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英國跟法國是盟友,為什麼英國總是坑法國?

2020-12-13 小新新談趣史

二戰中,英國跟法國是盟友,為什麼英國總是坑法國?

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國家都經歷過不少的戰爭,不管是哪個國家經歷戰爭都會給百姓們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但是每個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又不得不戰鬥,所以這就變成了一個死結。幾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影響就是非常大的,更不用說是全世界範圍內的戰爭了,如果是世界大戰的話,那波及的國家更多一點,這樣的話百姓們的生活會變得更難過。

既然是世界大戰,那自然有侵略的一方和被侵略的一方,二戰中最主要的侵略國是日本和德國,其他國家大部分都是被侵略的,自然而然的就有了盟友這一說。一個國家之所以會當侵略國,是因為他想要入侵的所有國家中沒有實力強過這個國家的,因此這個國家才能夠成為侵略別人的一方。

德國就是這樣的情況,面對日益強大的德國,英國和法國這兩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聯合了起來。本來他們的目的是封鎖德國,讓德國的成長速度變慢一些,但是當德國開始自己的侵略戰爭的時候,他們就變成了聯合起來抵抗德國的侵略。戰場上一些事情是說不準的,即使看上去英法兩國是盟友,但有的時候他們也會發生內鬥。

英國在二戰戰場上經常坑法國,明明是兩個國家一起戰鬥,連軍隊都在一起,而且已經商量好了戰略,但是站到戰場上的時候,英國就能夠突然撤退,徒留法國一個國家在那裡戰鬥。法國也撤下來之後,英國人就在那裡假惺惺的說自己弄錯了怎樣的。之後撤退的時候還讓法國人墊後,這也就算了,他們還不抓緊時間撤退,磨磨蹭蹭的非要讓德國軍隊將法國軍隊交上手才迅速撤退。

但是英國人非常聰明,即使他們是故意讓德國人消耗法國的有生力量,他們也會做的滴水不漏,只是這樣的事情發生次數多了之後,誰也不是傻子,所以法國人也是會知道英國的把戲的。但是法國整片土地都已經被德國佔領了,他們也沒有辦法,不跟著英國的話,他們的處境會更加艱難,所以法國人還是照舊跟著英國人。

法國處境艱難,英國就放心了,所以他們行事更加肆無忌憚了一些,一直到後來法國將他們國家收復回來之後,英國才重新收斂了。那為什麼英國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法國畢竟是盟友,不是麼?確實是的,法國確實是英國的盟友,但同時法國也是英國的對手,而且在他們兩個國家的歷史上有記載他們兩國打了幾百年,不過是為了遏制德國,他們才會聯手,所以英國人才會在戰場上坑法國人,這也是很正常的。

