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節有哪些過年民俗?2019豬年安徽各地春節過年習俗盤點

2020-12-16 安徽門戶網站

2019年金豬送福,春節喜氣洋洋迎屠蘇。越來越多的人說,新年沒有年味,但所謂年味,除了節日的歡鬧、家人團聚的喜悅之外,也少不了各地特色的民俗活動,舞蹈、雜耍、戲劇、唱腔...賞民俗,品年味年味溢滿各地。2019年春節,安徽過年習俗有哪些?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合肥市

拋頭獅

「拋頭獅」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現實生活,習俗中形成娛神、娛人為內容,以肥西門歌、舞獅、崇祀活動為載體。其中,獅頭與獅身是分開的,舞獅頭者上場之前舉起獅頭套解在自己的上半身,舉套之間便有了一個向上拋的動作,故稱為「拋頭獅」。

時間:元宵節期間

地點:合肥多地

正月十五旱船會

每逢正月十五,在合肥城鄉還可常見玩旱船活動。旱船的「燈芯」為女性,玩旱船的主角是艄公,隨旱船扭來扭去,合著鑼鼓節奏,不時地哼唱小調。唱詞多望風採柳,即興發揮,幽默、詼諧,為節日街頭最為逗引看燈人的一道風景。

時間:元正月十五

地點:合肥多地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蚌埠市

花鼓燈

集舞蹈、燈歌、鑼鼓音樂、情節性的雙(三)人舞和情緒性集體舞完美結合於一體。花鼓燈男角稱「鼓架子」,女角稱「蘭花」(或「拉花」),演出多在廣場舉行,以廟會、春會為最盛。根據區域的不同,花鼓燈主要分為三個流派:潁上花鼓燈舞蹈結構嚴謹,風格古老質樸;鳳臺花鼓燈著重人物情感刻畫,動作細膩優美;蚌埠花鼓燈動作輕捷矯健,瀟灑倜儻。

地點:蚌埠多地

懷遠端公腔

懷遠端公腔的演唱,大都選擇在傳統或喜慶節日,一般安排在夜晚,場地選擇在十字街口或較大的場院,端公在中間坐唱聽眾依牆圍坐四周。演唱者手持直徑三十多釐米的圓形單面鼓,鐵圈做框,鼓面蒙以狗皮,鼓柄下端配以鐵環,左手握鼓柄,右手執條擊鼓,邊打邊唱。擊鼓時有節奏地搖動鼓柄,鐵環叮噹有聲,和諧悅耳。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蚌埠市懷遠縣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六安市

龍騰舞獅

龍騰舞獅表演隊伍身著五彩豔麗的服裝,在街區路旁走走停停,向周邊商鋪和路過圍觀的群眾表演舞獅子、跑旱船、花挑子、大頭娃娃、蓮香舞等傳統民俗文藝。十餘米的金龍在隊員們的手中上下翻飛,或逶迤,或抖擻,時而蛟龍入海,蜿蜒遨遊,翻起千層浪花;時而盤旋仰嘯,飛龍在天,捲起祥雲萬朵……精湛的技藝和颯爽的英姿,更是賺足了現場群眾的掌聲與喝彩。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 六安多地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馬鞍山市

含山民間彩扎

民間扎彩工藝把地方性代表風格與毗鄰地帶的扎彩形式相融化,形成具有本地特色、諸多形式競發的格局,扎彩工藝以扎制龍燈為主,並伴有花船、花燈和雜燈。每逢傳統佳節或重大的喜慶活動,群眾都自發的或有組織的舉辦龍、獅、花船、花燈等各種扎彩工藝的展示和玩耍。扎彩工藝不但是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形式,更是民間特色文化的代表品牌。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馬鞍山多地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蕪湖市

無為魚燈

人們常稱 「魚燈」是「吉祥燈」、「太平燈」、「幸福燈」。玩「魚燈」的第一天叫「開燈」,玩「魚燈」最後一天叫「收燈」。從「開燈」第一天起要擺「供桌」,由全村人負責祭禮,請道士做道場,一直到玩燈結束止。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至正月三十

