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普利茲新聞專題攝影獎作品分享

2020-12-21 澎湃新聞

原創 光圈3號 Aperturist光圈

2020年第104屆普利茲新聞獎獲獎名單已公布,其中專題攝影獎獲頒給了美聯社的攝影師錢寧·安南達,穆赫塔爾·汗以及達·亞辛,入圍該單元的還有兩位女性攝影師的作品。

在所有類別的獲獎名單中,還不得不提的是洛杉磯時報,今年拿到了兩項普列策獎,入圍了3組作品。(完整版獲獎名單見文末)

與往年不同,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頒獎現場並沒有香檳慶祝,而是以直播的方式向全世界公布。

普立茲獎執行人達娜·卡內迪的家中 ZOOM 視頻會議

關於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亦稱普利茲新聞獎,是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匈牙利裔美國人約瑟夫·普利茲的遺願設立的獎項,在七八十年代發展成為美國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獎。如今,不斷完善的評選制度已使普立茲獎被視為全球性的一個獎項。

2020 普利茲專題新聞攝影獎

獲獎者:錢寧·安南達(Channi Anand),穆赫塔爾·汗(Mukhtar Khan )以及達·亞辛(Dar Yasin),美聯社

由於印度取消了克什米爾地區的自治,這片有爭議的領土上留下了令人震驚的生活畫面。這是在通訊管制的情況下完成的作品。

2019年3月4日,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南部斯利那加以南的特拉爾村莊,一場槍戰摧毀了房屋的一部分。(達·亞辛)

2019年12月9日,星期一。克什米爾穆斯林信徒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斯利那加的蘇菲·聖謝赫·賽義德·阿卜杜勒·卡迪爾·耶拉尼神廟外祈禱。(穆赫塔爾·汗)

2019年5月31日,星期五。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斯利那加的一次抗議中,一名戴著面具的克什米爾抗議者在向印度警察的裝甲車的引擎蓋上投擲石塊時跳了起來。(達·亞辛)

2019年10月4日,星期五,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郊區斯利那加郊區祈禱後,蒙面的克什米爾人在抗議中大喊口號。(達·亞辛)

2019年5月14日,星期二。印度士兵與學生發生衝突,正在破壞停在一所大學外的摩託車。學生對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斯利那地區加強姦3歲女孩的行為表示抗議。(達·亞辛)

2019年8月9日,星期五。印度警察在空中射擊催淚瓦斯和實彈,以制止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斯利那加舉行的抗議遊行,婦女大喊口號。(達·亞辛)

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斯利那加齋月齋月的第一天,克什米爾穆斯林兒童在齋月的第一天參加聖古蘭經的朗誦課。(穆克塔爾·汗)

2019年8月13日,星期二。印度邊境安全部隊(BSF)士兵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邊界以西約35公裡(22英裡)的阿赫努爾加爾卡爾附近守夜。(錢寧·安南達)

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南部斯利那加以南的特拉爾發生一場槍戰之後,一個克什米爾男孩試圖從一所受損房屋的牆壁上取出子彈。(達·亞辛)

2019年8月8日,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的斯利那加,宵禁期間,一名印度準軍事士兵命令克什米爾人打開他的夾克。(達·亞辛)

2019年2月17日,星期日,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斯利那加舉行的罷工期間,克什米爾邦的一名老人坐在封閉的市場外。(達·亞辛)

2019年12月13日,星期五。一名克什米爾人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達爾湖斯利那加湖的室內下雪時,行走在在積雪覆蓋的人行橋上。(達·亞辛)

2019年9月17日,六歲的克什米爾女孩Muneefa Nazir的右眼被據稱由印度士兵射擊所爆裂的大理石擊中。(穆赫塔爾·汗)

2019年6月27日,星期四。一名受傷的婦女在公交車事故中受傷後,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斯利那加的一家當地醫院的擔架上進行治療。一輛載著學生去野餐的小巴士沿著一條小路落入峽谷,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的喜馬拉雅路,炸死10多人,多人受傷。(達·亞辛)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克什米爾村民在斯利那加印第安人控制的克什米爾以北的哈金村舉行的葬禮遊行中哀悼著11歲男孩Aatif Mir。在克什米爾印度控制的地區發生的三次衝突中,印度安全部隊殺害了五名激進分子和這名11歲的人質。(達·亞辛)

2019年8月23日,星期五。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斯利那加郊區祈禱之後,克什米爾人在抗議新德裡對有爭議地區加強控制,在抗議活動中大喊自由標語。(達·亞辛)

