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旅遊扶貧規劃765個,設立非遺工坊近千家——文化旅遊助力脫貧...

2020-12-26 中國政府網

「十三五」期間,文化和旅遊部通過戲曲進鄉村、貧困地區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項目和旅遊發展基金,共投入42.96億元,為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在國新辦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介紹,文化和旅遊部堅持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

人才保障方面,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截至目前,累計選派文化工作者13.2萬多名,培養1萬多名文化工作者。同時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項目,組織面向貧困地區的培訓班700多期。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說,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中,文化和旅遊部主要採取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方面舉措。支持各地結合本地區的發展情況,選取從業人員較多、適宜帶動就業、有市場潛力的非遺項目,充分發動地方政府部門、企業、院校、設計師等各方力量,共同推進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為當地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此外,注重拓展非遺扶貧產品的銷售渠道,打通關鍵節點,支持各大電商平臺舉辦非遺購物節。據統計,非遺購物節當天,各大平臺非遺產品下單數超過300萬筆,銷售非遺產品超過800萬件,成交金額近4億元。

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單鋼新說,鄉村旅遊業日益成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渠道。文化和旅遊部組織編制了765個旅遊扶貧規劃,特別是幫助「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240個重點村編制規劃、明確思路,加強資源開發。會同國家發改委推出1000個鄉村旅遊重點村,其中有225個貧困村,培育了一批優質的鄉村旅遊品牌。會同國家發改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5億元,支持656個「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旅遊基礎設施項目,並協調金融機構加大扶貧力度,目前投放貸款近700億元,有效改善了鄉村旅遊發展環境。人才培訓方面,設立5個旅遊扶貧培訓基地,先後舉辦38期培訓班,培訓鄉村旅遊帶頭人超8000人次。今年還開設鄉村旅遊面對面網上直播課堂,累計在線學習超65萬人次。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羅陳娟表示,「十三五」時期,國家發改委通過組織實施文化旅遊提升工程,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入284億元,支持新聞出版廣電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項目210個,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設施項目848個,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1191個,顯著提升了貧困地區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制播能力,較好改善了廣大貧困地區尤其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設施條件。(記者 王珂)

「十三五」期間,文化和旅遊部通過戲曲進鄉村、貧困地區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項目和旅遊發展基金,共投入42.96億元,為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在國新辦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介紹,文化和旅遊部堅持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

相關焦點

  • 編制旅遊扶貧規劃765個 設立非遺工坊近千家 文化旅遊助力脫貧攻堅
    編制旅遊扶貧規劃765個 設立非遺工坊近千家同時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項目,組織面向貧困地區的培訓班700多期。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說,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中,文化和旅遊部主要採取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方面舉措。
  • 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千家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3日舉行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在會上介紹,文旅部立足文化和旅遊優勢特點,堅持把扶智、扶志與扶貧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並從組織、機制、資金、人才等方面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
  • 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千家 _中國經濟網——國家...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3日舉行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在會上介紹,文旅部立足文化和旅遊優勢特點,堅持把扶智、扶志與扶貧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並從組織、機制、資金、人才等方面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
  • 設立非遺工坊近千家 文化旅遊助力脫貧攻堅
    原標題:文化旅遊助力脫貧攻堅   「十三五」期間,文化和旅遊部通過戲曲進鄉村、貧困地區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項目和旅遊發展基金,共投入42.96億元,為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 765個旅遊扶貧規劃 助力文旅脫貧攻堅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23日下午2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單鋼新介紹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情況。文化旅遊部這一年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鄉村旅遊所具有的強大的市場優勢和產業活力,它的這種強勁的造血功能和帶動作用,持續加大了精準扶貧的力度。這些年來,鄉村旅遊業確實日益成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渠道。主要是從五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堅持規劃先行,做好頂層設計。
  • 文化和旅遊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央視網消息: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
  • 文化和旅遊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
  • ...42.9億元資金支持貧困地區文旅發展,設立近千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12月23日,國新辦就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情況舉行發布會,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文化和旅遊部共投入了42.96億元,為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 文旅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23日指出,文旅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其中,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這些工坊為當地的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資料圖:甘肅山丹縣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楊豔敏 攝  國新辦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情況,並答記者問。
  • 文旅部:已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中新網12月23日電 文旅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23日指出,文旅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其中,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這些工坊為當地的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資料圖:甘肅山丹縣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楊豔敏 攝國新辦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情況,並答記者問。
  • 支持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培養非遺扶貧帶頭人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徐想 攝)  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  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
  • 支持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培養非遺扶貧帶頭人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徐想 攝)  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  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
  • 文化發展鋪就致富路:貴州、湖南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取得成果
    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七秀坊」,2020年7月份開設網絡店鋪,到9月份僅2個月時間,網店銷售額達到1380萬元。目前,該工坊已累計培訓繡娘800餘名,帶動500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2人。「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中,我們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
  • 國新辦舉行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
    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當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  第一,支持各地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增強貧困地區的傳承發展能力。
  • 甘肅省106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吸納4700多人
    中國甘肅網6月15日訊 據甘肅經濟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張櫟 馬如娟)6月13日下午,甘肅省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會在臨夏州臨夏市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文旅部、國務院扶貧辦目前共支持我省建成了兩家國家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省文旅廳、省扶貧辦共同認定91家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市(州)認定13家,這106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已吸納就業人口47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81戶、2246人。
  • 中國發布丨文旅部: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培育帶頭人 助力精準扶貧
    中國網12月23日訊 (記者 郭澤涵)國新辦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在推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中,主要採取了推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建設、培養帶頭人、推進產品銷售、加強宣傳推廣等四個方面的舉措。
  • 文化和旅遊部:發揮「扶志」「扶智」作用助力精準脫貧
    ,旅遊大環線專列開通……2019年,文化和旅遊系統有力發揮「扶志」「扶智」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文化力量、旅遊力量。  記者從1月3日至4日舉行的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廳局長會議上獲悉,2019年文化和旅遊扶貧工作紮實推進,支持貧困地區實施村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送戲下鄉、「春雨工程」等惠民項目。實施國家院團支持幫扶機制,國家藝術基金對扶貧題材藝術作品予以重點支持。投入資金3571萬元,支持設立263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等。
  • 非遺扶貧大有可為
    包括剪紙、刺繡、繪畫、金屬鍛制、建築營造等在內的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帶動城鄉就業、促進脫貧增收的作用。從2018年7月以來,文化和旅遊部支持地方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截至目前,全國已建設超過2000所,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增收。 缺乏一技之長,通常是制約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重要因素。
  • 52家單位入選陝西首批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6日訊 近日,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與陝西省扶貧辦聯合下發《關於支持設立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布了陝西首批52家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名單見文末)。
  • ——南開大學通過旅遊扶貧助力莊浪脫貧攻堅
    莊浪縣隸屬於甘肅省平涼市,位於甘肅省中部,六盤山西麓,總面積1553平方公裡,轄1街道18個鄉鎮,總人口約44.76萬人,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甘肅省58個特困片區縣之一,也是國家確定的南開大學定點幫扶對口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