地點:蕪湖市無為縣

群龍朝神山

每年正月新春佳節之際,來朝神山大花娘娘廟祭祀的 「龍燈」陸繹不絕,人山人海,場面壯觀。當地還有「正月不朝山,龍燈會斷腰」的說法。玩龍燈的人依次進廟,給大花娘娘上香、跪拜,許願。爆竹、煙花齊放,吹起嗩吶,敲鑼打鼓,龍燈朝大花娘娘再行叩拜,人們在山上盡興的舞起龍燈,盤旋遊玩。

時間:農曆正月期間

地點:蕪湖市繁昌縣繁陽鎮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宣城市

火獅舞

玩獅人在嬉獅時要舉火把噴撒火焰,故稱「火獅」。「火獅」以篾片扎制,彩紙糊身,獅身內點燃臘燭,通體明亮,表演時由兩人撐柄表演。另一人為玩獅人,他手持火把,不時以松香粉向火把噴撒。火焰騰空,「火獅」躍舞,鼓樂鏗鏘,「火獅」在鑼鼓點和嗩吶曲牌中表演各種獅舞動作。其場面壯觀,頗具藝術品味。當地至今還流傳著一首民謠:「想看火獅舞,快到餘川和七都(旺川);看了火獅舞,回家做事不辛苦。」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宣城市績溪縣莊鎮

遊龍舟、抬五帝、跳旗

這是績溪民間藝術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以紀念大英雄張巡、許遠和南霽雲等先烈為題材的大型船會遊藝活動。一百四十餘人的遊藝與競技隊伍,抬著塑立張巡、許遠和南霽雲神像的神船走村串鄉遊藝展示民族威風,同時進行以紀念五帝為主題的跳旗比賽(賽旗遊藝)顯示技藝,活動隊伍龐大,活動場面熱烈壯觀,是績溪民間藝術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

小馬燈

小馬燈演出的程序分別是:開堂、出堂、進堂。 演出的陣式是:一、前跑陣。有:一字長蛇陣、二角陣至八角陣、雙排龍門陣翻梅花陣。二、擺字。在「雨夾雪」的鑼鼓、曲牌聲中,擺「天、下、太、平」四字。三、運馬。分單運馬、雙運馬。四、後跑陣。有:十字八門、跑滿天星等等。每場演出一個鐘頭四十分。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宣城市郎溪縣梅渚鎮

降福會

正月初八出會,全隊由梅渚鎮定埠民俗文化村出發:前以小馬燈一堂開路,隨後是鑼鼓龍燈、婦女腰鼓隊,接著是二十三位戰將及土地。隊伍長達五華裡,沿途四方八鄰趕來圍觀的人群不下四、五萬餘眾。 隊伍前巡,沿定埠、椏溪街道及所屬村落進行。 當出巡各點演出完畢後,二十三位神祇的面具被分供於各村,以便村民數日的禮拜。 家家禮樂,親朋不斷。

時間:正月期間

地點:宣城市郎溪縣梅渚鎮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銅陵市

扳龍進城

板龍平時龍頭龍尾是放置在公堂屋或祠堂裡,而龍身則分別保存在各家各戶,到起龍(銅陵人稱為「興龍燈」)時才拿出來拼合。板龍在銅陵鄉間比較多,是用一塊一塊五尺長的條板,上面用竹篾紮起龍的身軀,板與板之間用木榫連結起來,舞動時只能平行,不能上下騰挪。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銅陵多地

竹馬燈

竹馬燈活動是當地民間最為隆重的慶祀活動之一。演出人員臉上都化妝,身穿戲劇服裝,頭戴頭盔,手執馬鞭,腳穿朝靴。玩燈時配鑼鼓、嗩吶等民間樂器,並有專門的打擊吹奏樂曲。竹馬燈主要特徵:是以關公解皇嫂一段故事為基本內容,以各演出人員列成一條長隊為陣形,每人配以服裝、道具,以集體穿花、跑馬等表演手段,形成的一種表演形式。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

地點: 銅陵市銅陵縣鐘鳴鎮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池州市

池州儺戲

儺戲源於圖騰崇拜意識,它無職業班社和專業藝人,至今仍以宗族為演出單位,以祭祖、驅邪納福和娛神娛祖娛人為目的,以戴面具為表演特徵。 池州儺戲有「儺儀」、「儺舞」和「儺戲」等表現形式。整臺「正戲」,飾演既有戲劇情節、表演程式,又有腳色行當和舞臺砌末等戲曲特徵的「本戲」。每年例行「春祭」和「秋祭」,是靠「口傳心授」的方式,宗族師承,世代沿襲。