2019年11月10日,星期日。印度先知在印度斯利那加誕辰十周年之際,印度警察警戒克什米爾穆斯林的祈禱活動。穆斯林擠滿了哈扎特巴爾神社,那裡藏有一個被認為是先知穆罕默德鬍鬚頭髮的遺物。(穆赫塔爾·汗)

2019年8月6日,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斯利那加(Srinagar)的宵禁期間,鐵絲封鎖了一條空曠的街道。(達·亞辛)

2019年8月16日,星期五。印度宵禁期間,克什米爾穆斯林在當地清真寺外的街道上祈禱,這是印度士兵的戒備,對印度斯利那加的限制。(達·亞辛)

2019年2月18日,星期一。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南部斯利那加以南的普爾瓦瑪舉行的槍戰中,武裝分子被懷疑躲藏在居民樓內,煙霧滾滾。(達·亞辛)

2020年普利茲專題新聞攝影獎入圍作品①

艾琳·克拉克(Erin Clark)

波士頓環球報

艾琳·克拉克帶著尊重和同理心記錄了在緬因州一個無家可歸併試圖找到新住所家庭的故事。

Patrick Lupien和Mariah LeMieux-Lupien知道他們將被驅逐出緬因州Biddeford的公寓,儘管派屈克(Patrick)的年薪為40,000美元,但他的家庭在美國是一個非常典型,隱形團體的一部分,他們被稱為「無家可歸者」。這個故事說明了當今美國日益嚴重的住房不平等現象。

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這一家人的艱辛之路,從原來的公寓被驅逐出去到居住在露營地,再到無家可歸的庇護所,然後終於找到家園,這個故事讓大家了解到因撫養孩子而處於財務破產邊緣的不安全感和恐慌而提供了一個窗口。

「謝謝你,媽媽。」 女兒說。瑪利亞說,「我真的不知道你為什麼要感謝我。」 「我的孩子們露營時頭頂沒有屋頂,他們仍然心存感激。」 (2019年12月21日)

2020年普利茲專題新聞攝影獎入圍作品②

瑪麗·F·卡爾維特(Mary F. Calvert)

自由攝影師

瑪麗·卡爾維特在《紐約時報》和《雅虎新聞》發表的作品,密切關注了軍隊中的男性作為被性騷擾的倖存者,他們的創傷對他們及其家人的持久影響。

傑克·威廉士(Jack Williams):現年71歲,在過去的50多年裡,他沒有一晚休息好。 威廉士先生回憶說:「如果你報告這件事,沒人會相信你。」 1966年,一位空軍上士中士在新兵訓練營中對傑克·威廉士說,「如果你報告這件事,沒人會相信你」,然後將他強姦了,而其他數十名新兵則睡在隔壁的房間裡。 威廉士立即報告了強姦,後來被冠以同性戀威脅而被趕出軍隊。 ……這些年來,我無法像正常人一樣以正常的方式入睡…我覺得即使我老了,政府也應該承擔起費用。」 (2019年12月31日)

伊森·漢森(Ethan Hanson):現在依然無法工作,退伍軍人事務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的醫生給他開了藥。在明尼蘇達州奧斯丁,他與妻子共用的床旁邊還放著幾把武器,他就這樣睡覺。漢森是在加利福尼亞州彭德爾頓營訓練營期間,在淋浴時遭到性侵犯的海軍陸戰隊新兵之一,像對軍人的許多性侵犯一樣,這是一種欺凌行為,旨在侮辱和恐嚇新人。他和少數幾名新兵一起匯報了這一事件,五天後施暴的操練教練被撤走。此後,舉報的人卻遭到同事的騷擾和報復。漢森的噩夢和驚恐發作開始,他發現自己受了創傷無法勝任工作,最終離開了海軍陸戰隊。(2019年9月10日)

比爾·明尼克斯(Bill Minnix):現年64歲,在1973年加入美國空軍後的幾周被強姦了四次之後顯示「擅離職守」了27天。在軍隊,受害者必須在系統中上報犯罪行為,因此Minnix被迫向其中一位強姦他的長官報告。他說:「對我來說,最困難的事情是,當我有膽量說出我遭受了性侵犯時,我還不得不對強姦自己的人做出回應。」

