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谷謠」把蘭州唱給你聽

2020-12-27 中國蘭州網

「蘭州不僅有牛肉麵、中山橋,還有特色鮮明的本土音樂!」安肖,甘肅野谷藝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野谷謠」廠牌的主理人,更是致力於打造蘭州本土音樂的行動者。「樂動金城·聲醉蘭州」2020年黃河之濱音樂展演上,安肖特邀著名本土音樂人張囂,繼續帶領著「野谷謠」音樂團隊,執著於「把蘭州唱給你聽」。跨度120天,共組織1000餘場次演出,線上線下觀看人數突破2000萬人次……「野谷謠」不僅全方位展現了蘭州本土音樂的魅力,讓蘭州方言本土歌曲成為了流行,也讓大家體驗到了濃鬱的蘭州藝術氣息。

「音樂是我們心中的光」

「愛是一道光,撒事不老慌,撥開雲霧見陽光……」聽到「野谷謠」團隊排練唱出這句歌詞,記者有些理解了默默堅守的蘭州音樂人——音樂就是他們心中的光!「是對音樂的夢想,讓我們『野谷謠』音樂團隊不斷壯大。我們的夢想很小也很大,那就是『把蘭州唱給你聽』。」排練的間隙,36歲的安肖暫停了音樂帶來的爆發力,瘦小單薄的他,戴著黑色邊框眼鏡,保留著少年人的純粹和真誠。

「真正想做音樂的人,其實都很純粹。我的音樂夢想是把蘭州的本土音樂推向全國,但是只憑一己之力根本辦不到。通過接觸,我發現蘭州還有很多志同道合的音樂人。2018年,我拉著好朋友們一起組建了『野谷謠』音樂團隊;到2020年,『野谷謠』就從一個初創團隊變成了在蘭州民謠市場上有相當知名度的本土民謠團隊。專職團隊成員就有20餘人,音樂類別也從民謠擴展到流行、電音、說唱……」說起音樂,安肖的眼中有了明亮的星星。

「做本土音樂,根本掙不來錢。為了支撐我們的音樂夢想,必須自力更生。前些年,隨著蘭州舊城改造,好多蘭州的老民居都拆除了,我們看到好多農村有特色的家具都被丟棄了,有的都被劈了當柴燒,我們幾個愛好本土文化的朋友都很心痛,湊錢搶救性地回收不少。大都是以前老屋的部件和家具,比如窗格、房梁、裝飾雕刻、院門、老家具等。但是沒地方放,我們就在白塔山入口旁邊租下了一個店面,取名『野谷藝韻』。一樓營業最好,我們做成了蘭州市首家非盈利性民間戲樓,裡面可以聽秦腔、蘭州鼓子、京劇折子戲,豐富了市民的文化活動。演出之後,這裡還可以成為我們排練的場所……」安肖靜靜地講述著自己的日常,平淡中的堅持和努力讓人很有觸動。

本土文化裡的音樂脈動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樂動金城·聲醉蘭州」2020年黃河之濱音樂展演如期而至,這是蘭州音樂人的盛事。安肖特邀著名本土音樂人張囂,繼續帶領著「野谷謠」音樂團隊,執著於「把蘭州唱給你聽」。跨度120天、歷經1000餘場次、線上線下觀看人數突破2000萬人次……讓安肖和整個團隊都感受到了蘭州市民對本土音樂的喜愛,也從外地遊客口中聽到了很多讚揚之聲,這更堅定了他們追夢的心。

「整整4個月,每天晚飯過後,市民和遊客都會來黃河之濱乘涼、散步、聽音樂。『黃河之濱也很美』,這是對蘭州黃河之濱最好的評價。我們盡心盡力,把最美的音樂、最接地氣的本土歌曲呈現給大家!我們發起的公益路演『把蘭州唱給你聽』,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專業音樂人加入我們,張囂老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一名本土的音樂人,也是非常有才華的製作人。在LST樂團時,他就寫了許多關於蘭州膾炙人口的歌,其中一首《ZUA尼沙》的詞就是完全用蘭州話去演繹,非常具有蘭州本土特色。」安肖說起了自己團隊時,整個人的表情更加鮮活了起來,流露對同行的欣賞。

蘭州方言配民謠更有韻味

「用方言作詞,並不罕見,但限制因素必然存在,蘭州方言與音樂的結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排練的間隙,記者也見到了安肖一直推崇的張囂老師,他可是蘭州本土音樂圈裡非常有名的老師兼「俠客」。不僅因為近40歲的張囂是一名來自河北秦皇島的蘭州本土音樂製作人,也因為他所在的LST樂團在參加全國性比賽時,總是頂著拉低分數的壓力選唱蘭州方言歌曲,這種不遺餘力推廣蘭州本土音樂的做法很有「俠客之風」。