相關焦點

  • 二戰最怪異一幕:英國對盟友下手,法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眾所周知,在二戰期間,英國與法國是盟友關係,一起對抗德意等國。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卻突然對盟友法國下手,導致法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次誤會,而是英國蓄謀已久的計劃。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為什麼二戰後英國一成不變地追隨美國而法國、德國卻若即若離?
    但是,在英法德三國中,英國一直死心塌地、一成不變地跟著美國,而法國、德國卻不那麼情願,有些若即若離,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二戰以後的70多年間,美國無論在世界上有什麼大事小情,緊緊跟在美國後面的就是英國。而法國和德國的表現卻與英國截然不同,有自己的主張,而且時常跟美國唱反調,甚至很多問題上站在美國對立面。像在伊朗核問題上,德國和法國都反對美國,而在敘利亞問題上和克裡米亞問題上,法國甚至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事實上,二戰結束以後,德國和法國表面上尊敬美國,而實際上是自有主張,屢有爭鬥,跟英國一直追隨美國完全不同。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歷史上,英國與法國的「愛恨情仇」,從敵人到盟友
    自大航海時代以來,英國和法國,一直是我們歷史課本上的常客,作為近鄰的兩個國家,其歷史也相互交織著,相互影響著對方。 縱觀中世紀到二戰的歷史,英國與法國的」愛恨情仇「,從敵人到盟友;雙方又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呢。
  • 二戰期間,英國倫敦是如何成為「法國臨時首都」的?
    巴黎作為法國首都已有千年歷史,這座歷史名城早已成為了法國的象徵。但法蘭西民族也是多災多難的,在血雨腥風的二戰時期,法國不但淪亡,巴黎也喪於敵手。而英吉利海峽彼端的倫敦,則變成了「法國首都」。盟友英國及時地表達了支持,6月28日,也就是在法國投降後的一周,英國首相邱吉爾表示承認戴高樂為初建不久的「自由法國」領袖。而這個流亡政府在當時還未被任何國家承認,相反,許多國家紛紛承認了維希法國。英國的承認,對「自由法國」是極其有力的支持。倫敦也成為了「自由法國」的臨時首都。
  • 英國王室推特「重寫」二戰史,鬧烏龍稱德國是二戰時「盟友」
    英國王室6月5日發出一則官方推特,誤把德國稱為二戰時英國的「盟友」之一,頓時網上炸鍋。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美國總統川普、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德國總理默克爾、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等十多個國家的領導人,6月5日齊聚英國港口城市樸茨茅斯,與300多名二戰老兵一起參加「諾曼第登陸」(D-Day landings)75周年紀念。
  • 英國王室推特「重寫」二戰史,鬧烏龍稱德國是二戰時「盟友」
    英國王室6月5日發出一則官方推特,誤把德國稱為二戰時英國的「盟友」之一,頓時網上炸鍋。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美國總統川普、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德國總理默克爾、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等十多個國家的領導人,6月5日齊聚英國港口城市樸茨茅斯,與300多名二戰老兵一起參加「諾曼第登陸」(D-Day landings)75周年紀念。
  • 二戰期間,英國倫敦是如何成為「法國臨時首都」的?
    巴黎作為法國首都已有千年歷史,這座歷史名城早已成為了法國的象徵。但法蘭西民族也是多災多難的,在血雨腥風的二戰時期,法國不但淪亡,巴黎也喪於敵手。而英吉利海峽彼端的倫敦,則變成了「法國首都」。盟友英國及時地表達了支持,6月28日,也就是在法國投降後的一周,英國首相邱吉爾表示承認戴高樂為初建不久的「自由法國」領袖。而這個流亡政府在當時還未被任何國家承認,相反,許多國家紛紛承認了維希法國。英國的承認,對「自由法國」是極其有力的支持。倫敦也成為了「自由法國」的臨時首都。
  • 為什麼英國德國法國三個國家一直追隨美國而不敢跟美國鬧掰?答案...
    英法德是歐洲的三駕馬車,是美國在歐洲最主要的盟友,但英法德追隨美國是有明顯的溫度差的,英國是美國最忠實的盟友小弟,如果說德法是被美國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那英國就是自己把自己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
  • 英國朋友談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
