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室推特「重寫」二戰史,鬧烏龍稱德國是二戰時「盟友」

2020-12-18 蔣曉峰Terry

英國王室6月5日發出一則官方推特,誤把德國稱為二戰時英國的「盟友」之一,頓時網上炸鍋。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美國總統川普、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德國總理默克爾、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等十多個國家的領導人,6月5日齊聚英國港口城市樸茨茅斯,與300多名二戰老兵一起參加「諾曼第登陸」(D-Day landings)75周年紀念。

這是自2012年倫敦奧運以來,頭一次有如此多的外國領導人齊聚英國。為迎接這個意義非凡的日子,英國還準備了飛行表演、跳傘、跨海峽飛行等多項活動。

5日當天,英國女王接見上述多位領導人時,負責記錄女王行程的英國王室官方推特卻鬧了一個大烏龍。

這個帳號發布了一段視頻,可見英國女王正在跟川普、馬克龍、默克爾等多位國家領導人一一握手。

除了各國政要以外,還有約300餘名參與D-Day的二戰老兵也出席紀念活動,伊莉莎白女王在典禮上向他們表示:「我們這個戰爭世代是堅毅不拔的,我很榮幸能夠與你們在此相聚」。

她說:「那些逝去之人的英勇、膽量和犧牲,絕對不會被遺忘。我很樂意,但也謙卑的代表全英國,乃至整個自由世界,由衷的感謝你們」。

女王慷慨陳詞,但視頻的說明文字竟然寫著:「首相(梅)引介女王跟領袖們見面。每一位都代表當年參加登陸行動的同盟國( the allied nations)」。

默克爾是目前德國的領導人沒錯。但二戰時德國是英國的同盟國?德國和同盟國同框了!

王室小編一則推特,「重寫」了二戰史!

二戰時,德國跟日本、義大利結成「軸心國」,與「同盟國」作戰。

「諾曼第登陸」一役,德軍是英、美、法等國盟軍的敵人。

英國王室推特的小編,如果不是英文能力太差詞不達意,就是對二戰歷史知識缺乏到令人震驚和發指的程度。

不過,也有人不以為然,說雖然當時德國不是盟友,但只要歷史能夠教會大家如何與鄰國相處,就是一件好事。為了避免讓「敵我不分的常識烏龍」擴大,英國王室推特隨後刪除這一條,息事寧人。

不過小編應該知道,上過網際網路,必留痕跡。(完)

