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奧運場館持續運營難題 「鳥巢」「水立方」走出探索之路
由於體量巨大、維護成本高、功能開發難度大等原因,大型奧運場館的賽後運營成為公認的世界性難題。在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中「賽時風光無限,賽後難以為繼」似乎成為奧運盛會難以走出的怪圈。作為「雙奧之城」,北京因此備受關注。
北京國資公司是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國家網球中心、曲棍球場和射箭場等5大奧運場館的投資建設和賽時保障單位,作為國有企業,北京國資公司首先將企業轉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然後將奧運場館納入整體的產業板塊,注入資源,謀劃發展。
服務保障重大國事活動和重要體育、文化活動是奧運會後「鳥巢」和「水立方」的重要定位。而一些有著示範意義的重要全民健身活動,也被列入「鳥巢」和「水立方」的保障服務範圍,彰顯了國資公司運營理念和特色,同時也讓這兩個首都的標誌性體育建築物,在推動體育強國健身中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
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歡迎晚宴在「水立方」圓滿舉行;2015年北京國際田聯世界田徑錦標賽在「鳥巢」成功舉辦;2019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亮點——亞洲文化嘉年華在「鳥巢」成功舉辦;而「水立方」則成功舉辦了國際籃聯世界盃開幕式。
在體育賽事方面,憑藉一流的場館設施和良好的運營服務,義大利超級盃、南美超級德比杯、倫敦超級德比杯等國際頂級足球賽事和「沸雪」世界單板滑雪賽、國際雪聯自由式空中技巧世界盃等相繼登陸「鳥巢」;國際泳聯旗下的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國際高水平的單項賽事均落戶「水立方」。
在文化演出方面,「鳥巢」和「水立方」成為代表品質和影響力的場所。與此同時,北京國資公司一方面開發奧運場館特色文創產品,打造「鳥巢·京韻」國粹新京劇駐場演出,推出「鳥巢大型視聽光影秀」,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有效供給;另一方面打造文體藝術品牌,加強無形資產輸出,讓體育場館成為文化藝術交流平臺。
在推動全民健身方面,「鳥巢」舉辦了鳥巢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少兒趣味田徑運動會等自主品牌公益活動,以及鳥巢半程馬拉松、鳥巢歡樂冰雪季等群眾性體育活動,不僅促進了奧運場館的充分利用,也讓奧林匹克精神融入市民的生活方式。
此外,作為北京旅遊新地標,「鳥巢」和「水立方」由傳統的觀光遊向奧運文化遊、深度遊、體驗遊方向轉變。自2008年10月北京奧運會後開放運營至今,共接待中外遊客及觀眾超過5600萬人次,安排各類賽事、演出、展覽展示以及全民健身等活動3400餘場次,真正讓奧運場館「上得了國際舞臺、入得了百姓生活。」
北京2022年冬奧會緊張籌備中,「鳥巢」將承擔冬奧會開閉幕式服務保障任務,將成為世界上唯一舉辦過冬奧兩屆奧運會開閉幕的主場館。「水立方」則變身「冰立方」,承擔冰壺比賽場館改造和賽時保障任務,成為國際首個實現「冰水雙驅」的奧運場館。作為北京冬奧會標誌性工程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也是在原射箭場和曲棍球場兩個臨時場館的基礎上投資建設。冬奧會後,「冰絲帶」將成為以冰雪運動為突出特色的新體育綜合體,成為人民群眾體驗冬季美好生活的新地標,向世界展示「冰絲帶」可持續利用的「中國方案」。
奧運場館的持續運營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鳥巢」和「水立方」賽後運營的成功實踐,將為國際社會提供奧運場館賽後「反覆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的「中國經驗」。(轉自2月28日《中國體育報》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