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gon
小時候,奶奶給我最好的獎勵就是雞蛋糕!那是童年時代最美味的烘焙點心了
@Lazycat.Ldd
小時候雞蛋糕都奢侈,還是饅頭多。最懷念的就是那個蛋白霜做的小花籃蛋糕吃完還不忘舔籃底子
@燦偉
從最早的買個植物奶油蛋糕都覺得奢侈,到現在每天都面對著蛋糕,對於烘焙越來越喜歡甚至入迷
@LOVE CAKE手繪蛋糕
想念小時候去糧站買的雞腿麵包,豆沙餡的,油油的特別好吃,五毛錢一個。
@WU
兒時記憶就是菜市場稱的那種蛋糕點心什麼的。小時候吃的最多的也是娃娃頭,兩片蛋糕中間夾了一層厚厚的奶油霜、表面畫了一個小女孩的表情
據說,上海是中國烘焙最初的發酵地之一;當下,世界各國很多大神們也大多選擇將自己的中國第一站定在上海;甚至一直以來,來上海拔草各種網紅店開拓眼界和學習…
上海烘焙發展和崛起之路並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的完的,其實除了經典如蝴蝶酥、流行如青團,只從80、90年代再到21世紀初及當下,這座城市可以說的糕點簡直太多了。
(圖片來源:網絡)
作為一個21世紀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準90後,我決定擼一波具有上海特色和記憶的烘焙糕點們。
20世紀80年代
身為90後的我,對80年代的糕點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印象,但有時父母長輩們追憶那個年代吃到的糕點時,那種繪聲繪色的描述讓它們早就深深烙在我的心底。
其實,20世紀80年代國內的烘焙業實際上是一片空白:百物短缺、油糖米麵仍是憑票供應,市面上的烘焙類產品以傳統糖餅、點心為主,諸如蛋糕、麵包類只能在高級賓館、個別西餐廳才能見到,市面上甚少見。
即使是傳統中式點心/糕餅,對我來說其實很多也只能是聽一聽、看一看,這些留在歷史長河裡的糕點,大多成了「美味絕唱」。
- 臺點子 -
臺點子是長輩們熱愛的食物之一。將乾苔條磨碎之後製作而成的,有點硬不過很有嚼勁,吃起來也有著一種小清新的特別的香味。
- 水桃酥 -
表面呈淡黃色,不生不焦。一口下去非常脆,就是吃時會有碎屑。
- 雲片糕 -
看上去雪白、拿在手裡柔軟,聞著有桂花的清香,迫不及待地撕下一片、吃到嘴裡細膩香甜。
- 沙琪瑪 -
外公尤愛沙琪瑪,可能是綿軟易入口。有好多種味道也有加花生,葡萄乾的,一口下去化了般的甜,印象裡會粘牙。
20世紀90年代
90年烘焙行業從粗放式經營轉向門店化、專業化、技術化經驗,從單一產品的生產到不斷地豐富產品結構。
那個時候的我已經是一名認真學習的小學生了,學校門口的小店裡各色的零食和糕點就是我對烘焙的初印象啦。雖然當時烘焙類產品的種類並不算太多,但像蝴蝶酥、哈鬥、拿破崙等糕點是已經有了的,還有過生日買的元祖蛋糕,都是記憶裡無可替代的回憶啊。
- 薄脆/瓦片酥 -
一般是加芝麻的,小學時吃到的都是一小袋,很薄很脆,咬一口都能聽到嘎嘣脆的聲音。
- 曲奇餅乾 -
小時候嘗的曲奇餅乾不會做出各種小動物形狀也不會搞什麼「有概率吃到愛心型的噢」的噱頭,簡簡單單一個形狀,一口下去就是滿滿的奶油味。
- 哈鬥 -
第一次見哈鬥則是小學時校門口蛋糕店的櫥窗裡,當時留著哈喇子但是只能遠觀,畢竟對於每天2元零花錢的我來說是奢侈品了,直到後面親媽帶了一個給我,上下兩片是巧克力的一口下去綿軟的哈鬥本身,要擠出來的奶油以及有一點硬和脆的巧克力混合在一起,就是完美。
- 油棗 -
外表香甜,內裡酥脆,有的外面加的是芝麻和白砂糖,均勻的覆蓋在上面特別可口,小時候還喜歡把外面的舔掉了再吃裡面的......
