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浮躁,去京都的寺院聽雨、看楓、靜靜心

2020-12-11 ELLEMEN睿士

從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始,日本佛教重心也從奈良轉移至了京都。平安時代大約延續了四百年左右,其中最澄、空海東渡,將天台宗和真宗帶回日本,並在京都開山立寺;而後淨土信仰發展,源信禪師創立淨土真宗(號視鸞),信眾中藤原賴道建造了平等院鳳凰堂,供奉阿彌陀佛;又有榮西禪師兩入宋,回日創立臨濟宗,京都也多了禪宗寺院。

京都佛寺眾多,如果時間充足,完全不必依著旅遊觀光手冊,無頭蒼蠅般走哪兒算哪兒,都不至於空手而歸。資深的觀光者會依櫻花、楓葉等不同時令挑選佛寺,12月初楓葉漸凋,茶花正好,去銀閣寺賞白茶花就是很好的選擇;或者乾脆以拜謁朝聖為線路,走三十三觀音,或十二藥師、六阿彌陀,順便攢朱御印也不錯。

侯孝賢為了在《聶隱娘》中還原唐朝,選了京都嵐山的大覺寺做外景地。從電影中辨認出大覺寺的殿堂迴廊,就覺得侯孝賢有眼光。大覺寺高古、清朗,其氣質相當吻合電影背景。大覺寺原本是嵯峨天皇的離宮,用中國的例子來打比方就相當於圓明園。

常寂光寺是京都著名的賞楓地之一

事實上,大覺寺偏居於嵐山一角,並不太容易找到,遊客從嵐山站下車,多徑直去往天龍寺看庭院。我第一次去大覺寺,也是誤打誤撞,從天龍寺後竹林走出,穿過了落柿舍,又拐去了常寂光寺閒逛了半天。那天也是幸運,恰逢京都大雪,走到常寂光寺時只覺雪天中的古剎有一番難以言說的情境。

大覺寺迴廊

 

出了常寂光寺已「沉醉不知歸路」,乾脆一路亂走,來到了大覺寺。寺一側的小路通往大澤池,可我們已過了進入最遲時間,從外邊也看不到裡面的面貌。雖然只得訕訕遊寺,卻不覺失望,因為大覺寺比我們之前京都、嵐山一路逛過的其他寺院都好。寺中迴廊曲折,繞著繞著,眼前豁然一片水天之色,見到了大澤池。這種感受很難名狀。此時雪已停,但並未放晴,天色灰濛濛的不知是因為天陰還是臨近暮色,但湖光瀲灩,山色空濛,真是好看。

落雪後的大澤池

大澤池好看,是因為水光如巨大的鏡面反射四周景物。秋冬楓葉季節,夜晚亮燈開放賞遊,名為「真紅之鏡」。大澤池之所以水平如鏡,或因人工開鑿之故,原模仿中國洞庭湖的池泉船式庭園建造,在湖四周夾雜栽種櫻花與楓葉,之後就形成了春秋兩季絕景。

 

後來,讀舒國治的《門外漢的京都》,發覺舒國治也去過大覺寺,是在某個夏日清早,坐上輛公交車就去了,到時恰好遇到暴雨,他就在湖畔亭子裡歇息,一邊聽著雨聲、蟲鳴。我試著去找舒國治提到的亭子,但沒找到,就在岸邊找個地方坐下,那次恰逢櫻花季,湖四周櫻花倒映,水氣氤氳,溼潤潤如暈染,像董源筆下淡墨輕嵐的江南景色。

 

大覺寺

地址: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大澤町4號

 

常寂光寺

地址: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小倉山小倉町3號

西芳寺就在京都嵐山邊上,拜謁手續繁多,宛如一道道考驗虔誠之心的關卡。首先,須以往返明信片方式預約,填上參觀日期(可多填幾個日期備選)、人數,以及回程地址和收件人姓名,貼上郵票,寄去寺院。寺院會將明信片回執遞迴,參觀時憑回執入院。

參觀西芳寺每日上下午各一批,皆限制人數。走進佛殿,還是烏泱泱一片人,大家都赤腳盤坐著抄經,抄完一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方能入院參觀。

