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史:古埃及人的肉類供應是從哪裡來的

2020-12-11 文卿觀歷史

然靠近著尼羅河,使得古埃及人在飲食方面不會有太大短缺,基本上都能吃得上飯,但窮人的餐桌上還是很少會見到葷腥,肉類石材的短缺,很大一部分古埃及人被迫成了素食主義者。

古埃及人餐桌上最常見的是用蒸煮的方式烹飪出來的蔬菜和豆類食品。偶爾會得到那麼一塊肉食,蒸煮和燒烤會是他們常用的烹製手段。在綠色的食材中,古埃及人還會加上乳製品和各種各樣的水果。據說古埃及人還會將剛摘下來的莎草紙的嫩芽作為食材,口感和嫩竹筍的味道有的一比。

當然,肉食在中層或者上流社會中還是很普遍的,畢竟這也是貴族身份的一種體現。窮苦人家也只能偶爾的宰殺一些牲口作為祭品時,或者使用陷阱捕獲到一些兔子或者其他野味才能快樂的飽餐一頓。富貴之家的飲食也有分別,稍微好一點的可以享受到鹿類的肉食,只有財力雄厚的人家,才會圈養牛羊,進行放牧來為他們源源不斷的提供肉類資源,用來享用。

古埃及人在宰殺動物史會把肉割下來,切成片,之後自然風乾,或者煮熟,這樣可以在沒有冰箱的古代更好地保存下來。那時候的農莊和大宅院就有記載古埃及人會通過強化餵食飼料的方式提高禽類的生長速度,加快雞鴨等食材的生長周期,來源源不斷地為人們提供肉類製品。鴿子,鶴,鴨子等都是古埃及人鍾愛的美食。不單是大戶人家的家常菜譜,同時也能為窮苦人們所接受,偶爾可以吃上一頓。

最好的補充肉食的時節還要在尼羅河水位消退的時候,沼澤和運河遺留下來的魚類總能給漁民帶來不小的收穫,而魚也是古埃及餐桌上最常見普通的消耗品了。為了長久的保存食物,人們會把魚製作成為魚乾或者鹹魚,這樣製作下來的魚不僅可以保存較長時間,而且口感獨特。也有些城邦因為信仰,把魚視為神明的分身,禁止吃魚,有記載的中埃及的一個叫奧克喜林庫斯城的一個地方,就有這麼一條規定,為了這個這條規定,他們還曾經和隔壁一個特別愛吃魚的村落發起了戰爭。