時間:農曆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五

地點:池州市貴池區的劉街、梅街、茅坦等鄉鎮

燈舞(東至花燈舞)

東至花燈流傳於東至縣的石城、張溪、高山、官港、木塔等鄉鎮二十多個大姓家族,以家族為演出單位,以請神祭祖、驅邪納福,祈求太平為目的。 燈會一般從正月初二開始,正月十五結束。有的要到二月初二圓燈,習俗不一。東至花燈保持著古樸、粗獷的原始風貌,是當地農村最重要的一種民俗活動。玩花燈均伴有民歌、山歌、戲曲、舞蹈等,扎彩燈,唱文南詞、黃梅戲、敲十番鑼鼓……燈會成為民間藝術的綜合展現。

時間:農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

地點:池州市東至縣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安慶市

許嶺燈會

許嶺燈會匯集了民間竹編、剪紙、彩繪、雜技、臉譜、舞蹈、戲劇、民樂演奏、神話傳說等多種民間藝術, 傳統上採用彩裝遊走的方式,走一程,演一場。 表演時各個燈班同步起舞彈唱,場面十分壯觀,參與的藝人越多,越能彰顯燈會的熱烈氣氛。在這龐大的演出陣容中,最有特色的是臺閣、鞦韆和東鄉斷絲弦三個燈組。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安慶市宿松縣許嶺鎮

王圩燈會

王圩燈會的主燈是龍燈,屬放索燈,共十三節。只有龍頭龍尾對舞,龍身則不

動,舞龍頭和龍尾的後面都有專人收放繩索。王圩燈會臘月十五開始扎制,正月初一開光,初二出燈,元宵節前必須沉燈。 王圩燈會不僅豐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也為當地農村增添了喜慶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安慶市桐城市雙港鎮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黃山市

宗祠祭祀

徽州宗祠祭祀是徽州宗族的一項重要的禮儀活動,冬祭和春祭,曾廣泛流傳於古徽州的祁門縣、歙縣、黟縣等地。現如今徽州地區仍保留有部分宗祠祭祀,而很多的民俗活動其根源也是宗祠祭祀。

板登龍

板凳龍是一種流傳於徽州各地的民間舞蹈,屬民間舞蹈中鼓樂之舞。除龍頭龍尾由竹篾紙糊扎在木板上外,龍身皆由一塊塊長約1.5米,寬約0.2米的杉木板連接而成。龍頭內安有19盞蠟燭燈火,每節龍身安3盞燈籠,龍尾安有5盞燈火。 板凳龍屬於民間舞蹈,舞龍時必須配有打擊樂器、吹奏樂器及燃放煙花禮炮,板凳龍一般長120餘米,舞龍人加上樂隊,共有100多人參與,舞動時燈火閃爍,禮炮飛揚,煙霧繚繞,人聲鼎沸,場面十分壯觀。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

跳鍾馗

歙縣雄村鄉的元宵夜,村民們是通過跳鍾馗來鬧元宵的。「跳鍾馗」民俗活動需要的演員眾多,有噴火,有撒紙,有撐傘,演員們的妝容很是嚇人,就是為了鎮住各路妖鬼。

地點:黃山市歙縣雄村

舞草龍

舞草龍原來是秋收之後,村民們便在收穫的田間地頭就地取材,利用收割下來的稻草編紮成栩栩如生的草龍,用來慶祝豐收。演變到後來,舞草龍更多的時候是在春節期間上演,不但要慶豐收,還要迎新春,鬧元宵。鄉村歡歌盛舞、煙花璀璨,到處都是喜慶歡騰的熱鬧場景。

時間:元宵節期間

地點:黃山市歙縣雄村鄉

葉村疊羅漢

疊羅漢意在慶祝一年的收穫,企盼來年五穀豐登。疊羅漢表演之前,村民們或抬或舉著花鼓燈、大象燈、獨角獸燈、天狗燈等隨著鑼鼓節奏遊村,挨家挨戶上門祈福。家家戶戶都準備了鞭炮,花燈一到,就點燃鞭炮,目的是把福氣迎進家門。「疊羅漢」共有66套造型,取六六大順之意。

