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領日報|2020年普利茲新聞獎公布、哈佛:疫情或有新一輪爆發

2020-12-11 京領新國際

學術科研

歐洲根據已知基因序列合成新冠病毒,

助力疫苗開發

當地時間5月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Rapid reconstruction of SARS-CoV-2 using a synthetic genomics platform。該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首次在試驗中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

研究團隊指出,化學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還可以對單個基因進行遺傳修飾和功能表徵,從而爭取時間對疫情暴發做出快速反應。(來源:澎湃新聞)

海外大學

華盛頓大學推AI模型:

可對論文觀點進行事實核查,文獻查重

近日,華盛頓大學和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開發出了一種AI系統,稱為VeriSci,該系統可以自動對科學觀點進行事實核對。

據這篇名為《Fact or Fiction: Verifying Scientific Claims》的論文介紹,這套AI系統不僅可以識別支持或反對研究觀點的摘要,還可以從摘要中提取證據,為自己的預測提供論證。對論文中的觀點進行事實核查,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即可以幫助解決科學文獻的重複問題。

「科學事實核查提出了一系列獨特的挑戰,拓展了神經模型在複雜語言理解和推理方面的局限性。儘管規模很小,但利用SciFact對VeriSci進行訓練,比根據維基百科文章和政治新聞構建的事實檢查數據集進行訓練,性能更好。」(來源:澎湃新聞)

MIT: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想法應更大膽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雖然我們的地球大氣中氫氣含量微乎其微,但微生物可以在100%的氫氣氛下生存和生長。因此,可能孕育外星生命的系外行星環境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加豐富多樣。

MIT行星科學教授薩拉·西格爾(Sara Seager)及同事利用大腸桿菌和酵母分別代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實驗室內做了生長實驗。

他們將培養的大腸桿菌和酵母暴露在100%的氫氣氛下,發現二者可以正常繁殖,只是繁殖速度比在空氣中慢。若大腸桿菌之類的微生物真的在富氫行星上存活,便會產生各種氣體,有些可以作為潛在的生物記號,積累到可觀的程度,便能通過大氣光譜被檢測到。(來源:澎湃新聞)

哈佛大學最新預測模型:

疫情或有一輪更嚴重暴發

近日,哈佛大學 T.H.Chan 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者基於美國數據進行建模研究,探究了未來數年時間裡,保持社交隔離對疫情發展的影響,模型結果顯示,一次性的隔離並不足以讓這場全球疫情大流行得到完全控制,保持社交隔離的措施可能在 2022 年前,都有必要以間歇性的方式持續進行。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疫情出現時間較短,研究人員還未能完全弄清楚病毒和傳播特性,目前的掌握程度依然有限,該模型只是基於現有的研究成果,以及一個重要的前提——缺少有效的疫苗和治療手段。(來源:DeepTech)

國內大學

重慶大學校長透露:

近20所大學將組成高校聯盟

近日,重慶大學校長張宗益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重慶大學、四川大學正聯合重慶、四川多所知名高校,推動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

張宗益表示,首先能夠讓兩地高校由競爭變為競合,其次可以讓資源、資金、人才流動暢通起來;並且可以形成規模效應。

據了解,重慶大學在高校聯盟建設上已經有過嘗試,並取得了良好效果。2010年重慶大學牽頭組建了重慶市大學聯盟,目前已經從5所高校發展到7所高校,聯盟學校間學生學分互認,解決了重慶各高校彼此學科布局空缺的問題。(來源:人民網)

專業就業

2020年普利茲新聞獎公布,

新增「音頻報導獎」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5月4日15時,普立茲獎評委會主席達娜·卡內迪(Dana Canedy)通過視頻的形式在官網正式公布了第104屆普立茲獎獲獎名單。

達娜·卡內迪表示,這場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前所未有地彰顯了新聞業在公共服務之中的使命」,也讓我們看見了艱難時期「文學藝術在人類精神領域的表達和引領力量」,鼓舞我們度過這「恐懼與不安的時刻」。

普立茲獎涵蓋新聞獎與創作獎兩個大類,但與往年不同的是,本屆普立茲獎在原有獎項的基礎上新增了「音頻報導獎(Audio Reporting)」。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的信息傳播方式都在發生快速而深刻的變革,普立茲獎的這一調整也可見出評委會對新媒體生態所作探索的肯定。(來源:新京報)

中國網際網路報告:

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

4月28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增長110.2%,佔網民整體的46.8%。2020年初,全國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2.65億在校生(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19》)普遍轉向線上課程,用戶需求得到充分釋放。