我原以為,抄經對從小描過紅練過字的中國遊客來說不是難事,真寫起來才覺艱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不算標題256個字,並不多。可現代人寫字習慣連筆,或行書或草書,越快越好,而經文是正楷,一筆一畫,少半點功夫就不行,且毛筆又總不受控制,稍不慎就塗到筆畫外。我描摹著,時間仿佛在一筆一畫中放大了數倍,紙上空心的經文就如一個個牢籠,框束了筆墨,也禁錮了四處遊走的心猿,讓人不得不收拾心情,靜下來。

 

抄經的作用就在於此。遊客入寺院,心情或興奮、或浮躁,面對百千年的古老庭院,難免走馬觀花,難以窺其精華。而抄經讓人平靜,心平靜則專注,感受力也隨之放大,再入庭院,一花一葉皆蘊藏無限生機。

夢窗疏石

 

西芳寺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原是奈良時代天平年間由僧侶行基在京都附近所建的四十九所寺院之一,五百多年裡逐漸荒廢。1339年,夢窗疏石改建了庭院,重振西芳寺。夢窗疏石是日本禪宗大師,他在西芳寺中融入了兩種新形式的庭院,一是下部以黃金池為中心的庭院,樹林圍繞池塘,所謂的池泉回遊式庭院;另一是上部洪隱山枯山水庭院,由石組構成,為日本最早的禪宗式庭院。

 

禪宗傳入日本並興盛是在十二世紀,榮西大師兩次入宋,參謁天台山萬年寺虛庵懷敞禪師,承襲臨濟宗黃龍派的法脈,而後回日本開創了臨濟宗。從時間上看,禪宗在日本興盛晚於天台宗、淨土宗、密宗等流派,卻融入日本文化之中,影響了茶道、花道、繪畫、料理等等,並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幽玄、空寂、閒寂的美學

 

我去過京都許多佛寺庭院,其中最著名的金閣寺、銀閣寺庭院,由足利幕府分別建造於夢窗圓寂46年後和138年後。同樣屬於禪宗庭院的,著名的如龍安寺庭院、大德寺庭院、南禪寺庭院等等;同樣出自夢窗疏石之手的天龍寺庭院我也去過。可相比之下,西芳寺真是另一番風味,它完全和日本庭院所代表性的精緻、靜美無關,它古樸、原始而自然,似乎完全不借人工。

西芳寺庭院中有100多種苔蘚,生長了八百年以上,也因此稱為「苔寺」。庭院中,滿眼皆綠色,泥土、山石、樹幹上,如鋪上了厚厚的綠色地毯。這些植被似乎有一種將時間變得粘稠而緩慢的魔力,整個庭院中,除了池塘中巨大的錦鯉慢悠悠的浮上水面吐氣,一切都在靜止中。

西芳寺中的苔蘚有八百多年的歷史

我走在庭院中,切切實實感受周遭的一切,泥土、苔蘚的味道,山石、樹皮的觸感等等,可又總覺模糊,難以將庭院看得真切,陽光被樹林過濾,灑下時如一層光霧,薄而曖昧。我依稀見到了一隻白鶴正在林間起舞,再揉揉眼睛看,白鶴已不知去向。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

在鈴蟲寺伴著蟲鳴聲聽禪

西芳寺不遠處,另有一座鈴蟲寺。寺內有一室,沿著牆放了許多裝滿鳴蟲的玻璃柜子。我跟著遊客們席地而坐,伴著蟲鳴聲聽禪師說禪。我的日語能力尚無法明白禪師的機鋒,且混在其中,邊上人笑我也跟著笑。禪宗不立文字,語言不應該隔閡,萬物皆有佛性,蟲鳴聲沉穩、切實,似金屬色澤,我若有所悟,仙山難覓,這才是芸芸世間的聲音。

 

西芳寺

地址:京都市西京區松尾神ヶ谷町56

 

