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發展(108)丨優化生態環境,探索綠色發展,浙江舟山普陀區...

2021-01-10 澎湃新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9年,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被授予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在擁有455個大小島嶼和6000多平方公里海域的普陀區,海洋島嶼就是綠水青山,也是當地最大的發展優勢。

普陀區幾名村民在洗衣平臺上洗涮。當地在河岸附近修建多處洗衣平臺,讓汙水統一流入汙水管網。陳永建攝(影像中國)

「當時很震驚,離岸邊25分鐘船程的地方居然有這麼藍的海。」說起第一次來浙江舟山市普陀區白沙島時的情形,從事設計行業的趙利軍記憶猶新:「然後就一直來,覺得在這兒開民宿應該不錯,就和幾個朋友一起幹起來了。」

截流、清淤、修復灘涂,重現藍色海灣

海風吹過,普陀區沈家門客運碼頭旁的泥質灘涂上,白背紅腿的小螃蟹從泥洞裡鑽出來,在一些「小樹枝」間緩慢地爬行。這些「小樹枝」,矮的有二三十釐米高,高的已經有半米多,它們是紅樹林植物秋茄。

在灘涂上種紅樹林,是普陀區藍色海灣治理工程中,為了解決灘涂生態退化問題做的一個嘗試。紅樹林可以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還有利於維護生物多樣性。除嘗試種植紅樹林外,為修復灘涂生態,普陀區還大面積種植了蘆葦、鹼蓬草等溼地植物。

2017年,為優化海水質量,普陀區完成全區所有工業企業及工業集聚區入海排汙口排查,確定排汙口21個,制定了「一口一策」整治辦法,削減入海排汙口14個,保留的7個入海排汙口全部經舟山市生態環境局備案,並於2019年全部按規範整治到位。2019年,普陀近岸海域一類和二類海水佔61.8%,三類海水佔12.8%,無四類海水,劣四類海水佔25.4%——與2018年同期相比,一類和二類海水佔比上升12.7%,三類海水佔比下降12.7%。

普陀區的沈家門漁港港口歷史長,經過多年發展,海底淤積嚴重。為優化海域環境,普陀區對沈家門漁港區域進行了整體清淤。截至今年4月,普陀區共清理海底淤泥352萬立方米,拆除廢舊碼頭18座,清理港口廢舊構築物9.2萬平方米,岸線整治修復長度達到6.14公裡,並建設濱海生態廊道、海島生態公園、海灣實時監控系統等,重現藍色海灣。

完善環保配套設施,保護海島環境

在普陀,吸引遊客的不止普陀山,還有白沙島、螞蟻島……

「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這首《軍港之夜》歌詞的靈感,就來自歌詞作家馬金星在普陀的螞蟻島上採風的經歷。如今,《軍港之夜》創作地已經是來螞蟻島必到的景點。

從船上遠眺螞蟻島,鬱鬱蔥蔥一片綠,這是前輩們留下的財富。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螞蟻島人便開始植樹造林。在那之前,螞蟻島的樹木被砍伐殆盡,只剩光禿禿的「癩頭山」。「當時,一共5個村,每個村派50個人參加造林,到70年代,已經種了1700畝林子。」螞蟻島管委會林科員盛成芬回憶說,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島上就形成了一整套封山育林的規範。如今,全島森林覆蓋率超過60%,盛成芬每天早上都要沿著山上的綠道轉上一圈,呼吸清新的空氣。

更好的發展,同樣需要更好的生態環境。螞蟻島盛產生蝦皮,以往,漁民烘乾蝦皮主要依靠燒煤或燒柴。「那會兒,每到烘蝦皮的時候,到處都是煙,很嗆人的。」71歲的漁民丁荷葉說。2017年,在螞蟻島管委會和螞蟻島蝦皮加工協會推動下,島上60家蝦皮加工企業對烘乾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造,將燃煤的烘道改為燃油,這不僅有利於改善空氣品質,還提升了蝦皮品質。