相關焦點

  • 英國王室社交網站現「烏龍」事件 誤將德國稱為二戰「盟友」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 德國是盟軍在二戰時期的「盟友」?6月5日,一則英國王室官方推特誤將德國稱為二戰「盟友」的視頻,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 每年的6月5日,都是「諾曼第登陸」紀念日,由於今年是75周年,因此活動規模空前。美國總統川普、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等15國領導人齊聚英國,紀念75年前的那場關鍵戰役。
  • 波蘭:二戰歷史應重寫,德國也是受害者,俄羅斯名利雙收穫利最大
    近日,波蘭駐德國大使普什列布斯基發表署名文章,在德國媒體發表,告訴德國人,二戰最大功臣並不是蘇聯,而是西方盟國。二戰後德國也是受害者,蘇聯名利雙收是最大獲利者。在整個二戰中,蘇聯人的角色被後人誤解,關於蘇聯的歷史應該重寫。
  • 二戰時的英王室:德國轟炸險讓國王喪命,卻開啟了王室的親民路線
    女王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離開,我們暫時還不清楚,但作為親歷過二戰的人,我們不妨看看女王的父母,乃至整個英國王室在另一次重大戰役——二戰——前的表現吧! 而經歷了九死一生的危險之後,英王夫婦似乎也找到了一條如何拉近英王室與英國人民情感的親民路線,進而重得民心。 英國政府的危機處理,反向宣傳的作用 據了解,白金漢宮被轟炸後,當時的英國政府不僅沒有想方設法地遮掩此事,反而一口氣邀請了40名記者進入了白金漢宮,向他們展示了德國轟炸後的慘象。
  • 二戰英國王室如何斬斷「納粹黑歷史」
    這種避實就虛的態度,反而給人一種感覺,好像英國王室在二戰中確實藏著點什麼「欲說還羞」的事兒。事實上,有關英王室的「納粹緣」,確實在二戰中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風波。那麼,英國王室到底是怎樣挺過這一劫的呢?找個德國人當英王有道是「親不親故鄉人」。如果單從血緣論起來,英國王室「親德」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他家原本就是如假包換的德國人。
  • 二戰中,英國跟法國是盟友,為什麼英國總是坑法國?
    二戰中,英國跟法國是盟友,為什麼英國總是坑法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國家都經歷過不少的戰爭,不管是哪個國家經歷戰爭都會給百姓們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但是每個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又不得不戰鬥,所以這就變成了一個死結。
  • 德國在二戰中非常強大,但為什麼美國沒有和德國站在一起?
    德軍在二戰中非常強大,但最後還是敗下陣來,如果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美軍及時打擊德軍,很可能一舉幹掉蘇聯,但德國及其盟友輸掉了二戰,那麼德國軍隊如此強大,美國為何不與德國站在一起?首先,當時的英國稱霸世界,著名的日不落帝國,美國能與當時的英國齊名,是因為英國在二戰期間已經陷入衰落,但仍然主導著國際秩序,英法美在全球擁有大量殖民地等勢力範圍。同時,美國、德國和蘇聯都想取代英國的霸權地位,而在美國人看來,德國人比英國人和蘇聯人更具危險性和挑戰性,因此不可能站在德國一邊。
  • 二戰時法國仍有較強實力,為何要選擇向德國投降
    二戰前,法國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其軍事實力非常強大。1940年法國戰役中,法國這個所謂的「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竟然一個回合就被德國打趴下了,僅僅支撐了一個多月就投降了。不過法國投降時,其實力仍然很強,在南方有上百萬軍隊,海外有遼闊的殖民地,還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以及一直和德國對抗的盟友英國。那麼當時法國仍然有較強實力,為何法國還要選擇向德國投降?
  • 二戰時,德國進攻法國,同為盟友的義大利戰績如何呢?
    二戰時,德國進攻法國,同為盟友的義大利戰績如何呢?提到義大利,大家能想到什麼,冰激凌?通心粉?足球隊?小編也是這麼想的,大家都知道義大利也是二戰時的三大軸心國之一:德國,義大利,日本。如果地球是這樣的軸心,真不知道地球該怎麼轉。
  • 二戰時的英國海軍有多厲害?一打四不是誰都能行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二戰時的英國海軍,人們的印象就一個「菜」字。二戰中,英國海軍被德國潛艇搞的焦頭爛額,在遠東更是被日本海軍按在地上摩擦,所以人們普遍認為英國海軍就是打醬油的,認為大英帝國的皇家海軍徒有虛名,根本不堪一擊。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 二戰時日本與德國結盟,其實更多的還是一種無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時,我們都知道,主要分為了同盟國和軸心國,而以現代的眼光來看,軸心國是代表邪惡的一面,因為他們戰敗了嘛,正義自然是由勝利者來定義的,這本身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在軸心國中,又有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這三個國家,所以,在一般人們的意識之中,日本這個國家與德國其實是盟友的關係,那麼,在真實的二戰之中,日本與德國真的算是盟友國嗎?其實未必!
  • 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為何要給德國送「大禮包」
