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極寒_千年極寒是什麼意思-天氣網天氣百科

2020-12-26 天氣網
千年極寒現象

千年極寒即千年一遇的新低溫。2010年氣象專家警告說,歐洲可能將面臨「千年一遇」的新低溫,中國等亞洲地區也可能難以倖免。這種異常氣候與幹擾大洋暖流活動的「拉尼娜」現象有關。在中國,一般來說,「拉尼娜」現象在秋冬季會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較強,使冬季氣溫比正常情況低。「拉尼娜」擾亂暖流活動,歐洲現千年一遇寒冬,中國也需警惕低溫天氣 。

然而專家們表示,目前世界上尚無法準確預測極端嚴寒天氣事件,所謂「千年極寒」,不僅無可信賴的手段進行預報,也缺乏科學依據。

傳播過程

2010年9月10日,波蘭科學家科瓦爾沃斯基(Kowalewski)接受一家電臺的採訪,他分析了墨西哥灣流對歐洲氣候的影響,之所以出現這種千年極寒極端天氣形態,是因為在「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下,來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活動速度減緩所致。試圖打消民眾對極寒天氣可能出現的擔憂,並沒有預測千年極寒。

同日,一家波蘭小報的網站Gazeta.pl上發表了標題含有「千年極寒」的文章。開篇是一個名叫Zangari的人 ,聲稱從衛星數據上發現墨西哥灣流在慢慢減弱,並將它歸咎於BP漏油事件。隨後,文章提到了Kowalewski接受的電臺採訪,用來闡述墨西哥灣流對氣候的影響。

2010年9月12日,另一家波蘭小報「Fakt」的文章《千年寒冬要來了》裡,BP漏油事件再次被責難。然而,這一次,沒有任何關於Zangari的信息。於是在讀者看來這個就成為Kowalewski的說法。

2010年9月22日,「俄羅斯之聲」電臺報導:波蘭科學家Kovalevski對墨西哥灣流的減弱表示擔憂,而俄羅斯科學家則認為這個說法誇大其詞了。

2010年10月4日,《俄羅斯時報》的新聞報導「一千年來最冷的冬天即將到來」,原因正是墨西哥灣流減弱了一半。俄羅斯時報引用了波蘭科學家的話:「墨西哥灣流減弱意味著這個灣流將不能抵消北極風帶來的寒冷。如果這個灣流完全停止,一個新的冰河期將降臨歐洲」。報導以俄羅斯中部地區此前低於平均氣溫兩三攝氏度的現象,對千年極寒予以了「證實」。

2010年10月4日,全球變暖懷疑論網站wattsupwiththat的報導,從俄羅斯時報和「俄羅斯之聲」的報導裡摘取片段,同時也提到了Kovalevski。而這個網站很可能是這個故事進入西方媒體的橋梁。

隨後,「千年極寒」一詞和相關報導不斷在歐洲其他媒體出現,其中不乏一些頗具權威的報紙和電視。

2010年10月7日,有關「歐洲將現千年一遇的寒冬,中國等亞洲地區或難倖免」的消息見諸中國各大媒體。10月8日,滬深融資融券市場爆出天量,兩市融資買入額突破6億元創出歷史新高。當日在交易的88隻個股,煤電股備受資金青睞。

2010年10月20日,中國新華社考證了關於千年極寒的理論,並發表了一篇文章:「近來被許多媒體所關注的『波蘭科學家預報千年以來歐洲最冷的冬天』,經新華社的調查,其真實性值得懷疑。」

「源頭」回應

科瓦爾沃斯基稱從未提及過「千年極寒」的說法

2010年10月18日,波蘭氣象與水務管理研究所氣候學家——科瓦爾沃斯基聽到自己竟成了近段國際新聞的「紅人」,科瓦爾沃斯基聲稱自己「並不知情」,且對「千年極寒」之說一頭霧水。實情是,在2010年9月初,科瓦爾沃斯基曾接受了波蘭TokFM廣播電臺的訪問。當時被問及「如果墨西哥洋流停止運動,世界會出現怎樣的狀況?」作答時,科瓦爾沃斯基以模式推斷為基礎,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是氣候學家,又不是氣象預報員,怎麼可能預測氣象問題呢?」,他當時所言「並沒有說歐洲將會遭遇千年一遇之冬的字眼,是媒體斷章取義,才有了上述說法」。言語中,他對相關媒體的做法大為不滿,並希望借新快報「證實自己的清白」。




