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改善醫療服務實踐 | 韓丁副院長:做百姓信賴的託底力量

2021-01-18 澎湃新聞

原創 北京協和醫院 協和醫生說

1月10日上午,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和健康報社聯合主辦的改善醫療服務經驗交流總結大會上,北京協和醫院韓丁副院長代表醫院作《做百姓信賴的託底力量》主題分享。下面,讓我們通過韓丁副院長的講述,一起來看看六年來協和深入開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經驗做法。

▲韓丁副院長(左三)代表醫院作《做百姓信賴的託底力量》主題分享。

自2015年以來,全國醫療系統深入開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北京協和醫院始終堅持「改革與改善同步」,制定改善醫療服務項目臺帳,實行任務清單消項清零,全面促進醫療服務提質增效。即使是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協和也將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務,真正讓患者從改革中體驗到獲得感。

多學科診療提升疑難重症診治水平

12月31日,習近平主席發表了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在收聽收看習主席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新年賀詞時,一幅畫面跳在眼前,觸景生情,令我想起了在武漢救治這位患者的情形。

▲ 2020年3月7日,一次新冠肺炎危重症病房裡的特殊生日被央視拍攝並記錄了下來。

她曾經呼吸衰竭、心腎功能異常、出凝血功能障礙,一度生命垂危。經過協和援鄂醫療隊一個月的精心治療,病情逐步好轉。3月7日恰逢她55歲生日,醫療隊特別準備了鮮花、蛋糕,為她慶祝這個特殊的生日,這一幕被央視拍攝並記錄了下來。半年後,醫療隊心系患者,重返武漢隨訪病人,高興地看到她神採奕奕、重獲新生的樣子。正是協和人將「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內化為自覺行為,用生命守護生命,才將一個又一個極危重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這是協和作為「患者性命相託最後一站」的最好詮釋。

協和援鄂醫療隊由17個專業、41個科室的186名醫護人員組成,把協和的多學科診療、疑難病例討論等經典經驗和制度移植到了武漢,使極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多年來,醫院傳承發揚多科協作的優良傳統,總結多學科聯合診療的有效路徑,建立了大查房、多科會診、聯合門診等一體化的診治體系,持續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

全院多科會診、各科大查房和臨床病理討論會等一系列核心制度,自建院初始延續至今,確保了協和臨床診治的高水平。醫院將行之有效的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MDT)延伸到門診,成立門診疑難病會診中心,相繼開設胰腺、垂體、側顱底腫瘤、代謝性骨病等27個專業組,從機制上確保多學科協作診療常態化。這些會診中心均由院士、知名專家領銜,多名專家薈萃,為門診疑難重症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由「病人圍著多科醫生轉」轉變為「多科專家圍著病人轉」,從而解決了部分疑難重症患者就診難、診療周期長、費用高老大難問題。

為充分發揮協和專家優勢,醫院試點團隊續貫服務模式。如內分泌科、乳腺外科等建立了不同級別醫生組成的專家團隊、亞專業隊伍。首診醫生接診後,根據患者病種與病情,進行內部直接轉診,轉給專業團隊或更高級別的專家。針對特定人群與疾病,不同科室醫生還開展聯合門診,共同診治。如老年綜合門診、垂體聯合門診、孕期營養門診等,最大限度減少了患者「轉圈」掛號的困擾。

多學科協作讓醫患雙方實現雙贏。協和設立醫療、教學和科研成果獎,從制度上鼓勵多學科協作,表彰那些在疑難罕見病和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取得突出成績的醫務人員和團隊。醫院通過出版著作、發表論文、學術交流、新聞報導等多種形式,向全國介紹協和多學科診療的經驗和做法,為推廣MDT診療模式,提高我國疑難病例診治水平作出了貢獻。

牽頭建立中國罕見病分級診療模式

▲協和多學科團隊為罕見病患者會診。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9年10月31日的罕見病MDT會診室。11個相關科室和外院近30位專家正在為兩位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制定綜合診療方案。SMA是幼齡起病的「漸凍症」,發病率約為萬分之一。這兩位不幸的患者都在家人的精心照護下頑強地活了下來,但他們坐輪椅時間超過20年,咽不下稍硬的食物,甚至將無法自己抬起頭……根據會診制定的詳盡方案,兩位患者在嚴重並發脊柱畸形的情況下,成功接受特效藥諾西那生的精準鞘內注射,改善了生活質量。這也是國內首次SMA成人患者新藥治療。

