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吃海」招架不住 這些島礁資源需要我們保護

2020-12-18 浙江在線

2017-03-13 16:59 |舟山晚報

資料圖

俗說話,「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廣袤的海洋資源,給予了舟山得天獨厚的魚類及貝藻類資源。

潮間帶豐富的野生貝藻類,不知給多少人帶來過那些俯拾即是的簡單快樂。近年來,對島礁資源的過度開採,直接導致漁業資源的衰退。

藤壺、淡菜、牡蠣、佛手、黃螺……這些原本在露出的礁石上可採的貝類,已沒了蹤影。

《舟山市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條例》出臺,在嵊泗馬鞍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普陀中街山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裡進行貝藻類捕撈,需要許可證。如今,我們要對哪些資源特別保護呢?

一、瀕危資源

1.日本牡蠣(俗稱:低頭)

網絡配圖

牡蠣,海產貝殼,又稱「海裡的牛奶」,肉味鮮美,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和肝糖,可以鮮食或烹食,也可加工製成蠔豉或蠔油。牡蠣,軟體動物,一般固著於淺海物體或海邊礁石上。它有兩個貝殼,一個小而平,另一個大而隆起,殼的表面凹凸不平。在我國分布很廣,生活在潮間帶中區,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蠔。

鳥類、海星、螺類以及包括鰩在內的魚類均是牡蠣的天敵。如今,人類過度捕撈和工業排汙也是牡蠣面臨的危險。近20年,嵊泗的海難上,幾乎找不到日本牡蠣了,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也大多是養殖的。

2.羊棲菜(俗稱:海解菜)

網絡配圖

羊棲菜,俗稱「海解菜」,一種生長在低潮帶巖石上的藻類植物。營養豐富、肥厚多汁,在日本被稱為「長壽菜」。它不僅可以做菜,曬乾後,還可以入藥。

近年來,海洋資源的汙染,尤其是柴油對羊棲菜的影響特別大。這個曾經主產於嵊泗的藻類,也是突然間就從嵊泗的島礁上消失了。據了解,現在的浙江洞頭、蒼南地區,大量養殖羊棲菜,那裡的幼苗,就來自於嵊泗。

3.角蠑螺(俗稱:拳螺)

網絡配圖

角蠑螺的貝殼為圓錐形,蠑螺形或平卷形,殼質堅厚,殼口內面有顯著的真珠光澤,周緣隆圓。角蠑螺白天潛伏於巖礁下的洞穴和巖縫隙中,日落黃昏時開始活動。晚間從事攝食活動,主要以褐藻類和紅藻類為食。

主要生活在亞熱帶海區,棲息範圍廣,在浙江島嶼架和廣東潮下帶海域種群豐厚。生活區多位於較高鹽度、水質澄清和海藻繁茂的外側海域。

4.刺巨藤壺(俗稱:洋出)

網絡配圖

藤壺,是附著在海邊巖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舟山人們常叫它「洋出」。它幾乎分布於任何海域的潮間帶至潮下帶淺水區,附著棲息在海水中固定或浮動的硬物上。

藤壺,肉味鮮美,是島城人口中的美食。島城人習慣將雞蛋打散加少量黃酒放入洗淨的藤壺中清蒸,這便是具有健胃止酸功效的藤壺蒸蛋。藤壺的鮮甜夾雜了黃酒的醇和,輕輕一聞就足以讓人食慾大動欲罷不能,吃過一次後更是念念不忘。

5.龜足(俗稱:佛手)

浙江新聞客戶端見習記者 餘若望 攝

龜足,看起來很像「佛手」,於是島城人直接稱「佛手」。它分布於東海和南海沿岸,生活於沿海潮間帶和潮上帶巖石縫隙中,有時密集成簇狀,一受觸動即緊縮柄部藏在巖縫裡,以防止受到危害。沿海居民常取柄部肌肉為食,味鮮美。

龜足富含碘、鈣、蛋白質及維生素等,食後有恢復並增強肌體組織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延年益壽之功效,屬高級營養品。

二、重點保護種類(目前採捕作業的主打種類)

1.厚殼貽貝(本地淡菜)