時間:農曆正月期間

地點:黃山市歙縣三陽鄉葉村

三陽打鞦韆

鞦韆架高丈餘,成十字狀,可前後自由旋轉,地盤有四個大木輪。高達兩人多高的鞦韆架上端做4個小女孩,由6個大人推著鞦韆架前行,4位鞦韆姑都是八九歲的小女孩,是從村裡挑選出來的,長相端莊甜美。身穿古裝,臉帶彩妝的少男少女稱為地興,跟在鞦韆姑後面保駕護航。4位鞦韆姑坐在可以轉動的鞦韆架上,繞著三陽村走一圈,每到一個人口集中的地方,鞦韆姑們還要敞開嗓子歌唱,堪稱古徽州民間藝術中的「活化石」。

時間:春節及元宵節期間

地點:黃山市徽州區葉村

許村大刀舞

許村大刀燈原為紀念許家祖先許遠,後延伸到豐收慶賀,強力健身。大刀燈、長錢燈、園蓋傘燈、各式花燈組合在一起,走上十裡長街,來回遊舞,場面熱鬧壯觀。大刀燈隊伍鑼鼓喧天,熱熱鬧鬧沿著古村落的街巷,盡情地舞著大刀燈。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地點:黃山市歙縣許村

儺舞

祭拜天地,祈求村莊興旺;祭拜先祖,願家族和睦。每年大年初四,祁門桃源村的村民們則要舉辦村祠祭,讀祭文、講古辭,宣講「鄉約家法」。希望族內子孫要孝順父母、和睦鄉鄰。徽州人認為萬物有靈,若想戰勝妖魔鬼怪只能藉助神的威力,於是產生了一種驅鬼逐疫、迎神納吉為目的的原始祭祀活動。

時間:農曆正月初四

地點:黃山市祁門縣桃源村

汪滿田嬉魚燈

汪滿田魚燈,一年嬉一年。每年的正月十三到十六,「魚」燈前後嬉四天,而且不嬉不行;全村有六個魚會,各魚會的魚頭,每個魚會都有一個那龐然大「魚」及略小的魚燈,還有村童們撐的碎花燈。在書有「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的開路燈的引導下,火把開路,獅子登場,隨後十幾條點燃的大魚燈從各個魚會出發,每條魚燈由七八個壯漢抬著向前遊行,或慢步移走,或急速前進。

時間:農曆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六

地點:黃山市歙縣汪滿田

跳竹馬和軒轅車會

每到春節前後,在黃山區鄉村,人們自發把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民俗傳承並展示出來,像耿城鎮的「跳竹馬」、仙源鎮的「軒轅車會」、湯口鎮的「舞龍獅」、永豐鄉的「五福神會」等歷史傳承下來的民俗文化活動,充滿著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希冀。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黃山市黃山區耿城鎮等

龍門板龍

龍門板龍分為龍頭、龍弓、龍身、龍尾等部分,各段用竹篾扎制,裱糊棉紙,連

接在木板之上,木板下方正中裝一木柄,能扛能舉,木板兩頭各鑿一洞眼,便於連接。每年正月十五集中到祠堂內點上蠟燭,舉行祭拜儀式,隨後出發到各村進行巡遊表演,每個村莊都要走到,寓意福祉遍布全鄉。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地點:黃山市龍門鄉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淮北市

蒸面燈

在淮北,正月十五有蒸燈、蒸屬的傳統習俗。家家用麥、豆摻合的麵粉蒸成面燈,按喜好捏成各自喜歡的形狀,用火柴杆纏上新棉花插於面燈中間作為燈芯,裡面放些豆油或香油點燃。面燈裡的油燃盡後,面燈也烤得黃黃的,食來脆香可口。

時間:元宵節期間

地點:淮北多地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亳州市

大班會

大班會是一種罕見的民間舞蹈,它十分精彩奇特,因有劇情發展,又類似折子戲。演員們著戲劇服裝,臉畫油彩,紛紛登場,鬧鬧攘攘。大班會雖然形式上具有較濃厚的因果報應、封建迷信色彩,但集中地表達了人們懲惡揚善的心願。