這樣的場面枚不勝舉,也記不清有多少位專家,全身心地投入病情的分析、激烈的討論、深層次的交流。大家目標一致,就是讓罕見病患者更好地生存,讓他們活得更長一點,等待有藥可救的一天。

全國有2千多萬罕見病患者,病例在全國比較分散,涉及的學科眾多,誤診率、遲診率極高。只有相對集中醫療資源,雙向轉診、加強溝通,才能提高我國罕見病的整體診治水平。

國家衛生健康委成立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構建了「1+32+291」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中心分級診療、分級上報模式,建立網絡直報系統,逐步實現罕見病的早發現、早診斷、能治療、能管理。

山東的一位母親,懷孕的時候就覺得胎動減少,孩子生出後肌張力比較弱,當地醫院診斷不了,就通過直報系統到了省級牽頭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這些醫生相對有經驗,考慮他可能是一個罕見病,建議到協和醫院來確診。通過甲基化檢查,協和發現這個病人是「小胖威利症候群」。出生3個月就得到確診,相較於以前罕見病漫長的就醫道路,無疑是一個奇蹟。

協和牽頭建立中國罕見病聯盟,調動各個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社會團體,包括藥企各方面的積極性,集中產學研優勢,趕超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出版了很多的罕見病診療指南、共識、教材;建立了多個區域的協作組和疾病學組,培訓各級醫生;同時開展了整個罕見病綜合的社會調查,牽頭了多項課題研究和專題研討;探索罕見病新藥研發和多元性支付模式,推動整個國家罕見病社會生態更快、更好發展。

▲2018年10月24日,中國罕見病聯盟成立。

協和還牽頭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罕見病臨床隊列研究」,建立中國首個國家罕見病註冊登記系統NRDRS,截至目前累計註冊病例超過6萬例。目前,疑難重症及罕見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協和,醫院將進一步做大做強罕見病科學研究。協和還在籌建國家罕見病質控中心,負責對全國省市級中心的罕見病診治進行質量控制。在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頂層設計下,中國罕見病診療和保障水平得到大提升、大進步,在國際舞臺上也發出中國聲音,制定了中國方案,推廣了中國模式。

率先試行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全國

在協和,護士陪伴患者的時間最長。多年來,協和護理團隊用精準標刻專業,用溫度詮釋關愛,成為全國護理領域的一面旗幟。

▲護士為大面積皰疹患者抽吸水皰。

一位103歲的高齡老人,多器官臟器衰竭,突發皰疹,皮膚破潰糜爛面積高達95%,氣味難耐,連前來探視的家人都忍不住掩住口鼻。在炎熱的夏天,為保護患者避免發生感染,責任護士每天穿上厚厚的隔離衣,伏在老人的床前,用1ml注射器一個一個地抽吸全身上百個水皰,這一整套操作下來就要三四個小時。汗水浸透工作服,腰也痛得直不起來。經過一個月不懈的堅持和努力,老人的皮膚逐漸癒合。出院時,他的女兒感動得哭了,對護士連連致謝。協和持續推進優質護理,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把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心連在了一起。

作為全國首批優質護理服務示範醫院,2011年醫院所有病房均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2012年這一工作又延伸到門急診、手術室等非病房的所有護理單元。2013年至今,醫院以深化崗位管理、加強護理內涵建設為重點,建立了以分層級管理為核心的護士崗位管理體系,形成了優質護理服務長效機制。

為了指導患者應對各類專業問題,產科中心組織「孕媽媽講堂」、兒科舉辦「菜鳥奶爸訓練營」、乳腺外科成立「粉紅花園」……每個病房結合專科特色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堂講授和護患聯誼。一些患者出院後,建立了互助交流患友微信群,護士也主動加入,利用業餘時間為患者解答問題。就是這小小的舉動,卻讓患者們無比感動,他們聯名寫來的感謝信上說:「護士將陽光普照到每一個角落,溫暖了我們的心。」

目前,全院共在31個專科培養了460名專科護士。建成37個中華/北京護理學會專科護士培訓基地、15個專科護理小組,每年接收約600名專科護士來院培訓。醫院積極推進專科護理門診和專科護理線上諮詢,現已有60位專科護士為患者提供了1.7萬餘次線上諮詢服務。協和護理還牽頭制定了《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範》,發布了《臥床患者常見併發症護理專家共識》,成為全國護理行業的標杆。

