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文化和旅遊助力脫貧攻堅相關情況。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在會上指出,自2018年文旅部完成改組,已先後投入扶貧資金42.96億元。同時,藉助非遺、主題創作、鄉村旅遊等形式,發揮文化旅遊優勢,有效助力貧困地區的脫貧任務完成。
▲李群出席新聞發布會
文旅部改組2年
先後投入扶貧資金近43億元
經過了八年的持續奮鬥,我國的脫貧攻堅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其中,文化和旅遊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原文化部和原國家旅遊局合併成立文化和旅遊部,按照機構改革要求,文旅部及時成立了文化和旅遊部扶貧和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
文旅部改組後,為推進脫貧攻堅任務,先後印發了《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也出臺了《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行動方案》等規劃方案,從而提高脫貧實效。
據李群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文旅部通過戲曲進鄉村、貧困地區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項目以及旅遊發展基金,共投入了42.96億元,為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另外在人才保障方面,李群指出,文旅部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截至目前,累計選派文化工作者13.2萬多名,培養1萬多名文化工作者。同時,文旅部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項目,組織面向貧困地區培訓班700多期。
藉助非遺、主題創作、鄉村旅遊
實現精準扶貧
如何在文旅產業上發揮扶貧作用?李群表示,文旅部制定了系列幫扶政策和幫扶項目,推動貧困地區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具體來看,如在藝術創作和展演方面,文旅部持續加強扶貧題材藝術創作,推薦百餘部扶貧主題作品列入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計劃。同時,藝術作品也持續投入,創作逐步顯現出成果。
而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文旅部同樣積極支持貧困地區縣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目前,貧困地區公共文化設施的網絡建設已基本全覆蓋。李群介紹稱,文旅部先後實施另「春雨工程」「陽光工程」「圓夢工程」三大示範性志願服務項目,其中,「戲曲進鄉村」項目,每年為貧困地區大約1.3萬多個鄉鎮配送約7.8萬場戲曲演出。
李群表示,通過上述舉措,豐富另貧困地區群眾的文化生活,保障他們的基本文化權益,有效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支持貧困地區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方面,李群指出:「文化資源、旅遊資源要以保護為前提下,做好將當地文化、自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和旅遊業,以此助力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李群舉例稱,如在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上,湖南省湘西州實施了「讓媽媽回家」計劃,讓很多具有苗繡技藝這方面能力的婦女回家就業,既可以獲得可觀經濟收益,又讓留守兒童和老人得到關愛照顧。
李群還介紹,如陝西省榆林市有個村,就是依託「公司+農戶」模式,成立旅遊公司承包村集體旅遊資源,去年該村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達1.8萬元,實現了由窮村變成一個年收入近600萬元的旅遊明星村。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楊雨奇 北京報導
編輯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