六個月後,他從服兵役中被賦予了其他榮譽職位。明尼克斯感到很羞愧,他無法告訴家人為什麼他離開了美國空軍,他的家人也很羞愧,因此都沒有問過他。 「我加入空軍,又離開了,我覺得自己的男性氣概被奪走了。這影響了我的婚姻,關係和生活,我不能和朋友保持聯繫。這些年來,我一直沒有意識到那是因為我被強姦的事實在影響著我。2013年,記得我把車開到懸崖上,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2019年9月10日)

作為海岸警衛隊的性侵犯預防應對和恢復計劃的一部分,48歲的希思·菲利普斯及其在美國海軍服役期間遭受性侵犯的記錄視頻於2018年在加利福尼亞諾瓦託的美國海岸警衛隊放映。

菲利普斯是一名美國海軍,現年17歲,當時他在船上遭到同行水手們的恐怖襲擊和性侵犯。「你在喝酒嗎?」 菲利普斯先生回憶起他的話。「你知道未成年人喝酒會惹麻煩嗎?」 他被送回船上的鋪位,幾個月來,他們反覆毆打並強姦了他。當他再也無法承受攻擊時,他試圖吊死自己。(2019年9月10日)

保羅·勞埃德(Paul Lloyd)在17歲時加入了陸軍國民警衛隊。當其他人上床睡覺後的一個晚上,他在淋浴時被強姦。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他在醫院裡呆了十四天。 「對於我的家人,我的工作,對於我自己來說,像是一次徹底的失敗。」 他花了五年時間才告訴家人發生了什麼。勞埃德入睡困難,晚上磨牙。「自被施暴以來,我一直沒有尋求定期的牙科護理,不僅僅是因為經濟困難。我遇到了很多牙科問題,我通常通過拔牙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他說。(2019年9月10日)

比利·喬·卡普肖(Billy Joe Capshaw)在加入美國陸軍時年僅17歲。他的母親為他籤了字,他被送到德國,在接下來的18個月裡,他被他的室友,一位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Jeffrey Dahmer毆打,強姦和折磨。在他出院後,這個人至少犯下了17起謀殺,肢解和一些謀殺案。

卡普肖報告了這次虐待事件,但他說軍隊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有一次,他跳出二層樓的窗戶試圖逃離這名強姦犯,但實際上被另一名士兵拖回房間。Dahmer最終因濫用酒精而被釋放。此後不久,卡普肖被光榮退休並送回家,在那裡他呆了五年。(2019年12月31日)

2020年普立茲獎獲獎名單

公共服務獎:《安克雷奇日報》 由ProPublica協助報導

突發新聞報導獎:《信使日報》

調查性報導獎:《紐約時報》的布萊恩·羅森塔

解釋性報導獎:《華盛頓郵報》

地區報導獎:《巴爾的摩太陽報》

國內報導獎:ProPublica的T. Christian Miller、Megan Rose和Robert Faturechi;《西雅圖時報》的Dominic Gates、Steve Miletich、Mike Baker 和Lewis Kamb