靠精湛的醫術免除病人的痛苦,以病人的康復為最大的幸福,用換位思考化解病人的難處,以病人的認可為最高成就,持續改進,不斷滿足並超越病人的期望,是協和從未偏離的專業道路和執著追求。未來,協和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新時期「健康中國」戰略為抓手,以新階段健康需求為導向,奮力書寫改善醫療服務的「協和答卷」。

文字/傅譚娉 陳明雁整理

審改/韓丁

圖片/健康報社 北京協和醫院提供

原標題:《協和改善醫療服務實踐 | 韓丁副院長:做百姓信賴的託底力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北京協和醫院喜獲2020年度改善醫療服務13項榮譽
    北京協和醫院韓丁副院長作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經驗分享,全國4萬餘名醫務工作者在線觀看。醫院還榮獲2020年度改善醫療服務十大亮點、示範醫院、示範科室和突出貢獻工作者共計13項榮譽。▲與會嘉賓在《改善醫療服務倡議書》上聯名籤字,右三為韓丁副院長。北京協和醫院獲評「2020年度改善醫療服務示範醫院」,韓丁副院長應邀作《做百姓信賴的託底力量》主題分享。
  • 武安市一院郝保乾獲2018年度改善醫療服務優秀個人獎
    1月6日,2018年度改善醫療服務典型經驗交流推廣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由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和《健康報》社聯合主辦。會議的主題是:改革·改善·傳承·創新。受郝保乾院長委派,健康學院副院長王增海參加了會議。
  • 泉州惠安百姓家門口可享臺灣模式醫療服務
    泉州惠安百姓家門口可享臺灣模式醫療服務 2017年03月08日 11:31   來源:泉州晚報
  • 無錫華港協和醫院怎麼樣?具體地址平價惠遠大協和
    無錫華港協和醫院電話是多少?據了解無錫華港協和醫院從建院以來一直是無錫百姓評價非常好的醫院,不管是在治療效果上、收費上、服務上、還是衛生方面都贏得患者的一致好評,至誠為醫不幹坑人事!   無錫華港協和醫院是一家以高品質醫療理念為主導的新型專業婦產科醫院。
  • 在北京協和醫院,有這樣一支"兩開花"的國產力量
    在放射領域,北京協和醫院同樣享有盛譽,連續多年蟬聯中國醫院專科排行榜放射科第一名。2017年,東軟醫療NeuViz 128 精睿CT在北京協和醫院首次裝機,便收穫了專家和醫師的一致好評。兩年後,東軟醫療NeuViz Glory 耀世 CT再次在協和安家,並成為助力放射科實現臨床、科研「兩開花」的重要國產力量。
  • 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副院長宋春奔博士:柬埔寨人民信賴中醫藥
    前來中國南寧參加2017年第10屆中國—東協智庫戰略對話論壇的宋春奔博士,是柬埔寨皇家科學院的副院長,同時也是柬埔寨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柬中亞太友協主席。在論壇期間,本刊記者就中柬醫藥交流,以及文化交流等話題與宋春奔博士展開了對話。
  • 尋醫問藥網——值得信賴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平臺
    尋醫問藥網成立於2004年,是目前中國值得信賴的一站式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臺,也是中國較早探索和實踐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平臺之一。經過十餘年的深耕細作,尋醫問藥網運用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智能醫療設備等先進技術,圍繞患者、醫生、醫院、藥企,將其有機結合,搭建並形成了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產業鏈條的完整布局和生態體系建設。
  • 國家衛健委發布《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考核...
    國家衛健委發布《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考核指標》醫務社工制度成為醫療服務一級考核指標 2018-11-1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勇 其原因在於,在前期發展過程中,醫務社工的主要推動力量是社工的主管部門——民政部門,醫療機構仍然延續以治療為主的思路,並沒有更多的介入。 由此導致了社工服務內容搖擺不定、醫院等被動接受服務、服務進入醫療機構需花大力氣和許多時間進行宣傳、服務成效評估標準不一致及變化不定等問題。
  • 大同市三醫院榮獲「2018年度改善醫療服務典型案例醫院」
    晨報訊 2019年1月6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和《健康報》社主辦的「2018年度改善醫療服務典型經驗交流推廣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會議對2018年度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優秀醫院案例進行了表彰,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榮獲「2018年度改善醫療服務典型案例醫院」。
  • 2014移動醫療與創新服務高峰論壇閉幕 協和系漸成主流
    圖為健趣網的創始人程振寧在進行演講2014移動醫療與創新服務高峰論壇於日前在亦莊豐大國際大酒店勝利召開,本次論壇由亦莊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北京健康促進會等舉辦本次大會上既有阿里巴巴、人保、360等巨頭的精彩演講,也有健趣網www.patfun.com、杏樹林、紫色醫療、山海樹等新銳移動醫療創始人的爆料。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協和系正逐步成為中國移動醫療創業的主流人群。
