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謠裡遇到最美的蘭州

2020-12-12 蘭州新聞網

蘭州本土民謠樂隊野谷謠

李建儐

劉堃

本土民謠樂隊野谷謠

白亮

張佺

民謠之美,根本之處其實是情懷,就像低苦艾樂隊的一首《蘭州蘭州》,那淺唱低吟的曲調總能夠觸摸到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近年來,民謠藝術越來越深受人們的廣泛喜愛,而一首優秀的民謠作品對城市的宣傳作用更是顯而易見,民謠的動人之處也就是始終折射著其根植的土地和文化。

數十年來,蘭州給予了民謠藝術獨有的滋養與力量,也因此成為了音樂人心中的中國民謠之都、中國搖滾音樂的西雅圖。「蘭州,總是在清晨出走,蘭州,夜晚溫暖的醉酒……」帶著這首歌的餘味悠長,記者開始尋訪這座城市與民謠的故事,去靜靜聆聽民謠裡最美的蘭州。

蘭州民謠的「史前階段」

韓松落,中國當代作家。他被圈內人推崇為最懂蘭州民謠的文人。他用溫和的語氣、細膩的思緒將民謠在蘭州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

「蘭州民謠的發展有一個『史前階段』,就是當年的那一波知青或者是後知青。」韓松落一開口就已流露出對民謠音樂的深愛,他談到的內容甚至很多職業民謠音樂人都並不知曉,可見無有至深之愛,何以能體味如此之細微。

「他們有的是從大城市來到了地處西北的蘭州,有的是從蘭州到了周邊的鄉鎮,在個人的變遷中帶來了許多當時的流行音樂。在當年,這些音樂有的不能公開唱的,因為在那個年代,一些主題是被視為一種靡靡之音。」

「最特殊的是,那個年代不像現在,一個作品出來是有根源的、可溯源的。那個時候,很多音樂都是來歷不明的,可能一出來就被另外一個人傳唱,然後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好多作品就在這種一次次的傳唱中,變成了一個大家共同參與創作的東西。」

「而這些作品,可以說代表了那個知青年代的內心世界。」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情景,雖然艱苦,但卻簡單、純潔,洋溢著一種十分純粹的執著:「作品中一部分有可能是原創的民歌民謠,也有一部分可能是根據當地的民謠改編的,還有一部分則是根據外國民歌民謠改編的。有的作品甚至被改的面目全非,根本聽不出來原來的樣子,就連出自哪個國家都難以判斷。而這,就是蘭州民謠的『史前階段』。」

90年代唱民謠:一把吉他、一個口琴

「真正民謠繁榮的時期是上世紀80年代,這段繁榮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之後的近20年。在早期的階段,民謠還都是自發的、無組織的,屬於一把吉他、一個口琴就能搞定的事情。」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蘭州有了第一個樂隊——李晉健組建的「地包天」樂隊,他們開始寫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到了90年代,各種樂隊便開始在蘭州遍地開花。

「那時感覺每個禮拜都會有新樂隊產生。」那時候韓松落也還很年輕,但熱愛音樂的他已經與不少音樂人相識,用身處其間的方式親眼目睹了民謠音樂在這段時期的發展歷程。但是,那時還聽不到民謠這個詞彙,也沒有任何一個音樂人思考過自己屬於哪一類的範疇。今天回過頭來看也很難界定,當時那麼多的樂隊中究竟哪些能夠放到民謠的範疇裡。

韓松落說:「我認為,除了那些特別重的金屬音樂,甚至一些噪音音樂,大部分都能歸入民謠。因為,儘管有些樂隊自始至終認為自己唱的是搖滾,但搖滾本質上也是一種民謠,只不過可能形式稍微『重』一點,樂隊的編制大一點。」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蘭州民謠音樂開始樂隊化的一個時期,大家開始有組織地變成了一種樂隊的創作、排練、演出。這也是蘭州民謠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湧現了很多出色的歌手。」說話間,韓松落的眼中已經有了不一樣的光彩,我想此刻他的思緒也一定回到了那個激情四射的時代,腦海中也必然浮現出無數洋溢著青春熱血的面孔。