加拿大

受2010年入秋後天氣比正常年份寒冷的影響,加拿大已發出警告,指出當年小麥和用於生產食用油的油菜籽產量會顯著下跌20%。加拿大艾伯塔省大部分地區出現嚴重霜凍,氣溫低至零下4到9度,導致部分農作物質量受損。加拿大的統計數據顯示,寒冷天氣和雨水也推遲了西部草原省份的播種時間,2010年小麥和油菜籽產量會顯著下降。由於許多小麥出口國都因天災而歉收,如俄羅斯受山林大火影響導致小麥大減產,澳大利亞也減少出口量,使人關注嚴寒天氣會不會進一步影響糧食供應,刺激全球糧價。

墨西哥灣

2010年夏天美國、歐洲和亞洲都創下歷史新高溫,尤其是歐洲地區。科學家指出,相應地,在這些地區即將到來的冬天可能會出現超低溫的極端天氣。這種極端天氣形態的出現,是在 「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下,導致來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活動速度減緩所致。這股暖流是維持地球氣候平衡的重要角之一,但近幾年來規模卻縮小了一半,不能發揮中和極地南下冷空氣的作用。

英國

2009年英國遇到31年來最冷的冬天,《每日郵報》在2010年10月4日又指出,英國可能要再次面臨一個儼如北極氣候般的寒冬。曾準確預測今年酷熱夏季的英國獨立氣候預測機構「積極天氣解決方案」的預報說,英國今年冬天會出現猛烈暴風雪,情況將持續到明年1到2月,低溫將接近去年蘇格蘭冬天測得的零下22.3度的紀錄。英國氣象局表示,蘇格蘭9月25日測得攝氏零下4.4度,是英國近30年來最寒冷的九月夜晚;10月更測得零下5.2度,打破1993年的紀錄。韋爾斯南部也出現攝氏零下6.4度低溫。

俄羅斯

2010年10月,俄羅斯中部部分地區已有低於過去同一季節均溫的氣溫出現。俄羅斯水文氣象中心稍早前預測,當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將出現在2011年1月,到時候將會出現攝氏零下25度的低溫。俄羅斯政府現在已經未雨綢繆制定緊急計劃,在異常寒冬到來時對幼兒園、學校、醫院等設施加強保護。俄羅斯政府由於擔心流浪人員可能無法度過如此嚴寒的冬季氣候,已經下令要求社會工作人員和警方隨時待命,必要時進行強制介入,對流浪人員進行安置,防止出現有人凍死街頭的現象。

中國

可能出現類似1998年的低溫。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2010年中國的天氣與1998年比較相似。「5月,厄爾尼諾現象結束;7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有可能維持並發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矯梅燕說,「近60年來拉尼娜事件影響表明,拉尼娜發生後,中國部分地區秋雨偏多,冬季全國大部以降水偏少為主,氣溫偏低。因此今冬有可能出現低溫現象。」中國海洋學家認為,中國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澇災害是由「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和長江流域生態惡化兩大成因共同引起的。2008年年初中國南方雪災也與拉尼娜現象密切相關。今年「拉尼娜」活動強烈,值得密切關注。

2010年10月25日義大利北部就下起大雪,造成交通問題,鏟雪車緊急出動。

日本

日本北海道2010年10月26日清晨降下夾著雪花的雨,2010年初雪比上年提早六天,比歷年平均值提早一天,札幌市出動鏟雪車除雪。該市交通局指出,這是自1980年以來,首次於10月出動鏟雪車。日本氣象廳25日發布2010年11至2011年1月的天氣預測,因造成今夏北半球酷暑的因素尚未消失,11月晚秋氣溫將比往年略高。然而進入12月後,受反聖嬰現象影響,預計氣溫將驟降,可能低於往年均溫。