網絡配圖

每年進入11月到來年春天,就到了嵊泗厚殼貽貝收割的季節。它的鮮美,吊足了人們的胃口。人們吃的厚殼貽貝是嵊泗特有的野生產品。

貽貝用足絲附著在附養物上生活,利用鰓濾食。選食海水中的微小生物以及有機碎屑等。

厚殼貽貝,曾是嵊泗馬鞍列島島礁的生物大戶,礁石上隨處可見。由於厚殼貽貝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馬鞍列島眾多島礁上的厚殼貽貝資源一直被肆意地採伐,加上海洋環境不斷遭遇汙染,致使島礁上厚殼貽貝資源幾乎絕跡,許多島礁因此成了「光頭礁」。

2.黃口荔枝螺

網絡配圖

黃口荔枝螺,殼面具細而低的螺肋,肩部具結節。殼黃褐色,有縱走紫褐色花紋。殼口內黃色,棲於低潮區。生活在潮間帶中、低潮區的巖礁間。

三、其他保護種類(非主產種類)

1.單齒螺(俗稱:芝麻螺)

網絡配圖

單齒螺殼呈圓錐形,小型,殼質堅厚,殼表螺旋形肋明顯,與生長線互相交結成許多方塊形顆粒。殼面顏色多為暗綠色,夾以雜色。殼內面白色,具有珍珠光澤。

單齒螺多生活在潮間帶中上區巖石上、石縫中或石塊下,以足附著生活,可短距離移動,主要食物為褐藻和紅藻。

它幾乎是我國南北潮間帶分布最廣的貝類之一。單齒螺在舟山海域比較常見。落潮後常用手工零星採捕。

2.鏽凹螺(俗稱:馬蹄螺)

網絡配圖

鏽凹螺呈圓錐形,殼質堅厚,殼表面褐色,有鐵鏽斑紋,殼內面灰白色,具珍珠光澤。殼口向外斜,呈馬蹄狀,所以稱「馬蹄螺」。

大連地區、舟山各島嶼沿岸均有分布,常用潛水採捕,落潮後手工可零星採捕。生活在中低潮帶及水深20米左右巖石質海底,以藻類為食。

3.疣荔枝螺(俗名:青螺)

網絡配圖

疣荔枝螺,貝殼小,呈紡錘形,殼質堅厚。整個殼面密布螺肋和細密的生長線。殼表面為灰綠色和黃褐色,常雜以白色條紋。殼內面黃白色,外唇內側黑紫色。沿海岸均有分布,為潮間帶最為常見螺類之一,常棲息於潮間帶中下區的巖礁附近海底或礁石上。可短距離移動,喜群集生活。以藤壺、雙殼貝類為食。

這些貝藻類,共同生活在島礁或海域附近,共同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它們互為食物鏈上的一環,只要其中一環受到威脅,其它一環,則會隨之衰退。但願,隨著《條例》的出臺,這些貝藻類能夠得到休養生息。

(原標題《舟山哪些島礁資源,需要我們保護?》,原作者逯平平。編輯何伊伲)