    中國看向法國,而不是英國!》」。福爾摩斯揚了揚眉毛,「我們的媒體在吃醋。」他又給了我一份《衛報》。「《衛報》也太酸了,它居然把馬克龍訪華跟我們脫歐聯繫起來。」「就像亨利八世時期,英國淑女對法國蕩婦搶走她們男人的怨恨。」福爾摩斯笑了起來。「法國佬在對中國示好,還送了駿馬。」我邊看報紙邊說道。
  • 除了俄羅斯,歐洲軍力最強的國家是哪個,英國還是法國?
    俄羅斯海軍已大幅萎縮 英國軍隊目前縮水的厲害,明面上的實力是不如法國的,但英國是美軍鐵桿盟友,有了美帝的加持,軍隊規模雖小,但水平仍然很高。英國看點是航母和核潛艇 很多人會拿法國在二戰投降來說事,但當年法國也是被馬奇諾防線給坑了,一戰期間法國同樣是主戰場,法國人表現得就非常英勇無畏。
  • 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英國、法國、蘇聯為什麼不出兵阻止?
    那麼明知道希特勒野心勃勃,英國、法國、蘇聯為什麼都不出兵阻止希特勒呢?其實這主要和三國之間微妙的關係有關係,英國雖然和法國是盟友但是他希望德國能夠制約法國,而蘇聯和英法的關係一直不好,所以蘇聯想要把戰火引到英法地區。因此蘇聯和德國籤署了協議,準備共同瓜分波蘭,但是英法並不想直接激怒德國,他們依舊希望德國能夠把戰火燒到蘇聯頭上。
  • 英國和法國,曾經是「百年仇敵」,現在為什麼變成了好朋友?
    英國和法國,曾經是「百年仇敵」,現在為什麼變成了好朋友?在近代時期,波蘭有一位猶太裔科學家,為了方便人們的交流,發明了一種語言,叫做「世界語」。這種語言的語法結構極為簡單,所以也是風行一時。但是,幾十年過去了,世界語並沒有流行起來。
  • 英國王室社交網站現「烏龍」事件 誤將德國稱為二戰「盟友」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 德國是盟軍在二戰時期的「盟友」?6月5日,一則英國王室官方推特誤將德國稱為二戰「盟友」的視頻,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 每年的6月5日,都是「諾曼第登陸」紀念日,由於今年是75周年,因此活動規模空前。美國總統川普、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等15國領導人齊聚英國,紀念75年前的那場關鍵戰役。
  • 法國為什麼在20世紀兩度提出與英國合併?
    ▲法國第一代戰略核潛艇「可畏」級,1971年服役,是法國早期核力量的中堅然而,在20世紀,法國居然提出要與英國合併成一個國家,而且還是兩次!向來標榜自己是世界一極的法國,為什麼會提出如此奇特的要求?五百年的世仇變成了最堅不可摧的盟友,共同對抗虎視眈眈的德國人。緊隨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並肩作戰,雖然最後取得了勝利,但兩國都已經耗盡了國力,不得不依靠另一個新興大國美國的幫助。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英法兩國主宰世界秩序的時代即將結束。不管怎麼樣,英法兩國已經放下了宿怨,成為最親密的戰略夥伴。只要德國人的威脅還存在,這種關係便會維持著。
  • 二戰後法國為什麼敢跟美國叫板?
    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 二戰結束後,英國為什麼要把自己佔領的越南南部讓給法國?
    但奇怪的是,英國卻沒有利用分區佔領真正殖民越南南部,而是把之前殖民越南的法國請了回來。早在波茨坦會議期間,英國就開始把法國運往越南。那麼英國為什麼要把自己佔領的越南南部讓給法國呢?
  • 二戰中的義大利:坑隊友更坑自己
    在整個二戰中,義大利很奇葩—它因自身戰鬥力太弱,竟然為血腥的二戰史增添了一絲搞笑氣氛。不過,事實上,義大利早在二戰開打之前就已經戰敗了。 義大利:「豬隊友」中的戰鬥機 現如今,我們通常把習慣性拖隊伍後腿的人稱為「豬隊友」,而二戰時期的義大利確實配得上這一獨具魅力的稱號。
  • 相比英國快速非殖民化,為什麼法國放棄殖民地過程這麼複雜?
    英國和法國在近代是一對「黃金搭檔」,雖然兩個國家有著幾百年的恩怨情仇,但兩國卻又在很長時間裡臭味相投。法國也是老牌殖民主義國家,雖然跟英國相比差那麼一點,但法國的殖民地同樣遍及各大洲,面積比法國本土大了差不多二十倍。 二戰後,兩國同時要面臨的就是殖民地的問題。經歷過戰爭創傷的兩國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但英國在放棄殖民地的道路上相對順利且快速。法國卻不同,法國不僅不放棄,反而還想著重新染指。
  • 二戰後法國為什麼敢跟美國叫板?
    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 二戰中的義大利:坑隊友更坑自己
    在整個二戰中,義大利很奇葩—它因自身戰鬥力太弱,竟然為血腥的二戰史增添了一絲搞笑氣氛。不過,事實上,義大利早在二戰開打之前就已經戰敗了。 義大利:「豬隊友」中的戰鬥機 現如今,我們通常把習慣性拖隊伍後腿的人稱為「豬隊友」,而二戰時期的義大利確實配得上這一獨具魅力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