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一處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0-12-11 騰訊網

新疆考古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年度成績單

2019—2020年

新疆多個考古項目取得重要發現

填補了相關領域研究空白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咱們昌吉州的

奇臺石城子遺址被評為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在12月5日結束的「2019—2020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匯報會」上,記者了解到,2019—2020年,新疆穩步推進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實施,完成申報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29項,已實施27項;配合自治區惠民工程建設開展考古發掘24項;出土文物近1000餘件(組);初步完成5部考古報告整理與撰寫工作。在人類起源、區域文化及社會發展進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等項目方面成果豐碩。

奇臺石城子遺址

新疆地區唯一經考古發掘的

漢代遺址

石城子遺址位於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半截溝鎮麻溝梁村附近的丘陵地帶。該遺址建在崖體上,部分地表上還可見裸露的巖石,故當地村民稱其為石城子。其北與奇臺、吉木薩爾等綠洲相連,南越天山可至吐魯番盆地,是天山南北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遺址於1972年奇臺縣第一次文物普查時被發現,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曾被推測為耿恭駐守地

此前,學術界曾推測該遺址可能是漢代「疏勒城」所在地,漢代名將耿恭曾在這裡率領將士抵禦北匈奴,有過「節比蘇武」讚譽。考古人員也曾在遺址地表採集到筒瓦、板瓦、方磚、夾砂灰陶片等大量具有典型的漢代風格的器物。然而,這座遺址的城市布局究竟是怎樣的?其建築風格又將如何?人們卻無從知曉。

位於兩漢時期中原王朝

經略西域的戰略通道

考古發掘展現古城遺址面貌

2014至2019年,隨著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系統考古勘探和發掘,遺址面貌逐漸清晰。

據石城子遺址考古發掘項目的負責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小紅介紹,遺址經調查勘探確認由城址、手工業作坊和墓地三部分構成。

其中,城址位於遺址東部一座突出的山嘴上,大致呈長方形,南北長380米、東西寬280米,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其依山形水勢而建,北、西面築牆,東、南以深澗為屏障,地形險峻,易守難攻。城牆上有角樓、馬面,城外約10米處有護城壕。有一座由門樓、門道、墩臺、迴廊、散水及門塾等組成的城門。

城內建有一座子城。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米。考古人員在城內共清理出37間房屋,這些房屋依地勢呈階梯狀布局,彼此間有巷道,房屋的牆體多為土坯壘砌或夯築,房頂為坡狀,上面覆青瓦,椽頭裝飾有雲紋瓦當。考古人員在城內還發現了灶、灰坑、車轍、散水等遺蹟。

遺蹟豐富、保存完好

時代特徵鮮明

考古人員在城內的出土遺物中還發現大量灰陶磚、瓦等建築材料,另外發現了陶、銅、鐵、石、骨角器生活類器物以及五銖錢等,其中,個別陶器上刻有「馬」、「宋直甕」字樣。

在城址的西部,考古人員發現了三座陶窯和十餘座墓葬,這三座陶窯均依山坡而建,在生土中掏挖而成。平面呈馬鐙形。由前室、窯門、窯室(含火膛、窯床)和煙道四部分組成。窯室內出土磚、瓦、瓦當、陶碗、陶罐等器物,和城內出土生活類器物類型相同,均採用中原傳統技術和裝飾母題在本地製作。

十餘座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豎穴二層臺墓和豎穴偏室墓,墓葬出土有束頸罐、絹、金箔、料珠、五銖及羊距骨等。

據考證為《後漢書》中

記載的「疏勒城」

遺址是漢代中央政府有效管轄西域的實證

「石城子遺址是目前新疆地區唯一經過考古發掘的文化特徵鮮明的漢代城址,也是迄今新疆發掘面積最大的一處軍事要塞。」5月5日中午,該遺址項目負責人田小紅在石城子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總結髮言中這樣說,結合歷史文獻,基本可確定該遺址就是《後漢書》中記載的「疏勒城」。

石城子遺址是西域納入

漢代政治版圖的實證

「遺址遺蹟豐富,保存完好,對研究兩漢時期邊城的規劃提供了重要參考。」田小紅說,遺址是西域納入漢代政治版圖的實證,對深入研究漢代中央政府對西域的管轄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據悉,石城子遺址考古發現與高昌故城附近「高昌壁」所屬遺物,及甘肅敦煌市懸泉置遺址、馬圈灣遺址所出有關戊己校尉漢簡資料結合,共同實證了漢代中央政府有效管轄西域軍政事務的歷史。