    別看捷克斯洛伐克面積不大,但實力可不弱,二戰前經濟發展水平在歐洲僅次於德英法,工業水平更是世界一流,是世界屈指可數的工業強國之一。捷克斯洛伐克的軍火產量甚至超過了英法兩國的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力量在世界上也同樣名列前茅,二戰前捷克有上百萬軍隊,僅僅野戰部隊就八十萬,裝備水平不遜色德國多少。不過就是那麼一個頗有實力的小強,面對德國入侵的時候卻幾乎沒怎麼抵抗,把國家拱手送給了德國。
  • 二戰時愛爾蘭和德國眉來眼去,為何英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二戰時期,愛爾蘭為了謀求獨立,曾積極向德國靠攏,和德國眉來眼去,關係非常密切,是鐵桿的親軸國家。不過對於愛爾蘭的行為,宗主國英國卻採取了容忍的態度,並未過分為難愛爾蘭人,只當沒看見。那麼為何愛爾蘭和德國眉來眼去,而英國人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第一,愛爾蘭原本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和英國人不管是民族還是宗教都格格不入。
  •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的差距有多大,如果單挑誰能贏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雙方的實力。從總體上來講,德國的實力更雄厚。我們僅以工業和經濟為例,二戰前德國的工業產值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14%,德國在吞併大半個歐洲以後,其工業產值比重上升到30%左右。而日本的工業產值在二戰中巔峰時期的佔比也不超過4%,可以想像日本和德國的差距。二戰期間,德國(不含佔領區)生產鋼鐵18770萬噸、電力4140億千瓦時、石油4620萬噸、煤炭345500萬噸。
  •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了,二戰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沒得選擇了
    其中同盟國主要成員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協約國主要是英國、法國、沙俄三國。不過戰爭爆發之後,作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直接倒向協約國。可以說德國被義大利坑的很徹底。不過戰爭結束二十年後,二戰時德國仍舊和義大利結盟。很多人想不通,德國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明明被坑了一次,為何不吸取教訓。1936年,德國和義大利結盟,建立柏林-羅馬軸心。
  • 它才是二戰蘇聯最大的盟友,援助大量飛機坦克,反攻德國功不可沒
    二戰之中蘇聯所處的東線戰場堪稱世界最大戰場,蘇聯獨自面對超過400萬精銳德軍的進攻,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蘇聯的主要軍隊初期遭遇了毀滅性打擊,僅僅基輔會戰就一次性被圍殲超過60萬人,整個西南方面軍幾乎被全殲。但是蘇聯並非孤立無援,實際上蘇聯還是有不少盟友的。
  • 二戰中的英國:雖然嚴重衰落,但掉了毛的獅子也比狗厲害
    如果不是英國逼得太狠,用石油等資源和市場卡德國的脖子,把德國逼急了,德國不會狗急跳牆和英國拼命。如果英國給德國留口飯吃,德國也不會非要和英國魚死網破,也不會引發席捲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人低估了德國人的實力和野心,也低估了德國人的破壞力。實際上,德國人自己也沒有想到戰爭會那麼順利,所以戰爭規模越打越大,德國人越打越有勁。
  • 希臘和土耳其是宿敵,為何二戰時土耳其沒有趁亂吞併希臘
    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二戰時歐洲局勢混亂不堪,土耳其的實力又遠遠強於希臘,為何土耳其沒有趁亂吞併希臘?第一,雖然希臘的整體實力不如土耳其,但也不容小視。自從希臘獨立後,希臘就一直在努力打造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其軍隊規模和軍費開支居高不下。否則希臘也不會在一戰後趁火打劫佔了土耳其的不少領土。
  • 為什麼二戰後英國一成不變地追隨美國而法國、德國卻若即若離?
    但是,在英法德三國中,英國一直死心塌地、一成不變地跟著美國,而法國、德國卻不那麼情願,有些若即若離,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二戰以後的70多年間,美國無論在世界上有什麼大事小情,緊緊跟在美國後面的就是英國。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制裁蘇聯(俄羅斯)、封堵伊朗、退出歐盟、打壓華為、中國香港及中印邊境對峙事件,等等問題上,都與美國遙相呼應,一唱一和,即便是一些問題上全世界都反對美國,但英國仍是不管不顧始終追隨美國。誰都能看得出來,英國是美國死心塌地的追隨者、忠實的盟友。
  • 美國二戰老兵:若見安倍會勸其「別試圖重寫歷史」
    原標題:美國二戰老兵:若見安倍會勸其「別試圖重寫歷史」 據外媒28日報導,94歲的美國二戰老兵坦尼表示,如果他在華盛頓見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很可能會對安倍說「別試圖重寫歷史」。 坦尼說,二戰時,他與其他倖存的美國戰俘被運到日本,在一家煤礦每天工作12小時,直到戰爭結束。
  • 二戰時,德國人為什麼首先選擇進攻波蘭?
    怎樣處理戰敗的德國成了大問題。法國在戰爭中損失慘重,與德國的仇恨也是最大。所以它強烈主張肢解德國,把德國拆分成幾個小國。當然,法國自己的小算盤也是很明顯,肢解了德國,以後的歐洲大陸就是他一家獨大了。而防止歐洲大陸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恰恰是英國的國策。英國絕對不允許歐洲出現一個超級大國,歐洲必須分裂,歐洲國家必須互相制衡,這才最符合英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