「我19歲就來到了蘭州,在這裡一呆就是20年,我的音樂夢想就在這裡!至今蘭州有些地方依然還保留著最殘存的江湖氣息。」張囂說起蘭州民謠,給出了很高的評價。「來蘭州20年,我用蘭州方言寫了很多首歌曲,這麼多年我也努力向外界介紹蘭州方言歌曲。比如之前我們LST樂團在參加全國性比賽時,我們就選唱了蘭州方言歌曲,組委會都單獨找我們詢問要不要換歌。因為很多評委聽不懂蘭州方言歌詞,這樣會拉低成績。我的回答是,我們來就是普及蘭州方言的!我們拼到全國12強,最終雖敗猶榮。」

「蘭州方言和民謠配起來更有韻味。蘭州人說美女是『莎莎』,西瓜沙瓤甜得很,藉以形容蘭州的姑娘長得甜美好看,這個詞比『美女』要形象生動的多。其實蘭州方言有固定的發音規則,完全可以和普通話發音實現對等互換。比如普通話的一二三四聲,在蘭州方言裡就要變成一四二三聲,掌握了這個技巧,地道蘭州話信手拈來!」張囂的論述一下子激起了記者的好奇心,經過一番嘗試,發現真的可以實現普通話與蘭州腔的完美「互譯」!

通過音樂來介紹地域文化

翻看「野谷謠」的抖音號,裡面有很多路演的現場片段,在那些或蒼涼、或高亢、或溫柔的音樂裡,都是蘭州本土音樂人對於家鄉的讚美和深情訴說,背景是黃河沿岸最美的風景,聽著聽著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入迷。「地域文化,通過音樂路徑來介紹就是最棒的!一首好歌讓人們記住一座城的事跡有很多,比如王駱賓、崔健、野孩子!」安肖和張囂提及音樂的魅力時,對蘭州本土音樂繼續發力充滿了信心。「我們有信心,明年的公益演出上為大家奉獻更多更好的作品。」

2020年即將過去,回首從今年6月—10月間的2020年黃河之濱音樂展演,它帶給蘭州市民和外地遊客的感動和暢遊體驗至今還被很多人津津樂道,為蘭州的黃河沿線注入了更多的人文藝術氣息。

「有水井處皆歌柳詞。」蘭州市已明確提出「旅遊+」的發展模式,期待眾多蘭州本土音樂人齊發力,以歌為媒,「把蘭州唱給你聽」!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王姝軒張澤斌

