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羊皮筏子:你未必了解的久遠文明

2021-01-11 騰訊網

皮筏子俗稱「排子」,也叫黃河羊皮筏子,僅流傳於青海、甘肅、寧夏境內黃河沿岸,沿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時候,黃河上遊一帶水流湍急,從上遊到下遊並沒有合適的交通工具。當地百姓在長期的勞動實踐和研究中,發明了皮筏子。皮筏子順流而下,返回時,由筏子客扛於肩頭,再步行至黃河上遊。

古人稱之為:「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

古時候的皮筏子分為兩類,一種是牛皮筏子,另一種就是羊皮筏子。

牛皮筏子的皮囊比較厚,吃水比較深,載重量可以達到幾十噸以上,一般用於長途運輸,裝載貨物。而羊皮筏子體積相對比較小,吃水淺,一般就用於短途運輸,載客擺渡。隨著工藝的不斷演變、發展,後來的皮筏子大都採用羊皮囊來製作了。為了能多裝載貨物,筏子客們常常將許多單個的羊皮筏子連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皮筏子。這樣一來,皮筏子的抗急流能力就比較強,既快又穩。

在民間,流傳著許多有關羊皮筏子的趣事。傳說康熙當年訪寧夏時,在峽口坐上了廣武排子匠俞益漠的皮筏子,到了幾股水交流的地方,俞排子匠大喊了一聲「坐定」,嚇得康熙直挪腳。俞排子匠一槳打過去,康熙一急竟然喊起來:「我是皇帝,怎敢打我?」說著就爬起來還想挪動,俞排子匠又一槳打過去:「別說皇帝,就是天王爺的老子,這會也不行!」康熙被平展展地打倒爬在了排子上。康熙回朝後,認為俞排子匠這樣的人最鐵面無私,專程派人把俞排子匠請進京城,當了提督,每逢他下民間暗訪,都把自己的玉璽交給俞益漠保管。

在抗日戰爭時期,羊皮筏子在交通運輸中曾發揮了極大地作用。1941年的一天,時任國民黨政府油礦局的總經理孫越琦接到了一個緊急任務,就是要在半個月內把一批汽油從廣元運送到相距1400多華裡的重慶。當時的中國,除了木船之外並沒有什麼水運工具。但如果用木船來運送的話,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正在孫越琦發愁的時候聽說蘭州有種水運工具比木船還快。於是,他來到蘭州,找到了從事筏子運輸業務30多年的王信臣先生。最後,王信臣用2000個羊皮囊,拴成了5隻巨型的羊皮筏用了兩個周的時間就把汽油運送到了重慶。

羊皮筏子這種其貌不揚的水運工具轟動了整個山城,當地官員和群眾如潮水般湧來參觀,油礦局為此舉行了盛大的「歡迎皮筏子航運大會」,由此「羊皮筏子賽軍艦」的名頭不脛而走。

上世紀四十年代,國民黨駐寧夏的馬鴻逵、馬鴻賓等部也曾用羊皮筏子運送過槍械、彈藥。而使得寧夏境內的羊皮筏子聲名遠播的是我國傑出的新聞記者、社會活動家---範長江。

1936年,年僅26歲的範長江以《大公報》特約通訊員的身份,從成都開始了他著名的中國西北地區考察旅行。 同年4月下旬,範長江從蘭州出發到寧夏,因無其它交通工具,便乘羊皮筏子,順黃河而下,穿過激流峽谷,進入中衛地界。4月28日這天,範長江在中衛下河沿一帶靠岸,進行了實地採訪。

範長江在《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對羊皮筏子這樣描述:筏上如設帳幕,則立即可以布置成功寬敞的水上行宮,空氣與光線皆十分的美好,而且隨河水的流動,終日有千變萬化的風景,可以供旅遊者觀賞。兼以蘭州至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縣一段,為黃河流域峽谷區,水急而險,較黃河之流於平沙地者,有特殊的奇象。

1949年全國解放後,黃河中上遊的羊皮筏子為西北地區經濟恢復和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做出了不少的貢獻。在包蘭鐵路尚未建完的一段時期內,寧夏煤炭基地石嘴山的一些大型機器設備大都是用羊皮筏子來運送的。當時寧夏還成立有內河航運管理機構,專門管理黃河舟筏運輸。

