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司奇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5月4日15時,普立茲獎評委會主席達娜·卡內迪(Dana Canedy)通過視頻的形式在官網正式公布了第104屆普立茲獎獲獎名單。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普立茲獎委員會中的不少資深記者都身處一線,因此今年原定於4月20日召開的普立茲獎發布會推遲至5月4日,原定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發布會也轉移至線上舉行。
達娜·卡內迪表示,這場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前所未有地彰顯了新聞業在公共服務之中的使命」,也讓我們看見了艱難時期「文學藝術在人類精神領域的表達和引領力量」,鼓舞我們度過這「恐懼與不安的時刻」。在公布獎項前的致辭中,卡內迪提到,第一屆普立茲獎是在1917年6月公布的,恰好處於1918年大流感暴發前夕,她列舉了普立茲獎所見證的美國歷史上充滿挑戰的時刻: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馬丁·路德·金和甘迺迪總統被刺事件、「9·11」事件等等。她說,「毫無疑問,我們今天是在一個極具挑戰的時刻公布普立茲獎」,「特別是在困難時刻,普立茲獎的重要性變得更加突出」。
1918年大流感。
普立茲獎涵蓋新聞獎與創作獎兩個大類,但與往年不同的是,本屆普立茲獎在原有獎項的基礎上新增了「音頻報導獎(Audio Reporting)」。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的信息傳播方式都在發生快速而深刻的變革,普立茲獎的這一調整也可見出評委會對新媒體生態所作探索的肯定。
這場全球性的災難正在某種程度上重新定義著新聞業。在普立茲獎官網日前刊出的《報導新冠病毒》(Covering COVID-19)一文中,作者凱蒂·格雷(Katti Gray)寫道:「新冠病毒本身已經全面影響了新聞人在何處工作、如何工作。」
根據普立茲獎評審流程,作者和媒體對作品的申報作品多發表於2019年,因此本屆普利茲新聞獎的獲獎名單中沒有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的報導,但它們仍有機會參與下一屆評選。普立茲獎評委會將在晚些時候尋找合適時機親自表彰本屆獲獎者。同時,董事會還宣布選舉了兩位聯合主席:美國非營利新聞調查機構ProPublica主編Stephen Engelberg和美國邁阿密先驅報(Miami Herald)董事、發行人兼執行主編Aminda Marqués Gonzalez。
【新聞獎】
突發新聞報導獎
獲獎作品:《貝文赦免被定罪殺手,此人兄弟為他主持了競選籌款活動》等系列報導(Bevin pardons include convicted killer whose brother hosted campaign fundraiser for him)
機構/作者:《信使日報》(The Courier Journal)
對美國肯塔基州前州長馬特·貝文離職前所採取的大赦行動進行的迅速報導,揭示了該過程如何充滿不透明、種族差異和違反法律規範等問題(該報導原本參與本地報導獎評選,被評委會轉至該類別)。
調查性報導獎
獲獎作品:《他們被騙了:不計後果的貸款如何摧毀了一代計程車司機群體》(『They Were Conned』: How Reckless Loans Devastated a Generation of Taxi Drivers)
機構/作者:《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布萊恩·羅森塔(Brian M. Rosenthal)
這篇對紐約計程車行業內幕的調查報導,揭露了貸款機構如何讓弱勢司機群體背負大額掠奪性貸款並從中獲利的真相。這一系列事件促使州政府和美國聯邦政府對此展開全面調查和整治。
解釋性報導獎
獲獎作品:《2℃:超越極限》(2℃:Beyond the Limit)
機構/作者:《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這是一組開創性的系列報導,《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與數據,用科學的方式清晰呈現出了氣候變暖給地球帶來的可怕影響。
地區報導獎
獲獎作品:《馬裡蘭州議員要求對馬裡蘭大學醫療系統董事會進行改革,提及對Pugh市長等人的交易存在「嚴重擔憂」》等系列報導(Maryland lawmakers seek UMMS board reform, citing 'serious concerns' over deals for Mayor Pugh, others)
機構/作者:《巴爾的摩太陽報》(The Baltimore Sun)
該報對巴爾的摩市長與其協助監督的公共醫療體系之間的利益和財政關係進行了一系列有影響的闡釋性報導。
