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我國北方河流陸續進入凌汛期。11月2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當日,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視頻連線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山東、河南、寧夏、陝西省(自治區)水利廳和水利部黃河、松遼水利委員會,分析研判當前凌情發展趨勢和防凌形勢,安排部署本年度防凌工作。
據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消息,11月23日8時30分,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本年度首次流凌,黃河進入2020~2021年度凌汛期,首次流凌日期較常年均值偏晚3天。另據人民日報消息,東北嫩江上遊幹流等江河已封凍,松花江幹流出現流冰,預計嫩江、松花江等將於12月初全部封江。
黃河進入2020~2021年度凌汛期 圖片來源:黃河網
此次視頻會商表示,近年來,雖成功應對了黃河、松花江凌汛,防凌能力穩步提升,但凌汛具有較強突發性,凌情預測不確定性大,統籌防凌工作因素多,防凌形勢不容忽視。
會商指出,黃河寧蒙河段河勢遊蕩多變,小北幹流主槽淤積嚴重,過流能力不足;松花江流域骨幹水庫距離易發凌情江段較遠。黃河、松花江河道邊界條件複雜,氣象預報具有不確定性,凌情預報的預見期和精度尚不能完全滿足防凌調度的需要。同時,防凌調度涉及上下遊、左右岸,關係防凌安全、水資源利用、發電、生態等,統籌調度工作任務艱巨。此外,黃河寧蒙河段和下遊河道內橋梁密集,施工棧橋、浮橋、橋梁橋墩等行洪障礙增大了卡冰壅水的風險;黑龍江、松花江屬冰蓋厚度大、漫灘、分岔、江心島分布較多的寬淺天然河道,防禦難度大。
會商強調,要落實防凌責任,強化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凌責任制。修訂完善預案,結合本年度凌情形勢和近年來防凌經驗,進一步細化實化各項防凌措施,推動落地見效。要精準預測預報預警,加強聯合會商和信息共享,密切監視重大天氣過程及凌情變化,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監視、自動水情測報等科技監測手段。強化工程聯合調度,科學精細調度骨幹水庫,合理調控下洩流量,為平穩封開河創造條件。同時,要統籌供水、灌溉、生態、發電等,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努力實現多贏。
會商還強調,有關省(區)要加強工程巡查,在封開河關鍵期加強重點河段、重點部位的巡查防守,特別是加強跨河橋梁、在建工程和交通道路等的安全監管。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