稿源:蘭州晚報 編輯:劉明德

相關焦點

  • 走近「網紅「蘭州人 |「野谷謠」把蘭州唱給你聽
    「樂動金城·聲醉蘭州」2020年黃河之濱音樂展演上,安肖特邀著名本土音樂人張囂,繼續帶領著「野谷謠」音樂團隊,執著於「把蘭州唱給你聽」。跨度120天,共組織1000餘場次演出,線上線下觀看人數突破2000萬人次……「野谷謠」不僅全方位展現了蘭州本土音樂的魅力,讓蘭州方言本土歌曲成為了流行,也讓大家體驗到了濃鬱的蘭州藝術氣息。
  • 「走近「網紅」蘭州人」點燃本土音樂激情 「野谷謠」把蘭州唱給你聽
    點燃本土音樂激情 「野谷謠」把蘭州唱給你聽在黃河之濱,「把蘭州唱給你聽」吸引了大量觀眾安肖掃碼看詳情「蘭州不僅有牛肉麵、中山橋,還有特色鮮明的本土音樂!」安肖,甘肅野谷藝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野谷謠」廠牌的主理人,更是致力於打造蘭州本土音樂的行動者。「樂動金城·聲醉蘭州」2020年黃河之濱音樂展演上,安肖特邀著名本土音樂人張囂,繼續帶領著「野谷謠」音樂團隊,執著於「把蘭州唱給你聽」。
  • 「道骨仙風」的野孩子樂隊,他們的《黃河謠》唱哭了多少人?
    joyside邊遠再來聽其他人怎麼說的。達聞西猴子說「有半年到一年睡前都聽《黃河謠》」。我希望我們就像蒼山或洱海一樣,你如果自己去爬就一定會愛上它」。鑑定完畢他們就是一群道士。流過了家,流過了蘭州。遠方的親人啊,聽我唱支黃河謠。日頭總是不懈地走,走過了家,走過了蘭州。月亮照在鐵橋上,我就對著黃河唱。
  • 「野孩子」震撼《樂隊的夏天2》舞臺 一曲《黃河謠》唱哭周迅 唱進...
    原標題:「野孩子」震撼《樂隊的夏天2》舞臺  一曲《黃河謠》唱哭周迅 唱進無數人心裡  而《樂隊的夏天》也讓我們看到了那些還在默默地認真堅持做音樂的人,就比如從蘭州走出去、被譽為最有代表性的民謠樂隊——野孩子,在上周六晚的節目中,野孩子一曲「最西北」的民謠《黃河謠》唱進了無數人心裡,唱出了對老家蘭州的鄉情——五個西北漢子站在舞臺上閉著眼、背著手,清唱整首《黃河謠》,「黃河的水不停地流,流過了家流過了蘭州,遠方的親人啊,聽我唱支黃河謠……」一曲結束,全場靜默,周迅更是感動到流淚
  • 「野孩子」中秋回蘭州吟唱「黃河謠」
    「野孩子」中秋回蘭州吟唱「黃河謠」  「大河之上」系列專場音樂會蘭州站9月8日開唱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記者平麗豔)「每當我醒來的時候/想起了家/想起了蘭州/想起路邊槐花香/想起我的好姑娘/黃河的水不停地流/流過了家/流過了蘭州/流浪的人不停地唱/唱著那黃河謠。」
  • 聽胡先煦唱《津門謠》,解密天津城裡的吃喝玩樂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相關機構共同推出《我和我的家鄉》(第二季),首期歌曲就由青年演員胡先煦為大家帶來一曲《津門謠》,一起來感受天津城裡民俗的魅力吧。聽一聲家鄉話,品一道家鄉味,心中的那座城與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見了。歡迎收聽:「津門的人啊過的,可真是開心。
  • 再唱「大豆謠」——蘭州創排本土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獻禮...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12月6日下午,「西北小蘿蔔頭」羅力立「現身」蘭州——根據羅立力以親身經歷撰寫的同名紀實文學作品改編創作的本土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專家匯報演出在金城大劇院舉行,小力立穿越歷史,回到我們身邊;已81歲高齡的羅力立老人也應邀到場
  • 野孩子樂隊的這首《黃河謠》唱哭周迅,真正的民謠是流傳不是流行
    一曲「最西北」的民謠《黃河謠》唱進了無數人心裡,唱出了對老家蘭州的鄉情——五個西北漢子站在舞臺上閉著眼、背著手,清唱整首《黃河謠》。 周迅評價野孩子樂隊的《黃河謠》說,這是「唯一的」《黃河謠》,這種感情是「唯一的」。 的確,《黃河謠》是來自土地、來自勞動的歌謠,在快節奏生活方式充斥的當下,以古樸、真摯的凝聚力,喚起人們心中對家、對親人的思戀,對「根」的眷念。
  • 生為蘭州人的你,聽過這些蘭州人唱的民謠嗎
    西北民謠,聽一次就難以忘懷,唱著《白銀飯店》的張瑋瑋說:「越是寂寞的地方,音樂就越受歡迎。」蘭州為什麼總會想起你~一直躲起來不忍去提起和回憶我已丟了故鄉卻找到了你蘭州,有我兒時的院落蘭州,有翻江爾濤的喜樂
  • 即日起至10月7日 每周三、五、六19時—21時 在中山橋,把蘭州唱給...
