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法國為什麼敢跟美國叫板?

2020-12-15 小易聊歷史

文/小易聊歷史,本文為百家號小易聊歷史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小易聊歷史

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於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總有人揶揄法國人是「持二等車票,卻想坐頭等車廂」。也對,這個國家就是以二流國家的實力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一流大國的角色。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是當時西方諸國中唯一敢對美國人齜牙的。

法美之間的利益之爭由來已久。前面已經提及,一戰後,在德國賠償問題上,法、美、英三國是各有各的算盤。為此,法國沒少和美、英發生摩擦,爭吵不休。當然,法國與英國走得還是近些,相比而言,法國與美國的矛盾更大。再說到二戰,這裡頭法國與美國也有一番恩怨。在戴高樂的「戰鬥法國」扯旗抗戰時,美國政府明知維希法國的貝當政權是屈膝降敵的,但美國政府卻仍與貝當政權保持了多年的外交關係,遲遲不肯承認「戰鬥法國」的合法地位。

論起來,「戰鬥法國」若不是有英國的支持,恐怕早就夭折了。而沒有英國的力挺,「戰鬥法國」恐怕也無法轉正,法國也無法保住於西方聯盟的第二把椅。所以,戴高樂是很看重英國的。或者說,戴高樂尤為看重能幫助法國的王牌:英國的支持,邱吉爾的支持。很難想像,如果法國沒有了英國的支持,而戴高樂失去邱吉爾這個戰鬥夥伴,那法國於國際上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不知道戴高樂是無意還是故意忽略了,他眼中所謂的強大盟國英國,所謂的可靠夥伴邱吉爾,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其命運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自己不甚喜歡的美國。

坦白說,戴高樂或者說是法國人,都沒有喜歡美國的道理。一戰後法美兩國間發生的不愉快就不說了,單說在二戰尾聲之時,美國人就幹了件讓法國人很不爽的事情。當時,美國曾策劃在法國實行軍事佔領制度,以便戰後將法國變為自己的附庸國。正是美國人的心懷不軌,迫使戴高樂將「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稱「臨時政府」。同時,戴高樂更加積極地派遣「戰鬥法國」的正規軍與反法西斯盟軍攜手作戰。看到「戰鬥法國」也有「斐然」戰績,美國人這才打消了軍事佔領的念頭。

美國人是不打法國的主意了,但那時的「臨時政府」,其外交處境仍是異常艱難,直到1944年10月,美、英、蘇才承認「臨時政府」的合法地位。而對於此,戴高樂心裡一直認定是美國在從中作梗。

因為法國一直對美國抱持不信任的態度,而美國也一直排斥法國,兩國的關係始終是別彆扭扭的。可是,法國也有自知之明,自己憑什麼能與美國抗衡?審時度勢,再掂量一下自己的斤兩,法國人也就不得不竭力與英國、蘇聯套近乎。

法國與英國、蘇聯結成「友好」,法國與美國有心結,這些說穿了不過都是利益在作祟。這其中,誰是誰的棋子,誰又是誰的靶子,都會因時、因勢、因事而發生變化。

邱吉爾曾甩給戴高樂一句著名的斥責:「你要知道,每次我們要在你和羅斯福中間做出選擇,我們總是選擇羅斯福!」邱吉爾還在大為火光時對戴高樂說過,「你們法國活該多災多難」。這些能看出英國對法國的不屑,而法國當然也能感到英國不屑於自己。可是,兩國還是走在了一起。在英國看來,不管法國的力量是多麼微不足道,但法國是當時能夠牽制蘇聯擴張的西方國家。對於這點,即便是有心要打壓法國的美國也不會否認。

法國的這般「慫樣」,直到戴高樂重返政壇才有所改變。其中,法國敢於對美國說「不」,這最為世人所津津樂道。而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法國的「大國夢」也被歷屆領導人所認同,且不斷被延續下來。