1489395563000

相關焦點

  • 北方海島「變身記」:從「靠海吃海」到「神仙日子」
    (中國減貧故事)北方海島「變身記」:從「靠海吃海」到「神仙日子」中新社煙臺8月16日電 題:北方海島「變身記」:從「靠海吃海」到「神仙日子」中新社記者 陳溯碧海青山相輝映、海鳥鯨豚好作伴。為發展經濟,長島曾大力建設風力發電機,島上的山體植被被林立的風機破壞;靠海吃海,為發展漁業,美麗的海岸線被育保苗場覆蓋,育保苗場還汙染了近海海水,漁業發展難以為繼……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使「海上仙島」一度「面目全非」。生態發展之路逐漸清晰面對「蒙塵」的寶貴海島資源,山東決定重新謀劃長島發展,長島的發展道路從模糊走向清晰。
  • 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 ——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
    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 ——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四市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20-09-08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連旅順口區柏嵐子村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
    大連旅順口區柏嵐子村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2018-04-07 10:2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仁梅告訴記者,從「靠海吃海」到「靠海養海」,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促進增收的重要抓手。&nbsp&nbsp&nbsp&nbsp過去的柏嵐子村,人均三分地,祖祖輩輩打漁為生,靠海吃飯,靠天吃飯,村民收入也是因海產品的價格浮動而「貓一年狗一年」。靠海是個巨大的資源優勢,如何讓優勢變為勝勢?
  • 東港市獐島村「靠海吃海」發展生態旅遊
    原標題:獐島村「靠海吃海」發展生態旅遊——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海天相接處,一輪紅日噴薄欲出,緩緩撩開了輕紗似的薄霧。雲霞之下,綠樹成蔭的一座小島為霧茫茫的黃海平添了幾分靈動。從東港市北井子鎮坐船,向西南方向行駛35分鐘,就來到了「中國最美漁村」——獐島村。
  • 三亞梅聯社區:「靠海吃海」變「養海富海」
    梅聯社區擁有7公裡的海岸線,海水碧藍,沙質細膩,但10年前卻是另一種景象:垃圾隨處可見,蚊蠅成群,散發著陣陣惡臭,社區裡靠打魚為生的漁民愈加難以維持生計,紛紛外出打工。家鄉髒亂的現象,梅聯社區返鄉大學生趙克攀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曾在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參與志願服務的他,與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相關負責人溝通聯繫,希望協會能夠幫助梅聯社區走出困境。
  • 泰禾香山灣:讓你知道什麼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活
    泰禾香山灣:讓你知道什麼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活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20-09-27
  • 「靠海吃海」新傳——浙江舟山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紀實
    「清淤拆廢、生態復溼、重整岸線、還海於民」,浙江舟山藍色海灣整治行動讓普陀沈家門十裡漁港換上了新裝,讓百年漁港走上了「靠海吃海」的新路。 今夏,漫步在沈家門漁港小鎮的十裡濱海走廊,海天相接、雲浪共舞的濱海風景,讓人熟悉這裡的人也有著煥然一新的感受。
  • 慈谿龍山人的靠海吃海
    攝影:王燁江 在山吃山,靠海吃海。 老家龍山,瀕臨滄海。 上世紀90年代後,推廣人工養殖,海塗承包者於春節前後,從遼寧、江蘇、溫州及本市庵東等地集採螺苗放養,產量顯升,成龍山海塗人工養殖的當家產品。令人悵然的是,那富有地方特色、體現鄉愁的群體性下海撮泥螺壯觀盛況,隨之消失了。
  • 獐島村「靠海吃海」發展生態旅遊——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
    這些年我們在島上栽花種樹,下了不少功夫,島上的綠化率達到了70%。」望著滿山翠綠,獐島村黨支部書記張忠有頗為自豪。靠綠美村,更靠綠致富。昔日閉塞落後的獐島村的逆襲故事就是從「綠」開始的。「你看我們村的生活環境,硬化路到戶,垃圾分類,還建起了環島健身步道,聽說明年村裡還要上觀景電梯……這就是我們心中的小康生活!」由桂琴幸福地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吃海