國內報導獎
(共有兩組作品獲獎)
(1)
獲獎作品:《分析錯誤與監管失效:波音公司和聯邦航空局如何為不可靠的737 MAX頒發合格證書》等系列報導(Flawed analysis, failed oversight: How Boeing, FAA certified the suspect 737 MAX flight control system)
機構/作者:《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的多米尼克·蓋茨(Dominic Gates)、史蒂文·米萊蒂奇(Steve Miletich)、麥可·貝克(Mike Baker )和路易斯·凱姆(Lewis Kamb)
報導突破性地揭示了導致波音737 MAX發生兩場致命空難的設計缺陷,以及其中政府監管的失職。
(2)
獲獎作品:《與艦作戰:一艘戰艦上因艦隊自身所引發的死亡與勇氣》等系列報導(Fight the Ship: Death and valor on a warship doomed by its own Navy)
機構/作者:ProPublica的克利斯汀·米勒 (T. Christian Miller)、 梅根·羅斯(Megan Rose)和羅伯特·法圖瑞奇(Robert Faturechi)
在太平洋上發生了一系列毀滅性的海難後,該報導深入調查報導了美國海軍第七艦隊。
國際報導獎
獲獎作品:《俄羅斯如何在國外牟利》(How Russia Meddles Abroad for Profit: Cash, Trolls and a Cult Leader)
機構/作者:《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通過一系列故事揭示性地報導了俄羅斯貿易經濟。
特稿寫作獎
獲獎作品:《關塔那摩灣的至暗秘密》(Guantanamo's darkest secret)
機構/作者:《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本·塔布(Ben Taub)
該報導講述了一名被關押在關塔那摩灣拘押中心長達十多年男子的悲慘經歷,描述了他如何被綁架、遭受酷刑折磨以及被剝奪自由的遭遇,文章融合了現場報導和飽含感情的筆法,用細緻入微的視角呈現了美國更為廣泛的反恐戰爭。
評論獎
獲獎作品:《當我們所構想的民主寫在書面上時並不是真正的民主,是非裔美國人的爭取才使之成為現實》(Our democracy’s founding ideals were false when they were written. Black Americans have fought to make them true)
機構/作者:《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尼古拉·漢娜·瓊斯(Nikole Hannah-Jones)
該作品發表於《紐約時報》啟動的「1619項目」中,是其中一篇內容全面、深刻並帶有個人色彩的文章,將被奴役的非洲人放置在了美國故事的核心之中。「1619項目」得名於1619年首批非洲黑奴在當時的英屬殖民地維吉尼亞上岸,該項目旨在重新定義美國對奴隸制歷史的理解,引發公眾對國家建立和革命的討論。不過該項目遭到了一些人的不滿,在該獎項的推特評論區也有較多對種族問題的爭議。
批評獎
獲獎作品:《批評家筆記: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充滿風險的改造計劃好像出現了一些麻煩》等系列報導(Critic’s Notebook: Troublesome signs in LACMA’s risky reorganization plan)
機構/作者:《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的克裡斯多夫·奈特(Christopher Knight)
該獎項表彰一位批評家為社區做出的傑出貢獻。獲獎者克裡斯多夫·奈特通過一系列專業又有力量的文章,對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的擬定改革方案進行了批評建議,並解釋了這些建議對該博物館的使命帶來的影響。
社論寫作獎
獲獎作品:《無定罪身亡:消除公共信息法中的危險漏洞》(Death Without Conviction: Close dangerous loophole in public information law)
機構/作者:美國德克薩斯州《帕勒斯坦先驅報》(Palestine (Tx.) Herald Press)的吉爾菲·蓋瑞特(Jeffery Gerritt)
該系列社論揭露了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個縣級監獄內預審犯人令人震驚的死亡事件,反映了這種現象在該州逐漸上升的趨勢,並對那些試圖掩蓋這些不該發生的悲劇的當地治安官和司法機構進行了勇敢質疑。
社論漫畫獎
獲獎作品:《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一系列封面及插圖