國際報導獎:《紐約時報》

特稿寫作獎:《紐約客》的本·塔布

評論獎:《紐約時報》的尼古拉·漢娜·瓊斯

批評獎:《洛杉磯時報》的克裡斯多夫·奈特

社論寫作獎:《先驅報》的吉爾菲·蓋瑞特

社論漫畫獎:《紐約客》的貝瑞·布裡特

突發新聞攝影獎:路透社

專題攝影獎:美聯社的錢寧·安南達,穆赫塔爾·汗以及達·亞辛

音頻報導獎:This American Life全體員工;《洛杉磯時報》的Molly O』Toole;Vice新聞的Emily Green

原標題:《快訊 | 2020 普利茲新聞專題攝影獎作品分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照片能獲得普利茲新聞攝影獎?
    春春 春熙照相館https://www.pulitzer.org/prize-winners-by-year/2020當地時間2020年5月4日下午3時,第104屆普立茲獎在美國紐約公布。
  • 攝影人夢寐以求的獎項——普立茲獎,你了解嗎?
    攝影界被大眾所公認的攝影最高獎項是:普立茲獎、荷賽、哈蘇國際攝影獎。我相信大部分攝影愛好者對這些獎項應該都聽說過,至少略有耳聞,但是對於這些獎項更深層次的東西可能就不曾接觸,比如它們的起源、發展、創立的初衷,以及現階段對於攝影的的影響。今天我就給大家詳細的說一說普立茲獎的起源及發展事宜。
  • 2018普利茲專題攝影獎:逃離緬甸的羅興亞難民
    4月17日,第102屆普立茲獎揭曉,專題攝影獎被授予路透社全體攝影記者,他們的獲獎作品是關於逃離緬甸的羅興亞族難民的圖片系列。路透社的攝影記者們用圖片呈現出他們逃難的故事。普立茲獎評委會認為這些攝影作品「令人震驚,揭露了羅興亞族難民在逃離緬甸時所面臨的悲慘命運。」圖為2017年9月27日,緬甸若開邦北部,俯瞰被燒毀的羅興亞村莊。(圖:路透社 Soe Zeya)
  • 一周影像資訊|三位印度攝影師獲普利茲專題攝影獎,迪士尼推出漫威...
    通訊管制下的「克什米爾故事」獲2020普利茲專題攝影獎美國東部時間5月4日15時,北京時間5日凌晨,第104屆普立茲獎獲獎名單正式公布。受新冠疫情影響,普立茲獎委員會中的不少資深記者都身處一線,原定於4月20日召開的發布會推遲至5月4日,在普立茲獎評委會主席達娜·卡內迪(Dana Canedy)的家中公布,以視頻的形式通過官網直播。
  • 2020普立茲獎公布:嚴肅媒體依舊是最大贏家
    當地時間2020年5月4日下午3時,第104屆普立茲獎在美國紐約公布。 卡內迪列舉了普立茲獎見證的美國歷史上充滿挑戰的時刻:兩次世界大戰、大蕭條、越南戰爭、馬丁·路德·金和甘迺迪總統被刺事件、911。卡內迪說,「普立茲獎一直以來都在表彰新聞與文學藝術領域內的傑出工作,特別是在困難時刻,普立茲獎的重要性變得更加突出。」 與往年一樣,本屆普立茲獎分為新聞獎與文藝獎。本屆獎項共分22個類別,新增了「音頻報導」這一獎項。
  • 維繫生命的一吻,高壓電線桿上的生死之交,68年普利茲新聞攝影獎
    這是一張1968年普利茲新聞獎的獲獎作品。普立茲獎也被稱為新聞界的諾貝爾。是什麼原因讓這張照片獲得如此的殊榮呢?1968年普利茲新聞獎作品:《生命之吻》1968年,兩名電工蘭道爾·川品與J·D·湯普森奉命進行區域內的電力設施維護,他們登上了高壓電線桿進行操作。
  • 普立茲獎獲獎作品《雪崩》為什麼引起新聞界震動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陳力丹教授和向笑楚、穆雨薇同學最近就去年獲得普利茲新聞特稿獎作品《雪崩:特納爾溪事故》(Snow Fall:The Avalanche at Tunnel Creek)進行了專題討論。
  • 2018普利茲新聞獎獲獎作品欣賞
    ——愛德華·布巴 美國東部時間4月16日下午3時(北京時間17日凌晨),2018年第102屆普立茲獎在哥倫比亞大學揭曉。專題攝影獎,羅興亞難民,路透社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茲(Joseph Pulitzer)的遺願設立。
  • 2020年普利茲新聞獎公布,新增「音頻報導獎」
    記者|楊司奇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5月4日15時,普立茲獎評委會主席達娜·卡內迪(Dana Canedy)通過視頻的形式在官網正式公布了第104屆普立茲獎獲獎名單。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普立茲獎委員會中的不少資深記者都身處一線,因此今年原定於4月20日召開的普立茲獎發布會推遲至5月4日,原定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發布會也轉移至線上舉行。
  • 受疫情影響,近20%美國攝影師轉行以求謀生/普立茲獎獲獎名單公布