    作為一個小漁村迅速發展成國際大都市也是蠻自豪的青島是一個旅遊城市有最長的海岸線也有海上第一山嶗山可以說是景色優美 俗話說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青島自然而然是靠海吃海來青島一定要吃海鮮喲去吃他們家是去年最冷的一天晚上因為上次在他們家吃的特別舒服 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特別滿意(位置)詳細地址:
  • 靠海吃海 日本海洋大國之路(1)
    靠海吃海 日本海洋大國之路(1)怎樣才能做到既合理開發又有效保護大海呢。我們周邊的兩個海洋大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的經驗可供參考。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在一個陸地狹窄、資源貧乏的島國,如何更好地「靠海吃海」無疑就成了日本人自古以來不懈鑽研的課題。從面積上看,日本的海洋國土面積超過其陸地領土10倍以上,是全球範圍內屈指可數的海洋大國。從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角度來看,日本也在很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 南海四大群島珊瑚島礁面積減少 亟需科學拯救
    在南中國海四大群島中,有些珊瑚礁島的面積正在減少,有些島礁甚至已經消失,漁民的破壞性捕撈為遠海珊瑚島礁的主要威脅。    院士的擔憂  「很多島礁面積非常小,一隻狗上去,3天就會發瘋。」談及南海島礁自然條件的艱苦程度,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 菲律賓不跟風美國制裁涉南海島礁建設中企,「我們需要中國投資者」
    菲總統發言人:不會禁止中國承包商參建菲基礎設施,「我們需要中國投資者」。「我們需要來自中國的投資者。」據彭博社報導,菲律賓總統發言人哈裡·羅克當地時間9月1日在電視直播中稱,菲總統杜特爾特不會禁止中國承包商參與菲律賓基礎設施建設。
  • 嵐山吃海新篇
    ,嵐山人沒有猶豫,開始了新的創業,從更高層面上開掘海的資源。  據統計,嵐山315家民營企業,當家的有八成是下過海的漁民。如果說童海村一個團體果斷棄漁以搏擊市場已屬不易,那麼嵐山的民營企業老闆們告別老本行,以一己之力搏擊市場風浪創新業則更需要勇氣。  嵐星化工是較為典型的一例。
  • 《廈門吃海記》,吃海有道的廈門社會生活史
    帶著好奇和期待,我們有幸與朱家麟教授對談,從他與《廈門吃海記》的故事中,除了水族海味,發現了一個管窺這座城市的新窗口——廈門近六十年的生活變遷竟在一本「吃海記」裡不斷閃現。「寫這些故事時,不自覺就把這個城市的歷史、居民生活方式和海洋生物在閩南人心裡的地位寫進去了。」比如章魚,朱家麟在文章裡講述了一個以章魚為生的人物故事,那人白天去海裡抓章魚,晚上到第二市場昏暗路燈下擺簸箕攤檔,除了章魚,必須配齊酸蘿蔔、芥末、廈門辣醬、芫荽、醬油、煎豆乾這些老廈門人喜愛的作料。
  • 戰神轟-6K起降南海島礁機場 釋放了哪些信號?
    日前,中國空軍披露空軍航空兵某師組織轟-6K等多型多架轟炸機,在南部海域開展島礁起降訓練後,有俄羅斯媒體刊文稱,啟動這些機場將能確保攜帶飛彈的中國轟炸機在通往馬六甲海峽的海路上空進行遠程巡邏。如果我們能夠帶彈巡航馬六甲海峽,那麼周邊地區也一定會在我們的威懾之中。我們可以不去做,但是可以告訴全世界我們有這樣的能力。」軍事研究員蘭順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資料顯示,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無論在經濟或軍事上,都是很重要的國際水道。
  • 「漁二代」換個吃法再「吃海」
    手機上,是一張「線下資源對接會·杭州站」日程表。「機票我已經訂好了,明下午3點的飛機,去看看有沒有合作機會。」  宋大鵬想通過網上售賣的,是日照本地的海產品。今年年初,他「牛刀初試」,結結實實嘗到了線上銷售的甜頭。「海虹一袋5斤,第一天賣了6000袋,最火時一天賣了上萬袋。要不是初期通過線上銷售緩解了壓力,今年400萬斤海虹就要砸手裡了。
  • 吃海|在海裡,遇見水「做的」美食
    周作人在《水裡的東西》一文中說到的這些是並不適用於我的。因為從地理上來說,我的故鄉是處於淮河以北的,但又因自古以來對於安徽屬於南方還是北方一直存在著巨大爭議,所以,暫且算是個不那么正宗的北方人罷。北方是沒有南方那麼多的雨水的,南方的「江南水鄉」和「魚米之鄉」的景象在北方也是見不到的。
  • 獅子座的三大「剋星」,即便使出渾身解數,也招架不住
    我們常常會把無法應對的人稱之為剋星。下面介紹獅子座的三大剋星,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星座吧。一:水瓶座水瓶座的人是非常的有個性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為人處事方面也非常的圓潤。因此在大多時候,水瓶們既不會和獅子們爭強好勝。同時也會避開獅子們,會有過多的對立和幹涉。
  • 靠海吃海 漁家文化(圖)
    (原標題:靠海吃海 漁家文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