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修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引入校園欺凌及彩虹群體內容

2020-12-16 澎湃新聞

日本修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引入校園欺凌及彩虹群體內容

近日,日本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正式修訂完成。8家出版社都將校園欺凌寫入教科書。此外,有4家出版社的教材中還引入了關於科普LGBT、性別認知等內容。

據日本NHK電視臺3月28日報導,隨著校園欺凌問題愈演愈烈,思想品德也成為日本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這是日本官方首次對思想品德教教材進行審查修訂。新教材將於2019年4月新學期開始正式投入使用。

8家出版社所編寫的教材都引入了對校園欺凌問題的解說及警示。其中,教育出版社便通過情景漫畫向學生說明「開玩笑戲弄他人」和「欺凌他人」的區別,以此啟發學生思考,形成正確認知。

同時, 4家出版社還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加入性少數群體、性別認知等內容。這在日本初中教科書中尚屬首次。性少數群體又稱彩虹群體(LGBT),狹義上指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者。其廣義則包括了間性人、無性戀、模糊性別等其他非規範性的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人。

學校圖書出版社初中二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中向學生介紹道,人類實際上有三種性別:一為生理性別,二為心理性別,最後則是戀慕的性別。大多數人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一致且戀慕異性,但也有少數人群對身心性別認知不一、抑或戀慕異性,如此性少數群體佔日本總人口的5%至8%。

出版社方面表示,考慮到思想品德教材應具備的多樣性,「性與性別認知、性取向」是重要而不可迴避的論點之一。加之中學生多處於敏感多思的青春期,特殊性別認知等有可能成為校園欺凌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學生科普相關知識。

負責監修該教材的金澤工業大學白木綠教授也表示,LBGT群體不應被視作異類,他們的性別認知及性取向是與生俱來的,也是他們的正當權利。希望初中學生通過教材學習,能正確認識LGBT群體並與其友好共處。