古埃及人曾流傳下來一種燒魚的手法,他們會加入香草或者其他調料,在古埃及人的觀念中八角,時菜,茴香,芫荽,枯茗,麝香草等這些東西不僅有製藥的功效也會被用來給最好的菜餚做調料。烹飪中還會加上動物內臟所熬製的油脂,最後還要加上蜂蜜。做出來的菜餚不僅外觀精美,味道鮮美,還具有醫療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古埃及史:古埃及人的飲食文化
    今天帶大家聊下在古埃及人的家裡,除了蔬菜和各種肉類,魚肉之外,每日三餐都離不開他們的主要食物麵包。寬廣的尼羅河給古埃及人帶來了太多的食物和水源,除非是在兵荒馬亂和洪水連續泛濫的年代裡,古埃及人是不會為飲食方面所擔憂的。雖然社會階層不同,吃的東西的數量和質量會有很大差異,但總體來說,糧食豐富,水源充足,人人足以自飽,所以古埃及人的壽命相對來說會稍微的長一點。
  • 【埃及夏史連載1】古埃及史和古埃及文字
    古埃及歷史階段的劃分是後來埃及學家根據古埃及國家統一、繁榮以及中央政府權力等情況進行的劃分,而不是古埃及人自己的劃分標準。古埃及人對於歷史編年的劃分,並沒有朝代與特定紀年標準的概念。相較之下,古埃及早期的埃及人似乎並不劃分歷史時期,例如巴勒莫石碑(Palermo Stone),刻有古埃及最初到第五王朝中期的國王列表,但列舉國王時並不進行任何劃分。
  • 古埃及史:古埃及人的飾物迷戀程度和佩戴
    珠寶首飾在古埃及人的心中既是生者裝飾品,也是死者的陪葬品。甚至可以擴成為尼羅河畔男男女女生活社交的必需品。不管是貧苦大眾中的鄉間婦女,還是朝堂之中的功勳權貴,人人佩戴,而且都是每天都要用的到。飾品的原材料多種多樣,在古埃及前期就有記錄古埃及人使用石頭,貝殼,河馬的牙齒,象牙,鱷魚的牙齒,骨頭,彩釉還有簡單的皮革製品製作的珠子,戒指還有項圈。古埃及的金子大部分開採與東部沙漠和努比亞。人們認為黃金是神靈的恩賜,有時還會認為金子是神靈飛升神界所遺留下的肉體精華。這使得黃金漸漸成為偉大人物的一種特權,用來裝飾法老和他的朝臣的頭部和手足。
  • 古埃及人去哪兒?
    歷史的長河翻卷著淌過千年的歲月,作為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古埃及,創造了輝煌的古埃及文化,為何後期銷聲匿跡了呢?那些古埃及人去哪裡了?且隨筆者一探究竟。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古埃及的自然環境及其居民。古埃及,北臨地中海,南與努比亞接壤,東與阿拉伯半島隔海相望,東北角經西奈半島與敘利亞巴勒斯坦相連接。"埃及人的贈禮"尼羅河流經這片土地。當地居民屬塞·哈語系或者亞非語系,其外貌特徵身材較勻稱,皮膚光潔,頭顱和骨骼較大。
  • 古埃及文明,到底在哪裡?
    那麼,這個沙漠夾縫中的羊腸綠洲,以5000年前的生產力水平,能夠養活多少人?我們按照綠洲面積的60%計算耕種、養殖面積,那麼,古埃及的耕種、養殖面積為1萬平方公裡,即1500萬畝。在農業技術極其原始的5000年前,在土地、氣候等自然條件均極其惡劣的上埃及,要想養活一家(5口)人,至少需要耕種100畝土地,100畝養殖,否則就要餓肚子。
  • 古埃及人的擼貓史:對活著的貓視若神物,對死去的「貓乃伊」厚葬
    不朽之宮—古埃及文明特展」 那麼, 我們從山西博物院出發, 去神秘的古埃及, 看看這個國家的擼貓史…… 古埃及吸貓史 不知從何時起,「吸貓」一詞火遍網絡,「吸貓 」似乎變成了一個日常社交時必備話題
  • 古埃及古怪史大揭秘(圖)
    本報綜合消息一場名為「圖坦卡蒙與法老的黃金時代」的展覽於11月15日在英國倫敦開幕,展覽生動再現了古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法老——圖坦卡蒙的一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觀眾,這個展覽也讓古老的埃及史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事實也的確如此,除了圖坦卡蒙,古埃及有著太多的奇史、怪史。
  • 古埃及人心中永遠的聖地,古埃及基於生命本能的綠洲情結
    另一邊,由於科技有限,古埃及人對於這條母親河喜怒無常毫無辦法,時不時就會來一場洪水給古埃及人進行自然的計劃生育,真的讓許多古埃及人民對於自己的母親河簡直是又愛又恨。幾乎沒有生命可以在沙漠之中長久的活下來,所以當沙漠之中出現了植物的時候就是古埃及人最為震驚的時候,而綠洲的發現以及綠洲情結的出現就讓得古埃及人對於植物更加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情感。在很多古埃及人眼中,能夠在死亡禁區裡生存的,必然是擁有無上的生命力的,所以沙漠之中的許多植物就被古埃及人認為是生命的象徵。
  • 古埃及的人學文化
    史學界通常把古埃及史劃分為31個王朝(約從公元前3100年左右第一王朝建立,至公元前525年波斯徵服埃及止,共26個王朝,波斯統治時期5個王朝,到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佔領埃及為止)。其中,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780~前2280)包括第3-6王朝,中王國(公元前2050~前1778)包括第11~12王朝,新王國(公元前1567一前100)括第18-20王朝。其餘為後埃及時期。
  • 對比辨真假:古埃及史不靠譜!給自己的孩子看看吧!
    但是,如果我們同時閱讀中國古代史、古埃及史,就會發現,關於三角洲的科學理論,只對中國史發揮作用,而在專家們編撰(杜撰)的古埃及中毫無作用:尼羅河三角洲的版圖,至少是5000年不變的。       現行的「世界史」,大量的內容是反科學的。孩子們讀多了,入迷了,一定會變傻。「錢學森之問」,難道與此沒有關係?
  •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人信仰的神靈
    古埃及是古代世界中信仰的神最多的國家。在古埃及宗教裡,除了"赫利奧坡裡斯神學"、 "赫爾摩坡裡斯神學"、 "孟斐斯神學"三大神學體系所涉及的諸神外,人們還崇拜其他形形色色的神靈。雖然至今人們無法確切統計出古埃及到底有多少個神,但人們熟悉的埃及神就有200多位,被描繪記錄在帝王谷的圖特摩斯三世的墓室牆壁上的神就有741位。由此可見古埃及神靈之多。雖然古埃及人信仰的神數量龐大,但對於主神,基本上就信仰太陽神和奧西裡斯神。他們擁有無上的權力,不僅是世界萬物的創造者,還是維持人間秩序的保護者。他們外形是人,而且有妻有子,就像威嚴的國王。