1958年,包蘭鐵路通車,加之劉家峽、青銅峽等黃河攔河大壩的建成,羊皮筏子開始漸漸淡出交通歷史的舞臺。

文章原創,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中衛羊皮筏子,你了解多少?
    這是白居易在《長慶集·蠻於朝》中的詩句,「皮船」就是羊皮筏子。 如果說九曲黃河是一部歷史的話,那麼羊皮筏子在這部史書裡,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的羊皮筏子已經是旅客們遊賞獵奇的工具了。在中衛沙坡頭旅遊區,坐羊皮筏子已經成為遊客的必然項目。坐於羊皮筏子之上,在濤翻浪滾的黃河中顛簸漂流,既刺激又新鮮。有詩讚曰:「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羊皮筏子是怎樣製成的?
    大公報特派記者 王尚勇  在寧夏中衛沙坡頭區的黃河岸邊,有這樣一群手藝人,有了他們,在黃河上運輸和漂流也就有了交通工具。扎羊皮  「踹死一隻羊,扒下一張皮,捂掉一身毛,灌上一斤油,吹上一口氣,綁成一排排,漂它幾十年,快活似神仙。」筏子客何太景嘴裡說著順口溜,手中的活也不停歇,麻利地製作羊皮筏子,數分鐘後,一個羊皮筏子已經做成。
  • 黃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昔日渡人謀生 今朝旅遊致富
    沙坡頭景區供圖 中新網寧夏中衛10月14日電 題:黃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昔日渡人謀生 今朝旅遊致富中新網記者 於晶黃河——「中國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滔滔大河,蜿蜒九曲,黃河從青藏高原出發,綿延5464公裡,流經9省區,東入渤海。因河道較寬,在交通工具不發達的時代,羊皮筏子成為黃河兩岸居民交通往來的主要工具。
  • 羊皮筏子非遺傳承人高勇「黃河弄筏」今何在?(追夢·傳承)
    「一個好的羊皮筏子製作者,也得是一名好筏工,大河大流中一眼就能知道水況。」  ——高 勇     「近期雨水多,黃河漲水,過去借著這個水勢,一個筏子不用兩天就能到銀川!」從中衛,驅車一個多小時,抵達黃河邊的北長灘,一見面,高勇老人就說起了本行。
  • 黃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昔日渡人謀生 今朝旅遊致富
    沙坡頭景區供圖   中新網寧夏中衛10月14日電 題:黃河上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昔日渡人謀生 今朝旅遊致富  中新網記者 於晶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滔滔大河,蜿蜒九曲,黃河從青藏高原出發,綿延5464公裡,流經9省區,東入渤海。
  • 古老水上工具「羊皮筏子」已成一種黃河文化 成今朝旅遊致富
    古老水上工具「羊皮筏子」已成一種黃河文化 成今朝旅遊致富 2020-10-14 17:20: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
  • 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千年歷史的擺渡工具
    羊皮筏子製作簡單、輕便安全、有驚無險、結實耐用。目前,惟有甘肅蘭州、景泰和寧夏中衛等地有 ,具現在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在320多年前,蘭州金城關、騷泥泉一帶的回民多從事皮筏渡運,人數多達50多戶,400多人。
  • 瀕臨失傳的「羊皮筏子」
    在蘭州中山橋附近的濱河路附近,偶爾會看到有小小的皮筏子在湍急的黃河上猶如一葉扁舟,隨著河水起伏顛簸而行,皮筏上的乘客談笑風生,有驚無險,極富刺激,這就是黃河沿岸的古老擺渡工具——羊皮筏子!    乘坐羊皮筏子度黃河,已成為了特色旅遊。  羊皮筏子,俗稱排子,是一種用羊牛皮扎制而成的筏子。
  • 黃河「渡手」——羊皮筏子
    「九曲黃河十八彎 ,筏子起身闖河關」,黃河皮筏子是我國黃河地區特有的一種皮船。據說是黃河中上遊的古代先民為運輸人員和物資而發明的水上交通工具,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皮筏子原有兩種:用羊皮製成的羊皮筏子,俗稱「排子」;用牛皮製成的牛皮筏子。