面對巨大的在線學習需求,在線教育企業通過發布免費課程、線上線下聯動等方式積極應對,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多個在線教育應用的日活躍用戶數達到千萬以上。(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2020年普利茲新聞獎公布,新增「音頻報導獎」
    記者|楊司奇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5月4日15時,普立茲獎評委會主席達娜·卡內迪(Dana Canedy)通過視頻的形式在官網正式公布了第104屆普立茲獎獲獎名單。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普立茲獎委員會中的不少資深記者都身處一線,因此今年原定於4月20日召開的普立茲獎發布會推遲至5月4日,原定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發布會也轉移至線上舉行。
  • 2018年普利茲新聞獎公布完整名單
    美國東部時間4月16日下午3時(北京時間17日凌晨),2018年第102屆普立茲獎在哥倫比亞大學普揭曉,負責人達納·坎迪公布了獲獎結果。《紐約時報》的Jodi Kantor 和Megan Twohey、《紐約客》的Ronan Farrow,因對於女性性侵的相關報導,獲得了普利茲新聞獎中分量最重的「公眾利益服務獎」。普利茲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也是全世界新聞人關注的焦點。
  • 2017年普利茲新聞獎獲獎名單
    2017年普利茲新聞獎獲獎名單今年是普利茲新聞獎的第101個年頭,共有17個組織或個人榮獲了公共服務類、突發性新聞報導類、調查報導類等14個新聞獎項。2017年《紐約每日新聞》和新聞調查網站ProPublica獲得普利茲公共服務獎,它們的報導揭露了警方濫用法律迫使數百人,其中大多是少數族裔放棄其房屋的黑幕。《紐約時報》國際報導獎、特稿獎《紐約時報》有時簡稱為「時報」是一份在美國紐約出版的日報,在全世界發行,有相當的影響力,美國高級報紙、嚴肅刊物的代表,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 2019普立茲獎完整名單公布 普利茲新聞獎獲獎名單
    普立茲獎也稱為普利茲新聞獎。 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茲(Joseph Pulitzer)的遺願設立,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發展成為美國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獎。
  • 2014年度普利茲新聞獎獲獎作品賞析
    2014年度普利茲新聞獎獲獎作品賞析 作者:李強 編輯:李強 2014 1/ 40 普利茲新聞獎的獲獎名單現已經完全公布
  • 受疫情影響,近20%美國攝影師轉行以求謀生/普立茲獎獲獎名單公布
    國內疫情形勢向好,國外卻依然嚴峻,攝影工作驟減,近20%美國攝影師考慮轉行謀生;普立茲獎獲獎名單公布,《紐約時報》拿下多個獎項,成大贏家;2020年度地球影像錦標賽結果出爐,張張驚豔視覺;「Architecture 2020」最佳照片揭曉,帶你看世界建築之美;北京時代美術館新展啟動,「在藝術中復甦」群展正在展出……更多詳細內容
  • 2020普立茲獎公布:嚴肅媒體依舊是最大贏家
    當地時間2020年5月4日下午3時,第104屆普立茲獎在美國紐約公布。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的獎項不再是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頒出,也沒有像往常一樣舉辦媒體人匯聚一堂的午餐會,而是在普立茲獎執行人達娜·卡內迪的家中公布,以視頻方式向全世界直播。 在公布獎項之前,卡內迪以沉穆的聲音說,「毫無疑問,我們今天是在一個極具挑戰的時刻公布普立茲獎的。」她又說,「但有趣的是,第一屆普立茲獎是在1917年6月公布的——就在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爆發前不到一年。」
  • 2018普利茲新聞獎獲獎作品欣賞
    一個攝影家知道在花朵後面有全世界的苦難,經由這朵花,他可以觸碰到別的東西。
  • 普利茲風向標:輿論監督是「守望者」之主要職責
    本號標題略有修改,以利傳播。原題:《輿論監督成主角 深度報導為標配/解讀2020普利茲新聞獎》,雜誌刊登時改題:《國外媒體深度報導發展趨勢:鼓勵挖掘解釋 著重系列報導》。 《中國記者》2020年第7期封面 2020年度普立茲獎因疫情而罕有地推遲兩周頒布——由原定的4月20日推遲至5月4日。
  • 2020 普利茲新聞專題攝影獎作品分享