  • 濱醫煙臺附院再次榮膺「改善醫療服務」三項國家級榮譽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12日訊 (記者 高寧 通訊員 黃瑾 左宏) 1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和健康報社聯合舉辦改善醫療服務典型經驗交流總結大會,會上發布2020年度改善醫療服務典型案例。濱醫煙臺附院榮獲國家「改善醫療服務示範醫院」稱號,這也是醫院貫徹落實國家「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以來,連續第三年獲此殊榮;醫院胃腸外科、疝與腹壁外科榮獲「改善醫療服務示範科室」稱號,醫院副院長宋守君榮獲「2020年度改善醫療服務突出貢獻工作者」稱號。
  • 濱醫煙臺附院榮獲「改善醫療服務」等三項國家級榮譽
    1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和健康報社聯合舉辦改善醫療服務典型經驗交流總結大會,會上發布2020年度改善醫療服務典型案例。濱醫煙臺附院榮獲國家「改善醫療服務示範醫院」稱號,這也是醫院貫徹落實國家「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以來,連續第三年獲此殊榮;胃腸外科、疝與腹壁外科榮獲「改善醫療服務示範科室」稱號,副院長宋守君榮獲「2020年度改善醫療服務突出貢獻工作者」稱號。
  • 秀洲新聞網丨做實做細公衛服務 守護禾城百姓健康
    做實做細公衛服務 守護禾城百姓健康——嘉興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綜述「陸大爺,根據籤約醫生的上門測量記錄,現在給您新增一種降血壓的藥,這樣您的血壓應該可以穩定了。」積極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就是為維護居民健康建立起「第一道屏障」,對提高居民健康素質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百姓的事,就是最緊要的事。為了做實做細這項工作,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紛紛帶隊多次調研、聽取匯報、提出工作要求,為協調解決基層衛生服務體系中重點難點問題給予大力支持。
  • 做實做細公衛服務 守護禾城百姓健康
    積極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就是為維護居民健康建立起「第一道屏障」,對提高居民健康素質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百姓的事,就是最緊要的事。為了做實做細這項工作,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紛紛帶隊多次調研、聽取匯報、提出工作要求,為協調解決基層衛生服務體系中重點難點問題給予大力支持。
  • 「你有多美」北京協和醫院立體化支援武漢「戰疫」
    一邊是由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院士親自領銜的多學科專家團隊,包括吳文銘副院長,醫務處潘慧處長,遠程醫學中心秦明偉處長,風溼免疫科張奉春教授、曾小峰教授、趙巖教授和張文教授,血液內科趙永強教授,腎內科李雪梅教授。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衛生健康...
    7月16日下午,兩學院成立儀式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壹號禮堂舉辦。會上,院校黨委書記吳沛新宣布了兩學院的人事任命。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首任院長由王辰院士兼任,楊維中任執行院長,江宇任副院長,馮錄召任執行副院長;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由劉遠立任執行院長,胡志民任常務副院長。
  • 徐州市中心醫院打造「淮海經濟區醫療服務中心」
    在他的帶領下,徐州中心醫院先後榮獲全國改革創新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百佳示範醫院、全國改善服務創新醫院、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用戶滿意服務單位等榮譽稱號,並於2015年底高分通過省衛計委組織的三級甲等醫院覆核評審…… 一項項榮譽和實績背後,是徐州中心醫院作為徐州市的龍頭醫院,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切實緩解群眾看病就醫問題,讓基層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偏僻地區的農村群眾不用到大城市醫院即可獲得便捷
  • 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指引
    書中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有關論述,升華了對新時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論認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黨的初心使命的根本體現。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將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作為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
  • 協和醫院5G平臺直達西藏山南
    長江日報訊(記者汪甦 通訊員陳宇 袁洋)「5G遠程醫療高速率、低延時,醫療過程的影像傳輸高效便捷,能讓山南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武漢協和醫院援藏人才、山南市婦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副主任護師金環欣喜地介紹,援藏一年多,信息技術革命正在讓援藏模式發生根本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