來源:天山網、國家文物局官網、文博中國

編輯:李丹

校對:段莉

責編:李煒玢

審核:劉偉

新聞熱線:2881100

合作電話:2343163

相關焦點

  • 2020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府谷寨山遺址入選
    2020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府谷寨山遺址入選 2021-01-12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字體:大 中 小】   4月10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在北京揭曉
  • 榆林又一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與石峁遺址息息相關
    1月11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了《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一文,宣布了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正式啟動。
  •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5月5日下午揭曉,我省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從20個考古項目中脫穎而出,位列「十大考古」。旱峽玉礦遺址是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早期玉礦遺址調查、發掘的重要發現,也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透閃石玉礦遺址,也是我省繼敦煌漢懸泉置遺址、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和臨潭磨溝齊家文化墓地之後,第五個入選「十大考古」的遺址。「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被譽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始於1990年。敦煌旱峽玉礦遺址位於敦煌市東南三危山後山,遺址西北距敦煌市約68千米。
  • 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人民網哈爾濱5月13日電 中國考古界最高獎——「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5月5日揭曉,雙鴨山市饒河縣小南山遺址榜上有名成功入選,這是黑龍江省第四次獲此殊榮。小南山遺址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烏蘇里江左岸一座孤立的馬鞍形小山上,是目前在烏蘇里江流域發現的最重要的多時期古代遺址。在這裡先後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青銅時代聚落址,新石器時代早期、晚期墓葬,新石器時代早期墓地等遺存,年代跨度15000餘年。
  • 江川甘棠箐遺址考古項目成功入選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於5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召開,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江川縣文物管理所合作開展的「雲南江川甘棠箐遺址
  • 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素有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於5月5日下午在北京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入選,至此,我省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考古項目達46項,位居全國首位,並遙遙領先於其他省份。
  • 上海青龍鎮遺址、陝西雍山血池等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出爐,包括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浙江慈谿上林湖後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窯址、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山西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湖南桂陽桐木嶺礦冶遺址等考古項目獲選。
  • 四川金川劉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
    四川金川劉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2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該遺址出土大量陶片、動物骨骼、石製品。
  • 陝西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發布會上,羅文利從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提升服務社會水平、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全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並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規劃好「十四五」工作,推動文物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 我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發布會上,羅文利從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提升服務社會水平、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全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並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規劃好「十四五」工作,推動文物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 奇臺石城子遺址當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全景(資料照片)。新華社發(中國文物報社供圖)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資料照片)。5日,國家文物局官網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召開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揭曉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榜上有名。石城子遺址位於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半截溝鎮麻溝梁村東、河壩沿村南、麻溝河西北側的山前緩坡丘陵地帶。該遺址建在崖體上,部分地表上還可見裸露的巖石,故當地人稱為石城子。
  • 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最早史前玉器入選
    近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讀了十大名單(按照時代順序):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入圍終評中唯一一處舊石器洞穴遺址,罕見的保留了距今10-1.5萬年的洞穴遺址。
  • 陝西省累計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發布會上,羅文利從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提升服務社會水平、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全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並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規劃好「十四五」工作,推動文物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 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山西已有13個項目14次獲此殊榮  山西日報報導,4月12日下午,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津市文物局共同發掘的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以揭開山西古代陶瓷業的神秘面紗而成功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至此,山西考古已有13個項目14次獲此殊榮。
  • 2019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初評名單出爐——探秘鹹陽城遺址
    由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舉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項目近日公布,來自全國的20個候選項目中,陝西共有6個項目入圍。陝西入選的考古項目都有哪些?今天讓我們走近鹹陽城遺址。
  • 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1月11日,國家文物局網站發布消息,「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當日啟動,由全國各考古發掘資質單位申報的31項參評項目被列為初評候選項目,湖北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項目位列其中。鳥瞰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發掘區。
  • 新疆「疏勒城」青海吐蕃墓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二〇一九「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新疆「疏勒城」青海吐蕃墓入選  日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項目等入選。
  •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項目榮登榜單
    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項目榮登榜單。這也是繼2012年度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石峁遺址第二次榮膺該獎項。作為石峁遺址的核心區,皇城臺不斷刷新著世人尤其是學術界對中國早期文明發展高度的傳統認知。該項目揭露出的中國史前時代最為壯觀的建築群,反映了石峁社會的高度複雜化和強大的組織能力。結構複雜的門址、規模巨大的臺基、氣勢磅礴的石砌護牆、設計精巧的城防設施,以及石雕、陶鷹、卜骨、口簧、玉器等高等級遺物的出土,在中國早期城址中很少發現,也確認了皇城臺宮城的性質。
  • 斬獲中國考古界奧斯卡!山東章丘焦家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經過4月9日全天、4月10日上午的項目匯報和答疑解惑,4月10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由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與博物館學系發掘,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王芬副教授擔任領隊的山東章丘焦家遺址成功入選。接下來就讓姍姍和大家一起聚焦山東章丘焦家遺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