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運時間從1月21日開始,到3月1日結束,共計40天,節前15天,節後25天。
預計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9億人次,比上年春運增長0.6%。年年春運,歲歲不同。今年春運高峰呈現哪些新特點,來往旅客又有什麼新變化?
新開高鐵為回家「加速度」
1月5日,全國鐵路實行了新的列車運行圖,17輛超長版時速350公裡復興號首次亮相京滬高鐵。這17輛超長版時速350公裡復興號動車組負責擔當北京南至上海虹橋G9/16次列車運行任務,這對今年春運期間紓解返鄉客流壓力起到重要作用。
據記者了解,今年各地鐵路局都加開多趟「紅眼高鐵」,指在夜間開行的高鐵列車,主要是為了滿足旅客特殊時期的需要而臨時增加的、在高鐵夜間維修天窗期間開行的高鐵動車組列車。>>詳細
優化網絡購票程序
在網絡購票方面,目前已運用新版12306網站頁面,優化了網際網路購票流程,增加用戶掃碼登錄功能,減少旅客無效點擊,方便旅客快速購票;進一步優化驗證碼策略,最大限度減少旅客在購票環節出現驗證碼。
此外,鐵總方面選取春運期間部分能力緊張方向列車的長途區段,開展「候補購票」服務試點,減少旅客在購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反覆查詢餘票。>>詳細
春運凸顯「科技範」
如今的春運「科技範」十足,「刷臉」進站等便民「黑科技」的投入使用,讓春運回家的路更順暢。
為讓旅客出行體驗更美好,全國首家自助無人售票廳近日在南昌西站正式啟用。在原有人工窗口售票、退票、查詢等一體化智能服務基礎上,新增了自助辦證等功能。旅客只需輸入本人身份證號碼,經過人臉識別等程序後,機器就可直接列印出臨時身份證明。
今年春運,攜程旅行上線「春運版」網絡客服機器人。對於機票、酒店、旅遊度假等方面的「入門級」問題,平均1到2秒內旅客就可收到回復。>>詳細
回家途中更溫暖
1月29日,《我和我的祖國》歌聲響起。由車站員工利用倒休時間編演的「快閃」節目,迅速吸引了大量旅客駐足欣賞、拍照。春運高峰時刻,這裡的「春運小舞臺」溫暖了人們的回家路。
以往擁擠不堪的火車站正在逐漸成為人們的回憶。在太原南站記者看到,這裡更像是一場春節「嘉年華」:「情暖回家路」民俗文化節正在舉辦,送春聯、舞獅和鼓樂表演、乘高鐵過晉味大年旅遊推介等活動吸引了不少旅客參與。>>詳細
春節長假,數億中國遊客出遊,極強地拉動旅遊消費。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綜合測算顯示,長假期間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那麼超過4億人次的中國遊客都去了哪兒?
國內旅行過年
旅遊過年已成新民俗,家庭遊、敬老遊、親子遊、文化休閒遊成為今年春節主流的旅遊休閒方式,尤其傳統民俗和民間文化吸引力凸顯。同程藝龍與同程國旅近日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旅遊產品成為很多家庭的必備「年貨」,國內遊依然呈現「北上玩雪,南下避寒」的特徵,北京、昆明、廈門、哈爾濱、麗江、大理、三亞、長春、牡丹江、吉林是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最熱門的十個國內遊目的地。>>詳細
出境旅行過年
據飛豬數據,今年春節期間外出旅行的整體人次比去年增長了19%。其中,境外遊的增長達28%,全球各地海島遊增長超過90%。出境旅行過年的人,主要集中在四小時飛行圈內。港澳臺地區、日本、泰國是大家最多選擇的目的地。同時,跨洲長途遊過年的人越來越多,去英國、俄羅斯、歐洲各國過春節的同比增長最高。>>詳細
反向春運、避寒遊新趨勢
以往說到春運,更多的是指人們返鄉,但今年卻有又一大波反向春運或到南方避寒的客流趨勢。北京憑藉反向春運的價格和資源優勢,在春節假期的最後預訂周期內,奪得榜首。而前往南方城市避寒依然是春節旅遊的主流,廈門、昆明、三亞和廣州,因為溫暖的氣候,到達人數緊隨北京。>>詳細
據商務部監測,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8.5%。
2019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商品市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買年貨、吃年夜飯、逛廟會等傳統消費紅紅火火,年節禮品、傳統食品、新興電子產品、地方特色產品銷售增長較快,網絡消費、定製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新興消費亮點紛呈。
春節黃金周期間,傳統年貨、綠色食品、智能家電、新型數碼產品、地方特色產品等銷售保持較快增長。集購物、餐飲、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購物中心、奧特萊斯等新興業態受到消費者青睞。
生鮮產品成為今年春節快遞配送最火爆的商品之一,179個城市生鮮商品可以次日達。除了對美食的「高需求」外,今年春節期間,消費者對生活用品的需求也明顯提高。據蘇寧數據顯示,過去,過年家裡添置冰箱、電視、洗衣機等大件,現在,中央集成家電品類獨領風騷,春節期間銷售同比增長100%。特別是在「新一線」城市,越來越多的裝修客戶選擇中央空調、新風、全屋淨水等集成類舒適家電。>>詳細
