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角馬大遷徙看溫州人的生意經

2020-12-18 究本原

在東非大草原上,角馬的大迀徙可謂浩浩蕩蕩,上百萬的角馬為獅子鱷魚提供了豐富的美食。

由於角馬數量的龐大,以至於獅子鱷魚可以有選擇地享用。

即使是老弱病殘的獅子鱷魚也可以有同樣老弱病殘的角馬為食。

造物主造出獅子鱷魚就賦予了它們尋食的本能,它們能準確預見角馬遷徙的時間地點,繼而極早尾隨或守侯,屆時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角馬群湧來,也就使得它們的食物源源不斷。

誠然,獅子鱷魚身強力壯,捕食的本領極強,這是它們的先天優勢。

試想,儘管獅子鱷魚縱然有強大的捕食本領,若把它們流放到沒有任何生靈的大沙漠裡,是不也得是餓死的貨?

看來,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就是,縱使你有天大的獵食本領,若沒有可獵食的對象,也將毫無收穫。

這個道理運用到生意上就是,無論你的公司實力有多大,也無論你的產品有多好,若離消費者遠遠的,你就啥貨也賣不出去。

角馬群就是流動的消費人群,門店就是獅子和鱷魚,門店位置不好,門前沒有人流,即使你店裡的貨再好也只能存在店裡,銷量永遠都上不去。

走在全國各個城市你會發現,各大商超裡人流湧動的通道旁拐角處的店鋪都被溫州商人佔據著,農貿市場的入口處大門旁都是溫州人開的熟食店或蛋糕店。

由其在東北,我所見的吉林省東豐縣農貿市場人流最多的市場大門旁,全是溫州人開的香巴佬、骨裡香熟食店,而當地人開的熟食店都在旮旯胡同裡。

大部分人開店先想房租是否太貴是否能承受了,而溫州人開店先想的是店的位置是否有足夠的人流。

從角馬大遷徙獅子鱷魚獵食的自然現象中,我們應該認真領悟溫州人開店選址的生意經。

相關焦點

  • 震撼:在肯亞看角馬大遷徙
    去年7月,我到肯亞馬賽馬拉國家公園觀看了「百萬角馬大遷徙」。為了吃到新鮮的牧草,大批角馬、斑馬等大型野生食草動物便成群結隊開始遷徙之旅。途中,它們必須穿過馬拉河,才能來到水草豐美的馬賽馬拉大草原。在遷徙過程中,過河的場面最為驚心動魄,被稱為最險惡的「天國之渡」。說話間,我看到一條看不到邊的黑線。我趕緊拿起望遠鏡,這支黑壓壓的隊伍裡,角馬是主力。
  • 角馬大遷徙紀實:悲壯的天國之渡 狂奔的斑馬與角馬
    在非洲坦尚尼亞與肯亞之間,每年會有數計百萬的東非角馬大遷徙,是動物世界中一場波瀾壯闊的長徵,一場驗證適者生存的殘酷角力,自然界中的一大奇觀。而漫長遷徙路上的橫渡馬拉河,更是將這場大遷徙的艱難旅程推向高潮,一次又一次悲催的天國之渡。
  • 一輩子必去看一次的地方:非洲百萬角馬動物大遷徙
    旅鼠為了尋找新的覓食地,經常成群結隊遷徙,途中還會發生掉下懸崖或者溺死的情況……在眾多的遷徙行為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東非大草原的角馬大遷徙。東非大草原被兩個國家所有:肯亞和坦尚尼亞。相應的,也有兩個國家公園。肯亞那邊叫馬賽馬拉,坦尚尼亞這邊叫塞倫蓋蒂。塞倫蓋蒂的面積是馬賽馬拉的10倍大。
  • 蔚為壯觀的野生動物大遷徙——斑馬與角馬
    蔚為壯觀的野生動物大遷徙——斑馬與角馬 (13/13)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非洲大平原上的斑馬通常與角馬結伴而行
  • 肯亞角馬年度大遷徙 奮力渡河卻遭河馬突襲
    肯亞角馬年度大遷徙3) "← →"翻頁 當地時間2015年8月,肯亞馬賽馬拉,當一群角馬試圖穿過馬拉河進行大遷徙時
  • 在西歐東非,為何每年都有角馬大遷徙?場景十分壯觀!
