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5月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2日在市議會報告「針對校園不當教材,教育局如何把關」專案時指出,針對議員要求在市府性別平等委員會23席中增加家長代表席次,在明年3月新屆期開始後,家長席次可望由1席增為5席,其中小學家長代表為兩席。至於各級學校性平會也鼓勵校方多元邀請,廣拓對話平臺。
據報導,曾燦金表示,對不當性平教材審查教科書機制在學校那一端,教育局會全面檢視,並令不當教材退出校園。對爭議議題,親師宜多溝通;有出版社原本有聯結上同志諮詢網站,後來也刪了。性平意識近年才是臺灣社會顯學,他希望各方對話才能有共識,有校長因此議題而萌生退意,他很遺憾。
曾燦金說,爭議教材應退出校園,府級性平委員會家長席次會適度增加,受限於臺當局法令,委員總席次23席,先以列席方式邀請,家長代表1席增為4席;本屆任期到明年3月,換屆時再增為5席家長代表,其中高中、職和初中都1席,小學家長為2席,並以具有多元身份者優先邀請擔任委員。
王鴻薇強調,她反對「異性戀霸權」字眼,這會製造另一種霸凌和對抗,目前某些團體進校園談的內容,是家長不能接受;厲耿桂芳說,課綱中還出現「性愛多」「打開性愛神秘大門」這類內容,把家長嚇死了。她主張市府的性平會由23席再增4席家長席次,以充分討論。她當場播家長錄音,有家長擔憂自己子女是被「誘導」成同志;有某社團的網絡聯結充斥娛樂性用藥、鼓吹變性手術、多p性愛等,竟然也在教科書網站上出現。
吳世正說,家長原以為是教性平,現在才發現原來教的是這樣的內容課綱,這是臺當局的法令,教育局沒有把關,已經10年了,性別差異、性傾向和性行為都混一起教,並非性平教育。
汪志冰表示,對學校性平引導沒意見,同意適齡適材進行教育,但市長柯文哲也曾表達不反對性平教育,但反對不當教材進入校園。她認為性平教育委員會委員長年擔任,應該更多元邀請。
李慶元指出,關鍵在性平法施行細則規定的性平意識,過去學校和現在社會教育不足,不論家長或專家,都應有性平意識,他強調,教科書負面內容會減少,以正面性平教材為核心;應曉薇表示,教育局要把關性平委員的素質,如果別有用心的人士以專家名義進到性平會,身為家長,對「吃了什麼會更嗐」「如果不知什麼性別,我可以教妳」這種誇張立場,孩子需要學這個嗎?她批評教育局教材相關網站竟然也連上這些,實在誇張。
列席的家長則提出5項訴求,包括性平委員會家長席次增加至三分之一以上;金賽和性別光譜爭議教材退出教科書;經家長會同意方可設性別友善廁所;性平教材要上網公告由家長共同把關;性平內容不納入學生評量和學測成績。教育局統計,目前北市高中職以下學校設性別友善廁所為20校。
曾燦金報告時指出,民眾針對性平爭議議題的教科書內容,大致包括:恐同症、異性戀霸權;其次如性別光譜和鼓吹同志風氣等。例如三民版高一公民與社會提到「事實上,性傾向是多元的,生理性別和性傾向未必有對應關係」,「性學學者金賽即認為性傾向如光譜般有連續性,因此男生未必愛女生,女生未必愛男生。」
此外,康軒版初中八年級綜合領域教科書也提及性彆氣質如玫瑰少年等,也對社會對生理性別刻板印象有所著墨;但曾燦金也表示,康軒版本已經刪除性別光譜部分。
責任編輯:張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