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飛速發展
總是伴隨著新事物的誕生
和舊事物的更迭
隨著南京發展越來越迅速
許多南京人記憶中的事物正在一點點消失……
那些老舊的、消失的事物
你還記得多少?
這些年,漸漸消失的地標,梅鋼、山百大樓、工人文化宮……承載了多少人兒時的回憶。
長樂路沃爾瑪
今年4月,長樂路沃爾瑪關閉了。伴隨著一代南京人19年的長樂路沃爾瑪,終於還是走到了盡頭。
從前逛完夫子廟、下班路上......總喜歡去沃爾瑪帶點蔬菜、零食回家,或者在樓下的肯德基飽腹一頓,沒了這些,似乎總覺得心裡少了些什麼。
梅山
圖源:網絡
2018年12月的第一天,寶鋼發布公告:梅鋼將遷出南京。掐指一算,原來已經五十年了。
梅山文化宮、斯蒂爾歌舞廳、溜冰場、露天遊泳池留給我們那一代人滿滿的回憶,那樣的美好而又滿足,而今卻再也沒有了……
萊迪
圖源:網絡
2005年萊迪橫空出世,彼時的南京沒有淘淘巷,金橋玉橋也已老化,某寶還沒有大行其道,比起新街口這些大型的購物商場,萊迪時尚的地下世界一下便成為年輕人的最愛。
去年,萊迪迎來了15年內的首次大規模重新調整。新舊更迭,那個曾經陪伴我們整個青春的記憶中的萊迪消失了。
山百大樓
去年5月,南京的老牌商場,山西路百貨大樓被公開拍賣。
始建於1957年的南京山西路百貨大樓,絕對稱得上金陵老字號。它與中央、新百、太平一樣,是南京最早的大型綜合商場之一。
位於南京曾經最繁華的商圈之一湖南路商圈,隔壁就是軍人俱樂部,馬路對面是山西路中央商場,可以說是老南京人公認的南京地標之一。
工人文化宮
2018年10月29日,南京市工人文化宮正式開始搬遷。
對於老南京人而言,這裡是擁有最初記憶的娛樂文化聖地。幾代人的青春,都留在了旱冰場、舞廳、棋牌室裡和八爪魚旋轉飛車上……
南京西站
圖源:網絡
前年4月29日,有關南京西站的搬遷工程進行了公示。這次西站將搬遷到郭家山,比起以前的規模將會縮小一半。
幸好,南京西站不會整體搬遷,裡面的建築很多都會保留在原址上,還可以有空去拍拍照,做做留念,看看這座滿是歷史的百年老站。
朝天宮跳蚤市場
圖源:網絡
15年7月24日,朝天宮跳蚤市場迎來了他的最後一天。
曾經的朝天宮跳蚤市場,專賣古玩器具,童年對它的記憶就是這裡好像有無數寶物可以挖掘。隨著經濟的發展,總是有層出不窮的商場吸引著人們,但老南京的心中,永遠有「跳蚤市場」的一席之地。
軍人俱樂部
圖源:網絡
和現在繁華的新街口、熱鬧的夫子廟不能比,學生時代,沒有去過軍人俱樂部的南京人,大概很少。
無論是買書、唱K、溜冰、淘玩意兒甚至配眼鏡,你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你的一席之地。
中華門火車站
圖源:網絡
中華門火車站在2014年10月14日停運,多少故事在這裡開始,多少故事在這裡結束。來來回回,承載的風雨離情,只有你懂。
新街口天橋
圖源:網絡
2016年3月30日新街口最後一座天橋拆除。
你還記得自己拎著早飯,急匆匆走過天橋的場景嗎?你還記得天橋上的貼膜小哥嗎?她在20年的漫長時光中,承載了我們許多的回憶。
湖南路圖書發行大廈
圖源:網絡
2013年11月,湖南路圖書發行大廈被拆除。
那些坐在臺階看書的日子,永遠地留在了我們的記憶深處,再也回不去了……
短短20年間,南京已經有126條巷子消失了,比如長幹裡,比如羅廊巷,比如評事街,比如你曾經的家……
昇州路
圖源:網絡
由於地鐵5號線三山街站的施工需要,自2018年11月9日至2021年11月9日,昇州路(中山南路至中華路段)將全部封閉,為期三年。
在這條全長200來米的街道裡,有著太多南京土著們的回憶。從好幾年前,昇州路就在一點一點的變化。
馬臺街夜市
1991年,南京第一批下崗工人來到馬臺街擺攤,陸陸續續的集結成了一條馬臺街的夜市。
2007年5月,存在了16年的馬臺街夜市關閉,這裡的喧囂已經成為一段城市記憶。
評事街
圖源:網絡
老城南是南京巷子的代表,評事街是巷子的中心。