  • 古埃及人他們後來都哪裡去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古埃及人已經融合在北非、西亞各民族中了,就像用甲骨文的「商」人,「周」人現在也找不到了。古埃及在前4千年後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前343年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後王朝9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這裡補充一下古埃及人人種。通過分子考古、比較人類學研究,古埃及人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暫無定論。
  • 古埃及人是吃什麼生活下來的呢
    勞動生存從拿破崙時代開始埃及學誕生,200年多年來,人們通過考古研究,大致知道了古埃及人的一日三餐的情況。古埃及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人群:奴隸、平民下層人群和貴族法老上流人群,下面我們按此來描述一下。一、奴隸、平民下層人群的餐桌。1桌上的主食是麵包。麵包是糧食作物小麥和大麥,尤其是小麥麵粉製成的。他們用一塊石頭在一個弧形的石板上來回磨穀物,製成了麵粉。然後拿來磨好的麵粉,加點酵母、鹽和水揉出麵團。
  • 古埃及人和現在的非洲人不一樣,他們是從哪裡來的,是什麼人種
    其中近九成的居民,屬於和阿拉伯國家同源的閃米特人。這不禁讓人懷疑,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古埃及人,曾創造非常巨大的成就和輝煌,究竟是什麼人種呢? 在一些古埃及建築留存的壁畫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埃及人外表並不單一,有的顴骨高聳有的平坦,有的鼻子扁平有的如彎弓,膚色上有白也有棕。 所以可以得出,作為最古老人類文明之一的古埃及,其境內居民不僅有來自中東的閃米特人,以及來自南部地區的黑人,還有高加索地區的白人,最後就是締造古埃及文明的土著古埃及人。
  • 懦弱的古老王朝,古埃及的衰亡史
    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第20王朝時期,「海上民族」努比亞人和利比亞人的入侵,古埃及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 埃及人早已對著努比亞人垂涎三尺。蘇丹地下富藏著珍貴的金屬和礦產資源,特別是黃金;地上還可以捕獲到很多牛和奴隸;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塊土地是連接非洲的重要通道。
  • 古埃及文明的發展與消亡
    在文明出現之前只有蠻荒史,原始部落史。古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大約在公元前3000多年南北埃及完成統一,並建立了世界上首個大一統的國家。尼羅河每年的泛濫造就了古埃及文明。通過古埃及人的治理和控制獲得農業生產的巨大成功。古埃及很早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文字系統和政治體系制度,以及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統。古埃及人發明了楔形文字,建造了埃及金字塔,古埃及有著偉大而燦爛的文明。
  • 古埃及服飾華麗嗎?古埃及人能享受奢侈品嗎?那要看具體歷史時期
    受到後世藝術創作的影響,很多人都覺得古埃及的城市一定是美輪美奐的,古埃及人的服飾一定是華麗多樣的。在某些歷史時期的確是這樣,不過在更長的歷史時期中,古埃及從法老到人民的服飾都是非常樸素的。對於古埃及平民來說,最常見的奢侈品就是手鍊了。對於統治階層來說,王冠是最大的奢侈品。
  •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的起源與文明成就
    埃及人是如何創造了盛極一時的輝煌文明的?他們最終去了哪裡?現代埃及跟古代埃及存在著怎樣的聯繫?人類的歷史到底有多長?文明的歷史又究竟有多長?從古至今,人類為此殫精竭慮地追尋、探索。對古埃及的尋訪,也許有助於我們解答這些問題。早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埃及人就在這片尼羅河神賜予的富饒土地上生息勞作。尼羅河水賦予埃及以生命,並且不斷滋養著這個早熟的人類社會。
  • 古埃及人對死亡的獨特看法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其實十分的優越,可以用易守難攻來形容,這也保證了古埃及人生活上的安逸,讓古埃及人有更多的條件去思考生與死的問題。古埃及地處非洲的東北部,向東面臨著印度洋和紅海,向北瀕臨地中海,在古時候大海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而古埃及的西部則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南部則是峽谷瀑布,地勢險要。一道道天然的屏障保證了古埃及人不易受到外族的入侵,社會的安定也保證了古埃及文明的持續發展,這也為古埃及人去思考生與死的問題提供了條件。
  • 古埃及位於沙漠地區,那時的古埃及人是怎麼解決溫飽問題的?
    尼羅河為古埃及人的耕作提供了灌溉條件  其實從河流數據上來看,尼羅河除了長度以外,似乎沒有什麼再能夠排得上號的了。其年徑流量實際上只有840億立方,或許大家對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但是拿我們國家的長江來對比的話,就非常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