21世紀00年代
21世紀00年代,個性化餅屋開始出現,烘焙糕點的種類大大豐富,國外優秀餅屋開始大量入駐國內市場,很多大神或大師們將上海定位中國市場開拓的第一站;但在國民的日常生活中,那個時候的烘焙產品大多還是作為副食品、零食的一部分出現。
- 芝麻酥糖 -
剛咬下去有點硬,咀嚼後很甜但是可能是有芝麻的結合很香,甜的也不膩。
- 鳳梨酥 -
外層的酥特別的香,先小咬了一口外面的,一口濃濃的奶香在口中蕩漾,第二口跟裡面的鳳梨一起咬,裡面的鳳梨夾心酸酸甜甜的。
- 丹麥羊角包 -
羊角包可能是最愛的麵包沒有之一,軟蘇脆,一口下去又能感覺到層次感。
- 牛軋糖沙琪瑪 -
和普通的沙琪瑪相比,變得更脆,不那麼黏又有一股韌勁。
21世紀10年代
最近10年來,我們本土的烘焙企業與外來國家的全球連鎖企業百花齊放。烘焙麵包糕點作為早餐成為了一大現象,下午茶文化和隨處可見的咖啡吧配糕點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烘焙的火爆。
記憶中,從前零花錢少,總是極省極省才能剩下一個麵包的錢,去買了塗著厚厚奶油的麵包,小心拿著,一定不肯當場吃完,頂多是咬一口吃在嘴裡,慢慢吞咽,甚至於到了教室都仍然有半個之多未吃完。看看嘴邊,沾滿了白白的奶油,每次拿舌頭舔乾淨都弄的人啼笑皆非。
從兒時麵包對自己來說是一種零食與點心,後現在麵包變成日常、甚至很多人三餐都會吃到。像我,小時候連麵包師傅都見不著,現在經常能見到各種MOF、世界冠軍、頂級名師…也間接的在說明中國烘焙的發展之快。
- 髒髒包 -
網紅髒髒包,巧克力粉微苦,與裡層鬆軟的麵包一起在口中產為微妙的平衡,滿口酥麻。就是吃完後以為擦了嘴就完事了......誰知牙齒。
- 肉鬆小貝 -
鬆脆鮮香的肉鬆外衣、柔軟嬌嫩的蛋糕內裡,和濃鬱鹹香的沙拉醬。就是排隊這個事挺鬧心
- 日式軟吐司 -
早餐必備,有的會加葡萄乾,抹藍莓醬,沒有太花哨的造型,但是重在麵包的鬆軟,淡淡中帶著點香。
- 閃電泡芙 -
傳說,閃電泡芙因為太過美味,讓吃起來的人們忍不住飛快地吃完,就如同閃電般迅猛而得名;又一說,因為閃電泡芙表面的醬閃光透亮,如同閃電般炫麗,因此而得名。形如手指的閃電泡芙,便利細長的造型,手持閃電的一端,一口一口送入嘴中,感受泡芙在口中慢慢融化的滋味。
寫 在 最 後: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上海烘焙從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現在遍地開花,從最初的品種單一到外形口味上的「百家爭鳴」,少不了一代代烘焙人默默的付出與努力。
也許,當下我們追求各自烘焙夢想的行為,他日也會成為後來人敬佩的時代;我認識的很多人裡:不管是初代烘焙人還是剛入行的烘焙新人,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仿佛都一樣簡單直白:「不忘初心,做好烘焙!」
這絕不只是一個口號,許許多多的人已經或者正在用行動踐行對自己的要求,而我和我身後的小夥伴們只是在用另一種形式證明著「不忘初心,做好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