是否會極寒,預測難度大

由於極寒預測時間跨度較大,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多位氣象專家均出言謹慎。「很難預料。雖然歐洲氣象專家在對今年世界極端天氣研究後,得出了『千年極寒』的結論,但這並不等於中國就一定會遭遇這種極端氣候。」山東省氣象臺一位專家告訴記者,雖然現在根據長期的氣象積累和研究,可以對氣象做出一些預測,但畢竟「天有不測風雲」,因此「不可能做出百分百精準的預測」。

基於此,專家稱「而且哪怕是今年真的遭遇了一天的千年最低溫,這也不等於遭遇了千年極寒冬天。」「2010年的氣候問題並不是很異常,若不是帶來的災害有點大,在往年其實根本不會那麼關注。」提及「千年極寒」問題,專家表示,一般情況下很難預測這種時間跨度較大的氣候現象,畢竟氣候預測的難度較大,而且氣象變化沒有固定規律可循,不是一成不變的。

駁斥理論一:準確氣象記錄僅存百餘年

吉林省專業氣象臺專家桑老師告訴記者,「千年極寒」這個詞用得有點誇張,從全世界範圍看,準確的氣象記錄出現不過百餘年,對百餘年前的氣象記錄只是依據一定科學手段進行推測。今年冬天可能比較冷,但是所謂千年不遇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駁斥理論二:無可信賴手段預報大氣候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任福民說,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的第一感覺是不相信這一則消息,並懷疑這位發表言論的波蘭科學家的科學態度。

波蘭科學家預報的是整個冬季,這是個氣候預報的概念。氣候預報和天氣預報完全不同,它更複雜也更困難。針對氣候時間段裡的極端天氣事件來預報,難度更大。目前,國際這方面的研究剛開始2—3年,並沒有可信賴的手段來預報。

駁斥理論三:「千年極寒」缺少科學依據

波蘭科學家從「拉尼娜」現象上做出「千年極寒」的預報,在科學上是缺乏依據的。

千年極寒

實際上,「拉尼娜」和墨西哥灣暖流是屬於不同時間尺度的變化。「拉尼娜」是年際尺度,逐年之間的波動起伏比較大;而大西洋暖流卻是相對穩定的,主要表現為十年以上的長周期變化,而且近幾十年的觀測顯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減少趨勢。目前國內外研究還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來證明「拉尼娜」與墨西哥灣暖流有直接關係。

其次,「拉尼娜」的直接影響僅局限於熱帶太平洋地區,對中高緯度地區天氣氣候的影響是間接而複雜的。所以,單單靠「拉尼娜」現象就預測歐洲將出現「千年極寒」,這顯然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總之,氣候系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涉及到大氣、冰雪、巖石、生物、水五大圈層,甚至還包括了人類活動。因此,「千年極寒」的說法不能就此一言以蔽之,一錘便定音。


冬裝企業,可能增加加厚冬裝的產量

各大商場裡,保暖衣褲已紛紛上架

「千年極寒」可能影響人們的生活,但對於紡織企業來說卻是一個「福音」。位於蕭山區的萬羽羽絨公司的產品主要出口歐洲,副總經理錢水泉說,「千年極寒」對公司是個利好,他表示會密切關注天氣走勢。但紹興輕紡城的管理委員會主任周如生則說,賣場內很多出口企業都比較振奮,「現在很多企業家都在討論這個話題,說會根據氣候的變化,增加加厚羽絨服的生產量。」位於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怡通工藝公司也是做服裝的,總經理樓清灝說:「我們也聽說這個消息,還接到外商的一些諮詢電話,我們正在研究生產方向,想多增加一些禦寒的產品。」



「千年極寒」成為新話題 警惕煤炭遭熱炒

千年極寒或對煤炭產業產生影響


相關人士出現極度嚴寒天氣,必然會對中國煤炭行業產生影響。一旦氣溫過低,國內的煤炭需求量必然會上升,進而推高煤炭價格;其次,如果伴隨嚴寒天氣,出現大雪等氣象災害,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內煤炭運力,會造成國內煤炭供需局部失衡,最後還是會傳導至煤炭價格上面。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對於「千年極寒」我們應當理性的看待,而不應該過分的誇大其將會帶來的影響。同時,我們更應當警惕部分投機者利用「千年極寒」這樣的一個話題,來對煤炭市場進行炒作。目前,已經有種種跡象顯示已經有輿論開始將「千年極寒」與煤炭價格聯繫在了一起。雖然,嚴寒天氣會對煤炭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也應當理性的看待這種影響。