「比如王凡,唱過一首歌叫《你去天堂帶上我》。」他一邊回憶一邊重溫著當年的情景,就差嘴角唱出這首歌的曲調了:「這首歌在當時特別火,每次在演出現場唱起這首歌,都會有很多觀眾為之落淚。還有老眯、張佺等一批優秀音樂人,都為中國音樂貢獻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民謠歌手的核心價值——原創能力

在2010年前後,除了低苦艾樂隊的「揚名天下」之外,還有一個「紅白色樂隊」也很不錯,他們雖然以電子音樂為特點,但本質上來說還是民謠音樂。言語間,韓松落還特別提到了一個人,就是李建儐。

他是一位十分低調的蘭州民謠歌手,也是著名的「時間吧」的主人,他的歌詞裡總是充滿著濃濃的禪意,悲涼但卻有一種頓悟後的感覺。2010年1月他曾出版了專輯《草木一生》,其中的作品都十分有意境。

還有一位獨立音樂人、歌手白亮也十分有特點,他是和網易雲籤的約。說起名字可能人們並不是很熟悉,但他有一首十分流行的歌絕大多數人一定聽過,那就是《孫大剩》。這首作品,曾在網易雲上創造了一個1億次的點擊率。

「從小你就想當一個蓋世英雄,逢人便說長大後要大鬧天宮,可長大後卻發現自己是那麼平庸……」這是一首非常寫實、也非常樸實的作品,網易雲的留言區裡很多聽眾評論這首歌是「句句扎心」的感覺,而且能唱到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特別是像我這樣從小鎮出來的青年,都會體會到我歌裡所表達的心聲。」白亮的外形陽光俊朗,說起話來也和唱歌一樣很有節奏感,臉上總是掛著溫和的笑容。交談中回憶起往事,他卻流露出一絲難掩的滄桑:「當年我隻身一人來到蘭州,一個人都不認識,陪伴我的只有一把吉他。然後,我從音樂圈的最底層一步一步的努力向前,慢慢發展起來直到今天。可以說,這首歌唱的就是像我這樣一直在『路上』為了夢想堅持前行的人。」

白亮說:「這首歌被傳到網上後,就好似在平靜的湖水裡扔進了一個石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反響。而且,當時也可能是趕上了民謠音樂再掀熱潮的東風,我也的確是將這種思路和風格延續了下來,接連創作了一些同類型的作品。事實證明,這些作品也的確比較容易被人們接納並喜愛。」

「民謠代表的是一種自我的表達,所以其作品是否是原創就很重要。」韓松落認為:「也可以說,衡量一個人是不是民謠歌手,除了曲風、表達形式等方面之外,能不能做原創作品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門檻。實際上,這些音樂人大多也都是從90年代就開始了自己的創作,只不過是到了這個年代感覺突然表達起來更順暢、更方便了,也才開始有大量的東西逐漸被世人所熟知。」

「低苦艾」劉堃:演出的快感就是打動自己和觀眾

到了2008年到2009年期間,開始有了很多的演出機會和平臺以後,蘭州民謠音樂的發展又進入到了一個全盛時期,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低苦艾樂隊。

低苦艾樂隊的劉堃是高中畢業考上大學後來到了蘭州。按他的話說,就是來到了蘭州,才知道了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才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打開了人生的一扇窗。

「那時接觸到的有民謠、搖滾,還有電子音樂等諸多形式,很難說誰高誰低,但都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劉堃告訴記者:「直到有一天,我聽到了野孩子的民謠,突然發現這種音樂更加與自己內心感觸相契合。」

1999年,「唇繡」樂隊在蘭州誕生,2003年更名為「低苦艾」,2011年用一首《蘭州蘭州》唱紅到全國。2012年,低苦艾拿下華語傳媒最佳樂隊獎,2013年拿下民謠中國最佳民謠搖滾樂隊獎,2014年憑藉《守望者》在音樂風雲榜年度盛典中獲得最佳民謠藝人提名。

「我很喜歡上臺演出,當我的音樂傳達給觀眾的情緒得到共鳴,觀眾和我一起感受到你音樂裡的悲傷、喜悅,和你閉上眼睛一起冥想的時候是一種喜悅的享受。」劉堃由衷的說:「其實演出的快感就是在這裡,我打動了自己和觀眾。我在臺上和觀眾的會心對視,或者觀眾在回家的路上回想起我的音樂帶給他們的共鳴時會心的一笑,都是美妙極了的珍貴收穫。」