鈴蟲寺

地址:京都市西京區松室地家31

京都東寺寶物館,一年只春秋兩季,各開放參觀兩個月,五重塔開放時間更少。想一次把東寺的金堂、講堂、寶物館、五重塔的佛寶看完,很難。要是再想趁著櫻花或楓葉季去順便賞花,基本不可能。佛寺主人或許就是故意為之,讓遊客目的更純粹:拜謁佛寶時就別惦記著賞櫻覽楓了。

 

東寺的佛寶確實值得一觀。東寺是京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公元823年,東寺被下賜給弘法大師空海,成為真言宗的道場。真言宗傳承於中國唐代密教,如今中國大陸藏秘昌盛,「唐密」卻失傳千年,唐朝時由空海傳去日本一支倒發揚光大,而後於上世紀20年代,上海靜安寺主持赴日本求法,才將「唐密」帶回中國。

日本保存了「唐密」修行所藉助「道具」和儀式,如法物法器、觀想修行時的本尊佛像和曼陀羅等等。除此之外,空海還帶回了塑造、繪製佛像的樣式和規制。東寺大講堂裡供奉的「立體曼陀羅」就是空海結合了唐朝樣式、規制所設計,由21尊木質聖像組成;五重塔內亦如此,壁畫、佛像組成了密教空間。在中國,已很難再見這些佛寶。就算是同屬唐代的繪畫、雕塑、建築等,存世也稀少。

東寺外車水馬龍

與比睿山延曆寺、高野山金剛峰寺等名剎古寺不同,東寺並非將道場建在山野清淨處,而是在京都南城,自古就是市民階層聚集地,如今南城的京都火車站是重要的交通樞紐,熱鬧依舊,東寺就在火車站附近,牆外就是一條車來車往的交通要道,但一牆之隔,佛寺內則仿佛時空也凝固了,一片舊時模樣。

殿宇、塔寺均未翻新成現代化的鋼筋水泥,土路依舊是土路,春季時多雨,從土路上經過總不免泥濘,但寺僧也未重鋪水泥。寺中唯一變化的似乎唯有那株千年垂枝櫻,日益遒勁蒼邁,矗立庭院中,灑下千絛萬縷花枝。千年間,日本也曾有過戰禍、朝代更迭,佛法納須彌於芥子,對於東寺來說,千年不過彈指一揮間。

五大尊像

寶物館在遠離寺院殿宇的另一邊,一棟現代多層建築內。日本大多數的佛寺都設寶物館展示寺院文物,倒不像中國,佛寺文物大多散失在外,最終流入博物館收藏。除了佛寶外,日本佛寺中還收藏了大量的文獻、茶器、屏風畫等文物。從這個角度看,日本佛寺的寶物館,成為了日本博物館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越是古老的佛寺寶物館收藏越多,評定為「國寶」級的佛寶,通常也不輕易展示,東寺每年寶物館有限的開展期間內,也無法一覽所有密寶。去東寺,總想看上一眼兩界曼陀羅,空海帶回的兩界曼陀羅已不能復見,而東寺收藏依然是日本最古老的彩色摹本。除此之外,還有真言七祖像和五大明王繪像,均是「國寶」級佛寶。

金剛界曼陀羅

 

是因為虔誠之心吧。對文物也好,佛寶也好,太容易見著反而輕賤。求法不易,日本和中國之間相隔汪洋大海,為傳法,天皇派遣唐使赴唐,803年,第十六次遣唐使者團隊已從大阪南波出航,空海並未趕上,後船隊遇暴風雨後返回奈良,空海趕緊剃度受戒,坐上了遣唐大船,那也是一年之後了。船隊出海後即遭遇了暴風雨,四艘船最終順利登陸僅剩兩艘。

空海當年,有幸將佛法帶回,除了向死而生,歷經磨難,還少不了運氣,或者更應該稱為「福報」。而現在,我們只需花費些金錢、時間,就能一觀佛寶,這實在太容易。可能正因為此,日本佛寺才會「設置」些障礙,計算著時間、變換著展品,讓觀眾也不得不耗費一些運氣吧。

 

地址: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南區大宮通り九條角

 

