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與東京都日中友好協會在藤澤市共同舉辦聶耳逝世80周年紀念活動。駐日本使館公使郭燕、公參阮湘平、明曉東、駐日本大使夫人汪婉參贊及各部門外交官代表,日中友協副會長、東京都日中友協會長宇都宮德一郎,湘南日中友協會長柳田秀憲、藤澤市議長佐藤春雄、藤澤市副市長石井恆男、聶耳紀念碑保存會會長渡邊光雄、全日本華僑華人聯合會會長顏安等日本各界代表和華人華僑、中國留學生代表共150餘人參加活動。
郭燕公使在致辭中表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裡,兩國有關人士齊聚藤澤,共同緬懷聶耳,呼籲兩國友好、和平,凝聚正視歷史的社會共識,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聶耳及其音樂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他生活的時代正是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期。中國在封建社會末期遭到列強多次入侵,無數中華兒女開始走上救亡圖存的道路。這期間經歷了戊戌變法、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等,但屢遭挫折。危急時刻,中國共產黨人開啟了新的革命道路,給中國帶來光明,並最終領導中國人民實現解放。1933年,年僅21歲的聶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聶耳雖一生短暫,但他以獨特的音樂才能,創作出一批振奮人心的作品,這其中就包括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他用音樂的力量,讓全體中國人民發出憤怒的吼聲,並用血肉築起了新的長城。
郭燕公使指出,同一時期的日本卻漸漸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鄰國帶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二戰結束後,友好、和平、不再戰成為中日兩國人民共同的心聲。在這一背景下,以藤澤市為代表的日本各界友好力量每年自發開展紀念聶耳的活動,聶耳紀念碑和紀念碑保存會得以建立,聶耳的事跡和友好和平理念得以廣為宣傳。1981年,聶耳的出生地雲南省昆明市與藤澤市正式結為友好城市,兩地交流更加活躍開展。在此謹向為這些成果的取得付出辛勤努力的有關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郭燕公使表示,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並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間,中日關係前途掌握在兩國人民手裡。中國政府支持兩國民間交流,鼓勵兩國各界人士踴躍投身中日友好事業,在交流合作中增進理解、建立互信、發展友誼。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將與日本各界友好力量一道,開展更加豐富多彩、富有活力的民間和草根交流活動,為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推動中日關係持續改善發展做出不懈努力。
日中友協副會長、東京都日中友協會長宇都宮德一郎表示,從民間層面推動日中關係不斷向前發展,實現兩國永久和平是日中友協成立的初衷和協會成立65年來始終不變的信念。正是基於這一信念,儘管近年日中關係一度面臨嚴重困難,但我們堅持開展了包括今天這一活動在內的一系列旨在銘記歷史、面向未來的活動,今後也將把此類活動持續開展下去,讓友好、和平的理念真正成為兩國社會各界的共識。
藤澤市議長佐藤春雄、副市長石井恆男、聶耳紀念碑保存會會長渡邊光雄等藤澤市各界代表表示,藤澤市長期以來堅持每年開展紀念聶耳的有關活動,緬懷聶耳的事跡,祈願兩國的永久和平。明年我們將迎來與昆明市結好35周年,藤澤市願以聶耳為紐帶,通過互訪交流、舉辦圖片展等,從地方層面為日中關係改善發展和兩國人民的世代友好作出更大貢獻。
聶耳研究家岡崎雄兒教授在紀念活動的演講會上作了題為「以歌曲鼓舞革命的人——聶耳與日本」的講座,詳細介紹了聶耳及其生活的時代和聶耳與日本的關係。岡崎強調,了解聶耳的一生,實際上也是在重新思考日本的近現代史,日本只有重新認識那段歷史,才能真正回到與周邊鄰國友好相處的原點。
汪婉參贊在交流會上表示,緬懷聶耳活動和岡崎教授的講座對與會者特別是青年代表具有重要教育意義。隨著時間的流逝,經歷過那場不幸戰爭的人越來越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兩國人民代代傳承。希望有更多的日本年輕人通過參加追思聶耳的活動,正確認識那段不幸的歷史,並且不能忘記歷史。也希望更多到訪日本的中國人通過參觀聶耳紀念碑,了解在日本有許多普通市民60多年如一日通過保護紀念碑和舉辦緬懷活動,發出珍愛和平、永不再戰的呼聲。
交流會上,日方友人與來自日中友好會館後樂寮的中國留學生一起唱響了《義勇軍進行曲》,並表演了具有聶耳故鄉特色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