將全球氣溫百萬年來的變化和「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作比較的統計圖表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為寒冷的,不僅是千年極寒在一千年裡是最冷的,在一萬年裡也是第二位,在一百萬年裡也能排進6-7位,是相當寒冷的,可以說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這是最寒冷的時期。


右圖一共分為三幅,在這三幅圖中,分別將「小冰河期」的氣溫放在「一千年」、「一萬年」、「一百萬年」裡作比較,a圖是「一百萬年」,b圖是「一萬年」,c圖是「一千年」。 在b圖可以看到,一萬年以前,氣溫有一段驟然升高的時期,而且保持了相當平穩的狀態長達八千多年。這段時期的氣溫一直在我們經歷的20世紀初期氣溫上下小幅波動,這樣的氣候給予了人類發展良好的條件。


但是到了明朝中葉,即1500年後,氣溫驟然下降,整個降溫過程十分明顯,而且氣溫最低的階段就是明朝末期——1600年至1644年。這段時間,氣溫驟然下降到了千年以來的最低點,萬年以來的次低點,在百萬年也是最低的6、7個極度寒冷的時期之一。崇禎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時期之中段,整個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以後的1650年左右。

範以錦

知名報人、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集體轉發「誤傳」 暴露媒體「浮躁」

「在當下信息大爆炸的情況下,傳統媒體迫於競爭壓力,要跟新媒體搶速度無可厚非,但更要保證自己的權威與客觀,「丟了這些,傳統媒體要把自己放在什麼位子上?」

範以錦覺得,「『千年極寒』一事,大到股市,小到添置衣物,牽涉千家萬戶利益。所以報導必須謹慎,客觀。國內媒體轉載外媒報導,如果外報本是不實的誤傳,轉載犯錯不可避免;但在轉載外報時,又通過自己『合理想像』進行信息添加,這樣犯錯不應該。」

範以錦認為,出現這種媒體信息發布不準確、引起公眾恐慌的原因,除了與新媒體競爭要搶先搶快外,還與新聞從業人員的心態日益浮躁有關,搶料爭獨家的好勝心,戰贏了核實信息等新聞人的基本守則。

