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都市現場綜合廣東公共DV現場、健康榜、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轉載請註明來源
洗菜洗肉很少人會說戴手套,徒手洗生豬肉在一般人眼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要是戴手套清洗,可能還會被說成矯情,但如果手上有傷口或者倒刺,處理生豬肉時最好佩戴手套。
上個月,廣東肇慶50歲的張大叔,就在處理生豬肉時,不慎感染豬鏈球菌,險些喪命。
突發頭痛,手腳亂動跟"瘋"了一樣
50歲的張大叔(化姓)在肇慶當地賣豬肉已有六七年時間。10月下旬,一向身體健碩的他突然感覺脖子、腰背總是莫名其妙地酸脹。起初,他以為是感冒,便沒有過多留意身體的異樣,直至突然劇烈頭痛,痛到難以忍受,才緊急被送院治療。
在當地醫院,醫生發現張大叔頭顱的CT檢查沒有明顯異常,治療的效果似乎也不夠明顯。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天傍晚,他的病情急劇惡化,體溫高燒到40.2℃,整個人煩躁不安,手腳亂動,跟「瘋」了一樣。為尋求進一步治療,10月26日,張大叔轉院到廣州。
醫生在為患者查體時,發現他左手拇指上有一個黃豆大小的傷口。考慮到患者有生豬肉接觸史,且腦膜刺激徵為陽性,醫生初步診斷是豬鏈球菌感染導致的腦膜炎。最終,在患者的腦脊液中找到了豬鏈球菌,進一步證實了醫生的診斷。
經過抗感染等對症治療,張大叔的意識逐漸清醒,已經能正常地溝通交流,四肢活動自如,脖子、腰和頭部的疼痛也明顯好轉,將於近日康復出院。
豬鏈球菌是什麼?
豬鏈球菌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動物源性微生物。人體感染豬鏈球菌的情況非常少見,而且暫時沒有發現人傳人的病例。該病可通過破損皮膚接觸感染,也可通過食入沒有煮爛熟透的病死豬肉感染。
一旦起病,十分兇險,多數發病初期會有高熱、全身不適、眩暈等症狀。
潛伏期從皮膚破損接觸或食入病肉起到發病最短數小時,最長7天,平均2-3天。重症患者可合併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和鏈球菌腦膜炎症候群。
此外,豬鏈球菌懼怕高溫,只要將豬肉加熱到100℃,就可以將豬鏈球病毒立即殺死;在60℃以上的溫度下燉煮10~12分鐘,也可以把這種病毒完全殺滅。
近一半病例在中國
實際上,豬鏈球菌病是人類腦膜炎的病因之一,豬是該類疾病的主要傳染源。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豬鏈球菌病列為B類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豬鏈球菌(Streptoccus suis)在豬中有較高的流行性。人感染豬鏈球菌腦膜炎的患者並不多見。據相關文獻報導,自1968年發現第1例人患豬鏈球菌腦膜炎至今,全球僅報告450例,而中國就收治了200多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迄今為止人類的豬鏈球菌腦膜炎病例很少,但中國的病例數就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而且,人類對豬鏈球菌普遍易感,感染初期不易被發現和識別,到醫院診斷時一般病情已經較為嚴重。所以,此病應當引起人們的注意。
人感染豬鏈球菌後都有哪些症狀?
2005年,衛生部(現國家衛健委)針對當時四川省局部地區相繼發生的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發布《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的臨床表現、診療要點和防控措施》指出:人感染豬鏈球菌病潛伏期短,平均常見潛伏期2~3天,最短可數小時,最長7天。病人感染後起病急,臨床表現為畏寒、發熱、頭痛、頭昏、全身不適、乏力、腹痛、腹瀉。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嚴重患者發病初期白細胞可以降低或正常。
重症病例迅速進展為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如果對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的診斷不及時,該病會造成很高的死亡率。
如何預防感染豬鏈球菌?
1、料理豬肉請戴手套
處理和加工豬肉的過程中,一定要記得佩戴手套。尤其是手上有傷口、倒刺時,接觸豬肉不僅有感染豬鏈球菌的風險,也容易感染其他細菌導致傷口發炎、不癒合等症狀。
2、生熟菜板分開用
加工菜品時,生熟菜板應該分開使用,如切生豬肉、生雞肉的案板和刀就不要再去切熟食了,否則會汙染食品。
3、不買來源不明的豬肉
來歷不明的豬肉通常沒有經過相關部門的檢驗,很可能存在疾病、寄生蟲、死豬等情況,不建議購買這種豬肉。
4、高溫殺菌
豬鏈球菌懼怕高溫,只要將豬肉加熱到100℃,就可以將豬鏈球病毒立即殺死;在60℃以上的溫度下燉煮10~12分鐘,也可以把這種病毒完全殺滅。
5、其他
宰殺、販運、加工人員應穿長袖工作衣服,戴手套、穿高靴,注意個人防護,皮膚有傷者暫不從事相關工作。如有身體不適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