    【在西歐東非,為何每年都有角馬大遷徙的壯觀景象?】在肯亞及坦尚尼亞,每年的7月到10月,都有成千上萬的角馬飛奔而來,橫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國家公園大草原和肯亞的馬賽馬拉大草原。在西歐東非,為何每年都有角馬大遷徙的壯觀景象? 一方面主要受天氣和季節性影響,導致角馬大遷徙;另外一方面,在每年的四月角馬開始從西北向南部大遷徙尋找食物,從七月到八月,進入西北部到達肯亞馬賽馬拉大草原,然後經過馬拉河進行一場渡河大戰,最后角馬群向西南部大遷徙!
  • 肯亞百萬角馬大遷徙 場面壯觀
    肯亞百萬角馬大遷徙 場面壯觀
  • 非洲大草原上的角馬大遷徙,為了活下去而直面死亡
    非洲大草原上的角馬大遷徙,為了活下去而直面死亡 2020-12-02 11:05
  • 非洲冷酷一幕:角馬大遷徙 鱷魚突然殺出……
    每年的7-9月份,非洲大陸上的角馬、蹬羚、斑馬等數百萬食草動物為了避開旱季、繼續生存,都會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北上,跋涉3000多公裡,最終到達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這是一條兇險而艱辛的遷徙之路,動物們不但要面臨自身的飢餓、乾渴、體力不支,還要時刻警惕埋伏在草原的獅豹、隱藏在河中的鱷魚。
  • 「千軍萬馬」大遷徙:斑馬角馬上演渡河大戰
    她有著大地奉獻給人類最大規模的動物群落:無數的角馬(牛羚)、斑馬、湯姆森瞪羚、格蘭特瞪羚、斑鬣狗、長頸鹿以及眾多的獅子、大象、黑犀牛、水牛和花豹等聞名世界的非洲五大獸,每年的五六月之間,塞倫蓋蒂的食草動物(大約有150萬隻角馬和斑馬,30萬隻湯姆森瞪羚和3萬隻格蘭特瞪羚)從中央平原向西部常年有水的地區遷徙;到七八月之間其中一部分又從塞倫蓋蒂向馬賽馬拉草原遷徙,浩浩蕩蕩的動物大軍形成震驚世界的壯麗景觀
  • 東非角馬大遷徙為何提前?還沒來得及看就正在消失的世界自然奇觀
    今年的遷徙大隊來到馬賽馬拉比去年早這不就有盆友後悔沒去來著而且機票還出奇的便宜感受一下2019年首次渡河現場↑↑↑不過我今天要說的不是後悔沒早預定而是大遷徙快要消失了除了氣候變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人為原因…▲為了預防口蹄疫豎起的圍欄近日,坦尚尼亞國家公園和霍恩海姆大學的聯合團隊調查分析了東非地區的角馬遷徙情況,指出由於農田及定居點擴張、圍欄和道路截斷,大多數遷徙路線已消失。
  • 看了動物大遷徙,你就不會抱怨生活艱難了
    世界上有兩個著名的大遷徙事件,每年都如期上演,周而復始,一個是中國的春運大遷徙,一個是東非的動物大遷徙,雖然分屬人類和動物不同物種,但遷徙目的卻又殊途同歸,都是為了生活或生存。當我們在感嘆生活不易的時候,在東非大草原上,成百萬的角馬們也正在為生存進行著年復一年的大遷徙。關於東非動物大遷徙,趙忠祥老師在《動物世界》有過介紹,CCTV也曾對「天國之渡」做過幾次直播,因此很多人印象中的東非動物大遷徙就是「天國之渡」,而實際上,東非動物大遷徙的概念要大很多。
  • [視頻]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 馬賽馬拉:斑馬帶領角馬穿越馬拉河
    [視頻]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 馬賽馬拉:斑馬帶領角馬穿越馬拉河
  • 來上海動物園看「非洲動物大遷徙」!