機構/作者:《紐約客》(The New Yorker)撰稿人貝瑞·布裡特(Barry Blitt)
該系列作品以極具迷惑性的甜美水彩風格和看似溫和的人物漫畫諷刺了川普政府的不同人物和各種各樣的政策。
專題攝影獎
機構/作者:美聯社的錢尼·阿南德(Channi Anand)、那圖塔·汗(Nukhtar Khan)和達爾·雅辛(Dar Yasin)
這三位攝影師都出生在當地,並且在一種通訊管制的情況下完成。他們以令人震驚的照片揭示了克什米爾爭議領土上被印度重新剝奪自由的民眾生活。作者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不是我拍攝的別人的故事,只是我的故事」。
音頻報導獎
獲獎作品:播客《這樣的美國生活》(This American Life)第688集《出局的人群》(The Out Crowd)
機構/作者:《洛杉磯時報》的《這樣的美國生活》播客製作團隊,以及該報記者莫莉·奧圖爾(Molly O』Toole)、Vice新聞的自由撰稿人愛米莉·格林(Emily Green)
作品《出局的人群》(The Out Crowd)針對被川普政府「留在墨西哥」(Remain in Mexico)政策影響的人們作出了充滿揭示性的新聞報導。
公共服務獎
獲獎作品:《無法無天:阿拉斯加三分之一的村莊沒有當地警察》等系列報導(Lawless: One in three Alaska villages have no local police)
機構/作者:《安克雷奇日報》(Anchorage Daily News)和ProPublica
該系列報導揭示了阿拉斯加三分之一的村莊沒有警察保護的問題,報導認為當局應承擔這幾十年的失職責任,報導後,資金開始流入當地,立法也發生了變革。
【創作獎】
戲劇獎
戲劇獎授予了麥可·R·傑克遜(Michael R. Jackson)的音樂劇《一個奇怪的循環》(A Strange Loop)。這部形上學的音樂劇追溯了藝術家將身份、種族和性意識轉化為對人類普遍恐懼和不安全感的沉思的創作過程,這些問題一度將他推到文化主流的邊緣。
歷史獎
歷史獎授予了卡勒布·麥克丹尼爾(W.Caleb McDaniel)的《自由的甜蜜滋味:美國奴隸制和賠償制度的真實故事》(Sweet Taste of Liberty: A True Story of Slavery and Restitution in America)。該作品深入研究了一個19世紀婦女在綁架和再奴役中倖存下來並起訴其綁架者的故事,並對黑奴賠償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傳記獎
傳記獎授予了班傑明·莫斯(Benjamin Moser)的《桑塔格:她的生活和工作》(Sontag: Her Life and Work)。這是一部悲情而優雅的作品,它捕捉到了作家桑塔格的天賦和人性,同時也捕捉到了她的嗜好、曖昧的性取向與易變的熱情。
詩歌獎
詩歌獎授予了傑裡科·布朗(Jericho Brown)的《傳統》(The Tradition)。這是一部精巧的詩集,兼具精緻性和歷史感,喚起人們對易受敵意和暴力傷害的身體的關注。
非虛構圖書獎
非虛構圖書獎授予了安妮·博伊爾(Anne Boyer)的《不死者:疼痛、脆弱、死亡、醫學、藝術、時間、夢想、數據、疲憊、癌症和治療》(The Undying),這是一份關於疾病的殘酷和美國癌症治療體系資本主義運作機制的難忘敘述。該獎同時授予了格雷格·格蘭丁(Greg Grandin)的《神話的終結:從前線到邊界牆,在美國的心靈中》(The End of the Myth: From the Frontier to the Border Wall in the Mind of America)。這本書探討了美國無限擴張的神話,並為思考當前的政治事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背景。(由評委會從「美國歷史」類別中移出)
音樂獎
音樂獎授予了安東尼·戴維斯(Anthony Davis)的《中央公園五號》(The Central Park Five),這部一部充滿勇氣的歌劇作品,於2019年6月15日在長灘歌劇院首演,以強有力的聲樂創作和敏感的管弦樂編曲巧妙地將一個臭名昭著的當代不公事例轉化為同情和希望。
小說獎
小說獎授予了科爾森·懷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的《五分錢男孩》(The Nickel Boys)。小說以簡潔而令人心碎的筆觸講述了吉姆·克勞時代,佛羅裡達州一所少年教養院裡發生的虐待案,展現了一個關於人之堅韌、尊嚴與救贖的有力故事。
除了新聞獎和創作獎,今年還有一個特別獎項,頒給了美國記者、社會學家艾達·貝爾·韋爾斯(Ida B.Wells)。她於1909年創建了美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反對黑人與白人分開遊行,為爭取平等的女性選舉權而努力。
參考連結:https://www.pulitzer.org
作者|楊司奇
編輯|羅東
校對|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