  • 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這個念想,不止一次地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尤其是上了那隻由13隻羊皮囊組成的羊皮筏子的時候。13隻羊皮囊被繩索綁在水曲柳木棍上,整整齊齊,他們是列好隊的士兵。羊皮筏子的皮囊排列有固定制式,一般按照4、5、4的方式排列,每張羊皮都被認認真真地處理過,一整張皮不能有丁點兒破損,一隻只吹得圓鼓鼓的羊皮被灌進少量清油,清油塗抹均勻,再經晾曬,羊皮囊就不再怕水,此時,它的作用也就與羊無關了。
  • 羊皮筏子:黃河上流動的記憶
    「羊皮筏子也作舟,一槳黃沙任我遊。」羊皮筏子,俗稱排子,是蘭州黃河特有的風景和特殊的運輸工具,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已有300多年歷史的羊皮筏子,早年用於運輸,現在已成蘭州黃河上乘坐旅遊觀光的一大亮點。
  • 【城市紀事】羊皮筏子客
    【城市紀事】羊皮筏子客 2021-01-06 1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羊皮筏子——huhu的漂流記
    整個景區分為黃河區和沙漠區,那個區除了門票,滑沙,纜車,索道,漂流每一項都要單獨花錢,你也可以選擇組合套票,反正價格。。。。。走起吧!這就是傳說中的羊皮筏子——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由14個氣鼓鼓的山羊皮「渾脫」並排綑紮在細木架上製成。羊皮筏子俗稱「排子」,來到沙坡頭,必須得坐「排子」順著黃河漂流,為啥?別地沒有的東西,一定得玩下。
  • 黃河羊皮筏子夏日漂流正當時
    黃河羊皮筏子夏日漂流正當時 2017-06-08 12:57: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靜
  • 羊皮筏子,是蘭州的工藝、記憶、風景
    羊皮筏子,是蘭州的工藝、記憶、風景羊皮筏子 甘肅蘭州黃河上的獨特風景標籤:旅遊風物風俗、甘肅蘭州、旅遊人文地理、蘭州羊皮筏子、旅遊地域文化隨筆黃河九曲東流,塞上駝鈴悠悠。絲綢錦緞玉門關,西域女兒羞。西北西風西漢有,當年金城最風流。
  • 蘭州:羊皮筏子劃出的一座黃河城市
    原文配圖: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蘭州羊皮筏子扎製成的筏子,為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當你在中山橋至黃河母親雕塑之間的河濱小道上信步漫遊時,偶爾會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閒漂蕩。  黃河羊皮筏子的珍貴价值  從青海、甘肅、寧夏至內蒙古3000多公裡的黃河流域,是羊皮筏子的文化生存空間,廣為傳唱的筏子歌曲調深沉悠揚,內容豐富多彩,記錄了筏客駕駛羊皮筏子穿越險象環生的黃河峽谷時留下的許多悲壯和慘烈的故事,成為民間文學和民間音樂的重要內容。
  • 漂浮在羊皮筏子上的黃河記憶
    本報記者田輝成攝  本報資料照片  漂浮在羊皮筏子上的黃河記憶  「蘭州三樣寶:吉祥葫蘆牛肉麵,羊皮筏子賽軍艦。」到蘭州如不坐羊皮筏子漂一趟黃河,甚憾。  如今,羊皮筏子已退出了交通運輸大軍的行列,只是作為一種旅遊觀光的工具繼續存在著。
  • 羊皮筏子,世界上最古道的運輸工具之一,很多年輕人沒見過
    你能想到的人類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水上交通(運輸)工具是什麼?在我的腦海裡,始終是對黃河兩岸的羊皮筏子念念不忘。2018年冬,零下17度左右,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下的黃河石林龍彎村河段,體驗了這迄今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老交通運輸工具。
  • 甘肅省的靖遠縣,羊皮筏子賽軍艦!
    羊皮筏子,是靖遠歷史人文一張靚麗的名片,也是靖遠人智慧和靈魂的化身。羊皮筏子作為古老的水上運輸工具,從古至今,就給黃河中上遊的人民帶來了無數的便利和輝煌。今天的黃河依然漂流著羊皮筏子。時過境遷,乘筏人已不是曾經的貨主了,現在去黃河邊乘坐羊皮筏子已經成為了一種休閒活動。
  • 羊皮筏子:黃河鮮明文化的交通工具
    平緩的水面上出現了三三兩兩的羊皮筏子,擺渡的筏子客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在黃河母親的懷抱中穿行往來。「吉祥葫蘆牛肉麵,羊皮筏子賽軍艦。」一句民諺道盡了蘭州三大特色:刻花葫蘆、牛肉麵和羊皮筏。身在黃河岸邊,就先放下刻花葫蘆和牛肉麵,先去乘坐一下這「最具蘭州特色」的羊皮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