    這場每年7月~10月都有的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打頭陣的是斑馬,角馬緊隨其後,最後是瞪羚。為什麼是這樣的陣容呢?這要從動物的喜好說起了,打頭陣的斑馬喜歡長草,也只取食草的頂部,角馬則採食斑馬啃過的草的底部。也正因為如此,這些隨著草場變化周期性遷徙的動物們使得整個非洲大草原生氣勃勃,生生不息。
  • 非洲大遷徙發現兩母獅獵殺角馬,雄獅不去幫忙,卻優先享用獵物
    為了尋找鮮嫩的綠草地,草原上的角馬、斑馬、瞪羚等數百萬動物大軍就要長途跋涉3000多公裡,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當然,途中最讓它們憂心忡忡的是,必須要穿越獅子埋伏的草原,因為獅子、三色豺與鬣狗是角馬的三大天敵。角馬路過的地方,飢腸轆轆的獅子們都會埋伏在這裡,正準備分享即將到來的盛宴。
  • 哪裡可以看非洲動物大遷徙 非洲動物大遷徙什麼時候開始
    非洲動物大遷徙這種震撼場面相信大家基本都是在網上或者是電視上看到的,但是光看視頻是無法感受,這種震撼成都肯定要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因此有不少遊客就會為了欣賞到這一場景前往,哪裡可以看非洲動物大遷徙?非洲動物大遷徙什麼時候開始這些都要知道,下面那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和孩子去看一場真正的非洲動物大遷徙
    以角馬、蹬羚、斑馬為主力軍的500萬頭食草動物在此上演生死時速。為了食物,草原上的動物會長途跋涉3000多公裡,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景。↑ 視頻拍攝於塞倫蓋蒂馬拉河lobo地區每年1-2月正是角馬產仔的季節,有超過25萬隻新生角馬將誕生。可以看到大規模的動物集結,此時也是食肉動物最活躍的時節,很容易看到獅子、獵豹捕食的場景。這,就是每年都會發生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故事——「動物大遷徙」。
  • 非洲大遷徙中,母獅奮力獵殺角馬,雄獅不去幫忙,卻優先享用獵物
    它的頭像牛,身體像馬,蹄子像羊,纖細的尾巴又像驢,有人說角馬是由其他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拼湊起來的怪物。嚴格地說,角馬既不是牛,不是馬,也不是羊。  為了尋找鮮嫩的綠草地,草原上的角馬、斑馬、瞪羚等數百萬動物大軍就要長途跋涉3000多公裡,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當然,途中最讓它們憂心忡忡的是,必須要穿越獅子埋伏的草原,因為獅子、三色豺與鬣狗是角馬的三大天敵。
  • 你不知道的動物大遷徙故事
    很多人想去非洲追蹤大遷徙;什麼是大遷徙呢?那麼去哪看大遷徙才是正確的呢?什麼時間最適合看大遷徙?什麼是動物大遷徙呢?首先要糾正一種誤解:不能僅僅把動物群從塞倫蓋蒂跑到馬賽馬拉稱為大遷徙。事實上,大遷徙每天都在發生,無論什麼季節去賽倫蓋蒂,你都能見到百萬動物齊聚的壯觀場面。去哪看大遷徙才是正確的呢?都是去看野生動物,肯亞和坦尚尼亞有什麼區別?
  • 在塞倫蓋蒂大草原上看壯觀的動物大遷徙!
    所以大遷徙中,加入大隊伍中,他們也會自己集結,之後就加入遷徙的跋涉中!很美麗壯觀的景象。其貌不揚,但是遷徙的決心很大,它的鼻子,很靈敏,對溫度的識別很準確,它可以知道哪裡會下雨,哪裡有水草,作為群居動物的角馬,會成群結隊遷徙到有水草的地方!據統計大概有150萬隻角馬,千軍萬馬過馬拉河的情景,每年動物大遷徙,都會有200萬隻食草動物,巨大的遷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