戴高樂執掌法國後不久,其抗美獨立的特性處處顯現。1958年7月,法國與美國開始了首次的碰撞交鋒。當時,戴高樂與訪法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就北約問題進行了會談,兩者話題直指改組北約。關於北約組織,在後面的章節會有詳盡的分析,這裡暫且放放,回到法美的北約改組之爭。9月,戴高樂在致艾森豪總統和英國的備忘錄中明確要求改組北約,並提出組成由美、英、法三國為核心的領導機構,共同領導新的西方聯盟。在備忘錄中,戴高樂毫不諱言,稱若不能滿足要求,便不再與北約組織合作。

法國擺出一副要與自己平起平坐的架勢,美國自然不快。眾所周知,北約組織自1949年正式成立後,就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也是美國控制歐洲防務體系、稱霸世界的重要工具。法國在北約問題上亮劍,顯然是不給美國面子。不過,雖說美國人面子上過不去,但他們卻並不想與戴高樂撕破臉,這樣於北約毫無益處。於是,美國人或迴避、或拖延,就是不正面回應戴高樂的問題。

一來二去,戴高樂也清楚了,美國是無意與法國分享權力的。於是,戴高樂將自己的「威脅」付諸行動。先是法國的地中海艦隊從北約撤出了,接著是大西洋艦隊。法國在一步步退出美國操縱的北約,到了1966年2月,法國正式宣布退出北大西洋公約軍事一體化機構,撤除美國在法國的駐軍和基地。