民謠音樂10年「沉寂期」的見證——MP3

2003年,遇到了多種問題的張佺和索文俊決定解散樂隊。2004年,索文俊生病去世。在這段時間,蘭州的民謠音樂也進入了一個沉寂期。差不多就是從2000年開始到2010年,甚至個體歌手也很少聽到有搞原創的,很多樂隊也好像是一鬨而散,出走的出走,解散的解散、轉行的轉行。

「當然,做樂隊的人也都很善於與人交往的,而且也比較能夠經受失敗的打擊,所以,其中出現了不少成功的生意人。」聽起來是好事,但說到這時,韓松落的語氣裡流露出一種遺憾:「造成這種情況我覺得也有很多因素,首先應該是經濟上的影響。當時,做音樂是一個門檻和成本都比較高的行業。」

他說:「所以,做音樂組樂隊不光是能夠提供一個創作上的資金支持,而且創作的作品還能夠拿出去演,有可以公開演出的場所,得到各種演出的支撐。而在2000年後的10年裡,這種環境都因為各種原因而缺失了。」

2000年以後,出現了一個十分受歡迎的東西——MP3。但當時誰也不曾想到,就是這樣一件掌中玩物,卻在不久後對民謠甚至整個流行音樂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到2003年,出現了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MP3的價錢由於關鍵技術的突破而開始暴跌,100多元就可以買一個很不錯的。」韓松落告訴記者:「有了MP3,人們一下子不再聽唱片,也不再買CD了。而從這以後的10年,也就成為了流行音樂發展的艱難期。這個階段,搞演出也變得愈發艱難,似乎廣受熱捧的MP3也讓人們也不再喜歡走出家門去感受現場音樂。這十年,流行音樂在無奈中沉寂了下來。」

「野孩子」張佺:真正的民謠是流傳而不是流行

韓松落提到的歌手中有一位叫張佺,這個名字並不是所有人都熟悉,但說起「野孩子」樂隊就幾乎無人不知。這是上世紀90年代從蘭州出現的一支極具代表性的樂隊,主唱就是張佺。其實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都很喜歡他,後來他和樂隊去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罩四野。」如今的張佺是一頭銀髮朝兩邊散開,流露出一種孤寂、沉靜的氣息。他的話不多,但是只要開口唱歌就是裂帛般的腔調,一字一句都能砸在每一位聽者的心上。

野孩子樂隊如今已是一幫「中年人」,主唱張佺出生於1968年,是樂隊的創始人,也是樂隊的靈魂人物。他出生在蘭州,18歲時開始學吉他、貝斯,早年間在青海工作,後來又到成都、杭州。做過長途汽車售票員,也在舞廳裡面當過樂手、伴奏。有人說,張佺像一座雪山,沉默、堅毅、慈悲。

1995年,27歲的張佺和25歲的索文俊在杭州成立了野孩子樂隊。隨後一年,他們從家鄉甘肅出發沿黃河往內蒙古走,一路採風民歌,包括西北高原的「野花兒」、陝北的「信天遊」、內蒙古的「爬山調」等,這些最終構成了樂隊黃河流域民歌傳統的基調。

「一條河流淌一千年或者一千裡,你無法想像出它的變化,但有人就能摸清它的脈。」野孩子樂隊至今已經創立了25年,幾次離散重組,生命力依然茂盛。張佺說:「那是七八十年代,我們聽很多國外的搖滾樂,港臺的流行音樂,也聽到很多民工唱『花兒』。花兒是西北民歌的一個類型,主要特點就是即興、對唱。

至於怎麼樣去把這種來自於黃河流域的傳統民歌,和現代音樂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我們一直在用作品去證明。」

他由衷地表示:「我們每次巡演唱《黃河謠》這首歌的時候,現場有很多人會流淚。雖然歌裡唱的是黃河和蘭州,但很多離開家在外漂泊的人,在這首歌裡會找到共鳴和共情的東西。」

「真正的民謠是流傳而不是流行。」這是張佺說過非常經典的一句話,某種意義上講,給什麼是真正的民謠下了一個無法撼動的定義。他認為:「唱我們自己的歌,把自己心裡的東西用音樂表達出來,看看多年後還有哪些歌被人傳唱。一時的熱度終會過去,而打動人心、能夠影響一代人,甚至影響中國原創音樂的作品則一定會經得起時光的品讀。」

