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共享單車,或許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摩拜,畢竟早在2017年4月,摩拜就已經完成日訂單量超2000萬的壯舉,成為當時僅次於淘寶的國內第二大網際網路服務平臺。但現在,共享單車江湖早已不是摩拜一家獨大,而且「帶頭大哥」之位已然易主。
那麼當下誰才是共享單車行業當之無愧的「一哥」?那便是上線不到三年的青桔。在ofo、摩拜、哈囉這些行業先行者面前,青桔是妥妥的「小弟」,但就是這個後來者,用不到三年時間完成了華麗的逆襲。
根據易觀近日發布的《2020中國共享兩輪車市場專題報告》,2020年10月,青桔單車月度活躍用戶規模高達3491.6萬,佔據共享兩輪車行業小程序端用戶規模榜首。同時,各平臺服務用戶滿意度逐步拉開,青桔用戶滿意度領先。
這很好理解,只有讓用戶滿意,有了好口碑之後,才能一傳十十傳百,進而擁有更多的用戶,而一個能夠讓更多人體驗和使用的共享單車品牌,也自然能夠提供讓用戶滿意的服務。
共享單車的規模效應十分明顯,在各個城市擁有更多的配額,自然能夠更好的拉新。簡言之,需要讓更多的人看到共享單車的身影。這一點,或許能夠很好地解釋青桔單車為何能夠擁有高居榜單的用戶量。
上述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全國實施動態配額管理制度城市中,青桔單車在60%的城市獲得第一名。作為對比,美團單車與哈羅單車獲得第一名數據佔比為27%與13%。
青桔的配額優勢顯而易見,這來源於青桔問世以來對於技術創新的不懈追求,在11月初的青桔開放日活動中,青桔單車齊刷刷展示了自創立以來持續迭代的12款車型。
上線不過2年多,青桔單車已有十多款持續迭代的車型問世,青桔在技術升級方面的動作頻頻由此可見一斑。
相比於讓人眼花繚亂的車型,「5G NB-IoT技術運用」、「90°規範停車」、「北鬥高精度分體鎖」等共享單車最新技術或許才是青桔真正的殺手鐧。
尤其是今年8月,青桔首次向外界展示的用於城市車輛管理的「青桔智控中心」,集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先進技術於一身,是為兩輪車城市運營打造的基於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系統。
這一系統能夠解決共享單車運營管理方面的不少弊端,包括停放秩序、定位技術等。一方面,讓運營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夠不斷提升用戶體驗。作為一款出行服務產品,二者缺一不可。
當然,青桔的突圍離不開滴滴的支撐,相比於「半路出家」的美團,滴滴持續深耕出行領域,做共享單車無疑更加得心應手。
在出行領域,滴滴的業務線包含了快車、專車、拼車、計程車、順風車、貨運、代駕、自動駕駛等一系列服務,作為兩輪車的代表之一,青桔單車是滴滴補全自身出行體系的重要一環,滴滴自然會大力發展青桔業務,這讓青桔單車的發展有了堅實後盾。
青桔單車也將成為滴滴實現「0188」計劃中那個「小目標」的重要引擎。「0188」計劃要求滴滴每天服務超過一億單,在滴滴的規劃中,主戰場四輪車承擔其中5000萬單,新戰場兩輪車和國際化分別為4000萬和1000餘萬單。
很顯然,在新戰場助力下,滴滴正在離「小目標」越來越近。今年10月23日,青桔單車全天總訂單量已達到2300萬。時間又過去一個月,相信青桔單車的日訂單量已經達到一個新高度。
目前,技術屬性加持的青桔單車,正背靠滴滴這棵大樹一路勢如破竹,但摩拜背後的美團和哈囉背後的阿里,不會熟視無睹,未來行業格局如何仍有變數。
作者:電商報 雲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