    國內疫情形勢向好,國外卻依然嚴峻,攝影工作驟減,近20%美國攝影師考慮轉行謀生;普立茲獎獲獎名單公布,《紐約時報》拿下多個獎項,成大贏家;2020年度地球影像錦標賽結果出爐,張張驚豔視覺;「Architecture 2020」最佳照片揭曉,帶你看世界建築之美;北京時代美術館新展啟動,「在藝術中復甦」群展正在展出……更多詳細內容
  • 2019普立茲獎完整名單公布 普利茲新聞獎獲獎名單
    那麼2019普立茲獎獲獎名單都有誰呢?一起來看看普立茲獎完整名單!2019年普立茲獎獲獎名單(共計14個新聞獎項和7個文學獎項,另外還有兩個特別嘉獎)普利茲新聞獎公眾服務獎《南佛羅裡達太陽哨兵報》2018年2月14日,佛羅裡達的瑪喬麗·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發生槍擊案,17人死亡。
  • 普利茲風向標:輿論監督是「守望者」之主要職責
    《中國記者》2020年第7期封面 2020年度普立茲獎因疫情而罕有地推遲兩周頒布——由原定的4月20日推遲至5月4日。而獲獎文字作品的清一色深度報導(不含社論和評論)以及大面積的輿論監督題材,則體現了普立茲獎對深度內容的一貫推崇以及對新聞媒體社會守望者職責的加持。 此次普立茲獎的另一亮點是原創新聞網站ProPublica再次獲獎,並一連獲得兩項大獎。
  • 職業還是人道:飢餓的蘇丹,攝影師獲得普立茲獎的背後
    1994年,獲得普利茲新聞特寫攝影獎的作品是《飢餓的蘇丹》,攝影師凱文·卡特的代表作之一。這張照片上是一個蘇丹女童,因為過度飢餓,瀕臨死亡,而在她的後面,是一隻禿鷲,虎視眈眈地看著女孩,準備在她倒下後獵食!
  • 二戰題材小說獲普立茲獎
    安東尼·多爾美國當地時間4月20日,普利茲新聞獎公布獲獎結果。美國作家安東尼·多爾的《無法感受的光明》獲得虛構類獎及10000美元獎金。安東尼·多爾曾著有故事集《記憶之牆》和《貝殼集》、小說《關于格雷斯》(About Grace)以及回憶錄《羅馬的四季》等作品。他已經在美國和國外獲得多個文學獎項,包括四次「歐·亨利獎」,三次「小推車獎」、「羅馬獎」、紐約公共圖書館的「年輕獅子獎」,以及美國傑出短篇小說獎等等。
  • 2017年普利茲新聞獎獲獎名單
    2017年普利茲新聞獎獲獎名單今年是普利茲新聞獎的第101個年頭,共有17個組織或個人榮獲了公共服務類、突發性新聞報導類、調查報導類等14個新聞獎項。小編帶你來看看部分獎項的得主吧~《紐約每日新聞》公共服務獎美國著名的庸俗小報,原名《紐約插圖每日新聞》,帕特森創立於1919年。該報是一份只相當於普通報紙一半大小的小型報紙。1925年,發行量突破百萬大關。30年代後,開始改變編輯方針,脫離了小報陣營。
  • 穿越歷史的今天:普立茲獎得主攝影家凱文卡特自殺
    1994年7月27日,普立茲獎得主、南非攝影家凱文.卡特被發現死在自己的小貨車內。這一年,他33歲,正是一個藝術家創造力旺盛的年紀。之前,卡特因為攝影作品「一個挨餓的蘇丹小孩在垂死邊緣掙扎,一隻禿鷹在一旁虎視眈眈,等待小孩死去,好享用一番」而獲得普立茲獎。僅僅三個月後,他便自殺!!有人猜測,他的自殺和這個作品有直接關係。
  • 2014年度普利茲新聞獎獲獎作品賞析
    2014年度普利茲新聞獎獲獎作品賞析 作者:李強 編輯:李強 2014 1/ 40 普利茲新聞獎的獲獎名單現已經完全公布
  • 這名男子拍攝了一張曝光非洲飢餓的照片,獲普立茲獎,因謠言自殺
    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一張名為《飢餓的蘇丹》的照片,這張照片獲得了普利茲新聞獎。其背後的故事讓人扼腕嘆息。《飢餓的蘇丹》由一位名叫凱文·卡特的攝影師拍攝。他憑藉這張照片獲得了1994年普利茲特寫新聞攝影獎,但他也在獲獎四個月後自殺身亡。原因令人憤怒。卡特的父母是從英國移民到南非的。作為一個年輕的卡特,他很同情非洲人。
  • 2020年索尼世界攝影獎作品欣賞
    2020年索尼世界攝影獎作品欣賞2020年索尼世界攝影大賽獲獎作品的數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該獎項已成為全球頂級攝影比賽之一。比賽的四個分區共收到超過34.5萬張圖片,從非洲的野生動植物到南美洲的抗議者,獲獎的照片都是世界各地生活的美麗一瞥。「太極圖」©李國非,中國,公開賽,自然世界和野生動物獎得主,2020年索尼世界攝影獎。
  • VR改變了新聞的定義?機器人能獲普立茲獎?
    5月5日,由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融媒體網共同主辦的「2016未來媒體沙龍之社交媒體時代的新聞規範與創新」專場,分別從學界、業界的角度,探討了在公民新聞、VR新聞、機器人新聞、融合新聞語境下新聞定義的嬗變,以及網絡新聞的寫作規範等話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劉婧婷主持了本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