知道,「離經叛道」的樸樹出生在一個高知家庭,父親濮祖蔭是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是我國「雙星計劃」發起人之一。
母親劉萍同樣任教於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代的計算機女工程師。
出生在北大家屬院的叛逆少年
樸樹出生在北大家屬院,這裡匯聚著全國的學術高端人才,在這裡出生的孩子,其實有一條被寫定的前程路線,那就是北大附小、附中、北大,出國留學,當科學家或留校任教。
樸樹雖然也是個努力的孩子,但是在小升初那年,還是以0.5分之差沒有考上北大附中。
這0.5分給樸樹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他覺得低人一等,給爸媽丟了人,後來更是患上了青春憂鬱症。
此時的樸樹,想徹底放棄學業,改學音樂。
父親不同意,但又擔心樸樹病情加重,兩人約定,只要樸樹考上大學,便不再約束他。
1993年,樸樹考上了首都師範大學,但是只上了一年就退學了,樸樹說大學是為父母考的,不是他的選擇。
此時的樸樹是叛逆的,退學之後他在家裡呆了兩年,直到高曉松將他介紹給一家唱片公司,在1996年發布了第一支單曲《火車開往冬天》,但是沒有什麼水花,直到3年後以一首《白樺林》火遍大江南北。
樸樹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最終成為歌手,這其中離不開父母的支持,父親濮祖蔭是那種傳統威權式的大家長,雖然兒子沒有像當初他希望的那樣考進北大,成為一個科學家或教授,但是他尊重兒子的選擇,並為他感到驕傲。也許,這就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