從京都坐JR至山科轉乘市營地下鐵線,不到20分鐘抵達醍醐寺站,繼續步行至醍醐寺,還得走上一段不短的路。櫻花時節,地鐵站出口有接駁巴士接送遊客往返寺院,如果選擇步行,初時路上遊客並不多,讓人不禁疑慮是否走錯了方向。待接近寺院實則是另一番世界,像百流入海,四面八方皆有遊客湧來,最終匯入寺院。

醍醐寺最著名的景色

 

醍醐寺總讓人覺得和櫻花有關,平安時期就流傳有「花之醍醐」的美名,「醍醐花見」更由於豐臣秀吉而讓醍醐寺盛名遠播。但事實上醍醐寺的妙處還有許多,也因此於199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寺中五重塔、金堂、三寶院皆是日本「國寶」。三寶院是公元1115年,醍醐寺第14代座主勝覺所建,後因兵荒而廢,1598年秀吉為「醍醐花見」又重建。

三寶院

三寶院內庭院和大多數日本庭園不太相同,只能在表書院建築內觀賞庭院,無法步入其間遊玩,蓋因庭院在表書院的一側,如一長幅繪卷,涵蓋三段小瀑布、亭榭、池塘、島嶼、山石等等景觀,從庭院一端緩步走到另一端,光影變化中仿佛走過了一個世紀。

 

地址:京都市伏見區醍醐東大路町22

 

大德寺並非京都的熱門遊覽地,相比清水寺、金閣寺、銀閣寺,大德寺冷清很多。但我到底第一次去京都時,就去了大德寺,全因為一隻碗。

當時我在讀葉喆民的《中國陶瓷史》,讀到他在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將曜變天目執在手中把玩觀賞的描述,「曜變天目光彩奪目,碗在手中轉動,光斑流淌,美不勝收。」我讀了心生嚮往,連忙從網上查詢,可靜嘉堂恰好在裝修。曜變天目碗存世有三隻,都在日本,除了靜嘉堂,另兩支在大德寺龍光院和大阪藤田美術館。而藤田美術館當時也閉館,所以我就摸著大德寺去了。

大德寺售票處,工作人員拿了一張簡單的平面圖,用筆在三處畫了圈,示意這三處開放。我一看,龍光院不在此列,便在紙上寫了「天目」二字,他立刻會意,雙手交叉在胸前,示意「no」。看來,要見曜變天目碗要全憑運氣。

我們不甘心,還是往裡走。大德寺創立於鎌倉時期,類似一個禪宗文化的發源地。茶道之祖村田珠光就來自大德寺,這也意味著日本茶道與禪宗的淵源。日本引入中國茶甚早,唐朝時日本僧人隨遣唐使入唐求法,已帶回茶葉種子在佛寺內種植;而後榮西兩次入宋,又將宋朝的點茶法帶回日本。但日本茶道形成及成熟,還是要等到禪宗壯大,禪宗文化在書法、繪畫、工藝、插花、和歌、建築等普遍滋養成長,最終匯入了茶道中。

大德寺瑞峰院獨坐庭院

 

因此,在大德寺,最能感受到的還是禪味。大德寺由一座座院落構成,如曜變天目收藏的龍光院,還有大仙院、養源院、瑞峰院和高桐院等21座院落,其中大仙院的庭院是江戶初期枯山水庭園的代表作,其它院落或以茶室聞名,或室內有狩野派屏風畫,或收藏了一休大師的墨寶,或南宋法常的《松猿圖》。

院落輪換開放參觀,基本上有收藏的院落都會再次收取300日元參觀費,一路看下來價格也不菲。我們按著地圖尋找龍光院,在一片竹林後找到,從院子外往裡看,只見到門庭緊閉,令人想起了「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的詩句。

 

地址:京都市北區紫野大德寺町53號

 

 

東西本願寺就在五條大街上,如果住在京都火車站,坐巴士去其他地方,幾乎都會經過東西本願寺。事實上,從京都火車站步行去東西本願寺也不遠,且又免費,或許正因為此,我們總想著隨時都能去走上一遭,於是最初幾次去京都,最終都未去成西本願寺。直到有一次,聽說西本願寺銀杏正是時候,下定決心起了個大早步行前往。

 