不止螞蟻島,在普陀大大小小的島嶼上,保護生態環境早已成為幹部群眾的共識與行動。

「設計日處理量:55噸;服務農戶:111戶+浪裏白沙賓館;目標責任:管網通暢、終端整潔……」在白沙島一處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旁,一塊藍底白字的公示牌上不僅寫了檢測標準、運行要求等,還留下了站長、監督員、運維人員的電話。白沙島管委會副主任曹奇波介紹,在白沙島,這樣的汙水處理設施一共有7處,其中3處已經投入使用,另外4處等待驗收。

站在自己開的民宿前,趙利軍表示,吸引他和朋友們來投資民宿的因素,除了白沙方便的交通、優越的生態環境,還有一點就是,在生活汙水、垃圾收運等環保配套方面,「後顧之憂是沒有的」。據介紹,在旅遊旺季,白沙島每天最多可以接待遊客2000人,去年,島上一共接待遊客9萬人次。

傳統產業走上綠色轉型道路

普陀不僅海島眾多,境內河道、水庫、山塘也多。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整治,普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地表水監測斷面的水質達標率已達100%。2019年,全區4個市控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水質達到Ⅱ類和Ⅲ類的斷面各2個,和2018年相比,又一個斷面水質由Ⅲ類提升到Ⅱ類。

環境優美,同樣離不開優良的空氣品質。通過改造燃煤鍋爐、淘汰老舊農機和車輛、新增新能源公交車等,2019年,普陀城區年度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96.1%,較2018年上升2.3個百分點;PM2.5年平均濃度19微克/立方米,較2018年下降1微克/立方米;輕度和中度汙染天數僅13天,無重汙染天數。

發展旅遊業的同時,普陀的其他產業也走上了綠色轉型的道路。

依託良好的地理區位、港口航道、碼頭岸線等獨特優勢,在普陀,以船舶修造、水產加工為代表的海洋型工業產業集群已具備相當規模。特別是近年來,船舶修理業發展迅速,全區總塢容已超230萬載重噸,擁有萬噸級以上船塢14座。據介紹,傳統的修船工藝往往採用噴砂除鏽,船塢中經常是漫天揚砂、滿耳嘈雜。

