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陝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周魁英出席,介紹切實加大陝西文物保護工作力度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羅文利從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提升服務社會水平、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全省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情況,並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規劃好「十四五」工作,推動文物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26項考古成果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十三五』期間開展主動性考古項目103項、配合基本建設項目540餘項,發掘古遺址、古墓葬1.6萬處(座)、出土文物4萬餘件(組)。」據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介紹,「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30年來,陝西有26項考古成果入選,約佔全國的1/10,特別是近3年來,連續每年有2項入選。高陵楊官寨遺址、西安秦漢櫟陽城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成效初顯
據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周魁英介紹,近年來,陝西組織開展革命文物名錄公布和排查工作,實施「陝南地區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專項調查」,創新性地將文物調查、規劃和保護維修力量整合;實施陝北革命舊址保護修復、延安老城區重點革命舊址環境整治提升等眾多專項工程,中央、陝西省財政投入約5億元文保專項資金實施大批革命文物保護維修工程;挖掘革命舊址內涵策劃展覽陳列,提升革命舊址和紀念館展示陳列水平,推進老舊紀念館改陳布展,支持新建紀念館陳列布展,打造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工程。
同時,我省積極創新革命舊址利用方式,利用窯洞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體驗式窯洞群,通過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價值和內涵打造紅色旅遊品牌線路,設立扶貧公益崗位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建設陝西革命文物大資料庫,推動19家革命紀念館實現線上展出。5年來舉辦革命文物展覽900餘個、開展活動2400餘場次、參觀人數超8000萬,大批展覽引起強烈反響並在全國獲得榮譽。
陝西博物館達325座 年均接待觀眾超4900萬人次
「大批收藏保護展示優秀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博物館、紀念館相繼建成,主體多元、類型豐富和體系完備的省、市、縣、鄉鎮、村五級博物館構架基本形成;截至2020年上半年在省文物局登記備案的博物館共325座,平均每11.7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遠超全國26萬人的平均水平,全省博物館年均接待觀眾超4900萬人次。」
著力提升安防能力,積極推進文物安全大防控體系建設,全省群眾文保員突破8000人,志願者巡查田野文物成為全國試點省;利用北鬥系統、無人機監測等高科技手段開展安全巡查;全國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和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發布平臺落戶陝西,建成全國首個文物消防安全訓練中心。持續加大打擊文物犯罪力度,全國首創打擊防範文物犯罪7項工作機制,公安、文物部門連續8年開展「鷹」系列聯合專項行動,累計破案2823起,打掉犯罪團夥456個,打擊處理犯罪嫌疑人3346人,追繳涉案文物16553件,有力震懾犯罪行為,安全形勢明顯好轉。
積極創新文物出境展覽模式
今年以來,陝西充分發揮以秦兵馬俑等中華文明精神標識為代表的文物資源優勢,創新對外交流方式,努力突破疫情影響,保持與國際合作夥伴的有效溝通,持續增強陝西文物承載的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編輯: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