西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大本山,淨土真宗為親鸞聖人所創,簡單而言是」淨土教理的精髓」的意思,在鎌倉佛教時期相當流行。到了現代,淨土真宗實際上更為世俗化,與日本殯葬習俗相關,有人亡故,葬禮多在佛寺中進行,而墓地也多在佛寺,小津安二郎的無字墓就在鎌倉圓覺寺內。所以,當我們走在西本願寺的巨大的阿彌陀堂中,經常能見到一小群人身著黑衣,在寺僧帶領下快步走到佛像前,跪拜誦經,轉而離去。西本願寺運用的菊花家徽,低調地顯露其與皇室的淵源。

西本願寺有幾處「景點」。一是巨大參天的銀杏樹,秋季天晴時,湛藍天空下接著黃色的銀杏葉、木色的殿堂,相當美麗。另一處是唐門,字面意思原該是中國式樣的山門,二條城、大德寺等許多寺院都有。此外,白書院、黑書院、日本最古老的能劇舞臺等都是日本國寶級建築物,其枯山水樣式的虎溪庭院非常有名。

唐門

還有一處飛雲閣,與金閣寺、銀閣寺並稱「京之三閣」。縱然是依著地圖找,在西本願寺兜了數圈,也沒有找到飛雲閣。地圖上明明標示著飛雲閣在西本願寺的西南角,邊上一條小路能夠穿去唐門,但我們在小路來回走了幾次,也沒有發現它的身影。正要放棄時,見到一個身著工作人員服裝的人走近樹叢,三兩步後就消失了。我們跟著走去,才見到樹叢中有一小門,上面虛扣著一把鎖。出於好奇,我們開門入內,果然別有洞天。

飛雲閣

 

沿著一條細小的石路往前走,眼前景致漸漸展露端倪。繼續深入,小徑曲折,只見露出一渠池水,一轉身,一座秀氣的樓閣突然出現在眼前,讓人有些猝不及防,又因為逆光,恍惚中總覺漂浮在水面上的飛雲閣,仿佛是從天外飛來的瓊樓,恰好落在了此處。

 

從歷史上看,似乎也是如此。安土桃山時代末期,豐臣秀吉在平安京造了聚樂第作為城郭兼宅邸。而後隨著政權沒落,聚樂第遭拆除,飛雲閣拆移至西本願寺,其他如大德寺唐門、妙覺寺大門、妙心寺播桃院玄關等,相傳也是自聚樂第移築。

 

