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國新辦就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情況舉行發布會,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文化和旅遊部共投入了42.96億元,為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圖片來源/國新網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在發布會上介紹,貧困地區公共文化設施的網絡建設已基本全覆蓋。實施「春雨工程」「陽光工程」「圓夢工程」三大示範性志願服務項目。其中「春雨工程」就組織了志願者大約27.56萬人,開展活動1700多場,服務群眾2000多萬人次;「戲曲進鄉村」項目,每年為貧困地區大約1.3萬多個鄉鎮配送約7.8萬場戲曲演出。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圖片來源/國新網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王晨陽表示,文旅部支持各地結合本地區的發展情況,選取從業人員較多、適宜帶動就業、有市場潛力的非遺項目,充分發動地方政府部門、企業、院校、設計師等各方力量,共同推進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目前,在國家級貧困縣共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近1000家,這些工坊為當地的脫貧攻堅貢獻了力量。比如西藏自治區尼木縣設立了10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為1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受益群眾達56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
上遊新聞記者 李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