時間:元宵節期間

地點:亳州多地

高蹺

高蹺也叫"高蹺秧歌",是漢族民俗舞蹈的一種形式,藝人們腿綁高蹺,動態風趣在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姿以雄健、驚險為主。

時間:春節、元宵節期間

地點:亳州多地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宿州市

皮影戲

又稱"影子戲"、"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製作的皮影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唱腔螎入了地方戲曲,演唱聲惰並茂,極具藝術感染力,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宿州多地

埇橋馬戲

埇橋馬戲是宿州人的驕傲,雖然是宿州的一大特色,平時也是很難看到的。因為,這眾多的馬戲團隊,平時分散在全國、世界各地演出,只有在春節時,部分馬戲團才回鄉「匯報演出」,然後一飽眼福,觀看到埇橋馬戲的精彩藝術魔力。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宿州多地

泗州戲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因唱腔優美迷人又名拉魂腔,流行於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地點:宿州市泗縣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阜陽市

獅子燈

太和民間舞蹈獅子燈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獅子燈表演由訓獅武士執繡球引獅入場,扮獅人表演獅子竄、跳、滾、撲、站、臥、翻等動作,還躍上大方桌表演站大綆、走梅花樁等驚險情景。同時配合獅子燈煙火,增添了歡快熱烈氣氛,整場演出驚險有趣,高潮迭起。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阜陽多地

潁州肘閣

「肘閣」是潁州區優秀民間舞種之一,系祖籍潁州袁集的一代民舞大師王醒先生在古老民舞「馱歌」基礎上改革創新而成。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要完成「剪刀步」、「跑花場」、「前後翻」、「後空翻」、「自由擺」等技巧與難度並重的動作,這種民舞適宜於在空間較大的大型群眾集會上表演,具有豔麗惹眼、造型獨特、驚險刺激的轟動效應。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阜南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淮南市

肘閣抬閣

在悠揚的笛聲伴奏下,在鑼鼓喧天的喜慶之中,演職人員身穿戲服,走在大街小巷,踩著鼓點的節拍,妙趣橫生。小演員們臉圖油彩,站在閣上,演驛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動作,支撐者踏著秧歌步、剪子股,演驛著一出又一出華夏的精彩和文明,贏得眾人駐足觀看,喝彩聲連連不斷。在為群眾送上節日的祝福,送上新春的快樂。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淮南市壽縣

 

2019豬年安徽春節過年習俗:滁州市

走太平

又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傳承時間最長的健身走活動。每年正月十六這天,城內萬人空巷, 四鄉八鄰、扶老攜幼、傾家出動、 從清晨到深夜,數十萬人到太平橋上走一走…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甚為壯觀,放煙花、燃爆竹、燒香燭、以此祈禱風調雨順、逢兇化吉、消災去病、平平安安。

時間:農曆正月十六

地點:滁州市全椒縣

鳳陽花鼓戲

因起源於鳳陽縣長淮衛,故又稱「衛調花鼓戲」。花鼓戲伴奏只有鑼鼓,沒有弦樂,其中的三大件(鑼、鼓、鈸)必不可少,演奏為4至6人,大多由演員兼任,講究鑼跟人,人跟鑼,互為幫襯。

地址:滁州市鳳陽縣

流星趕月

流星趕月一般在廣場表演,是民間燈會的一種。它是以舞《流星趕月》為特徵,變化隊形為主,賦有一定主題內涵的群舞。「流星球」為花燈表演打場,有時打場前也偶而作零星表演。因其很受百姓歡迎逐步演變為燈會上的固定節目。

時間:春節至元宵期間

地點:滁州市明光市津裡村

花燈拜年

唱花燈、觀花燈,大街小巷熱熱鬧鬧,看得百姓喜上眉梢。雙龍舞、獅子群舞、河蚌戲珠、旱船接親、豐收鑼鼓、騎毛驢。您瞧那栩栩如生的猛龍、動作敏捷的獅子、風度翩翩的公子、幸福待嫁的嬌娘,一張張紅撲撲的笑臉襯出過年的喜悅,豐富多彩的花燈節目引得大家笑聲陣陣。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滁州市明光市