網際網路音樂平臺開啟民謠新時代

2010年以後,民謠音樂的又迎來一個黃金時期。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特別是隨著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QQ音樂等諸多網際網路音樂平臺的出現,向所有人開啟了一個隨時隨地上傳音樂作品的功能,也為所有音樂人打開了表達內心世界的窗口。

這個時期,音樂創作的成本越來越低,甚至可能用手機就可以完成一個編曲的工作,很多複雜的音樂創作在電腦上也可以輕鬆完成。成本下降了,創作條件更加便利,於是便又開始湧現一些非常優秀的音樂人和樂隊。

「當諸多社交媒體出現後,給音樂又賦予了一種社交屬性,就是可以通過聽音樂去認識更多的人、去辨別『同類』。有了這個屬性後,很多人便更加願意去現場欣賞自己喜愛的音樂,因為這是一個找到更多『同類』最直接的辦法。所以,演出也逐漸開始興旺起來,隨之也讓音樂作品的循環又重新建立了起來。」韓松落這樣說到。

重現新時代中國民謠之都的輝煌

近年來,民謠演出逐漸成為了蘭州市文化活動的一個亮點,諸多本土以及國內的民謠樂隊也是先後應邀亮相,把最動人的民謠音樂成功融入了美麗的黃河之濱。而那每一次歌唱,更是令現場所有觀眾在激動不已中一次次品味著人生、升華著情感、感悟著歲月流年。

「這種由民謠音樂對城市帶來的影響是很正面,在黃河邊的演出我都去看過,包括我們本土的野谷謠樂隊以及黃河邊沿線七八個樂隊的演出,感覺非常好。」韓松落說:「這是一個城市的活力和精神追求特別直接的表現,同時也給歌手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生存條件,一個表達的平臺。」

「蘭州有一個特別好的優勢,就是與各種民歌元素都很近,甚至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在一個多民族的環境裡長大的。」韓松落感慨地說:「這裡是一個音樂元素攝入比較多元的地方,只要能給音樂人們多給一些創作的支持,多給一些表達方面的支持,原創的優秀民謠作品就一定會不斷湧現。而且,這些作品都承載著鮮明的、獨屬於蘭州的城市文化符號,這樣的作品才更有利於傳播,也更有利於城市形象的樹立,也定會在新時代重現中國民謠之都的輝煌。」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文/圖