地址:京都市下京區堀川通花屋町下行道

撰文:沈沿  編輯:譚浩

相關焦點

  • 一個人,找個地方靜靜心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中,都會有著太多的誘惑、默然、隔膜以及蒼涼,還會經歷生活中的各種酸甜苦辣,這一切都需要一個人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伐來走過,為了不讓自己成為物質生活的奴隸,更不會受到太多事物的誘惑,你便需要用平靜的心態去努力地工作地,即使不是很成功,但這樣的生活也同樣是幸福的。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學會靜心,這樣才能看見事物背後的真相。
  • 【行腳】京都十大世界文化遺產寺院,你去過幾處?
    京都建都時舊稱平安,幾乎完全模仿了大唐長安與洛陽的布局與建築風格,至今京都的許多地區還留有洛陽的名稱。走在京都的大街小巷中,宛如穿越在大唐的風情世界,讓人目不暇接。京都有著幾千座佛教寺院,許多寺院別有特色,其中十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本次京都佛教寺院主題行,是《禪藝會》組織的日本禪藝九團,由中日兩國知名國際旅行社為熱愛禪藝文化的人士量身定製,首屈一指。
  • 值得去的京都寺院神社推薦合集來了!快馬克收藏...
    京都散布著在世界上都引以為豪的歷史建築,在眾多的神社寺廟間,你可以欣賞到四季不同的美景。小編在這裡挑選整理了一些這個季節值得去的京都神社和寺院~供你參考~ 建仁寺 京都最古老的禪寺,該寺是臨濟宗建仁寺的總寺院。寺院創設於鎌倉時代的建仁二年(1202年),寺內殿堂是模仿中國的百丈山而修建。
  • 【招募】在京都,走進漂亮的寺院
    日本京都是世界著名古都之一,那裡有著眾多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佛教寺院。
  • 【招募】京都寺院 別樣清淨
    當年,在梁思成的成功勸阻下,美國的原子彈才沒有投向這片土地,以此保護下的不僅僅是日本的歷史遺蹟,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所在。京都建都時舊稱平安,幾乎完全模仿了大唐長安與洛陽的布局與建築風格,至今京都的許多地區還留有洛陽的名稱。走在京都的大街小巷中,宛如穿越在大唐的風情世界,讓人目不暇接。京都有著幾千座佛教寺院,許多寺院別有特色,其中十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賞紅葉去京都!盤點京都十大賞楓寺院
    清水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本堂前懸空的清水舞臺是日本國寶級文物,春季時櫻花爛漫,是京都的賞櫻名所之一,秋季時紅楓颯爽,又是賞楓勝地。在這裡飲用「音羽之瀑」來祈願,去地主神社求姻緣,據說很靈驗。,也是臨濟宗東福寺派的總寺院。
  • 聽雨是一種享受
    ,我總愛獨倚窗畔,靜靜地聽雨,讓自己的心和雨一次次默默地交流……任憑那滴滴答答的雨聲將我的靈魂掏空。第一次認真的去聽雨,是在一家情調極其優雅的咖啡屋,找了個臨窗的位置,要了一杯咖啡,淡淡的孤寂襲來,記不清曾經的刻骨銘心泊於何處了,只是無意地步入,才知道有一種感覺叫做心悸……那一瞬間,很想推門而去,任心飄零在霓虹燈照不到的地方
  • 清水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京都的賞櫻名所,賞楓勝地!
    清水寺始建於778年,早於京都建都,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寺院。位於京都市內東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以來,曾數次被燒毀,現在的建築物幾乎均為江戶時代初期(1631年~1633年),由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重建而成。
  • 去日本高野山,夜宿寺院,太愜意了!
    你去過日本高野山嗎,沒去過也沒關係哦!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曾聽說高野山在日本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西藏,是唐朝來中國求法的空海大師在嵯峨天皇的允許下,於和歌山縣開山創建真言宗(東密)的一片聖地。後來在大阪的地鐵站裡,看到過一張高野山的海報,古木參天似與世隔絕,便決定要去。高野山最著名的景點有三處:1200年前就有的真言宗總寺院金剛峰寺,包括根本大塔、御影堂等國寶級建築群的壇上伽藍,以及全長兩公裡的埋葬豐臣秀吉、織田信長家族及眾多亡靈的奧之院參拜道。
  • 日本紅葉季攻略 | 京都10大絕美寺院賞楓必去景點
    -20:30)門票:大人600日元,小學生至高中生400日元(點燈期間:大人1000日元,小學生至高中生 600日元)東福寺建於公元1239年,佔地面積為20萬平方米,是京都五大寺院之一,也是京都內規模最大的禪寺。
  • 京都日本寺院盤點:不知道這些寺院,可能對日本的佛教文化不了解