年夜飯、團圓飯、親朋宴成為春節餐飲市場主角,大眾化、特色化餐飲受到青睞……各地餐飲企業年夜飯預訂火爆,餐飲消費更顯年味。天津重點監測的36家餐飲企業共預訂年夜飯1.2萬桌,同比增長5.3%;江蘇揚州重點餐飲企業預訂年夜飯4000餘桌,近4萬人除夕夜「下館子」;北京重點監測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0%以上。
此外,「網際網路+餐飲」的模式,讓年夜飯的選擇變得更加多元。不少家庭網購半成品年夜飯回家。僅簡單加工,大年夜足不出戶,就嘗到了宮保雞丁、波士頓龍蝦、義大利魚子醬等國內外美食。有的家庭則在手機APP上,早早地預定了年夜飯。到了除夕夜,便舉家前往酒店,優哉遊哉品嘗國內外美食,過個其樂融融的好年。「洋氣」且更為方便的年夜飯,既豐富了中國人的味蕾,也留住了醞釀一年的團圓味。>>詳細
年貨是中國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這些「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拜年)禮物、幹的、鮮的、生的、熟的。
可以說,置辦年貨也是中國人的過年情結。年貨寓意物質富足、生活安樂。今天,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將年貨的寓意傳承了下來,並通過產出「網際網路+」的諸多新業態,使置辦年貨這個傳統的實踐範圍更大、更廣。
各大電商平臺堅持春節不打烊,讓消費者在節日期間也能享受到便捷的網購服務。某電商平臺春節期間銷售額同比增長40%左右,智慧型手機、中高端家電、家居產品、時尚服飾等商品熱銷。
春節期間,快遞小哥們仍在給千家萬戶送達年貨包裹。天貓「春節不打烊」送貨量最多的前十大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蘇州、武漢、天津和寧波。>>詳細
拜年是中國春節的傳統習俗。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春節拜年由面對面問候逐漸發展至簡訊拜年、語音拜年、微信紅包拜年等多種形式。而在今年春節,拍段小視頻,傳至社交平臺或者直接發送給親友,又成為春節拜年的新方式。
「小視頻」拜年已經成為今年春節流行於社交網絡的一股風潮。春節前夕,許多網友發現,打開手機中的「快手」短視頻APP(手機客戶端),就能進入拜年紅包頻道。開啟攝像頭,錄製完一段視頻後,即可獲得紅包發放機會。這些紅包既可以選擇發放給APP內的指定好友,也可以將紅包轉發至微信、QQ等平臺。
無獨有偶,新聞類手機應用「今日頭條」的「拍小視頻拜年」活動也在大年初一上線。用戶預先拍攝小視頻,分享給好友後就能獲得紅包,小視頻的部分觀看者也可領取拜年紅包。>>詳細
紫禁城裡過大年
「宮裡的年味更濃了些。」2019年春節,在向公眾開放的「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上,故宮博物院將數字投影、虛擬影像、動作捕捉等科技手段運用在數字沉浸體驗展,連同消失近200年又重被「復活」的「天燈」和「萬壽燈」實景體驗展,首次最大限度地還原了清代皇宮過春節的場景。許多網友都表示想去故宮裡體驗一下「過大年」。>>詳細
春節廟會各具特色
趕廟會一向是春節期間最受歡迎的傳統民俗,多彩的廟會讓男女老少都感受到過年的熱鬧喜慶,讓年味兒更加濃鬱。近兩年,各地廟會更加注重傳統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要素,非遺展演、古老祈福儀式、民間手藝表演等活動,將傳統文化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北京地壇廟會上,既有空竹、古彩戲法、口技等老北京絕活兒,也有東巴陶藝、剪紙、皮影、土布織造等各地特色藝術製作的全過程展示。天津獨樂寺廟會,則有傳統的觀音賜福表演和薊州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詳細
今年春節,我國電影票房達58.4億元,觀影人次達1.3億。各類不同題材的電影百花齊放,成就了「最熱鬧春節檔」。截至2月10日,《流浪地球》以20.1億元的票房成為今年春節檔的票房冠軍,《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分別以14.49億元、10.43億元位列票房榜二三位。
從市場反應看,今年春節檔電影總體獲得了觀眾認可,國產電影贏得了60%的市場份額,實現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以《流浪地球》的成功逆襲為代表,2019年春節檔既充分驗證了「質量為王」這一市場鐵律,也為業界追求高質量帶來了信心。
在春節返鄉熱潮的帶動下,三四線城市、小城鎮的觀影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從往年數據來看,三四線城市的返鄉人群對春節檔票房的貢獻不斷增長,加上這些地方銀幕數量的增加,在春節期間成為了最大的「票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