展江

知名新聞學者、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系教授:誤傳「千年極寒」不一定是「壞事」

展江坦言,轉發誤傳報導,對媒體的權威與公信力確是損害,但只要「不過度」就行。他所指的「度」,是「是否對社會造成確定傷害,損害公眾切實利益」。

「目前看來,『千年極寒』說並沒有引起這樣的後果,還是可以通過媒體的『自我糾正』,即繼續追究,用事實說話來彌補」。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竟造成了極寒天氣?
    雖然東京的積雪很快融化,但是受寒冷天氣影響,蔬菜價格現在大幅上漲。本來福島核電站事故已經讓日本其他地區的蔬菜價格上漲,如今的嚴寒天氣,使東京蔬菜價格進一步上漲。而由於海上浪大,漁船出海打魚困難,個別魚類價格也在成倍上漲。  冰河期說法源於英媒臆測  隨著歐亞極寒天氣的蔓延,關於極寒的原因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 東歐寒流源於西伯利亞氣團 非千年極寒不會影響我國
    中廣網北京2月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一些氣候變化的風吹草動總會讓人們不安地展開聯想的翅膀。2010、2011年盛行一時的「千年極寒」就被認為是一個誤解。波蘭氣候學家科瓦爾沃斯基就曾出面澄清,表示對媒體的這種斷章取義行為的不滿。但多次闢謠未果,部分媒體還是在用千年極寒代指今年這個冬天。
  • 拉尼娜造訪,極寒天氣要來?
    原標題:拉尼娜造訪,極寒天氣要來?「拉尼娜要來了,今年冬天可能會冷哭。」「今冬將遭遇60年來極寒天氣。」「低溫冰凍雨雪災害可能再現。」很多人對「極寒天氣」的說法深信不疑,甚至帶動了暖寶、羽絨服、棉鞋等產品的銷售熱潮。事實上,影響天氣變化的因素複雜。那麼,極寒天氣真的要來了嗎?我們先從了解拉尼娜開始。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厄爾尼諾與拉尼娜是當前預報全球氣候系統異常的最強信號。
  • 呼倫貝爾將出現「極寒」天氣
    呼倫貝爾將出現「極寒」天氣 2020-12-10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多倫多遭遇極寒雪暴天氣
    多倫多及其所在的安大略省南部地區當天遭遇風雪與凍雨夾雜的雪暴天氣,環境氣象部門已對多倫多等地發出極寒天氣警告。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當地時間2月12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地區萬錦市(Markham),行人在風雪中低頭疾走。多倫多及其所在的安大略省南部地區當天遭遇風雪與凍雨夾雜的雪暴天氣,環境氣象部門已對多倫多等地發出極寒天氣警告。
  • -44.2℃極寒天氣來襲 呼倫貝爾「凍得冒煙」
    「極寒天氣」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持續發酵。14日一早,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對外消息指,13日20時至14日8時,最低氣溫出現在呼倫貝爾根河市烏力庫瑪,達到-44.2℃。
  • 波蘭極寒天氣致使多人凍死
    新華網華沙1月24日電(記者 韓梅)據波蘭媒體24日報導,波蘭連日來出現的極寒天氣造成多人被凍死。據波政府安全中心提供的消息,極寒天氣不僅造成莊稼被凍,同時也威脅到人身安全,僅23日一天就有5人被凍死。
  • 美國東部遭遇極寒天氣(高清組圖)
    受「西伯利亞快車」冷空氣影響,極寒天氣席捲美國東部,多地創下2月份歷史最低氣溫紀錄。紐約市發布低溫警報,當日最低氣溫預計將達到零下17攝氏度。新華社記者王雷攝受「西伯利亞快車」冷空氣影響,極寒天氣席捲美國東部,多地創下2月份歷史最低氣溫紀錄。紐約市發布低溫警報,當日最低氣溫預計將達到零下17攝氏度。新華社記者王雷攝
  • 極寒天氣致呼倫貝爾四萬人受災(圖)
    內蒙古氣象部門介紹,近日內蒙古大部將再次出現8℃至10℃降溫,呼倫貝爾市北部的根河市、圖裡河鎮等地或將再度出現極寒天氣,這可能造成需救濟人口的進一步增多。據來自內蒙古民政部門的消息,持續極寒天氣對呼倫貝爾地區人們的生活、牧業生產和交通造成不利影響,但目前沒有人員傷亡的情況。
  • 內蒙古呼倫貝爾出現零下43.6攝氏度極寒天氣
