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國寶《十宮帖》,把行書的工整秀美寫到極致!

2020-12-20 澎湃新聞

故宮國寶《十宮帖》,把行書的工整秀美寫到極致!

2020-05-29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書法神品《十宮帖》出自清朝乾隆時期的太子太傅梁詩正之手,是為當時寶親王(乾隆)的七絕詩所書。堪稱千古書法的上乘之作,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是國寶級文物。

梁詩正(1697—1763)清朝大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東閣大學士。梁詩正工書法,初學柳公權,繼參趙孟頫、文徵明,晚年師顏真卿、李邕,編歷代名家書法真跡《三希堂法帖》。又受命撰《唐宋詩醇》、《西清古鑑》。

吳宮

白薴輕盈響屧廊,青龍舟裡換晨粧。

夜遊朝宴千年樂,那信人間有越王。

楚宮

渚宮春暖翠華遙,簾幙風輕裊細腰。

不道君王深注意,行雲行雨隔迢迢。

秦宮

春鎖阿房靜管弦,塵生舞袖為誰妍?

從來不識君王面,忽過人間卅六年。

漢宮

水晶盤淨玉腰酥,愛舞因憐可用扶?

底事天家萬乘富,等閒難獲畫明珠。

魏宮

平生戎馬樂何曾,銅雀雖成幾度登?

