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林,老人就醫遭遇「數字鴻溝」怎麼辦?記者走訪得到的答案……

2020-12-21 瀟湘晨報

網絡購物、網上預約掛號、手機行動支付……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時,卻在老年人面前劃出一道無形的「鴻溝」。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近日公布,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

我們將探訪玉林老年人數字生活,並尋求解決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辦法,為老年人共享智慧社會便利助力。

關注醫院的微信公眾號,綁定就診卡,點開門診服務或導診,就可以預約或掛號,一分鐘都不到,高效、便捷。像這種網絡預約掛號、自助繳費、自助列印檢驗報告等智能化就醫服務,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然而對於不太熟悉或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來說,數位化、網絡化的便利,反而是一道「鴻溝」,給他們就醫造成了一定困擾。不會網上預約和掛號的他們,如何就醫?記者近日走訪了玉林城區多家醫院和部分患者找尋答案。

醫院推行網上預約和掛號

在掛號窗口,患者拿著病曆本或者就診卡排隊掛號、交現金,這是大家印象中傳統的人工掛號方式,然而隨著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發展,醫院的服務方式也緊跟時代發展,紛紛推出網上掛號、自助機掛號,逐步取代傳統的人工掛號。

一老年病患在玉林市中醫醫院人工導醫排號處掛號後,拿著就診卡和掛號條在候診。

記者採訪了解到,現階段幾乎所有的公立醫院都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提供一系列的服務,比如預約和掛號、門診繳費、AI導診、在線諮詢、檢驗檢查報告查詢,就診指南、科室介紹、住院須知、來院及院內導航等,非常方便患者就醫。患者在網上掛號,需要先綁定醫院的就診卡。為了方便子女為家裡老人掛號,有一些醫院如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微信公眾號就設定了一個微信號可以綁定5張就診卡。

記者在多家醫院微信公眾號上體驗了網上掛號,非常方便,進入醫院的公眾號選擇導診或門診服務進行掛號,選擇所看病的科室選項後會彈出當天出診的醫生及剩餘號數,點擊掛號即可,掛號成功及時收到信息反饋。有些醫院無論是提前預約還是當天掛號,都可以選擇具體的就診時間。

「網上預約掛號,是一個大趨勢,國家要求要逐步提高預約率。」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副主任盧霞介紹,推行網上預約和掛號,一來減少人員擁擠扎堆,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狀態之下,減少大家排隊等候的時間;二來讓坐診醫生對當天工作量有預判,可以合理安排時間和資源分配,更能夠讓醫患之間更好地交流溝通。

老年人網絡預約掛號難在哪

醫院內的智能化就醫服務,其高效、便捷,備受年輕人的喜歡,年輕人操作輕而易舉,然而對於不太熟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來說,卻是一頭霧水。

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每個樓層都設置了自助終端機,有專職工作人員在旁指導患者掛號或者繳費。

記者調查發現,老年人看病網絡預約掛號難最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老年人用的手機不是智慧型手機,還是傳統的按鍵手機,無法在網上預約;二是老年人用的是智慧型手機,但不熟悉操作方法,不會用手機預約看病;三是老年人會用智慧型手機,但是怕操作錯誤,更傾向於傳統的窗口掛號,心裡更踏實。

關注公眾號、綁卡、找科室醫生掛號,孩子教了幾遍操作流程,市民曾阿姨還是一知半解,一頭霧水的狀態。「感覺很複雜,現在記住了,過後又記不得了。」60多歲的曾阿姨說,不熟悉網絡掛號操作,也不熟悉醫院看病的流程,因此獨自去醫院她會感到恐慌,每次都需要年輕人陪同。

在玉林市中醫醫院,羅翠陪著家裡的親戚長輩前來看病。「大姨婆住在鄉下,不懂普通話,也不知道怎麼看病,我就帶她來看醫生了。」羅翠表示,家裡的老人都不太懂得如何掛號、看醫生、繳費和拿藥,因此一有長輩要來看病,都是由住在玉林城區的她帶他們來醫院。

12月1日12時過後,張阿姨從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藥房拿完藥,家裡人來電話了,「我就回去了。」不會網上掛號的她,7時30分就來到醫院等候了,即使來得早但掛號的號數已經排到了29號。住在醫院附近的她,中途便回家做了些家務再返回醫院。

保留傳統渠道和收費窗口

為了給予這些老年人更多的人文關懷和真正的便利,照顧到不同群體的需求,記者發現,醫院都保留著一些傳統的渠道和收費窗口。

記者採訪了玉林城區多家醫院,發現傳統的人工掛號窗口都已取消,門診部的每個樓層都設置了自助終端機相關設備進行掛號、繳費,而且有專職工作人員在旁耐心指引患者操作。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每個樓層都設置有導醫臺、護士站、多功能自助設備和人工收費窗口。多功能自助設備,可以預約和掛號、充值和結算費用、門診清單查詢等,支持各種網絡支付方式,也支持現金充值和結算,患者還可以直接到人工收費窗口進行刷卡或現金結算。