相關焦點

  • 安肖 中國民謠在西北,西北民謠在蘭州
    讓年輕歌手去享受音樂、追逐夢想從很年輕的時候起,安肖自己就是一個鐵桿的民謠迷。在有一段時間裡,他下班經常會步行穿過中山橋。而每次經過的時候,他都會看到有一些喜愛音樂的孩子抱著一把吉他,用簡單的音響設備在街頭唱歌。
  • 蘭州印象:一座「民謠氣質」的城市
    一直以來,蘭州是一座民謠盛行的城市,也是很多民謠歌手創作的福地。從很早開始,這裡便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民謠歌手,比如野孩子、低苦艾、張佺等。也有許多歌詞與蘭州有關,比如野孩子的《黃河謠》、宋冬野的《董小姐》、低苦艾的《蘭州蘭州》等等。
  • 民謠裡的「蘭州」,是深入到骨子裡的情 | H5特別奉上
    >民謠裡的「蘭州」,是深入到骨子裡的情圖片來源網絡「蘭州 總是在清晨出走/蘭州 夜晚溫暖的醉酒」,低苦艾的《蘭州蘭州》裡刻畫出的故事畫面,更像是一個動態的場景民謠裡的「蘭州」調調如果說「蘭州」是特定地域裡一群人永遠的故鄉,那麼「泥窩兒」就是很多熱愛搖滾的群體共同的精神棲息地。
  • 韓松落 蘭州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民謠之都
    1990年後,我就到了甘肅蘭州,然後就在這座城市讀書、長大、工作。」回憶起過往的日子,韓松落也是感慨萬千,當年蘭州音樂發展的盛況也仿佛就在眼前:「後來,我開始寫作,但音樂一直是我很喜歡的東西,從很小開始直到現在。有一天,我認識了《蘭州晚報》的責任編輯顏峻,他同時又是一個優秀的樂評人。」
  • 民謠中的蘭州,每一句歌詞都戳痛遊子的心
    陌生的人請為我一支蘭州——董小姐很多人聽民謠,認識蘭州,是從宋東野的《董小姐》開始的。一直以來,蘭州是一座文化歷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一座民謠盛行的城市,從90年代初期,便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民謠歌手,在流行音樂領域具有突出代表性。比如野孩子、低苦艾、張佺、張瑋瑋……他們根植於蘭州的每個角落,穿過蘭州的大街小巷,嗅著屬於蘭州的城市味道,通過一首首傳唱的民謠觸摸黃河水、中山橋、白塔山……喚起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
  • 蘭州牛肉麵出官宣歌曲了!原創民謠《有一個蘭州》和原創微...
    在蘭州,這個味道便是蘭州牛肉麵。作為蘭州市最響亮的城市名片,繼去年推出中國蘭州牛肉拉麵官方免費認證服務平臺後,7月3日,蘭州市商務局為蘭州牛肉麵量身打造的官方原創民謠歌曲《有一個蘭州》和原創微電影《想你啊 最愛的蘭州》又在蘭州發布,助力全國範圍內蘭州牛肉麵館進行原產地身份認證,打造蘭州牛肉麵品牌形象,進一步豐富蘭州牛肉麵文化和精神內涵。
  • 蘭州牛肉麵有了官宣歌曲 原創民謠《有一個蘭州》和原創微電影...
    蘭州牛肉麵有了官宣歌曲原創民謠《有一個蘭州》和原創微電影《想你啊最愛的蘭州》昨日首發每日甘肅網7月4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建平蔣凌)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蘭州牛肉麵作為蘭州市最響亮的城市名片,繼去年推出中國蘭州牛肉拉麵官方免費認證服務平臺後,7月3日,蘭州市商務局為蘭州牛肉麵量身打造的官方原創民謠歌曲《有一個蘭州》和原創微電影《想你啊最愛的蘭州》又在蘭州發布,助力全國範圍內蘭州牛肉麵館進行原產地身份認證,打造蘭州牛肉麵品牌形象,進一步豐富蘭州牛肉麵文化和精神內涵。
  • 愛民謠的你看過來!本周六,他們來蘭州了!
    愛民謠的你看過來!本周六,他們來蘭州了!蔣明,民謠音樂人,詞曲作者,自2011年起發表《再見北方》《罔極寺》《空山》《故紙堆》《磨石集》等5張專輯及EP《你好陌生人》,聽眾為他專門命名了一個派別:文學民謠,意指其人其歌具有濃厚的文學韻味與人文情懷。
  • 民謠裡的張掖
    原標題:民謠裡的張掖  李鶯  因為一首歌,愛上一座城。民謠裡,有你的故鄉嗎?
  • 由民謠大咖老狼、李志、張瑋瑋製作的《金城蘭州》今日火爆上線,既...
    >大型紀錄片《金城蘭州》對於一座城市而言紀錄片是精心勾勒的工筆畫民謠是隨心所欲地寫意順著意識行走,跟著感覺吟唱老 狼:中國校園民謠先驅,一個人影響了幾代人,你的青春歲月裡一定聽過他李志:南方民謠領軍人物,中國最有「逼格」的音樂人張瑋瑋:野孩子樂隊成員之一,西北民謠的傑出代表擔任這首歌詞曲創作的張瑋瑋譜寫了西北的質樸與堅實的風格,