    8月14日記者從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獲悉,由中共蘭州市委宣傳部、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甘肅野谷藝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把蘭州唱給你聽」音樂路演首場活動於當晚正式開啟。    蘭州是一座民謠盛行的城市,也是很多民謠歌手創作的福地,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民謠歌手,比如野孩子、低苦艾、張佺等,《黃河謠》《蘭州蘭州》《金城蘭州》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唱出了音樂人對蘭州這塊土地的熱愛。
  • 在民謠裡遇到最美的蘭州
    蘭州本土民謠樂隊野谷謠李建儐劉堃本土民謠樂隊野谷謠白亮張佺民謠之美,根本之處其實是情懷,就像低苦艾樂隊的一首《蘭州蘭州》,那淺唱低吟的曲調總能夠觸摸到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有的作品甚至被改的面目全非,根本聽不出來原來的樣子,就連出自哪個國家都難以判斷。而這,就是蘭州民謠的『史前階段』。」90年代唱民謠:一把吉他、一個口琴「真正民謠繁榮的時期是上世紀80年代,這段繁榮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之後的近20年。在早期的階段,民謠還都是自發的、無組織的,屬於一把吉他、一個口琴就能搞定的事情。」
  • 野孩子樂隊20年 聽我再唱一支黃河謠
    《黃河謠》《敕勒川》《眼望著北方》……那場音樂會後,很多樂迷在微博上表示,聽到第二句時已經忍不住流淚,全場大合唱直到最後。如今,這個機會將來到武漢,11月6日晚,野孩子樂隊將再次來到武漢,在湖北劇院開唱。從河酒吧到Live House,再到工人體育館,野孩子樂隊走了20年。
  • 安肖 中國民謠在西北,西北民謠在蘭州
    他要的,是為這些孩子、為蘭州民謠的發展打開一個更廣闊的空間。2017年,安肖開始奔走於相關部門。經過不斷的協調溝通後,他終於在6月份拿到了正式的批覆,允許由他的公司承辦一場民謠演藝活動。經過緊張的籌備後,這場活動在8月份正式在黃河之濱亮相。安肖還為這場活動起了一個非常動人的名字——「把蘭州唱給你聽」。
  • 《樂隊的夏天》裡,野孩子樂隊用《黃河謠》唱哭...
    另一邊,《樂隊的夏天2》中,野孩子的一曲《黃河謠》唱進了無數人心裡。五個人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脫離樂器伴奏純人聲合唱,就這麼唱完了整首《黃河謠》,最淳樸的歌聲唱哭了周迅。白舉綱感嘆:「他們這才是真正的民謠。」
  • 蘭州推出兒童劇《大豆謠》講述「西北小蘿蔔頭」獄中成長故事
    12月6日下午,根據「西北小蘿蔔頭」羅立力以親身經歷撰寫的同名紀實文學作品改編創作的紅色題材兒童劇《大豆謠》專家匯報演出在蘭州舉行。 崔琳 攝中新網蘭州12月7日電 (記者 崔琳)「蠶豆杆,低又低,結出的大豆鐵身體,牢房的麗麗誇大豆,世界上吃的屬第一;小麗麗有志氣,媽媽的哭聲莫忘記。長大衝出鐵大門,全世界大豆屬於你……」伴隨著「西部歌王」王洛賓這首歌謠,講述「西北小蘿蔔頭」羅力立童年故事的兒童劇《大豆謠》劇情進入高潮,引得臺下觀眾瞬間淚目。
  • 民謠中的蘭州,每一句歌詞都戳痛遊子的心
    陌生的人請為我一支蘭州——董小姐很多人聽民謠,認識蘭州,是從宋東野的《董小姐》開始的。3.黃河謠——野孩子黃河的水不停地流流過了家 流過了蘭州遠方的親人啊聽我唱支黃河謠……回到了家,回到了蘭州喝上一口黃河水
  • 看蘭州如何在抖音中解鎖網紅打卡新方式
    你好蘭州唱你的歌謠那座橋下那條河流淌在心上你好蘭州畫你的模樣那一碗牛肉麵它伴在我身旁「蘭州」曾幾何時也湊成了一個圍城效應。>為什麼我總會想起你的名字呢,蘭州為什麼我總是想起你~~~一直躲起來不忍去提起和回憶我已丟失了故鄉卻找到你蘭州 有我兒時的院落蘭州 有翻江爾濤的喜樂蘭州 有我總是不愛笑的父親
  • 「黃河謠」野孩子樂隊20周年音樂會10月唱響
    10月24日,樹音樂主辦的一場名為「黃河謠——野孩子樂隊20周年音樂會」的演出將登陸北京工人體育館。屆時屬於民謠黃金一代的豪華嘉賓陣容:萬曉利、小河、周雲蓬、吳吞、老狼(或胡德夫)以及「中國搖滾現場之王」謝天笑將輪番登臺,共同見證和參與這場意義非凡的音樂會。除了北京,野孩子樂隊20周年音樂會還將登陸上海大舞臺。
  • 老街樂隊:把莆仙民謠唱給世界聽
    老街樂隊:把莆仙民謠唱給世界聽  東南網10月3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歐碧仙 卞軍凱)21年前,老街樂隊成立於廈門,如今活躍在上海,但由於主唱和創作核心是來自莆田的方光輝,所以這支樂隊唱的最多、最好的是莆仙方言民謠。
  • 蘭州打造"花兒會"千畝花海 邀民眾賞花聽曲
    「我還去過臨夏和政聽花兒,石佛溝的我每年都來。」儘管自己不會唱,可他對於不同曲調之間的差異也能說出一二,作為老一輩「花兒迷」,他更中意原生態的「花兒」演唱。  同樣對原生態「花兒」情有獨鐘的還有此次的演員及評委,中國副高級花兒演唱藝術師孔尕扎。深受父輩影響的他,將唱了二十餘年的「花兒」帶上了星光大道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