    13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獲悉,12日20時至13日08時,呼倫貝爾市13個監測站均出現低於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最低氣溫出現在根河市的烏力庫瑪,達到零下43.6攝氏度。圖為極寒天氣背景下的內蒙古呼倫貝爾。 李愛平 攝極寒天氣的出現,改寫了大眾對寒冷的「認知」。
  • (社會)加拿大元旦後將再遇極寒天氣
    新華社渥太華1月4日電據加拿大環境部4日發布的極寒天氣公告,在聖誕節和元旦期間肆虐加拿大的極寒天氣4日晚將捲土重來,有地區的氣溫將再次下降到零下40攝氏度。  聖誕節和元旦期間,加拿大大部分地區出現了百年不遇的極寒天氣,首都渥太華氣溫一度下降到零下40攝氏度,成為「世界最寒冷的首都」。  極寒天氣導致加西部艾伯塔省元旦發生兩次裡氏2級的冰崩地震(冰崩地震指氣溫驟降導致地表土壤中的積水快速凍結而引起的地表土層的斷裂)。美國和加拿大交界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邊緣部分出現結冰,形成極為罕見的「凍瀑布」。
  • 極寒天氣「攆」不走的「小白志願者」
    魯網1月9日訊 「數九寒天」,70年一遇的極寒天氣,讓泉城濟南開啟了「速凍」模式。從2020年12月29月至今,持續近半月的冷空氣籠罩著整個城市。為應對此次極寒天氣,確保市民訴求暢通無阻,「小白熱線」30個工位24小時座無虛席。據了解,從2020年12月29日開始的持續兩輪的極寒天氣,小白熱線31名工作人員全員上崗,輪流接聽,「應接盡接」。平均每人每天接聽「400」餘個電話訴求。「我們的很多同志已經連續5天沒有回家了,攆都攆不走,有個同志回家洗澡連飯都顧不上吃就趕回單位,生怕因自己的原因漏接電話。」濟南水務集團客服中心主任李東峰講到。
  • 歐亞極寒天氣致死200餘人引關注
    今年冷空氣顯得特別勤快,不僅在中國部分地區製造了「史上最寒冷」的春節,同時歐洲和日韓等地也正在經歷少見的低溫和強降雪天氣。據報導,迄今寒流已經導致歐洲國家200多人死亡。而與此同時,北美洲東部卻又創了5年來最溫暖紀錄,美國華盛頓的櫻花甚至已經開放了……「極寒」和「極暖」並存,不少網友八卦,莫非真的是「2012」來了?
  • 極寒天氣「催熱」經濟,加拿大冰雪旅館緊俏
    加拿大最近遭遇的「極寒」天氣將會影響該國的經濟,但在前兩年,俄羅斯、韓國、中國等國家也相繼遭遇過極寒天氣。在這些國家,寒冷的天氣並未凍住人們消費的熱情,冷天氣一樣可以催生「熱經濟」。雨果網從《加拿大華人網》1月12日的報導中獲悉:號稱「北方大國」的加拿大
  • PIC ONE | 51期:極寒天氣
    PIC ONE | 51期:極寒天氣 2021-01-13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立春日呼倫貝爾市出現-48.2℃極寒天氣
    正北方網訊是立春節氣,但是內蒙古地區仍處在冬天,還感覺不到春日的暖意,特別是呼倫貝爾市多地今晨(4日)出現了-40℃左右極寒的天氣過程。預計未來3天,內蒙古東北部局部地區有微到小雪,其餘大部地區都是晴好天氣,氣溫也將緩慢上升。
  • 內蒙古呼倫貝爾出現極寒天氣
    url:https://m.gmw.cn/2020-12/14/content_1301936340.htm,id:1301936340  ▲極寒天氣下的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圖裡河鎮街頭行人寥寥。
  • 百年一遇的極寒天氣 讓尼亞加拉瀑布成網紅景點
    最近一兩周,多倫多經歷了打破幾十年記錄的歷史低溫,但極寒天氣卻帶來了另一番景致。這幾天,各大社交媒體被冰封的尼亞加拉瀑布美景刷屏了。冰天雪地裡的大瀑布成了新晉網紅,引來網友一片讚嘆。不僅如此,還有許多遊客看了新聞和照片後,紛紛慕名而來。
  • 極寒天氣持續發酵:-44.2℃內蒙古呼倫貝爾「凍得冒煙」
    圖為極寒天氣下的內蒙古呼倫貝爾。內蒙古氣象局供圖「極寒天氣」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持續發酵。14日一早,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對外消息指,13日20時至14日8時,最低氣溫出現在呼倫貝爾根河市烏力庫瑪,達到-44.2℃。
  • 瀋陽遭遇極寒天氣 市民冰雪溫泉體驗冰火兩重天
    2018年1月11日,遼寧瀋陽,瀋陽遭遇極寒天氣,最低溫度逼近-30℃。在瀋陽北湯溫泉,市民頂著低溫在溫泉裡體驗冰火兩重天的冬季快感。東方IC2018年1月11日,遼寧瀋陽,瀋陽遭遇極寒天氣,最低溫度逼近-30℃。在瀋陽北湯溫泉,市民頂著低溫在溫泉裡體驗冰火兩重天的冬季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