而在現在的普陀,已經有船舶修造企業用超高壓水除鏽技術代替噴砂除鏽工藝,並實時回收、集中處理廢水廢渣。

綠色修船技術也令企業名聲在外。一家船舶修造企業的總經理透露,今年,修船車間一直保持滿負荷運行,1至6月,公司純利潤同比增長50%。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程晨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原標題:《推動綠色發展(108)丨優化生態環境,探索綠色發展,浙江舟山普陀區—— 好日子,就在碧海青峰間(人民日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 浙江金融優勢如何發揮?
    國內首個跨省域銀行業金融機構同城化建設指導性文件《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同城化建設指引》已於近日對外發布。今年以來,浙江金融業在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落地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 浙江舟山普陀區以海洋科技創新賦能海洋產業發展 增強創新鏈 補齊...
    這只是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大力促進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普陀區成立了海洋生物肽產業中心、海洋生物肽產品研發中心,幫助舟山市常青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浙江榮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豐宇海洋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實現海洋肽產品產業化生產,打造了多個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藥品等規模化精深加工群體,讓「一條魚」串起了一條完整的海洋生物產業鏈。
  • 探索丨向科技創新要環境效益,綠色發展點亮生態未來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石。古老的人類哲學源遠流長,在當代社會仍舊熠熠生輝。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我國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nbsp&nbsp&nbsp&nbsp科技創新是引領綠色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 推動綠色發展丨綠色發展的洪雅經驗
    「四川省洪雅縣在全省率先單獨設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辦公室,探索實行綠色GDP考核,為山區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樣板。」2018年12月15日,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南寧年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如此評價。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積蓄新動能
    共抓大保護形成共識沿江11省市積極構建綠色發展長效機制,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堅定不移抓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產業布局優化,加快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良的高質量發展典範。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的生動畫卷正在長江沿岸徐徐展開。
  • 推進綠色發展 打造生態高地
    廣水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勇擔賦予構築鄂北生態屏障的重任,樹牢「保護好生態環境就是最大政績」理念,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不要黑色的GDP,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繪好綠色規劃圖。
  • 浙江舟山:群島揚帆開拓發展新空間
    位於浙江舟山群島東南部的螞蟻島,1960年成為浙江省第一個實現漁船機帆化的人民公社。記者 黃宗治 攝海島旅遊經濟全面勃發舟山市普陀區陸域面積不到3平方公裡的螞蟻島上,民居青瓦白牆,整齊地沿路而建,路面乾淨整潔,處處綠色蔥蘢。「第一代漁民登島的時候,一窮二白。
  • 探索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而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可以說,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  當前,我國區域開放開發戰略布局已由沿海先行進入到沿海、沿江並重時代。
  • 經濟、文化、旅遊、人居環境與生態環境和諧共促 開平探索綠色發展...
    百合鎮供圖近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舉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表彰授牌活動,對全國87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35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正式授牌。其中,開平市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成為第四批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
  • 推動綠色發展要「大手筆」也需「繡花功」
    作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區域發展樣板,長江經濟帶用5年時間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的「轉折性變化」,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成就」,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沿江省市廣大幹部群眾及有關部門積極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次生動實踐。
  •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等關於印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建設行動方案》。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行委員會   2020年10月19日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生態環境管理
  • 創新環境權益交易推動綠色產業發展
    在2018(第九屆)清潔發展國際融資論壇上,北京產權交易所總裁、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朱戈先生表示,近年來,節能環保及綠色發展項目已經成為北京產權交易所(簡稱:北交所)業務開拓的重點之一,作為北交所旗下專注於綠色發展的專業子平臺,北京環境交易所(簡稱:環交所)在幫助環保企業突破融資瓶頸、服務低碳城市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創新與探索。
  •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智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智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12-08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港航以綠色發展理念繪製「四星級綠色港口」(圖)
    浙江交通港航人深入貫徹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切實把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的理念落實到港口發展的各個環節,繪製出了一幅幅美麗的「綠色港口」畫面。  初冬已至,忙碌的寧波舟山港依舊迸發著濃濃「綠意」。寧波舟山港根植綠色發展理念,推進港口可持續發展,通過管理節能、結構節能和技術節能三項舉措,打造業內領先的綠色港口樣板。
  • 【海西州】都蘭縣「黨建+生態」引領綠色發展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和區位優勢,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大力探索「黨建+生態」模式,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努力開創紅色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局面。
  • 智庫丨賈品榮:東京低碳綠色發展給我國城市發展帶來三點啟示
    東京作為日本首都,在日本舉國低碳綠色發展中更是走在前列,並成功將城市低碳綠色發展的經驗擴展到東京都市圈的其他縣,對我國城市群生態環境發展具有借鑑價值。環境質量是城市低碳綠色發展的有效供給環境質量是城市低碳綠色發展重要途徑的有效供給。環境質量是指以人類為中心的、環繞人們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狀態。東京通過改善大氣質量、加強土地保護、緩解水資源壓力等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 落實「共抓大保護」 南通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
    落實「共抓大保護」 南通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 2018-05-02 08:08:20 來源: 南通網 南通網訊(記者 湯曉峰)4月29日,一場半程馬拉松賽在風光旖旎的開沙島舉行。
  • 推動綠色發展,惠州如何增添「綠動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在「兩山」中打開一條通道,找到一種兼顧經濟與生態、開發與保護的發展新路徑。通過綠色發展解決「兩山」不平衡問題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長三角生態環境一體化綠色發展高峰論壇暨第十七屆長三角科技論壇...
    原創 王雯 浙江生態環境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當下,如何答好生態綠色「聯考卷」?其中,少不了科技創新的引領支撐作用。長期以來,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積極助力長三角地區環境保護和工業產業的綠色發展,紹興市科學技術協會近年來也在服務綠色產業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做法。本次論壇將為長三角生態環境領域的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平臺,同創生態文明城,共享生態長三角。
  • 福建東山縣探索「生態+」發展路子 綠色產業活力足
    曾經的東山縣,生態脆弱,發展滯後。如今的東山縣,生態改善,走上綠色發展新路。上世紀50年代,在時任縣委書記谷文昌的帶領下,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歷經14年,種下8.2萬畝木麻黃。經過幾十年接力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已從0.12%增長到2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