  • 蘭州牛肉麵官宣歌曲:原創民謠《有一個蘭州》和微電影《想你啊 最...
    在蘭州,這個味道便是蘭州牛肉麵。作為蘭州市最響亮的城市名片,繼去年推出中國蘭州牛肉拉麵官方免費認證服務平臺後,7月3日,蘭州市商務局為蘭州牛肉麵量身打造的官方原創民謠歌曲《有一個蘭州》和原創微電影《想你啊 最愛的蘭州》又在蘭州發布,助力全國範圍內蘭州牛肉麵館進行原產地身份認證,打造蘭州牛肉麵品牌形象,進一步豐富蘭州牛肉麵文化和精神內涵。
  • 生為蘭州人的你,聽過這些蘭州人唱的民謠嗎
    西北民謠,聽一次就難以忘懷,唱著《白銀飯店》的張瑋瑋說:「越是寂寞的地方,音樂就越受歡迎。」蘭州為什麼總會想起你~一直躲起來不忍去提起和回憶我已丟了故鄉卻找到了你蘭州,有我兒時的院落蘭州,有翻江爾濤的喜樂
  • 這支樂隊號稱中國民謠開山樂隊,把蘭州唱火,如今依舊低調
    這支樂隊號稱中國民謠開山樂隊,把蘭州唱火,如今依舊低調每個城市都有一首代表作,近幾年的成都因為趙雷唱火了,但是《蘭州蘭州》有幾人聽過呢?2003年,幾個留在家鄉的少年,在黃河邊上吹著風彈著吉他,組建了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支樂隊,西北沒有太多的美景,景色都是粗狂的線條,但是他們發現了西北音樂中的元素非常適合在民謠和搖滾中表達。
  • 蘭州小館丨民謠、啤酒配滷味,結果很上頭
    民謠和啤酒、經歷和故事、午夜和星光,成就了那晚蘭州最動人的味道。2019年關於蘭州最動人的一首歌,應該是「小金先生」的「你好蘭州」,簡單、直白卻扣著每一個蘭州人的心事。許久未見的人,在一首歌裡重逢;幾乎要忘記的味道,在一首歌裡湧動。
  • 「野谷謠」把蘭州唱給你聽
    我的音樂夢想是把蘭州的本土音樂推向全國,但是只憑一己之力根本辦不到。通過接觸,我發現蘭州還有很多志同道合的音樂人。2018年,我拉著好朋友們一起組建了『野谷謠』音樂團隊;到2020年,『野谷謠』就從一個初創團隊變成了在蘭州民謠市場上有相當知名度的本土民謠團隊。專職團隊成員就有20餘人,音樂類別也從民謠擴展到流行、電音、說唱……」說起音樂,安肖的眼中有了明亮的星星。
  • 啤酒節、民謠路演……十大文旅活動「加注」蘭州「夜間經濟」
    由蘭州水上巴士公司配備佛慈號、如意甘肅號、飛天號、蘭州旅遊號等8條夜遊船舶,每晚19時30分從鹽場堡碼頭、白塔山碼頭和蘭州港碼頭起航,至黃河母親雕塑返回,並每天為遊客提供一定數量的票價優惠活動。在8月舉行的第九屆蘭州黃河文化旅遊節上,組織開展「黃河旅遊帶」沿黃城市文化旅遊專場推介會、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文創旅遊商品大賽、首屆「黃河情」全國小戲小品交流演出季、蘭州地方特色美食烹飪大賽等活動。
  • 最美民謠女詩人,凌駕於空靈之上的聲音
    周小一,我戲稱她為「最美民謠女詩人」,優美沉靜,清亮嶄新,夏末秋初周小一與你溫柔邂逅。周小一,新晉獨立民謠女歌手,旅日音樂人。畢業於武漢大學電子商務,後來作為交換生去韓國學經濟呆了半年,妥妥的一名女學霸。她的嗓音「又優美又沉靜,又清亮又嶄新」,被稱為「凌駕於空靈之上的聲音」。
  • 走近「網紅「蘭州人 |「野谷謠」把蘭州唱給你聽
    我的音樂夢想是把蘭州的本土音樂推向全國,但是只憑一己之力根本辦不到。通過接觸,我發現蘭州還有很多志同道合的音樂人。2018年,我拉著好朋友們一起組建了『野谷謠』音樂團隊;到2020年,『野谷謠』就從一個初創團隊變成了在蘭州民謠市場上有相當知名度的本土民謠團隊。專職團隊成員就有20餘人,音樂類別也從民謠擴展到流行、電音、說唱……」說起音樂,安肖的眼中有了明亮的星星。
  • 80後蘭州小夥原創民謠《永登》鄉愁淚目
    80後永登小夥創作《永登》感動鄉裡鄉親「玫瑰芬芳,燒餅甜香,一條小河隔相望,青龍山上,滿城風光,四條老街情更長,夏天有風,冬日暖陽,糖油糕,甜到心頭上,遊子的心,故鄉的情,再回首時淚眼朦……」12月11日,一首歌唱永登縣的民謠歌曲
  • 衝繩民謠|夏川裡美《 淚光閃閃》
    日は 涙そうそう 每次醒來從是讓我淚光閃閃 一番星に祈る 對著星星祈願 それが私のくせになり 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 夕暮れに見上げる空 黃昏時仰望天空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