(原題為《日本修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 引入校園欺凌及LGBT內容》)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日本,初中教材,校園欺凌,LGBT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各國如何遏制校園欺凌? 日本開設免費求助熱線
    各國如何遏制校園欺凌? 日本開設免費求助熱線校園欺凌近日一直是社會熱議話題,不斷有校園欺凌事件闖入公眾視野。如何有效地防止校園欺凌和暴力,從而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免遭傷害,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解決校園欺凌問題首先要樹立法治思維,多用法治方式,依法來辦。
  • 小學語文教材修訂"脫胎換骨":收錄周杰倫歌曲
    小學語文教材「脫胎換骨」,收錄了臺灣流行歌手周杰倫的歌曲。2013年7月,語文出版社召集所有專家和編輯力量,啟動語文版小學、中學教材修訂的攻堅戰。目前,語文版新版教材小學一二年級和初中一二年級已經通過教育部驗收。2005年,周杰倫演唱的歌曲《蝸牛》被收錄上海中學生愛國主義歌曲推薦目錄之列,曾引起社會爭議。
  • 日本校園欺凌有多嚴重?通過這幾部電影可以看出來!
    日本是一個校園欺凌非常嚴重的國家,有一項跟蹤數年的調查顯示,日本有九成的學生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校園暴力,這也意味著,受害者也有可能是欺凌者,奉行精神勝利法的某些學生在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找場子」。這同樣意味著,校園欺凌在日本是常態。校園欺凌在日本大行其道的原因有二。
  • 評論:「脫胎換骨」的教材修訂誰說了算
    日前,語文出版社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引發關注。從魯迅文章減少,到呼喚莫言文章選讀、流行歌曲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屢成熱點,課文的「經典性」與「時代性」如何兼顧?各方爭議。  課文中的「時代印跡」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語文出版社小學語文部主任鄭偉鍾透露:「此次教材修訂是脫胎換骨的,對於所有參與編寫的人員來說是思想觀念的一次衝擊和扭轉。」
  • 小學語文教材修訂收錄《天路》歌詞
    新京報訊 (記者許路陽)昨日,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證實,該出版社修訂的一、二年級和七、八年級語文教材已於近日接到審定通過的通知。下一步,語文出版社將修訂其他年級語文教材。  已修訂的教材有一些有意思的變化,如二年級上學期第二課,將歌曲《天路》以詩歌形式錄入教材;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暫時還收錄了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牛》。
  • 《防校園欺凌完整指導手冊》學生和家長必讀
    隨著電影《少年的你》熱映,「校園欺凌」話題迅速引發輿論關注。電影中,因被同學欺凌而跳樓自殺的胡小蝶、被恐嚇侮辱毆打的陳小念,每一幅沉重壓抑的畫面都直擊人心。痛心之餘,也讓我們對「校園欺凌」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本文從心理學、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法律法規等不同角度,對校園欺凌現象及其解決對策進行解析。
  • 14歲女孩遭變態欺凌 試看外國學校是怎麼處理校園欺凌現象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在媒體的報導中似乎還有愈演愈烈之勢,近日,一則「14歲女孩遭欺凌」的視頻在朋友圈廣泛流傳,引發公眾憤慨。在這則視頻中,一個十四五歲左右的女孩上身被脫光,遭另一名同齡女孩踢打,還被扒下褲子。施暴者邊罵邊猛踢女孩下身,致其哭號尖叫。被欺凌女孩事後變得很脆弱,還把自己的眉毛剃光了。
  • 中華書局引進臺灣國學教材 解讀教材內容及特點創新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陳苑)中華書局正式引進臺灣地區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並在此基礎上修訂出版教材《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於今年秋季在全國多個省份的30所中學進行試點推廣。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日前表示,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臺灣國學教材被部分學校引入後,大多是作為師生的課餘讀物。
  • 今秋全國啟用新版語文教材 看看你學過的課文哪些被換了...
    近日語文出版社發布新聞,該社修訂版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已進入《2016年義務教育用書目錄》。今年秋季,全國400多萬中小學生將開始使用新修訂的語文版一年級和七年級語文教材。  新修訂的教材全套共計18冊,供義務教育一年級至九年級學生使用,全套教材課文數量比修訂前減少15%,40%的課文被更換,增加了古詩文及中華傳統文化比重。
  • 易烊千璽粉絲團反校園欺凌|訪談中華兒慈會安童生主任寧蓬
    我們現在談校園欺凌,應該注意到其實校園欺凌到目前還沒有一個法律上的界定。有媒體、學者稱為校園欺凌,也有叫校園霸凌,還有叫校園暴力。其實在2017年12月底,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就聯合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首次明確了校園欺凌的概念和界定。但是我們有些搞反校園欺凌研究和實務工作的,還在引用網上搜的一些概念。雖然天津市在2018年底出臺了反校園欺凌的地方性法規,但是還缺乏一部全國性的立法。
  • 日本一名初中生假期結束後自殺,遺言稱因害怕校園欺凌,要重視!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日本一名初中生假期結束後選擇自殺,遺言稱因害怕校園欺凌,要重視!根據日本電視臺的報導,近日,日本的一名初中生在假期結束後選擇自殺,這名初中生曾在遺書中這樣寫道:「很遺憾,如果沒有欺凌的話,我還是想活下去的。」
  • 送給所有禮儀培訓師:校園禮儀對於校園欺凌的預防作用
    預防校園欺凌是當前校園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安全幸福的校園生活是教育的使命與職責。而去年的兩部反映校園欺凌的電影,《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也引起了社會的極大反響,校園欺凌的話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當然,這也說明我國社會對青少年犯罪的重視程度在逐步加強,為解決校園欺凌,我國各地紛紛立法防治校園欺凌的發生,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安全。
  • 友善環境使校園欺凌無處生長
    既要對欺凌者實施必要的懲戒與教育,進一步嚴格學校日常管理,不斷完善學生欺凌與暴力預防和處置機制;也要對被欺凌者進行心理疏導,關注其創傷癒合,避免報復性思想的產生;還要以修複式對話的方式,注重欺凌者與被欺凌者主體間關係的修復,遏制欺凌行為與暴力事件再發生,營造和諧學習氛圍。後者以預防型為先,面向全體學生。
  • 日本「大津校園欺凌案」兩名涉案學生被送檢
    人民網12月27日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近日,日本滋賀縣警方針對「大津校園欺凌」案發布聲明稱,已將兩名涉案學生的相關資料遞交到檢察院。 據日本《朝日新聞》消息,去年10月,日本滋賀縣大津市市立中學的一名13歲二年級學生,因受到嚴重的「校園欺凌」而自殺。
  • 人教版語文教材改版:初一增加田字格規範書寫
    根據此前教育部下發的相關通知,從新學期開始,小學起始年級的「品德與生活」、初中起始年級的「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品德、語文、歷史學科起始年級開始使用新編、修訂教材。相關負責人透露,從今年開始,人教版語文、歷史、政治教材將進行輪轉換新,新學年先從一年級、七年級進行教材更新,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七年級的語文教材、歷史教材、《道德與法治》教材全部換新。
  • 人教版語文教材改版:初一年級增加田字格,規範書寫
    根據此前教育部下發的相關通知,從新學期開始,小學起始年級的「品德與生活」、初中起始年級的「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品德、語文、歷史學科起始年級開始使用新編、修訂教材。
  • 榮成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防校園欺凌,保校園平安」專題教育活動
    校園欺凌是嚴重影響學校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良行為,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帶來很大危害。為了預防此類暴力事件的發生,榮成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了「防校園欺凌,保校園平安」專題教育活動:
  • 日本學生十連休後自殺,校園欺凌依舊是全球一個大問題
    近日,在日本有學生十連休後自殺了,日本電視臺採訪了很多學生他們表示在學校受到欺凌再次回到學校後會感到害怕而拒絕進學校很多心理學家說假期返校是很多學生自殺的高發期呼籲家長要多愛孩子的在校生活,校園暴力在很多國家都存在!
  • 開闢不記名舉報通道,校園欺凌問題容不得半點遮掩
    但長久以來,我們對於校園欺凌的認知是極為欠缺的,甚至可以用無知來形容。有些家長會把遭受了校園欺凌的孩子罵一頓,讓他們不要惹是生非;有些家長會讓遭受了欺凌的孩子回去再把欺負他的孩子打一頓,以牙還牙;有些人認為,孩子的事就讓孩子們自己解決,打打鬧鬧過去就好;還有些學校為了「捂蓋子」,總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 中小學英語教材編寫60年回望
    在1956年之前,沒有全國通用的中小學英語教材,各地自行決定採用,有的學校採用經過修訂的建國前出版的英語課本,有的地區自編教材。在一切「向蘇聯學習」的熱潮中,中小學英語教育還一度被取消。直到1956年,全國響應「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才逐漸意識到英語對國家建設的重要性。於是,從1956年至1958年,人教社委託北京外國語學院編寫了初中和高中兩套英語教材,這也是建國後我國第一次編寫全國通用的英語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