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面、釀豆腐、粄、梅菜扣肉...越來越多的客家小吃佔據了我的日常菜單,還曾一度有要去梅州玩個幾天、吃個幾頓的念頭。(有人帶路嘛)
鼎鼎大名的「粄」,大家都知道了吧!甚至還一度有「哪裡有客家人,哪裡就有粄」的說法。
用大米磨粉制皮,炊熟後的米漿和我們常見的腸粉差不多,但是捆粄的米漿相對更厚實,吃起來軟糯有彈性,比腸粉多了幾分韌勁。
一般的吃法都是在米漿上加入自己想要的餡料。裡面的餡料都是提前爆炒、烹煮過的熟食,足夠入味是前提。種類有很多,豆乾、肉沫、胡蘿蔔玉米、純肉...裡面的餡料搭配主要看個人愛好。外皮晶瑩剔透,內餡豐腴,皮少餡多,一口下去塞滿嘴巴,無比滿足。米漿做的「老鼠粄」,滑溜溜的,粉質比較粗,吃起來不會太入味了,但整體彈彈的、滑滑的也很過癮。外皮用木薯粉做的筍粄,整體看上去有點像廣州茶樓的餃子。
一般情況旁邊還會搭配沙茶粉,由花生仁、白芝麻、辣椒粉、花椒等一大堆原料做成。
筍粄的外皮微厚,隔著都能感受到裡面被塞得滿噹噹的。
一口咬開,香菇粒、筍粒、瘦肉粒爆出,搭配外皮吃起來嚼勁有餘,內餡鹹香,十分有飽腹感。
除此以外還有各種粄,味窖粄、鐵勺粄、黃粄、仙人粄、發粄。艾餈是將粳米或者糯米蒸熟之後拌入艾葉一起舂成米膏,外表是一個揉成綠綠的小橢圓。裡面的餡大多都是翻炒過的花生碎和白芝麻以及赤砂糖,吃起來味道鹹甜,香而不膩。
拉扯起來都是糯糯嘰嘰的,很有彈性,嚼勁十足但也不粘牙。一聽到醃面,你們是不是想到了複雜的工序?其實它只是用簡單的豬油、蔥蒜相拌,重點在於油要夠多,蒜要夠香,這個醃面才足以hold住眾人。上桌後趕緊攪拌均勻,撈它個幾遍(不然放太久易幹硬),吃起來才會麻溜香,滿滿一口,嘴裡都是爆香的豬油和蒜香味。小tips:要是有的話一定要蘸梅州特製辣椒醬,和平時吃到的真的不一樣!客家人吃醃面,怎麼能少了三及第湯!一口面、一口湯,堪稱完美!豬肉、豬腸、豬肝、綠到髮油的枸杞葉...配料豐盛,湯汁喝起來清甜可口,配面真的一絕!客家擂茶是傳統的食俗,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來到了就會請喝擂茶。擂茶的用料很講究,主要是:芝麻、綠茶、花生果、橘皮以及甘草等。整體的顏色呈綠色,雖然看著有點嚇人,但是喝起來絕對醇香,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陶製擂缽是盛著擂茶的器皿,周邊還會擺著許多搭配的食材:蘿蔔乾、豆角、黃豆、麥菜、爆米花等,按照個人的喜好加入小菜,淋入擂茶後充分攪拌就可以開吃。客家釀豆腐也稱為肉末釀豆腐或東江釀豆腐。將豆腐切成塊後,在每塊豆腐中間挖個小洞,在裡面填入香菇、肉沫、蔥蒜等佐料。再用小砂鍋慢火烹煮,最後撒入胡椒粉等調料,一道金燦嫩黃的菜品就出爐了。豆腐煎得兩面金黃,外層焦香,內裡綿香嫩滑。一口下去,肉沫香+豆香,加碗白米飯,絕配!作為「梅州三寶」之一,梅菜扣肉可是一道十分開胃的菜品。
顏色醬紅油亮,扣肉滑溜醇香。加入了吸油的梅菜,吃起來才會肥而不膩。肉質彈牙細膩,十分下飯!客家的菜式一直是以突出主料為主,這份客家土豬湯也一樣,僅僅用豬肉為主料熬製。
肉料和湯一樣多,湯汁清潤透徹、毫無膩感,喝起來清甜可口,營養價值超高。蛋液煎成蛋皮,放入肉餡包好,煎好的蛋餃放鍋內最後再加高湯煮熟!黃澄澄的一片看著就很有食慾,而且一口咬下去裡面滿滿都是肉,配米飯一流。
還有很多很多很多客家美食呢,偷個懶留著下一次再寫!1.客語-客家菜
地址:分店眾多,建議就近選擇
2.糯米坊(客家小吃)
地址:海珠區江南西紫來大街27號之一(翠竹園)
3.羅記豐順捆粄
地址:天河區龍洞西大街人和裡一號鋪
(九龍城對面巷子直走左拐)
4.東江美食店
地址:越秀區五羊新城寺右北三街一巷15號之三1樓
5.東江菜館
地址:天河區體育西路育蕾小區育蕾二街2號107號鋪(近黃埔大道)
👇十幾㎡的大排檔,竟然是米其林餐廳?👇👇廣州降溫了,暖笠笠的打煲指南請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