手獅燈

手獅燈春節期間進村入戶,走街串巷,為村民表演。手獅燈表演時,前後有五彩旗引路,後有6隻「獅子」和3隻紅燈籠相遇,陣容龐大,喜慶壯觀。手獅燈的表演有抖獅、搖獅、睡獅、盤球、獅子坐肩、獅子理毛、獅子推磨、獅子拜門、逗猴等十餘種動作。

時間:春節期間

地點:滁州市來安縣

歷史的民俗傳承沿襲至今,在享受它們帶來的歡樂同時,更需要被得到傳承和保護!2019年春節期間,安徽的特色民俗遠遠不止這些,歡迎安徽各地網友留言討論,補充家鄉的春節傳統民俗。

相關焦點

  • 2017年春節過年習俗有哪些? 安徽各地區春節過年習俗盤點(圖)
    所謂年味,除了節日的歡鬧、家人團聚的喜悅之外,當然也少不了各地特色的民俗活動,舞蹈、雜耍、戲劇、唱腔...賞民俗,品年味年味溢滿各地。安徽過年習俗有哪些?安徽春節過年習俗安徽春節過年習俗:合肥市拋頭獅「拋頭獅」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現實生活,習俗中形成娛神、娛人為內容,以肥西門歌、舞獅、崇祀活動為載體。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春節手抄報資料內容文字 2019豬年過年手抄報簡單內容
    春節手抄報資料內容文字 2019豬年過年手抄報簡單內容  我們現在所說的「春節」期間包括「過年」的一段日子,從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神」)那天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  從小年到除夕,是「辭舊」的過程。
  • 春節習俗盤點,全國各地過年大不同,你所在的城市怎麼過年
    時間過得真快,仿佛2019年還是昨天,如今即將迎來2020年的農曆新年。春節對於我們所有的中華民族是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關於過節的形式豐富多彩,各地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因為也會帶有濃鬱的各民族特色。在這樣一個紅火熱鬧、萬家歡樂的節日裡,各地都有什麼有意思的習俗呢?
  • 2019豬年春節有了新變化
    今年春運高峰呈現哪些新特點,來往旅客又有什麼新變化?    國內旅行過年    旅遊過年已成新民俗,家庭遊、敬老遊、親子遊、文化休閒遊成為今年春節主流的旅遊休閒方式,尤其傳統民俗和民間文化吸引力凸顯。出境旅行過年    據飛豬數據,今年春節期間外出旅行的整體人次比去年增長了19%。其中,境外遊的增長達28%,全球各地海島遊增長超過90%。出境旅行過年的人,主要集中在四小時飛行圈內。
  • 盤點春節習俗南北差異,但有一個習俗是共同的,回家過年才是春節
    春節作為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每當到了這個時候不管你身處何地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回家過年",近些年大多數人喜歡扎堆北上廣深尋發展謀機會,每每談起自己家鄉習俗的時候,深感原來南北差異這麼大,就連春節也有這麼多不同,那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南北春節差異到底在哪裡?
  • 快過年了|春節習俗大盤點,全國各地過年風俗大不同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者臘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隨著時間的推移,全國各地以及各民族之間在春節都擁有自己的特色和民俗文化,下面是全國各地的春節風俗,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家的風俗吧!
  • 2019年春節(過年)是幾月幾號?放假時間如何安排?
    時間飛逝,2018已經到十月了,還有兩個月就要迎來2019年,大家都有什麼期待呢?我想應該是春節(過年)是幾月幾號?能休息幾天?2019全年都有哪些法定休假時間,放假如何安排?快來一起看看吧。一、2019年春節(過年)是幾月幾號?
  • 2017年春節民俗盤點 全國各地的春節有哪些習俗?
    更有「秦樓楚館偏笙歌,寶馬香車遊士女」。也是舊京年節一景。 各地春節習俗——上海老上海過年習俗春節在中國延續已有數千年。但長期以來,「春節」之稱是指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 各地春節習俗——廣東潮汕地區的過年習俗除夕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 2019年春節在他鄉過年……
    2019年春節在他鄉過年……明天就大年三十了,豬年鐘聲就要敲響,大家都在為迎接新年做準備,所謂新年新氣象,告別2018,讓狗年的種種不好煙消雲散,希望2019年的我們會過得更加美好,同時相信這一年也是我們國家和國人走向新時代的起點……如今的80後一代已是上有老下有小
  • 過年給父母長輩發多少紅包合適 2019春節紅包吉利數字寓意
