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特殊的主題展在杭州圖書館開展(此次展覽持續到4月21日)。展櫃裡,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德國總理默克爾、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美國前總統小布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都一一「亮相」。
出現的其實是他們的籤名照。這次展出的正是「G20峰會相關國家元首及文體界名人籤名主題展」。
不過,這些籤名照的主人是誰?他又是從哪得來這些名人的籤名照呢?
昨天,錢報記者見到了這位展覽人,楊揚。
楊揚,今年28歲的杭州男生,是浙江旅遊職業學院的老師,也是個三年資歷的菜鳥「信蟲」。
「我們這個群體,有專業詞,叫信蟲,我們通過寫信或寄電郵,和世界各地的政治名流、文體明星對話,也會向他們尋要籤名,我們是籤名收集愛好者。」楊揚說。
「然而,我做這個純粹是興趣,寫信給這些平日看上去遙不可及的人,其實是我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交流。」
楊揚說,家門口的郵箱像是阿甘的那盒巧克力,打開來,永遠是不知道的驚喜。用寫信這種古老的通信方式,楊揚已經同世界上近40個國家和地區產生了奇妙的聯繫。
想和默克爾談談教育
被推薦找教育部
楊揚的籤名收集裡,政治明星不少。
2013年7月,楊揚寄出了第一封給政治明星的信,對象是英國前首相布萊爾。這是楊揚小時候聽到最多的政治家之一。
第一次給布萊爾寫信,楊揚想了好幾晚,先確定了中文版,確定想和布萊爾聊的問題,然後又翻譯成了英文,修改三四次後,楊揚終於投出了這封信。
「當時想問問他對現在中國經濟發展的一些看法,我特意在裡面附上了一張紙,讓他寫在上面回我,結果,等了兩個月,布萊爾的回信到了。」楊揚說,不過,布萊爾那邊,除了應邀寄回籤名照,在楊揚給他的答題紙上,也只是留了個籤名。
而和布萊爾差不多同時期寄出的信裡,還有給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我是大學老師,所以就在信裡問了她對中國和德國的不同教育理念的看法。」
那麼默克爾回答了嗎?楊揚說,回答了,而且回答得相當巧妙,「她建議我寫信給德國的教育部探討,還真附上了德國教育部的地址。」
交流多了,楊揚也漸漸明白政治家不能聊太多的規矩,「像英國女王的回信是她的大臣代回的,說女王很感謝我對英國的關注,但是有些問題不在她職權範圍之內,不能回答。」
「一般給政治家寫信,回信都比較制式,但有的政治家(或是他的秘書們)不僅看了我的信,還在回信上專門寫出我的名字,收信時感覺很好。」楊揚說。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籤名照上,還寫著「To Yang Yang With best wishes」。「這個籤名照拿回來,我外婆都說,「哎,這不是以前經常出現在新聞裡的人嘛。」楊揚最得意的也是這張籤名照。
曼城一號門將的回信裡
傳授了守門技巧
楊揚最初當信蟲的想法,是出於收藏球星卡的愛好。「我給足球俱樂部寫的信最多,和德國拜仁的聯繫比較勤。」
讓楊揚覺得最驚喜的,不是俱樂部會給他寄來的成套足球明星卡,而是來自英國曼城一號門將喬·哈特的回信。
「因為我自己也踢足球,我的位置就是守門員,所以2013年,就給我最喜歡的守門員,曼城1號門將喬·哈特寫信,當時還問了他自己在禁區守門的疑惑,沒想到他還真的給我回信,和我說了他的技巧。」楊揚說。
「我挺感動的,還有德國桌球運動員蘇斯的回信。」楊揚2014年嘗試給這位在信蟲圈以粉絲服務出名的蘇斯寫信。
在附贈了官方回信和籤名照裡,蘇斯的媽媽在回信紙的空白處,寫下了親筆信。
當時蘇斯剛剛因為膝蓋受傷接受手術,所以蘇斯的媽媽給楊揚回信裡,提及了蘇斯的近況,謝謝楊揚的支持,還千叮萬囑讓楊揚注意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楊揚很少追影視明星,不過小甜甜布蘭妮的回信,讓楊揚圓了小時候的追星夢。
「有次在家整理東西時,發現了以前買的小甜甜布蘭妮的唱片,我那時候大概買了她3、4張專輯吧,所以就嘗試給她寫信,把當時買的唱片裡的目錄頁給她寄了過去,結果沒想到她還真的籤了名,寄了回來。」楊揚說。
成功收回信也有小技巧
中國紅信封很亮眼
別看楊揚現在手裡有不少讓人豔羨的大牌明星籤名,但是,「我寄出去將近400封信,回信率只有40%左右。」
地址信息不全,是「信蟲」寄信的硬傷。
楊揚也有過這樣的煩惱,但有時他也會耍個花招,「有次寫信給個足球明星,不清楚他的地址,就找到他當時明星女友的地址,沒想到最後他竟然回信了。不過,後來他們分手了,那個地址也失效了。」
而為了讓自己的信可以在一堆來信中脫穎而出,從信封到信紙,楊揚都是慎重考慮過的。
「我喜歡買那種中國元素較多的信封,比如上面印有紅色剪紙圖案、生肖圖案之類的,最好有一眼就能看到的中國紅。」
「另外,我還有個讓他們回信的小技巧,就是寄信的時候,在裡面裝個貼好回信郵票和寫好回信地址的信封,這樣回信的人只需要將回信裝在信封裡,寄回來就好。」楊揚說。
楊揚說,要讓人產生回信的衝動,膽大吸睛的話可少不了。今年楊揚就在寫給盧森堡首相貝特爾的信裡,大膽「示愛」,「就說我很喜歡他,結果,他除了回籤名照外,還隨信附上了他自己的名片。」
換個慢方式與世界溝通
原來世界可以這樣接觸
比起現在圈子裡一些「信蟲」的電郵方式,楊揚更傾向於書信。每年花在寄信上的郵費有上千元,「有次郵政局裡負責寄件的大姐和我說,寄這麼多航空信,不如來郵局上班算了。」
楊揚的第一封航空信,是2013年6月寫給德國門將卡恩的,一個月不到,卡恩回信了,並贈送了楊揚他的兩張籤名卡片。
「那次收信的快樂,我至今難忘,他給了我很大的自信,原來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和自己感興趣的人接觸,親近,甚至陪伴。」
楊揚給車王舒馬赫也寫過兩次信,2013年11月,第一封寫給舒馬赫的信寄出,結果一個月後,舒馬赫在滑雪的時候出事,「但是2014年1月初的時候,他的經紀公司還是給我寄來了他的籤名照。」』
「後來聽說他脫離昏迷,我又寫了封信給他,詢問他的病情,可能是他的妻子通過公司,給我們這些粉絲的信,說很抱歉,舒馬赫的傷勢未好,不能給大家提供籤名照了,看到這封信,我也挺難過的,希望他能快些痊癒。」
「我喜歡寫信,現在好多人都說網際網路時代,回覆郵件的時間都覺得太慢。我就想,與其慢,不如乾脆拉長時間,學習等待,慢生活,慢接觸,然後,等待一個不期而遇的驚喜。」楊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