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發表社論說,華航的確很尷尬,面對發生在衝繩那霸機場的班機爆炸意外,一方面它可以慶幸,還好是落地後數分鐘才爆炸,有時間疏散旅客與機組人員;另方面呢,它仍必須承受各方的狐疑眼光,為何又是、老是華航出事呢?
社論說,必須說,這是該次班機旅客,不幸中的大幸,倘若爆炸提前,那簡直不堪設想,如今僅僅損失行李,真的不算什麼。但於華航而言,這次可就是「不幸中的僥倖」了,只要提前幾分鐘,爆炸的嚴重性,便足以使華航再度抬不起頭來。
單就事件處理過程來看,華航機組人員在機長指揮下,表現專業,直到旅客全數安全撤離,機組人員隨後才撤。但機齡年輕,安檢周延的飛機,怎會發生爆炸?據報導,爆炸前傳出的濃煙,還是那霸機場的地勤人員先發現的,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機長難道無從自飛機儀器上發現端倪嗎?
社論說,若根據旅客說法,顯然又另是一幅圖像了。有旅客說,是他們先聞到焦味,看到濃煙,然後告知機組人員,才有緊急處理動作。當然亦有旅客說法是,機長先廣播,後傳出異味、濃煙等。旅客的不同觀察,有可能因為一百多人,位子不同,先後接收到的現場情報有異,而出現人云亦云現象。不過,關鍵在於,那霸機場地勤的說詞,若與班機機長說詞有出入,那就涉及到事故原因的分析理解了,這個時間出入點,就不能視之為小問題了。華航與民航局必須把這時間點,弄清楚、講明白。
社論指出,華航儘管朝民營化方向走,但它的「國家」象徵性,毫無疑問,還是島內相關業者中最鮮明的。這是榮譽,對華航,卻也是滿重的包袱,因為,這些年來,華航在國際上扎紮實實的出過太多次糗。九三年,在香港衝出啟德機場跑道墜海。後來啟德機場停用,換成赤 角新機場,結果九九年華航照樣在這機場降落時因強風而翻覆。九四年,華航在日本名古屋降落失事,造成252人死亡11人受傷。十三年之後的昨天,再度於衝繩那霸機場出事,怎不令日本民眾另眼相看華航呢!更別說,島內的大園空難與澎湖馬公外海空難,華航讓427名旅客喪命的悲劇了。
華航啊,華航,這名字是不是叫得太沈重了呢!
責編: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