法國與美國就北約問題在交鋒的同時,於其他方面也常有話不投機,甚至是針尖對麥芒的時候,比如製造核武器的問題。

戴高樂深知,於核時代而言,強國的標誌就是有沒有核武器。核力量的強大意味著國家的強大,而一個國家強大了,它才有資格躋身大國的行列。為此,戴高樂堅持法國要建立自己獨立的核力量。1960年2月13日,法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戴高樂如願以償。之後,欣喜若狂的戴高樂的一席毫無顧忌的言論暴露了法國的「真心」:法國研製核武器與其說是對付莫斯科,不如說是對付華盛頓。從戴高樂的話中我們可看出些端倪:在法國人的眼裡,美國和蘇聯同是洪水猛獸,而戴高樂曾將這兩個洪水猛獸稱之為「超級大國」,我們現在常言道的「超級大國」也由來於此。相比兩個超級大國,同在西方陣營的美國卻是法國更為忌憚的對象。正因為如此,法國從來都是不遺餘力地向美國霸權發出挑戰。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二戰後英國一成不變地追隨美國而法國、德國卻若即若離?
    但是,在英法德三國中,英國一直死心塌地、一成不變地跟著美國,而法國、德國卻不那麼情願,有些若即若離,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二戰以後的70多年間,美國無論在世界上有什麼大事小情,緊緊跟在美國後面的就是英國。而法國和德國的表現卻與英國截然不同,有自己的主張,而且時常跟美國唱反調,甚至很多問題上站在美國對立面。像在伊朗核問題上,德國和法國都反對美國,而在敘利亞問題上和克裡米亞問題上,法國甚至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事實上,二戰結束以後,德國和法國表面上尊敬美國,而實際上是自有主張,屢有爭鬥,跟英國一直追隨美國完全不同。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論喝茶,為什麼全世界只有英國敢跟中國叫板?
    這個世界上,說到全民喝茶,敢跟中國「叫板」,除了英國之外,恐怕再也沒有其它國家了。英國人對於喝茶的熱愛,尤其是紅茶,那是經過了三百多年的培養和積澱,方才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那麼你知道英國人到底有多愛喝茶嗎?說了您別不信!
  •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敢和英美叫板?為何又要首先侵略東北呢?
    二戰時三大法西斯國家,德國希特勒、義大利墨索裡尼、日本昭和是二戰中三大罪魁禍首。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日本在二戰時為什麼能那麼囂張,用現在的話說是誰給了他那麼大的勇氣!日本獲得東北後,通過戰爭轉嫁了嚴重的國內矛盾,利用東北的資源和財富順利渡過了危機。如果沒有東北,日本經濟至少十年內恢復不了元氣,更無力發動侵華戰爭。更沒有實力敢和英美等國叫板!日本獲得東北後,在戰爭中嘗到了甜頭,很快實行了國民經濟軍事化,軍力在短短幾年內暴增數倍,具備了全面侵華的實力,也具備了挑戰英美的底氣。
  • 二戰後的法國有多厲害,為何總想當歐洲老大
    二戰時,法國在法國戰役中被德國揍得滿地找牙,最終在戰爭中掛機打了醬油,甚至一度丟失了世界大國的地位。二戰後,法國勵精圖治,發憤圖強,很快又找回了自己,成為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國,甚至產生了爭奪歐洲老大的想法。那麼二戰後的法國有多厲害,為何總想當歐洲老大?二戰前法國之所以總想當老大,主要是因為法國人一心想恢復昔日的榮光,找迴路易十四和拿破崙時代的輝煌。
  • 二戰結束後,美國為何不敢殺裕仁天皇?
    在二戰中,軸心國中當屬德國和日本最為頑固,而戰敗後希特勒自殺身亡,但日本的裕仁天皇卻奇蹟般的活了下來,於是很多人想不通,認為是美國罩著日本,才讓裕仁天皇留下一條命,然後實際的原因並非表面那麼簡單,其中還涉及到歷史千裡的歷史文化思想。
  • 二戰中,英國跟法國是盟友,為什麼英國總是坑法國?
    二戰中,英國跟法國是盟友,為什麼英國總是坑法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國家都經歷過不少的戰爭,不管是哪個國家經歷戰爭都會給百姓們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但是每個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又不得不戰鬥,所以這就變成了一個死結。
  • 二戰時,為什麼日本敢打美國不敢打蘇聯?
    二戰時,為什麼日本敢打美國不敢打蘇聯?這是一個關於日本二戰「北進」「南下」爭議之問題。這是二戰後期日本軍部一個縮影。2.天皇裕仁對蘇聯的印象北進南下之爭,一直伴隨日本整個二戰未停歇,保皇派、統制派、擴大派、滿洲派等,都與此有關。事實上,蘇聯確實是日本的夢魘。
  • 為什麼英國德國法國三個國家一直追隨美國而不敢跟美國鬧掰?答案...
    英法德是歐洲的三駕馬車,是美國在歐洲最主要的盟友,但英法德追隨美國是有明顯的溫度差的,英國是美國最忠實的盟友小弟,如果說德法是被美國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那英國就是自己把自己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
  • 實力最差的兩國,全球也無人敢惹
