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頗有一些江湖人士是文武全才的書生出身。
宗師級的,像大內文官出身的黃裳,先文後武的王重陽,從小讀書的黃藥師……
高手級的更多,像既「書」又「劍」的陳家洛,金笛秀才餘魚同,俊雅書生形象的張翠山,愛掉書袋的苟讀,有點書呆子氣的段譽……
但最著名的、身上「書生」烙印最明顯的,則是四個姓朱的——朱丹臣、朱聰、朱子柳、朱長齡。
1.朱丹臣
按人物的時代順序,這四人裡最早的是《天龍八部》朱丹臣。
他是大理皇宮四大護衛之一,外號「筆硯生」。關於朱丹臣的書生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情節。
一是他好心邀請木婉清與段譽同去大理,卻被這爽直姑娘搶白一通——
朱丹臣笑道:「好容易找到了公子爺,在下自當護送公子回府。木姑娘武功卓絕,只是瞧姑娘神情,似乎受傷後未曾復元,途中假如邂逅強敵,恐有兇險,還是讓在下稍效綿薄的為是。」
木婉清哼了一聲,道:「你跟我說話,不用嘰哩咕嚕地掉書包,我是個山野女子,沒念過書。你文縐縐的話哪,我只懂得一半。」
朱丹臣賠笑道:「是,是。在下雖是武官,卻偏要冒充文士,酸溜溜的積習難除,姑娘莫怪。」
通過這細節看,朱丹臣氣度不錯。他對木婉清客氣多數是看段譽面子,但能說出「在下雖是武官,卻偏要冒充文士」之語,也算難能可貴。
二是他曾在小鏡湖青石橋上亮過一手「倒畫」本事,頗為有趣——
(蕭峰和阿朱)走將近去,才看到原來他並非寫字,卻是繪畫。他伏在橋上,並非面對蕭峰和阿朱,但奇怪的是,畫中景物卻明明是向著二人,只見他一筆一畫,都是倒畫,從相反的方向畫將過來。
那書生說道:「兩位見了我的倒畫,何以毫不理睬?難道在下這點微末功夫,有汙兩位法眼麼?」
阿朱道:「夫子席不正不坐,肉不正不食。正人君子,不觀倒畫。」
那人哈哈大笑,收起白紙,說道:「言之有理,兩位正人君子,請過橋吧!」
朱丹臣與阿朱鬥嘴,有點像朱子柳在湖南桃源大山阻擋郭靖、黃蓉上山時的情節了,不過波折更多,因為虛者實之、實者虛之,朱丹臣終於引得蕭峰和阿朱落入其彀中,走了中間有斷裂的木橋。
單從這個例子看,朱丹臣的智謀似乎比朱子柳更勝一籌。
2.朱子柳
既然說到了朱子柳,咱就說說他。
在《射鵰英雄傳》中,他是一燈大師「漁樵耕讀」四大弟子之一,原是大理國丞相,隨師隱居桃源大山。
這位狀元出身的書生俠士,一肚子詩書,頗有智謀,卻在與黃蓉的鬥智中落敗——蓉兒的聰慧在「雙鵰」中無人能敵。
朱子柳更為出色的表現則是在《神鵰俠侶》中。他原本是四大弟子中最末一個,但因其領悟力高,逐漸成為「漁樵耕讀」武功最強一位。
在大勝關英雄大會,他代表武林正派力鬥霍都王子,使出融書法與一陽指於一體的神功,將其戰敗。此後雖因善念被霍都使毒,但其武功、作派令人敬佩。
那時的朱子柳,已不再是單薄書生,赫然已有俠士風採。
3.朱聰
朱聰也姓朱,也是書生,不過,他出身民間,無功名,無財富。
關於他的命運,我曾在另一篇小文《黃蓉倆異性知己,不是郭靖、黃藥師,一個曾為宰相,一個卻為小賊》中做過分析——
朱聰卻是另一類讀書人的典型:科舉不第,落拓江湖;學文不成,改為習武。甚至,正因科舉不第,朱聰本就隨意的性格,更變得率性、任性甚至落拓不羈起來,直至成為「江南七怪」中的一「怪」。
不過,雖落拓江湖,朱聰卻依然有讀書人的優勢。他以並不高強的武功,居然能自創「分筋錯骨手」,見出其修為之不俗。
另外,在出身市井的江南七怪中,朱聰是優點多多的一個:他聞過則喜,向丘處機道歉;他最先接納小妖女黃蓉;他臨死也能冷靜地留下玉鞋證據……
可惜,朱聰英年早逝,沒有留下更多事跡讓我們品評。
4.朱長齡
姓朱的書生裡,終於出個「壞蛋」朱長齡。
《倚天屠龍記》中,少年張無忌遭遇多次危難,但其間最令人痛心的是被朱長齡、朱九真父女,武烈、武青嬰父女等坑害。
朱長齡是朱子柳之後,武烈是武三通之後(屬武修文、完顏萍一支)。
說來令人嘆息,「雙鵰」中的朱子柳是那樣俠義、正直,其後代朱長齡、朱九真卻成了骯髒無恥之人。
不過,朱子柳的多智這一點,朱長齡倒是繼承了。他們朱武連環莊聯手,製造張翠山是朱家大恩人,謝遜已被他們救出等假象,並讓朱九真施展美人計,騙得張無忌暈頭轉向,答應帶他們去尋找謝遜。
最終的結果雖是朱長齡陰謀破產、夾死在崑崙山石縫中,但他的卑鄙下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譬如這樣一個細節——
朱長齡道:「咱們這般用計騙他,誘出金毛獅王的所在,說來已有些不該。這小子也不是壞人,咱們殺了謝遜,取得屠龍刀後,將這小子雙目刺瞎,留在冰火島上,也就是了。」
武烈贊道:「朱大哥就是心地仁善,不失俠義家風。」
坑人害命,竟是「心地仁善」,「不失俠義家風」,朱子柳、武三通聽了這話,不得在棺材中吐血?!
說完上面四個朱姓書生,想到一個問題:金庸為何將筆下最典型的書生均賦以「朱」姓?
是他身邊有類似的朱姓人物?
查了查,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新聞記者出身。《明報》初創時,朱玫是金庸手下惟一的記者。網上說,「金庸草創《明報》,備嘗艱辛,朱玫與他患難與共,還曾變賣首飾支撐《明報》。等到事業成功,婚姻卻出現裂痕。」
但朱玫的形象,與金庸筆下的朱子柳、朱聰等書生形象,看不出有什麼關係;朱長齡的無恥,更與朱玫的形象完全無幹。
思量再三,我沒找出四大書生均姓「朱」的具體原因。
也許,就是一種巧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