不為夜臺聽不見,悲歌一曲向西陵。

晉宮

滅蜀平吳處上遊,大開武庫兵甲收。

而今四海渾無事,只駕羊車日夜遊。

隋宮

海錯山珍雜綺羅,鑾輿空待未曾過。

夜深欲識君遊處,但看飛螢點點多。

唐宮

沉香亭畔晚春妍,玉樹如煙院宇連。

何事宮娥群戲劇,應緣分得洗兒錢。

齊宮

步步蓮華步步春,香凝羅襪不生塵。

何須洛浦遙相見,已是人間有洛神。

陳宮

結綺臨春戶對開,後庭花發引金杯。

景陽鍾曉方酣宴,不信橫江木梯來。

文章來源/書法家園

原標題:《故宮國寶《十宮帖》,把行書的工整秀美寫到極致!》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故宮國寶《十宮帖》,把行書的工整秀美寫到極致
    >書法神品《十宮帖堪稱千古書法的上乘之作,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是國寶級文物。梁詩正(1697—1763)清朝大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東閣大學士。梁詩正工書法,初學柳公權,繼參趙孟頫、文徵明,晚年師顏真卿、李邕,編歷代名家書法真跡《三希堂法帖》。又受命撰《唐宋詩醇》、《西清古鑑》。
  • 故宮國寶《十宮帖》,把行書的工整秀美寫到極致!
    書法神品《十宮帖》出自清朝乾隆時期的太子太傅梁詩正之手,是為當時寶親王(乾隆)的七絕詩所書。
  • 故宮國寶,多見他的跋文,工整秀美,瀟灑飄逸!書法名家:不可學
    無論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都是藏寶勝地,無數珍貴書畫珍藏其中,比如《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十宮圖》等等,在這些名貴的字畫中,很多都有一位書法名家的跋文!梁詩正書法梁詩正書法簡介《三希堂法帖》收藏了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
  • 故宮國寶,多見他的跋文,工整秀美,瀟灑飄逸!書法名家:不可學
    無論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都是藏寶聖地,無數珍貴書畫珍藏其中,比如《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十宮圖》等等,在這些名貴的字畫中,很多都有一位書法名家的跋文!這位書法名家就是梁詩正,也是乾隆的太子太傅,隨身秘書,上書大臣。清代書法巨著《三希堂法帖》便是出自他之手!
  • 故宮國寶,多見他的跋文,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書法名家:不可學
    無論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都是藏寶勝地,無數珍貴書畫珍藏其中,比如《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十宮圖》等等,在這些名貴的字畫中,很多都有一位書法名家的跋文!梁詩正書法梁詩正書法簡介《三希堂法帖》收藏了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件稀世墨寶和其他130多位書法名家的碑拓
  • 臺北故宮借給日本的國寶《祭侄文稿》,你了解嗎?
    眾多學者發聲批評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一行為,不少網友也紛紛表示不滿,更有臺灣電視節目斥責這是部分臺灣政客對日本卑躬屈膝,拿國寶討好日本。兩相比較,此次臺北故宮將國寶級文物《祭侄文稿》借出,實屬不該。對於國寶《祭侄文稿》您可能還不十分了解?
  • 故宮國寶,多見他的跋文,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書法名家:不可學
    無論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都是藏寶勝地,無數珍貴書畫珍藏其中,比如《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十宮圖》等等,在這些名貴的字畫中,很多都有一位書法名家的跋文!這位書法名家就是梁詩正,也是乾隆的太子太傅,隨身秘書,上書大臣。
  • 臺北故宮「書法導賞」王羲之《奉橘帖》、董其昌行書長卷
    臺北故宮「書法導賞」王羲之《奉橘帖》、董其昌行書長卷 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整理 2020-12-29 09:11 來源:澎湃新聞
  • 國寶精粹「三希」是何物?《快雪時晴帖》《中秋帖》和《伯遠帖》
    ---《快雪時晴帖》、《中秋帖》和《伯遠帖》遊覽過北京故宮的人都會記得,在西路的西六宮有座養心殿,殿的兩頭都是非常有名的地方,殿的東頭曾經是清朝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早在春秋晚期的時候,書法藝術就已逐漸形成,以後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到魏晉時期,楷書、隸書、行書和草書等各種書法都已相當成熟完善,進入了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第一個高峰階段,書法藝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書法家,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書法優秀作品。《快雪時睛帖》、《中秋帖》和《伯遠帖》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三件作品。
  • 500年前浙江人收藏的國寶《中秋帖》怎麼流傳至故宮的?
    眼下正在熱播的《國寶奇旅》,劇情堪比科幻大片,卻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九一八事變後華北岌岌可危,一批愛國知識分子抱著「人在文物在,人亡文物不能亡」的信念,將故宮文物遷出北平。國民黨軍官任弘毅與故宮文物工作者周若思等護送國寶南遷,一路上日寇的追擊、貪官的垂涎、幫會的覬覦,使文物南遷之路險象環生。
  • 新書丨《人美書譜》黃庭堅行書四帖
    宋 黃庭堅 《諸上座帖》(局部) 紙本草書 故宮博物院藏,豎畫曲而有力,撇捺盡力伸展,筆法上增強提按起伏,結體上誇張聚散關係,中宮緊縮而四維擴張,呈輻射狀,字勢敧側各異,字形方正端莊,整體風格雄健豪邁,奇宕飄逸,氣度萬千,自出新意,獨具一格。
  • 顛沛流離的國寶《快雪時晴帖》
    公元1746年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與王獻之的《中秋貼》,王珣的《伯遠帖》被乾隆皇帝收藏於三希堂。那麼今天咱們來看看《快雪時晴帖》的故事吧。《快雪時晴帖》結體以方形為主,平穩,行書中有楷書的筆意,諸多變化,富有輕快的節奏感。帖中「羲之頓首」以行草開頭,「山陰張侯」以行楷收筆,形式優美而有層次。當代書法家啟功在《書法概論》:「此帖行筆流暢,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快雪時晴帖》在唐初時賜給丞相魏徵,後傳給褚遂良。宋初時歸蘇易簡,傳給了蘇家子孫蘇舜元、蘇舜欽兄弟。後被米芾得到。南宋初收入高宗內府。
  • 國寶奇緣三希帖之中秋帖今何在?
    《國寶奇旅》以對《中秋帖》的爭奪為主線,演繹了那個屈辱年代,國家被侵略,國寶被覬覦,故宮人和一群仁人志士守護華夏民族的文明命脈的故事。《國寶奇旅》《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傳為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創作1933年為躲避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它與故宮其他珍貴文物一起輾轉遷移到了四川。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將大批故宮珍貴文物運往臺灣,《快雪時晴帖》也隨之去了臺灣,其後,它一直被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 李白《上陽臺帖》真跡引領故宮張伯駒紀念大展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開幕式上說:「新中國成立前,張伯駒先生與張蔥玉、鄧以蟄、張大千、徐悲鴻、沈尹默、吳湖帆、啟功等諸先生一起被聘為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工作任務為』書畫審定』,為故宮博物院收購清宮流散書畫出謀劃策,做了大量工作。時值溥儀盜運出宮的書畫在市場上陸續發現,張伯駒先生即諫言故宮博物院兩項辦法,開展書畫徵集。」
  • 臺北故宮PK北京故宮 誰的國寶最多?
    書法北京故宮博物院:《平復帖》《伯遠帖》《伯遠帖》《伯遠帖》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珣書寫的一封信,紙本,行書,縱25.1釐米,橫17.2釐米。《伯遠帖》上只存錄王珣書信中的47個字,隻言片語中似乎訴說著縈懷的回想和與友人天各一方的悵惘。此帖書跡俊逸流暢,勁健靈動,其結字縝密,而又大小參差,疏密有致,正是信手寫來,更顯風流之美。臺北故宮博物院:《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
  • 皇帝家裡的玩意—臺北故宮裡的國寶 天下三大行書!
    而臺北故宮居然同時收藏了天下三大行書。天下三大行書,是魏晉、隋唐、兩宋,三個時期行書的最高成就,是所有愛好書法朋友心目中的聖經寶典。其中,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自然是摹本。真本因是唐太宗李世民終生最愛,早已隨其殉葬於地下,估計早已灰飛煙滅了。現存當世的有五大摹本。
  • 拿千年國寶討好日本,臺北故宮,你真的做錯了!
    臺北故宮,你真的做錯了!作者:李楚憤怒!不負責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將於1月16日在日本東京博物館展出,為期一個月。這件國寶級文物距今已經1261年,是唐朝一代書法宗師顏真卿所書。這個消息爆出之後,兩岸網友憤怒了。熟悉內情者憤慨難耐,紛紛痛罵臺北故宮「不是東西」,「對日本太大方了」。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哪裡的國寶多?
    北京故宮老照片   兩大故宮博物院,哪裡的國寶多?   書 法   北京故宮博物院:《平復帖》《伯遠帖》   《伯遠帖》   《伯遠帖》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珣書寫的一封信,紙本,行書。《伯遠帖》上只存錄王珣書信中的47個字,隻言片語中似乎訴說著縈懷的回想和與友人天各一方的悵惘。
  • 《韭花帖》,天下第五行書,被譽為五代十國時期的《蘭亭序》
    《韭花帖》說它規範,並不是說《韭花帖》中規中矩,跟印刷體一樣,而是指《韭花帖》用筆和緩、質樸沉著、結構端穩,與楊凝式其他作品相比,是少見的規規矩矩寫字的精品。進一步細說的話,得從幾個方面來講:首先從書體來看,《韭花帖》用的是行楷,既有楷書的莊正,又有行書的靈活機巧。其次,從筆法來說,《韭花帖》明顯繼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神韻。黃庭堅曾賦詩:「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