    秋天楓葉景色非常漂亮清水寺清水寺位於京都東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於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數次被燒毀並重建,後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知恩院日本京都的一座神聖寺廟,始建於1234年,創始人為法然上人,在京都的寺院中規模最大,為淨土宗的總本山。西元1175年由法然上人創建,主堂能容3000多人參拜,院內有日本最大的大門,還有日本最大的巨鍾,重達74噸,需要17名僧人同時努力才能敲響它。
  • 去京都,過涼夏~
    京都四季皆美,春花秋葉時節最吸引人,冬天也有素白雪景可賞,但說到夏天,似乎就乏善可陳:除了祇園祭,悶熱的夏日京都還有什麼理由值得一去?然而俳句有雲,寺院青苔深,似春雨幽碧。你瞧,風雅還是文人擅長,他們早兩百年前就知道,夏季的京都寺廟有這麼一塊清涼祖母綠——一整院的厚厚青苔,像是撞進平安朝潮溼幽綠的志怪物語。
  • 奈良、京都「世遺」級寺院之美
    京都有世界文化遺產17處,其中13處是寺院,另有神社3處、德川家康建二條城一處;奈良市有世界文化遺產9處,其中7處是寺院,另有神社1處、平城宮跡一處。如果說京都「世遺」級寺院在確保文物價值的同時,注重營造人工景觀並將人工景觀不露聲色地化為富有歷史感的自然,那麼,奈良「世遺」級寺院文物價值又勝京都。筆者四度考察日本,往京都、奈良各三回共20餘天觀賞世界文化遺產,對其中寺院之美銘心縈懷,不能忘卻。
  • 這些京都不可錯過的寺院,你去過幾個?
    在日本關西之旅中,京都是最不可錯過的地方。提起京都,你腦海對它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寺廟神社?園林造景?京都料理?各式溫泉?這些,都是京都的特色,而最讓我流連忘返的是古寺。作為日本的千年古都,京都的古寺神社有千千萬萬,皆有其獨特美學。本文小編將親自賞過的古寺神社做個集合,來看看你都去過哪幾個?
  • 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清水寺
    清水寺位於京都市東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於778年,早於京都建都,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寺院。供奉著「11面千手觀音像」的本堂被指定為國寶,同時還有仁王門、西門、三重塔、鐘樓等重要文化遺產。1994年清水寺作為「古都京都文化遺產」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世界上第一個讓貓當住持的寺院
    不過就這樣一個小島國,神社和寺院的數量確實數不勝數。而且也有很多奇葩的神社和寺院。其中,京都有一個讓貓做主持的寺,叫做【貓貓寺】,日語叫にゃんにゃんじ。喜歡京都,喜歡貓的遊客有很多都去過這裡吧。這裡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貓】為寺院本尊的寺院式主題公園。
  • 三井不動產在京都寺院經營酒店 期待讓都市中的寺院重生
    (圖片來源:日本《朝日新聞》網站) 人民網東京10月28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起源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座京都古寺,此前與酒店融合,並進行了一體化重建。上個月,在京都著名的繁華大街四條通附近,「三井花園酒店京都河原町淨教寺」對外開業。在日本各地寺院找不到接班人以及信徒逐漸流失的情況下,這種模式能否成為都市中寺院重生的典範呢?
  • 原創散文:《聽雨》
    聽雨文/雨小荷(河南)聽雨,想想都是很美的事情,何況是真的身臨其境聽雨呢?那是一種美妙的感覺,是人生中一種獨特的亨受。而一位清秀的長髮女子,手握一縷茶香,在窗前駐足、凝望,神色淡然,靜心聆聽雨的絮語……這是我最嚮往的聽雨境界,放下心中的一切煩惱與憂傷,浮躁與焦慮。於寂寥中聽出一份靜怡,一份淡然。聽雨,最好是那種輕柔的細雨,抑或小雨,不急不緩地下著。靜心聽來,能聽出靈魂深處的聲音。
  • 去京都,看苔苔苔苔苔苔苔
    \ discovery day /京都四季皆美,春花秋葉時節最吸引人,冬天也有素白雪景可賞,但說到夏天,似乎就乏善可陳:除了祇園祭,悶熱的夏日京都還有什麼理由值得一去然而俳句有雲,寺院青苔深,似春雨幽碧。你瞧,風雅還是文人擅長,他們早兩百年前就知道,夏季的京都寺廟有這麼一塊清涼祖母綠——一整院的厚厚青苔,像是撞進平安朝潮溼幽綠的志怪物語。梅雨將過,正是青苔綠意最深的時候。Voicer為你準備好這份京都「貪涼」指南,初夏去踏青賞苔。
  • 2019年京都賞櫻全攻略!
    不僅是京都最為知名的景點之一,同樣也是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每年櫻花季,清水寺簡直就可以說是人山人海。這裡的遊客不僅僅是日本人,還包括很多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清水寺中有一股清泉,非常之靈。據說尤其是對於保佑考試升學有神奇的功效。因此每年都會有日本各個地方的高中生來到清水寺,只為喝上一口清水寺的山泉,以保佑能夠順利考入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