    原創 光圈3號 Aperturist光圈2020年第104屆普利茲新聞獎獲獎名單已公布,其中專題攝影獎獲頒給了美聯社的攝影師錢寧·安南達,穆赫塔爾·汗以及達·亞辛,入圍該單元的還有兩位女性攝影師的作品。
  • 全球最著名新聞獎——普立茲獎的獲得者原來是他
    1943年因為二戰中的一優秀報導,韋勒榮獲全球最著名新聞獎——普立茲獎。韋勒是過戰結束後第一個(1945年)踏上日本長崎的美戰記者、也是第一個目擊長崎遭原子彈襲擊化成廢墟後悲慘場景的老國記者。當時他的長篇現場報導遭到了美軍司令(也是駐日軍的最高統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的多年封殺;直到他死後3年(2005年),在紀念長崎核慘案60周年之際,他那令世人恐懼無比的文字才在其兒子的幫助下,得以公開發表。1941年4月6日,德軍人侵希臘前半個小時,韋勒逃離了希北部最危險的地方塞薩羅尼基港,乘一條小漁船到了希臘首都雅典。
  • 新一輪疫情爆發亞洲如臨大敵,香港新加坡「旅遊氣泡」被戳破
    亞太日報 京安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原定於11月22日(周日由於新冠病毒的新一輪爆發,現在,整個亞洲都如臨大敵。值得注意的是,此輪爆發中,香港有13例病例的傳播源未知,追蹤效果不佳,引發了人們對疫情可能升級的擔憂。由於確認病例達到破紀錄的2418例,日本也於周六提高了警戒級別,將暫停疫情特別嚴重地區的國內旅行。
  • 維繫生命的一吻,高壓電線桿上的生死之交,68年普利茲新聞攝影獎
    這是一張1968年普利茲新聞獎的獲獎作品。普立茲獎也被稱為新聞界的諾貝爾。是什麼原因讓這張照片獲得如此的殊榮呢?1968年普利茲新聞獎作品:《生命之吻》1968年,兩名電工蘭道爾·川品與J·D·湯普森奉命進行區域內的電力設施維護,他們登上了高壓電線桿進行操作。
  • 攝影人夢寐以求的獎項——普立茲獎,你了解嗎?
    1、起源:談到普立茲獎那就不得不說一說約瑟夫 · 普利茲。約瑟夫 · 普利茲,1847年出生於匈牙利。年輕時參加過美國南北戰爭,戰爭結束後,普利茲加入了美國籍留在了美國,並成為了一名報社記者。憑藉著自己的天賦和努力,他成為了這家報社的總編輯。1878年,普利茲創辦了自己的報紙--《聖路易快郵報》。他經常發表文章揭露社會黑暗現象,報紙在當地大受歡迎,給普利茲帶來了財富。
  • 新一輪疫情爆發 泰國羅勇府旅遊受挫
    泰國網報導,日前,泰國羅勇府被曝突增近30例新冠確診患者,病毒傳播場所主要是當地一地下賭場。27日羅勇確診病例再次爆發式增長,截至27日當地已累計確診85例,羅勇一躍成為泰國新一輪疫情中確診人數第二多的府域,僅次於龍仔厝府。 受疫情影響,羅勇旅遊業遭到不小地打擊,羅勇知名娛樂區Ratbumrung路一條街在疫情爆發後也遭「冷落」。
  • 第30屆中國人大新聞獎揭曉 光明日報4件作品獲一等獎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14日在京舉辦第30屆中國人大新聞獎評選結果發布會。來自報紙、通訊社、電臺、電視臺、新聞網站和人大報刊的271件作品獲獎。其中,特別獎4件,一等獎56件,二等獎90件,三等獎121件。光明日報4件作品獲得一等獎。
  • 全球新冠疫情日報—2020年3月13日|鮑裡斯·詹森|國際貨幣基金...
    一、全球新冠疫情數據全球疫情數據。截至2020年3月13日12時,全球共114個國家爆發了新冠疫情。聽證會指出,疫情爆發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依靠中國進口產品的小公司在經濟危機中掙扎。此外,諸如餐館和旅遊公司之類的小企業正受到錯誤信息和仇外心理的影響。聽證會聽取了新冠疫情對小公司的影響,探討了相關措施和實踐建議,以對全球大流行病做好準備並做出響應。
  • 香港新一輪疫情爆發:學校成重災區!通關還有望嗎?
    7月7日,香港新冠疫情發生逆轉,單日新增確診14宗,當中有9宗是本地個案。港府方面緊急確認新增患者的行動軌跡,看圖只剩一個感覺:分布也太廣了吧!要命的是,疫情爆發在食肆、小區、學校、安老院這些人群集中地,有患者還去過迪士尼。
  • 盧森堡公布新一輪新冠疫情限制措施,要求餐廳酒吧停業。相關措施將...
    盧森堡公布新一輪新冠疫情限制措施,要求餐廳酒吧停業。相關措施將在周四起生效。 文/星晴2020-11-23 21:24:24來源:FX168 亞洲交易博覽:每日抽獎,註冊有禮>
  • 全球新冠疫情日報—2020年3月17日
    一、全球新冠疫情數據全球疫情數據。截至2020年3月17日12時,全球共155個國家爆發了新冠疫情。法令內容包括撥款12億歐元給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提供半薪休假,或領取補貼僱傭保姆照看子女;年營業額200萬歐元以下企業暫停繳稅;向正在失業人員提供9個星期保障性收入;向健康部緊急撥款僱傭醫務專業人員加強港口機場等地防疫檢驗;授權各大區政府暫停2020年抵押貸款還款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