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購物、網上預約掛號、手機行動支付……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時,卻在老年人面前劃出一道無形的「鴻溝」。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近日公布,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
我們將探訪玉林老年人數字生活,並尋求解決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辦法,為老年人共享智慧社會便利助力。
關注醫院的微信公眾號,綁定就診卡,點開門診服務或導診,就可以預約或掛號,一分鐘都不到,高效、便捷。像這種網絡預約掛號、自助繳費、自助列印檢驗報告等智能化就醫服務,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然而對於不太熟悉或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來說,數位化、網絡化的便利,反而是一道「鴻溝」,給他們就醫造成了一定困擾。不會網上預約和掛號的他們,如何就醫?記者近日走訪了玉林城區多家醫院和部分患者找尋答案。
醫院推行網上預約和掛號
在掛號窗口,患者拿著病曆本或者就診卡排隊掛號、交現金,這是大家印象中傳統的人工掛號方式,然而隨著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發展,醫院的服務方式也緊跟時代發展,紛紛推出網上掛號、自助機掛號,逐步取代傳統的人工掛號。
一老年病患在玉林市中醫醫院人工導醫排號處掛號後,拿著就診卡和掛號條在候診。
記者採訪了解到,現階段幾乎所有的公立醫院都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提供一系列的服務,比如預約和掛號、門診繳費、AI導診、在線諮詢、檢驗檢查報告查詢,就診指南、科室介紹、住院須知、來院及院內導航等,非常方便患者就醫。患者在網上掛號,需要先綁定醫院的就診卡。為了方便子女為家裡老人掛號,有一些醫院如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微信公眾號就設定了一個微信號可以綁定5張就診卡。
記者在多家醫院微信公眾號上體驗了網上掛號,非常方便,進入醫院的公眾號選擇導診或門診服務進行掛號,選擇所看病的科室選項後會彈出當天出診的醫生及剩餘號數,點擊掛號即可,掛號成功及時收到信息反饋。有些醫院無論是提前預約還是當天掛號,都可以選擇具體的就診時間。
「網上預約掛號,是一個大趨勢,國家要求要逐步提高預約率。」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副主任盧霞介紹,推行網上預約和掛號,一來減少人員擁擠扎堆,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狀態之下,減少大家排隊等候的時間;二來讓坐診醫生對當天工作量有預判,可以合理安排時間和資源分配,更能夠讓醫患之間更好地交流溝通。
老年人網絡預約掛號難在哪
醫院內的智能化就醫服務,其高效、便捷,備受年輕人的喜歡,年輕人操作輕而易舉,然而對於不太熟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來說,卻是一頭霧水。
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每個樓層都設置了自助終端機,有專職工作人員在旁指導患者掛號或者繳費。
記者調查發現,老年人看病網絡預約掛號難最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老年人用的手機不是智慧型手機,還是傳統的按鍵手機,無法在網上預約;二是老年人用的是智慧型手機,但不熟悉操作方法,不會用手機預約看病;三是老年人會用智慧型手機,但是怕操作錯誤,更傾向於傳統的窗口掛號,心裡更踏實。
關注公眾號、綁卡、找科室醫生掛號,孩子教了幾遍操作流程,市民曾阿姨還是一知半解,一頭霧水的狀態。「感覺很複雜,現在記住了,過後又記不得了。」60多歲的曾阿姨說,不熟悉網絡掛號操作,也不熟悉醫院看病的流程,因此獨自去醫院她會感到恐慌,每次都需要年輕人陪同。
在玉林市中醫醫院,羅翠陪著家裡的親戚長輩前來看病。「大姨婆住在鄉下,不懂普通話,也不知道怎麼看病,我就帶她來看醫生了。」羅翠表示,家裡的老人都不太懂得如何掛號、看醫生、繳費和拿藥,因此一有長輩要來看病,都是由住在玉林城區的她帶他們來醫院。
12月1日12時過後,張阿姨從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藥房拿完藥,家裡人來電話了,「我就回去了。」不會網上掛號的她,7時30分就來到醫院等候了,即使來得早但掛號的號數已經排到了29號。住在醫院附近的她,中途便回家做了些家務再返回醫院。
保留傳統渠道和收費窗口
為了給予這些老年人更多的人文關懷和真正的便利,照顧到不同群體的需求,記者發現,醫院都保留著一些傳統的渠道和收費窗口。
記者採訪了玉林城區多家醫院,發現傳統的人工掛號窗口都已取消,門診部的每個樓層都設置了自助終端機相關設備進行掛號、繳費,而且有專職工作人員在旁耐心指引患者操作。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每個樓層都設置有導醫臺、護士站、多功能自助設備和人工收費窗口。多功能自助設備,可以預約和掛號、充值和結算費用、門診清單查詢等,支持各種網絡支付方式,也支持現金充值和結算,患者還可以直接到人工收費窗口進行刷卡或現金結算。
除了自助終端設備,玉林市中醫醫院在患者特別多的科室都設置了人工導醫排號處。在玉林市中醫醫院二樓兒科掛號處,護士接過患者的就診卡,在掛號機上一刷卡,選擇求醫的出診醫生,掛號便成功了。
「如果不知道找哪個科室和醫生,一樓設有導醫臺指引患者,到達科室的導醫排號處,有專職人員幫助患者現場掛號,同時醫院也保留有電話預約。」玉林市中醫醫院辦公室副主任陶繼軍介紹,為了照顧老年人及首次來求醫的其他患者,醫院並沒有把坐診醫生所有的掛號名額都放到網上,而是保留一定數量的現場掛號名額。「網上預約的,30分鐘放一個號;當天掛號的,15分鐘放一個號,給現場掛號的預留一些時間掛號。」他表示,對於網上預約的患者,實行二次候診制度,即預約者需要提前到醫院取號,而網上當天掛號的患者,無需取號,直接到科室候診。對於一些以治療為主的科室門診,先到醫院的,還會優先老年人、小孩。
人工和智能化雙重服務老人就醫有保障
75歲的譚大爺,心臟曾做過手術,又有糖尿病,最近不舒服,需要每周到玉林市中醫醫院複診。不會網上預約和掛號的他,每次來醫院都通過人工現場掛號。12月1日近10時他來到醫院,熟門熟路到達三樓,讓導醫排號處的護士幫他掛號。當天來就診的老年患者有點多,大家手裡拿著號在等候。
等了40分鐘輪到他了,醫生跟他寒暄幾句,問診開藥。繳費時,譚大爺頗為熟練地使用微信支付,「這個很方便呀。」譚大爺表示,醫院的服務比較貼心,因此,他都是堅持自己一人來醫院看病。
「現在醫院的服務都很好,護士很溫柔,掛號和看病指引都很貼心。」張阿姨表示,護士手把手教,操作過幾次後,她已經學會在現場掃微信掛號了。「現在科技進步,看病繳費都不用取現金了,用微信支付。」張阿姨說,她打算向護士或者家人學習網上預約的操作,這樣就不用來那麼早,節省更多的時間。
(玉林日報記者 黃 冰)
(海報製作 黃嘉琳)
責編:覃維
主編:宋建州
你還想知道的這些事
★
★
★
★
★
★
★
---玉林新聞網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
玉林日報社全媒體矩陣
【來源:玉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