青石板路、磚瓦小樓、幽深長巷...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這裡的生活卻像被蒙上了一層懷舊濾鏡。
2019年,評事街將打造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休閒街區。 曾經的評事街即將消失,在此之際讓我們一起對TA說一聲:再見了……
綾莊巷
圖源:網絡
綾莊巷是清朝時期南京雲錦會所的聚集地,現在已經很難尋覓到雲錦同業公會會所——「雲章公所」的原貌。
一處處建築牛市清代民居院內,遍地殘磚碎瓦,屋內門窗破損,幾縷陽光從屋頂破爛處斜射下來,更添蕭條破敗之感。
大廠山潘街
圖源:@南京老富
大廠的山潘街,與之前已經拆遷的西廠門老街同樣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大廠街道。
山潘街的各種拆遷消息,從2015年開始已經傳了五年了,終於在去年落實。
有些人的母校,走著走著就走散了……
板倉街78號
圖源@南師新媒體團
2019年7月,板倉街78號——南師大紫金校區,送走了最後一批學子,正式結束了教書育人的使命。
那些看過的美景,那些可愛的人,那些難忘的青春,都隨著學校的搬遷而變得無跡可尋。再見了,南師大紫金校區!
南大金陵學院
圖源:@老月漁樵
南京大學將在蘇州高新區建立校區,至蘇州校區建成後,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將整體搬遷至蘇州高新區。
此去經年,哪怕匆匆離別,龍王山下,浦苑青春,歸來仍是金陵人。再見了,學府路8號——南大金陵學院。
御道街小學
圖源:網絡
2018年御道街小學併入瑞金北村小學。
南京四中
圖源:網絡
2012年,原南京市第四中學與南京二十九中整合。2014年4月,定名為「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
南京四十三中學
圖源:網絡
2014年四十三中和文樞中學初中部合併,採用「文樞中學」的校名。
南京六中
圖源:網絡
2011年4月30日南京六中與南京市第三中學合併,成為南京市第三中學藝術部。
南京市二十四中、二十八中
圖源:網絡
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是由三所學校(原24中、60中、37中)組合而成。2013年,與二十八中合併並更名為南京市第五初級中學。
許多人小時候的味道,如今只能停留在記憶裡……
柴火餛飩
圖源:網絡
舊時南京街頭,挑擔賣餛飩的師傅走街串巷,一碗碗冒著熱氣的柴火餛飩足以溫暖南京人孤寂的心。從那時起,餛飩給人帶來的美好,便在南京人的心裡。
蒸兒糕
圖源:網絡
兩層白糕中間,夾著一層薄薄的芝麻糖,聞起來一股淡淡的米粉清香,吃起來軟糯又不失嚼勁。南京人的童年,一定少不了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
油墩子
圖源:網絡
油墩子,又被稱為蘿蔔絲餅。
還記得小時候,經常被街邊油墩子的香味吸引。攤位很簡單,一口支起的油鍋,面前放著已經做好的蘿蔔絲餅。
炸炒米
圖源:網絡
這種炸炒米和爆米花的機器,現在越來越少見到了。
小時候只要聽到「砰」的一聲,就知道肯定是炸炒米的爺爺來咯。對爆炸時的那一聲既怕又期待,雖然會捂著耳朵躲遠,但對香甜的炒米十分期待。
椿和清真麵館
圖源:網絡
位於雨花路105號的椿和清真麵館陪伴了老城南人一個多世紀,在2012年元月關門歇業了。
他家的麵條是用小秤稱的,店員稱完面後,熟練地撥動算盤珠子,然後從桌子上撕下一張「飛子」遞給食客,食客憑「飛子」取面,這樣的場景,現在難以見到了。
時光流轉,歷史的巨輪不會停歇
有些地方,有些故事
留存於當下,最終沙化在記憶中……
內容來源:南京吃喝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