除了自助終端設備,玉林市中醫醫院在患者特別多的科室都設置了人工導醫排號處。在玉林市中醫醫院二樓兒科掛號處,護士接過患者的就診卡,在掛號機上一刷卡,選擇求醫的出診醫生,掛號便成功了。

「如果不知道找哪個科室和醫生,一樓設有導醫臺指引患者,到達科室的導醫排號處,有專職人員幫助患者現場掛號,同時醫院也保留有電話預約。」玉林市中醫醫院辦公室副主任陶繼軍介紹,為了照顧老年人及首次來求醫的其他患者,醫院並沒有把坐診醫生所有的掛號名額都放到網上,而是保留一定數量的現場掛號名額。「網上預約的,30分鐘放一個號;當天掛號的,15分鐘放一個號,給現場掛號的預留一些時間掛號。」他表示,對於網上預約的患者,實行二次候診制度,即預約者需要提前到醫院取號,而網上當天掛號的患者,無需取號,直接到科室候診。對於一些以治療為主的科室門診,先到醫院的,還會優先老年人、小孩。

人工和智能化雙重服務老人就醫有保障

75歲的譚大爺,心臟曾做過手術,又有糖尿病,最近不舒服,需要每周到玉林市中醫醫院複診。不會網上預約和掛號的他,每次來醫院都通過人工現場掛號。12月1日近10時他來到醫院,熟門熟路到達三樓,讓導醫排號處的護士幫他掛號。當天來就診的老年患者有點多,大家手裡拿著號在等候。

等了40分鐘輪到他了,醫生跟他寒暄幾句,問診開藥。繳費時,譚大爺頗為熟練地使用微信支付,「這個很方便呀。」譚大爺表示,醫院的服務比較貼心,因此,他都是堅持自己一人來醫院看病。

「現在醫院的服務都很好,護士很溫柔,掛號和看病指引都很貼心。」張阿姨表示,護士手把手教,操作過幾次後,她已經學會在現場掃微信掛號了。「現在科技進步,看病繳費都不用取現金了,用微信支付。」張阿姨說,她打算向護士或者家人學習網上預約的操作,這樣就不用來那麼早,節省更多的時間。

(玉林日報記者 黃 冰)

(海報製作 黃嘉琳)