    新春過年是很開心的事情,小時候我們還是孩子,一般都會有很多的紅包拿,現在長大了就要發紅包了,來看看2019豬年新年給父母長輩發多少紅包 ?  新年給長輩發多少紅包好?  一般的工薪階層每年回家會給父母2000-4000元的紅包,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差不多分別1000-2000元。
  • 2018春節,旅遊遇到過年,過年旅遊成為新年俗
    西安李女士一家臘月二十六自駕車從深圳回西安過年,悠哉悠哉,走湖南過湖北到河南,還專門帶孩子去了一趟少林寺。正月初七返回深圳,還專門路過安徽黃山看日出。狗年春節,當旅遊遇到過年,各家各戶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很多很多。大眾旅遊時代,旅遊已成為廣大群眾歡度春節的重要方式,今年春節旅遊市場的持續紅火,舉家出遊佔了主流。
  • 過年啦!來看看春節都有哪些諺語習俗呢?
    二、過年諺語都有哪些呢:臘月二十三糖瓜沾;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很多地方有著吃糖瓜祭灶王爺的習俗。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稟報你家的情況,於是,家家戶戶都用糖瓜來祭灶王爺,讓他嘴裡甜甜蜜蜜上了天庭只說好話,以討來年越過越甜。
  • 2019春節祝福語簡短大全 過年了,你的拜年祝福語準備好了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春節祝福語簡短大全 過年了,你的拜年祝福語準備好了嗎 春節送祝福,送去安康和吉祥,在新的一年裡,你最希望收到誰的祝福,又最願意給誰送去你真摯的祝願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整理的2019春節祝福語大全簡短類型,不管你是發給家人,朋友,還是領導春節祝福   原標題:2019春節祝福語簡短大全 過年了,你的拜年祝福語準備好了嗎     春節送祝福,送去安康和吉祥,在新的一年裡,你最希望收到誰的祝福,又最願意給誰送去你真摯的祝願呢
  • 春節過年怎麼給長輩老人拜年手勢 豬年拜年說的祝福語簡短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在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還有穿新衣、吃年糕等習俗,以祝福來年一帆風順,平平安安。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讓我們把握這大好時光,懷揣夢想再出發!  2019年大年初一,在這給您拜年啦!  2019豬年拜年祝福語大全
  • 銀聯商務《2019春節旅遊消費大數據》:旅遊過年成新民俗
    2月10日,銀聯商務、中國旅遊研究院旅遊消費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共同發布《2019春節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春節假期,一二線城市居民為旅遊消費主力軍,消費金額佔比達63.6%。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
  • 大數據看2019春節過年新變化:年夜飯火爆
    2019年春節7天假期結束,記者通過大數據盤點春節的新變化。【旅遊】全國旅遊接待遊客4.15億人次,體驗消費更受青睞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綜合測算,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文化和旅遊市場繁榮有序。在國內旅遊市場,休閒旅遊、觀影觀展、民俗活動等體驗式消費越來越受到歡迎。
  • 2019年春節過年有啥新變化?看大數據!
    新華社北京2月11日電題:2019年春節過年有啥新變化?看大數據!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2019年春節7天假期結束,「新華視點」記者通過大數據盤點春節的新變化。在國內旅遊市場,休閒旅遊、觀影觀展、民俗活動等體驗式消費越來越受到歡迎。「北上賞冰雪、南下享溫暖」成為熱門旅遊選擇。2月4日到9日,內蒙古接待遊客476.2萬人次,同比增長14.6%;三亞八大景區接待遊客超過80萬人次。故宮博物院舉辦「紫禁城裡過大年」活動,節日期間共接待遊客近50萬人次。
  • QuestMobile 2019春節大報告:看看移動網際網路過年哪家歡喜哪家愁
    除此之外,地圖導航、拍攝美化領域,也有不小的增長,加上BATJ巨頭撒紅包、網友做菜太熱情擠死了菜譜APP的伺服器,等等,這個年樂事不少,總之,春節最重要的事情有三件:天天搶紅包、出門不迷路、拍照美美噠!一、春節盤點1:哪些App陪大家過年?春節期間,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APP主要集中在泛娛樂、社交及出行領域二、春節盤點2:用戶的時間都花在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