    眾所周知,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是二戰中的戰勝國,而且都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這五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最關鍵的是他們手中有著其他國家沒有的權利,那就是一票否決權。正所謂實力越強責任就越大,所以這些年來五常在自我發展的同時,也會在國際和平上出一份力。
  • 二戰後,法國為何再次進入越南,9年後又為何退出讓給美國?
    我們都知道越南曾是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但二戰法國戰敗後,日本佔領越南,從此法國勢力退出越南。但二戰日本投降後,法國為何再次進入越南呢?一、重振殖民體系二戰期間,法國是一個悲催的國家,該國被德國閃電滅國,而且還鬧了大笑話。
  • 淪為法國殖民地的越南,是如何在二戰後一步步走向獨立?
    咱們這個近鄰越南呀,為了獨立打了30年仗,也可以堪稱幾姓家奴,投靠過我國,投靠過蘇聯,最近跟美國又眉來眼去的。可是大家知道嗎,越南當年為了獨立,甚至還投靠過法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咱們知道,最早越南算是中國的附屬國之一。
  • 在南千島群島的領土爭端上,日本為何不敢直接跟俄羅斯叫板?
    二戰後期,美英兩國積極支援蘇聯參加對日作戰,蘇、美、英三國進行了秘密談判,三國秘密籤訂《雅爾達協定》,該協定規定:「庫頁島南部及其周邊島嶼須交還蘇聯,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美國認為條約內的割讓島嶼包括千島群島的北部群島、中部群島,並不包括日本所稱的北方四島地區。蘇聯利用了這一契機成功佔有了南千島群島,現在島上居住的都是金髮碧眼的俄羅斯人。
  • 二戰後,美國在日本駐軍,到底是為什麼?
    二戰後,美國在日本駐軍,到底是為什麼?按照盟軍在開羅會議上達成的協議,二戰結束後,對日本的佔領應該由美國、中國、蘇聯、英國來共同完成,四方各出一部分兵力來分區佔領日本,實際上這和美蘇英法分區佔領德國是一個道理。
  • 二戰後美國嬰兒潮、二戰最倒黴的航空母艦信濃號
    一,二戰後,世界開始了嬰兒潮。 當歷經艱險的士兵們終於回家之後,他們開啟了世界範圍內的嬰兒潮;僅僅美國,從1946年至1964年,這18年間嬰兒潮人口高達7600萬人,這個人群被通稱為「嬰兒潮一代」。
  • 都說俄羅斯窮,為什麼還是東歐老大?有這幾點就無人敢惹
    俄羅斯,一個戰鬥民族匯聚的國家,曾經與美國分霸世界的國家,雖然經歷了二戰、解體等等重大災難,但是依然毅力在世界的舞臺之上,雖然並沒有過去輝煌,但是依舊是東歐霸主,強大的民族傳統,依然敢和美國分庭抗爭。很多人都說俄羅斯窮,但為什麼無人敢惹?
  • 二戰中的英國:雖然嚴重衰落,但掉了毛的獅子也比狗厲害
    但在一戰後,英國開始走下坡路,到二戰前已經衰落得不成樣子,霸主地位搖搖欲墜。二戰中,由於英國人表現得並不搶眼,所以人們總把他當成打醬油的角色。實際上,當時的英國可不弱,雖然嚴重衰落,但掉了毛的獅子也比狗厲害。二戰前,大英帝國仍然是世界老牌殖民霸主。英國是世界第四大工業強國,殖民地遍及全球,統治著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
  • 老王講二戰:德國佔領法國後為何沒有收編法國軍隊為自己效力?
    我們知道在二戰的時候德國進攻法國,法國宣布投降之後,軍隊該做俘虜的做俘虜,該解散的解散。那麼為什麼德國沒有收編俘虜為自己效力呢?如果收編了自己的部隊人數不是能夠更強大嗎?老王分析,自古歐洲的皇家其實都沾親的,而普魯士軍人又有自己的自豪感。
  • 二戰中美國對日本使用核武器,為什麼在韓戰上不敢用原子彈?
    雖然戰爭最終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勝利告終,但是戰勝國也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二戰中,日本是東亞以及太平洋戰場的主要法西斯國家,凡是被日本侵略的國家,都遭遇日軍殘酷、血腥和野蠻的殖民統治。從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到1945年8月投降,日本法西斯對東南亞各國進行了長達4年的殘酷殖民統治,對東南亞民眾以及美英等盟國戰俘所犯的暴行更是罄竹難書。
  • 剛跟美國打了20年越戰,一窮二白的越南,為何敢把槍口對準我國?
    導語:越南戰爭耗時20年,一窮二白的越南為何還敢發動中越戰爭? 眾所周知,在二戰爆發之前越南還是法國的殖民地,在二戰結束之後越南北部就宣布贏得獨立,越南南部被美國所控制著。越南想要贏得的真正的獨立統一就必須要把美國趕出家門,但是當時越南北部才剛剛獨立,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去跟美國交戰。
  • 一個落後的國家,卻能跟美國叫板,你知道「伊朗製造」嗎?
    說起伊朗,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並不是伊朗跟中國之間的貿易合作,而是他們跟美國之間的各種摩擦,明明是一個相對比較落後的國家,卻擁有跟美國叫板的勇氣,或者說是底氣,或許大家都要懷疑了,伊朗真的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嗎?