責編:覃維

主編:宋建州

你還想知道的這些事

---玉林新聞網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

玉林日報社全媒體矩陣

【來源:玉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北京:解決老年人掛號的「數字鴻溝」
    為應對因「數字鴻溝」帶來的老年人「掛號難」問題,2020年底前,北京所有醫療機構將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記者近日走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宣武醫院,發現這兩家醫院採取多項措施為老年人掛號提供便利,包括設立人工服務窗口、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現場號源、安排專人指導老年人使用手機或自助機掛號等,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年人掛號的「數字鴻溝」問題。
  • 消除老年人就醫「數字鴻溝」,我們去這幾家醫院看了看……
    老年人就醫   看病就醫是很多老年人生活的剛性需求。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50條措施,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生活。
  • 誰來幫助老人跨過「數字鴻溝」?
    94歲老人被抱到銀行網點做人臉識別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老人的尷尬和無助令人心酸。不會在線支付無法繳費,不會掃「健康碼」寸步難行,不會網絡掛號面臨就醫難……對不少老年人來說,智能技術、數位化服務像一道無形的屏障,把他們擋在便利快捷之門的外面。
  • 你眼中的「數字紅利」 或許是父輩的「數字鴻溝」
    新華社記者 顏之宏攝65歲的吳先生老家在西安市鄠邑區,疫情之後,吳先生覺得,往返一趟西安太難了。「我一般是在汽車站坐汽車,再倒一趟公交車,就能到孩子家裡,可疫情之後,不管是汽車站,還是坐公交車,都需要掃碼,我的手機是那種老人機,只能打電話,不能掃碼,就沒法乘車。」吳先生說,後來為了他出行方便,家人給他換了一部智慧型手機,可自己學了半天還是不知道從哪裡掃碼。
  • 合肥出手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出行、就醫、消費更顯人性化
    ○汽車站為老年人設立的提醒牌在年輕人享受智能服務帶來的便利之時,有許多老人還面臨著「數字鴻溝」。但是對不會使用智能機的老人來說,醫院也為老人方便就醫做足了功夫。近日,記者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看到,前來就診的相當一部分年輕市民都在來之前通過「健康合肥」APP完成了預約掛號,就診過程中使用電子健康卡完成交費、拿藥等流程,節省了不少跑腿、排隊的時間。
  • 90後教90歲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90後教90歲老人跨越「數字鴻溝」  「外界說,這是被網際網路遺棄的兩億人,但我看到的是很多積極接觸淘寶的叔叔阿姨甚至爺爺奶奶們。」  90後淘寶客服孟蝶的工作是服務平臺60歲以上老年用戶。接受任務的第一天,她在日記裡寫道:今晚希望夢到爺爺,告訴他我將要做的事情,他一定會為我驕傲的。  奶奶成了她的第一個客戶。
  • 石家莊:延伸服務 讓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讓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我市創新方式破除智能「壁壘」延伸服務觸角  「俺們這是深山區,交通不好,手機信號有時候不穩定,社保認證得用智慧型手機才行,家裡人都不會弄,這兩年多虧了志願者上門認證,才讓俺能按月拿到社保金。」
  • 暖心措施,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第02版:發展改革新聞 大 | 中 | 小
  • 「跨越數字鴻溝,樂享數字生活」,青浦區民政局開展老年人智慧型手機...
    目前,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 消除「數字鴻溝」專家認為應尊重每個消費群體的消費權益
    原標題:消除「數字鴻溝」專家認為應尊重每個消費群體的消費權益   近期,一段「老人冒雨去交醫保,被告知不收現金」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 上海博物館跨越「數字鴻溝」暖人心
    上海博物館跨越「數字鴻溝」暖人心 2020-12-05 1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絡約車、網上掛號「數字鴻溝」前老年人有些蹣跚
    原標題:「數字鴻溝」前,老年人有些蹣跚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要求加快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記者隨後以家屬身份撥打了即墨區中醫醫院導醫臺的諮詢電話,工作人員給出了同樣的答覆:打電話無法預約掛號,患者必須下載「慧醫App」,在網上預約掛號。「老人是否可以在醫院使用現金支付?」記者詢問。「現在基本上都是電子化了,老人來醫院後的第一步是要充好錢,然後才能掛號看病。」工作人員說。
  • 消減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 產業發展迎來巨大藍海
    一位高齡老人獨自冒著大雨到櫃檯交醫保,卻因工作人員不接受現金而被拒絕。在信息科技和智慧城市大力發展的同時,如何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數位化帶來的好處,而不成為「被遺忘的角落」,這需要相關部門和產業界共同努力,尋求解決方案。
  • 賣菜的錢轉進孩子微信 不會使用健康碼……銀髮族VS數字鴻溝,我們...
    掃碼付過去的錢,老人真的就能為自己所用嗎?  老人不會使用二維碼,但賣菜卻不得不主要靠二維碼收款。  其實,在手機智能化時代的今天,年輕人拿著一部手機即可走天下。但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因為手機不智能或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他們也許要吃很多「閉門羹」。  目前,社會各方能提供給老年人的人性化服務有哪些?老年人與社會之間的「數字鴻溝」如何化解?
  • 跨越「數字鴻溝」 博物館、美術館讓老年人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
    網上預約博物館門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能聽到講解……數字時代,科技方便了大眾生活,不過有時也會讓老人「望而卻步」。如何幫助老人逾越「數字鴻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針對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中遇到的痛點,尋找解決方案。
  • 90後教90歲老人跨越「數字鴻溝」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孟蝶曾接了一位90多歲的葉姓老人打來的電話,溝通了將近一個小時。老人曾經參與過原子彈研究,年少成婚,為學業為祖國遠離家鄉,幾十年分隔兩地,對太太滿滿的愧疚,現在就想和太太一起走過最後的歲月。葉老想要幫太太做飯,家裡的油煙機過於老舊,老兩口希望能找到一個可以上門測量、設計安裝的公司。孟蝶搜索了很多商家,最終找到某國產品牌旗艦店有這樣的服務,她幫助葉老聯繫好安裝事宜。
  • 「銀髮一族」的「數字鴻溝」怎麼填?
    但對一些老年人來說,可能就無法享受到智能技術帶來的種種便利,反而遭遇不少困惑。最近,就接連發生了老人沒有健康碼而不能進站、94歲被抬進銀行做人臉識別、老人用現金交醫保遭拒等事件,這樁樁件件,讓不少「銀髮一族」對「數字權利」望而卻步。 在科技變革日新月異的今天,智能技術不管怎樣發展,「人」仍然是最終的服務對象。
  • 松陽縣積極扶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
    在方案實施中,松陽縣行政服務中心充分利用「浙裡辦」等掌上APP和基層網格員隊伍,組建「掌上辦事員」隊伍,線上線下齊發力,扶助「銀髮族」跨越「數字鴻溝」。  「按照你們的要求,今天我過來幫你拍照,在手機上填寫身份信息,就可以申請殘疾證了。」一大早,在葉村鄉河頭村村民泮水翠的家中,村裡「掌上辦事員」徐偉法正在為泮水翠拍照留底,並在「浙裡辦」APP上填寫申請殘疾證的身份信息。
  • 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我們從這封感謝信說起……
    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我們從這封感謝信說起…… 2020-12-07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人要自覺跨越數字鴻溝 學會「玩」手機精神好自信足
    老花鏡是必需的,不然就得將手機舉遠;上了年紀,屏幕上小按鍵又不好「戳」;更別提一個個程序了,經常記住一步忘了下一步……興舍工作人員特意發放了紙筆,老人們努力捏住筆桿,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塗塗畫畫。當記者靠近觀看一位老人的筆記時,她有些害羞地笑笑,「你們多好啊,什麼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